作文5000网

2025冬至的发言稿

发表时间:2024-12-26

2025冬至的发言稿。

好的演讲稿可以引导听众,使听众能更好地理解演讲的内容。在不断进步的社会中,很多地方都会使用到演讲稿,如何写一份恰当的演讲稿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中国传统节日冬至演讲稿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2025冬至的发言稿 篇1

尊敬的评委、各位嘉宾、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非常荣幸能够站在这里,发表关于冬至的演讲。冬至是我们中国的一个重要节气,也是人们欢度新年的一个重要日子。我将从历史、文化和食品三个方面为大家详细介绍冬至这个主题。

首先,我们来看看冬至的历史起源。冬至是中国传统二十四节气中的一个,早在《周礼》就已经稳定下来。冬至也是太阳运行轨迹的一个重要点位,是一年中白天最短、黑夜最长的时间,过了冬至,春天才会离我们越来越近。在汉朝的时候,人们开始有了庆祝冬至的传统,尤其是贵族,大规模地摆宴款待宾客。到了唐代,爆竹、舞狮等庆祝表演开始出现,现在的冬至体育比赛也源于唐朝时期的民间传统活动。我们可以看到,冬至在中国历史和文化中占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其次,我们来谈谈冬至的`文化内涵。冬至不仅是气候变化的特殊时期,还有着浓厚的人文气息。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冬至是一个家庭团聚的'时刻,重庆在短暂而珍贵的碰面中献上了自己的爱意。每逢这一天,人们会吃红枣、吃饺子、吃汤圆和酸枣汤等传统美食,以示团圆。还有就是冬至进补的习惯,既为身体增加营养成分,也有着防治感冒的作用。

最后,我们要来介绍一下与冬至有关的食品。几千年来,中国人民在这一天都会有一些特别的饮食,以祈求平安吉祥。比如,饺子象征着锅贴,吃了还有好运绕着家,寓意着福运连连;而汤圆则象征着团圆,意味着家人同心,生生不息;酸枣汤就是一种预防感冒的良药,在防治疾病的同时还可以给我们的味蕾带来无限的滋味。

总之,冬至不仅是一个重要的节气,更在中国人的传统文化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冬至的庆祝也是家庭和社会团结的象征,是一种自我修养的文化体验,是一种对人际关系的维护和增进,更是滋养身体和心灵的一种方式。让我们一起珍惜冬至这一美好节日,迎接新年到来的喜悦和希望。

谢谢大家!

2025冬至的发言稿 篇2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你们知道我国的二十四节气吗?“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初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这是我国的《二十四节气歌》,想必大家都能说出二十四节气吧(如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等)。在这二十四节气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日,那就是冬至。今天我讲话的主题是《回归传统节,感受冬至日》

冬至这天阳光恰好直射在地球的南回归线上,北半球开始进入白天最短、夜晚最长的一天。老师们、同学们,昨天(星期日)是12月22日,也就是我国24节气中的冬至。

早在2500多年前,我国已经测出冬至来了,时间在每年的阳历12月21日至23日之间。冬至这一天,北半球白天最短,黑夜最长。根据冬至的阴晴冷暖可以预示未来的天气:冬至阴天,来年春旱;冬至晴,新年雨;冬至雨,新年晴;冬至无雨一冬晴,冬至有雪来年旱,冬至有风冷半冬。

冬至过后,各地都将进入最寒冷的`阶段,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进九”,我国民间有“冷在三九,热在三伏”的说法。自冬至后的第一天到开春,人们习惯数着"九"来衡量天气的变化。“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河看柳;七九河开八九雁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既然冬至意味着难熬的严冬到来,人们为何又要大加庆祝呢?这是个很有意思的问题。东西方在这个问题上有着惊人一致的智慧。在西方,诗人雪莱说——“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在东方,老子说——物极必反,哀极必兴,否极泰来。是啊,人生的拐点往往在最低点开始攀升,只要我们牢记最可宝贵的希望,就如过了夜最长,昼最短的冬至,尽管气温日降,但毕竟昼渐长,夜渐短,终将春回大地。

但如今,不少同学只记得万圣节、圣诞节等西方节日,却忘了我们中国自己的传统节日。在新时代,我们要将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有机统一、紧密结合,不断铸就中华文化的新辉煌。

漫步校园,让我们静静地感受这冬至过后的气息吧!我们不仅要醉心于中华传统文化的氛围,更要热切地盼望每个中国人都能谨记自己的历史使命,传承中华传统文化。

过完冬至,一年一度的元旦就接踵而来了,我们很快就要进入2020年,最后祝全校老师和同学们在新的一年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2025冬至的发言稿 篇3

尊敬的评委、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们在这里庆祝的是冬至节。冬至,是中国农历中的第22个节气,也是一年中白天最短,夜晚最长的时刻。这个节日具有重要意义,所以我们应该非常重视它。

