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别计较不完美读后感(范文8篇)。
细细品味一本名著后,大家一定都收获不少,是时候写8篇读后感好好记录一下了。那么你真的会写读后感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别让人生,输给了心情》读后感,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别计较不完美读后感 篇1
这一个世界上有了太多的抱怨,批评与闲话,想要改变这一切,就来看看不抱怨的世界这一本书吧!
每一个人一天之内多多少少会有点抱怨、会有点批评、当然也不免会说说闲话了。但是,这些都是一些不好的行为了,有些人却想改却不能改,而《不抱怨的世界》这一本书,正是告诉了你如何改正。首先,让你戴上一个紫手环,只要一察觉到自己有一些抱怨、批评、讲别人闲话,就将把手环戴到另一只手上,直到21天不移动手环为止。
在抱怨的世界里,没有什么特别的快乐,到处都是怨气冲天的,每一个人都是沉着脸的,这样的生活还有意思吗?大家不如都想开点,让这一个世界成为一个不抱怨的世界吧!在不抱怨的`世界里,大家都开开心心的,每一个人都是阳光的,开朗的,乐观的,那又何必为一些琐事而烦恼呢?你所抱怨的值得吗?你所想要抱怨的事真的就那么重要吗?
当自己遇到不幸的时候,请不要抱怨;当他人遭遇不幸时,请不要漠然旁观;当遇到有人做错时,请不要苛刻批评;让我们生活在一个不抱怨、温暖的世界里。
记住,当抱怨的时候克制住自己,这样才能让生活更加美好!
别计较不完美读后感 篇2
《不抱怨的世界》的确是一本能够给人以气力的励志书籍。与其他励志书籍夸大“明确的目标”远大的理想“不同,它夸大的是一种平和的心态。失败的原因千千万万,成功的例子却总那么相似,无疑都是坚强的意志和勇往直前的信念,或许,心态是坚持这些意志和信念的基础。不抱怨,才能成就美美人生。wWw.zW5000.CoM
《不抱怨的世界》之所以如此受人欢迎,乃至膜拜,便是由于书中的例子都是我们身边经常碰到的活生生的例子,引起了我们读者的共叫,书中的例子总能让我们联想到自己,深进浅出,从自己的角度往领悟出一定的人生哲理。
例如,看这本书的时候,我就想起了那部让我流了无数眼泪的电影――《唐山大地震》,23秒,32年,改变两个女人的一生。设想,假如方登能放下对母亲的”仇恨“,不抱怨这段不愉快的童年记忆,是否她的人生是另一番景象?但那肯定会改变她母亲的一生,她母亲可以离开唐山,跟随儿子享受富裕的生活,抑或另嫁,组成美满家庭。方登就是放不下,无法停止抱怨,带着仇恨过了不愉快的32年,到最后原谅母亲的那一刻,两人相跪而泣时,可以想象,她内心是何等的开释和解脱。不抱怨了,才能发现,值得珍惜和享受的事情很多很多。
还有另一部感动了无数人的电影――《山楂树之恋》。电影之所以感动人心,引人落泪,除了那段革命时期青涩纯真的爱情让人羡慕,而最后结局的不圆满让人心生不忍之外,更感动我的是,”老三“面对疾病的那份从容乐观。即使罹患白血病,他并不抱怨老天待他的不公,也没有意志消沉,萎靡不振,而是促使他往调查与他一起工作的人都得白血病的原因,面对深爱却无法一起的”静秋“,他也没有抱怨,而是”我不能等你到25岁了,而是等你一辈子“,默默地守护。这么美丽的.誓言怎能不让人动容?如此宽广的心灵如何能不让人感动?正是由于老三的”不抱怨“,才成就了这么一段美丽的爱情故事。
艺术来源于生活,电影虽是虚构,但总能让我们重新反省生活。生活中总会有这么些人,即使经济困难、身患重症,依然笑脸满面,乐观生活;但也总有一些人,即使家财万贯、身体健康,却总是闷闷不乐,郁郁寡欢。二者一对比,”不抱怨“的精神显得如此重要。有时不得不感慨,人的一生除了必须拥有几张人寿保单外,还须有一个健康的心态。只有经常感恩、不抱怨,才可能快乐地生活,拥有无憾的人生。
《不抱怨的世界》所提倡的精神不在于你是否带着紫手环,而在于你是否能真的拥有一个阔达平和的心境,是否能真的拥有一个乐观开朗的心态。放下所有的不满、失看吧,不抱怨了,心里的包袱就会随之卸下了,生活自然便会过得轻松有趣。或者这个过程很难,但一起为之努力吧,相信会有收获的!