冬至是一个传统的重要节日,它象征着“阴盛阳衰”的`交替,同时也是人们团聚和期望来年丰收的日子。在古代,冬至被视为春节之前的“小年”,人们会做饺子、腊肉、萝卜干等传统美食来庆祝这一节日。而今天,我们不仅可以为冬至节庆祝,还要思考一下它背后所蕴含的现代意义。

对于中国人民来说,农历已经被历史沉淀了数千年,因此它是中华文化的重要象征。我们应该珍视农历的传统,不断传承和弘扬它的文化精髓。与此同时,我们也要学会把这种传统转化为具有现代化、国际化特色的文化符号。

冬至也有着深刻的文化内涵。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人们经历了无数个冬至。在这个特殊时刻,人们更应该感恩自然和社会。在人民日益增长的生活质量中,我们应该反思自己对于自然和环境的破坏和侵蚀。我们应该更加积极地保护环境和生态,使得自然永远都美好而壮观。

冬至节给了我们很多启示和思考。我们应该发现身边的快乐,珍视生活的点滴,感受到来自自然的关怀和温暖。我们应该学会宽容并关心身边的人,更加努力工作和学习,为自己和家庭创造幸福的生活。

最后,让我们一起庆祝冬至,庆祝这个美好而神圣的节日。让我们珍视自然,关怀他人,共同创造美好的未来。谢谢大家!

2025冬至的发言稿 篇4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回归传统节,感受冬至日》

20XX年12月22日凌晨1:11,阳光恰好直射在地球的南回归线上,北半球开始进入白天最短、夜晚最长的一天。是的,昨天就是24节气中的冬至。冬至节在我国有xx年的历史。古人对冬至的说法是:阴极之至,阳气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长之至,故曰“冬至”。杜甫的'《小至》中也有云:“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岸容待腊将舒柳,山意冲寒欲放梅。”古人认为,自冬至起,天地阳气开始兴作渐强,代表下一个循环开始,是大吉之日。据记载,周秦时代以冬十一月为正月,以冬至为岁首过新年。也就是说,人们最初过冬至节是为了庆祝新一年的到来。

如今过了2500多年,在这浓厚的历史文化背景下,冬至仍散发着不可抗拒的魅力。不知道同学们在这个周末有没有吃汤圆呢?古人有诗云:“家家捣米做汤圆,知是明朝冬至天。”在我们江南地区,吃汤圆是过冬至的传统习俗,冬至的汤圆又叫“冬至团”,民间更有“吃了汤圆大一岁”之说。

但如今,不少同学只记得万圣节、圣诞节等西方节日,却忘了我们中国自己的传统节日。令我们心寒的是,瑞安的一些高中学校甚至开展了圣诞节主题班会。国学大师文怀沙说,几千年的中国传统文化就是“精神的氧气”,毕竟“树的影子拉得再长,也离不开树根;我走得再远,也走不出妈妈的心。”中华文明养育了我们五千年,历史的印记早已烙在每个炎黄子孙的生命里。当我们追韩剧、追日漫,万圣节送糖果的时候,我们是否想起活字印刷术,道德经,还有那汨罗江畔的身影?

走在校园的小路上,感受着冬至的气息。我醉心于中华传统文化的氛围,更热切地盼望每个中国人都能谨记自己的历史使命,传承中华传统文化!

谢谢大家!

2025冬至的发言稿 篇5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你们知道我国的二十四节气吗?“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初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这是我国的《二十四节气歌》,想必大家一定还能脱口而出吧。在这二十四节气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日,那就是冬至。今天我国旗下讲话的主题是《回归传统节,感受冬至日》。

冬至这天阳光恰好直射在地球的南回归线上,北半球开始进入白天最短、夜晚最长的一天。老师们,同学们,下一周即将到来的12月21日,就是我国24节气中的冬至。

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我国已经测出冬至来了,时间在每年的阳历12月21日至23日之间。冬至这一天,北半球白天最短,黑夜最长。根据冬至的阴晴冷暖可以预示未来的天气:冬至阴天,来年春旱;冬至晴,新年雨,冬至雨,新年晴;冬至无雨一冬晴;冬至有雪来年旱,冬至有风冷半冬。

冬至过后,各地都进入最寒冷的阶段,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进九”,我国民间有“冷在三九,热在三伏”的说法。自冬至后的第一天到开春,人们习惯数着"九"来衡量天气的变化。“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开八九雁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据记载,周秦时代以冬十一月为正月,以冬至为岁首过新年。也就是说,人们最初过冬至节是为了庆祝新一年的到来。如今过了2500多年,在这浓厚的历史文化背景下,冬至仍散发着不可抗拒的魅力。同学们,不知道以往每年的'冬至日你们是怎么过的呢?你们知道冬至这天有哪些风俗习惯呢?古人有诗云:“家家捣米做汤圆,知是明朝冬至天。”在我们江南地区,吃汤圆、吃米团是过冬至的传统习俗,冬至的汤圆又叫“冬至团”,民间更有“吃了汤圆大一岁”之说。北方地区有冬至宰羊,吃饺子、吃馄饨的习俗。冬至吃饺子,是不忘"医圣"张仲景"祛寒娇耳汤"之恩。至今还有“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的民谣。

既然冬至意味着难熬的严冬的到来,人们为何又要大加庆祝呢?这是个很有意思的问题。东西方在这个问题上有着惊人一致的智慧。在西方,诗人雪莱说——“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在东方,老子说——物极必反,哀极必兴,否极泰来。是啊,人生的拐点往往在最低点开始攀升,只要我们牢记最可宝贵的希望,就如过了夜最长,昼最短的冬至,尽管气温日降,但毕竟昼渐长,夜渐短,终将春回大地。

但如今,不少同学只记得万圣节、圣诞节等西方节日,却忘了我们中国自己的传统节日。国学大师文怀沙说,几千年的中国传统文化就是“精神的氧气”,毕竟“树的影子拉得再长,也离不开树根;我走得再远,也走不出妈妈的心。”中华文明养育了我们五千年,历史的印记早已烙在每个炎黄子孙的生命里。当我们追韩剧、追日漫,万圣节送糖果的时候,我们是否想起活字印刷术,道德经,还有那汨罗江畔的身影?

漫步校园,让我们静静地感受这即将到来的冬至的气息吧!我们醉心于中华传统文化的氛围,更热切地盼望每个中国人都能谨记自己的历史使命,传承中华传统文化。

过完冬至,一年一度的元旦就接踵而来了,我们很快就要进入20xx年啦,最后祝全校老师和同学们在新的一年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2025冬至的发言稿 篇6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今天是冬至,那什么是冬至呢?冬至是中国农历中一个重要的节气,也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节日。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时代,中国就已经用土圭观测太阳,测定出了冬至,它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制订出的一个,时间在每年的公历12月21日至23日之间。冬至这天,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南端,几乎直射南回归线(南纬23°26)。这一天北半球得到的阳光最少,比南半球少了50%。北半球的白昼达到最短,且越往北白昼越短。如中国最南端的一个小岛——(2°33)这天的白昼达11小时59分,我们的邻居为10小时12分,而号称“中国最北端”的黑龙江省县(北纬52°58)仅有7小时34分。

中国古代的阴阳五行学说认为,冬至是阴消阳长转化的关键节气。冬至入九,数足九九,则春风送暖,寒意全消,所以俗话有“九九消寒”的说法。你们还记得一年级时学的九九歌么,请记得的同学跟老师一起说: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开八九雁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冬季来临,很多孩子惧怕寒冷,不愿意活动,岂不知,冬季更是锻炼身体的大好时光,小学生冬季在室外进行锻炼,身体经常受到寒冷的刺激,可以增强人体对感冒、气管炎等冬季常见疾病的抵抗力;冬季在室外接受阳光的照射,阳光中的.紫外线不但能促进人体的造血机能,对治疗和预防贫血有积极作用,还能促进身体对钙、磷的吸收,有助于骨骼的生长发育。另外,阳光中的紫外线能杀死人体皮肤、衣服上的病毒和病菌,对人体有消毒作用。我们小朋友正处在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冬季锻炼不但有利于身体的健康成长,在提高学习效率,发展个性,锻炼意志方面也有积极的作用。

冬季的体育运动项目有很多,如跳短绳,跳大绳,踢毽子,冬季长跑,既可以一人锻炼,也可以与小伙伴们一起合作或比赛。只要充分做好准备活动,运动前后及时脱掉和增添衣物,选择合适的运动场地,注意自身与他人的安全,长期坚持锻炼,我们身体御寒能力和抵抗病毒侵袭的能力肯定会增强。等春风拂面的时候,身体更灵活性,身体各脏器的机能更完善。

2025冬至的发言稿 篇7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快乐冬至节!

冬至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黑夜最长的一天,过了冬至,白天就会一天天变长。冬至过后,各地气候都进入一个最寒冷的阶段,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进九”。

我国民间有“冷在三九,热在三伏”的说法。在这一天,人们都会互赠好礼,相互拜访,将所有烦恼抛开,快快乐乐的过完这一天。

而今天,我们又迎来了冬至,家家户户准备了热气腾腾的饺子。俗话说“冬至饺子夏至面”,大家可别忘了吃饺子啊!有一句民谣是这么说的,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

冬至大如年,过完冬至,意味着人们的年龄将大一岁,在我的眼里,冬至就成了一个成长日,在这一天,我们要反思自己的过去,思考我们的未来。

冬至到了,我们又大了一岁,是否应多些成熟!又多了一岁,是否应多些责任。从小处讲,我们身上背负着整个家庭的希望。从大处讲,我们背负的是整个民族的未来。

同学们,当我们面对如山的'功课时,想想我们不是一个人在奋斗,我们的身后,有永远支持我们的家长,关心我们的老师,我们有什么理由犹豫在成功的大门举步不前呢?

新的一年开始了,让我们迈向阳光,唱响我们青春的赞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