别计较不完美读后感 篇3
人生不是一种享乐,而是一桩十分沉重的工作。
——题记
之前我所认同的活着就是拥有生命,并在自己这段有限的时间里面去享受身边所有的,人生就是一种享受,但是时至今日才发现自己踏入了多么深的误区中。才发现简单的拥有生命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活着,我们在这中间因该寻找一种活法,让自己在这段有限的时间里创造自己最大的价值。我不知道别人怎么想,但是我认为自己创造的价值是对自己的肯定,是曾经活过的证明,你留下多少,世人就会记你多久。
这本《活法》是日本著名作家稻盛和夫所写的。他用富有哲学的文字述说了怎样活着,读这本书需要你静下心来,慢慢的、仔细的阅读,细细品味才知道这其中富有的深刻意义,当你真正读懂、了解之后就会突然一下子豁然开朗。
这本书是我在暑假时读的,虽然天气很热你,但对于我而言也是破天荒第一次,静静的阅读。这本书使我对于活着这个词语又有了不一样的感悟。至今为止我都没有想过我该怎么活着,这本书教会我很多……
一个人拥有生命,在这个世界上存在是不易的。为什么不是一棵草,一棵树作为人而存在,为什么偏偏是你作为人而存在呢?这个是上天给你的机会,我们作为人就应该好好活着,这是作为一个人对给予生命的感恩。
也许别人一生都在寻找这一种活法,能够让自己在这个世界上有存在的价值,也能够不愧于给予了我们生命,现在这本书就讲述了活法,我相信这本书肯定花了作者很多的时间去研究,去探讨,于是才终于寻找到了,现在只要自己能够好好的阅读,用心去体会这本书的意义,也许对于自己以后的生活就会有很大的不同。
如果你曾经的生活并不能满足,如果你曾经的生活连自己都不能够赞同,那么何不去寻求一种新的活法。也许那种新的活法能够让你在你平凡的人生中可以创造出自己的价值,也许那种新的活法能够让你豁然开朗,面对着新的生活前进……
别计较不完美读后感 篇4
以为《活法》是一本稻盛和夫的传记,其中会夹杂个人创办企业的一些历程。看过之后才发觉远非如此,《活法》一书融入了稻盛和夫先生一生的智慧和经验,书中的字里行间都渗透着一位思想者的高尚人格和处事哲学。从他的书中,我感悟最深的是他把追求真理作为自己的人生航标,在真理的指引下,他的一生虽历经无数的风风雨雨和许许多多的诱惑但始终没有偏离正确航线,他的事业也一步一步蒸蒸日上。
稻盛和夫先生,与其齐名的另外三大经营之圣大家应该都有所耳闻,他们分别是松下公司创始人松下幸之助、索尼公司创始人盛田昭夫、本田公司创始人本田宗一郎,而稻盛和夫则是两家世界500强(京都陶瓷株式会和第二电电株式会KDDI)的创始人,可以说他是一位世界顶尖级的企业家,稻盛先生的活法很简单,人只要坚持真理活着就很简单,其实真理并没有人们想象的那么深奥,我们牙牙学语的时候就有人教我们真理,“不说谎、不给别人添麻烦、真心诚意为别人、不贪心、不自私自利”这就是做人的基本真理,这些看似简单的道理却是指引着稻盛先生成功经营两家世界500强企业和令人称道的生活、行事的准则。
有句歌词如是唱到:现在的才关键,最重要就在眼前。所以在日常销售管理工作中,事先我都做好计划与安排,竭力完成当日的工作,今日事今日毕,当天事决不留到明天,当想到一个好“点子”时就立即行动,并用阳光的心态努力将一件件事情办好,完成得漂亮漂亮。同时借鉴《活法》中的成功法则,我也努力训练自己成为一个优秀的领导者,逐步提高自己的领袖魅力,当项目部个别员工业绩欠佳时,我不再像以往一味的批评,我知道了,每个人的能力都不同,有些员工非常能干,有些则不然,但只要员工有积极向上的态度、认真努力做事,就不该按他们贡献的能力区别对待。管理者该做的是:发掘每一个员工的长处,并在企业中为他们找到最好的着力点,让他们发挥一己之长。当我的员工抱着负面、消极的态度时,我会试着跟他们谈,告诉他们积极的态度不仅对个人有好处,对公司来说也很重要。只有尽快调整转变自己的心态,这样工作才有成效。作为我个人,在售楼部随时保持高昂、愉快的心情,拥有和部下达到目标的决心,领导同事们朝正确的方向走。逐渐地我得到了开发商、客户及同事们的接受和认同,自己也越干越开心。“我要用全身心的力量来迎接今天!”只要我们把握好了今天,活出璀璨的分分秒秒,我们就一定能拥有美好的明天!
真理是永恒的定律,它经得起时间的考验,经的起舆论的监督,经的起内心的反省,人生的活法有很多,但最简单也是最正确的活法就是追求真理。褪祛浮华,回归理性,让激情燃烧,用理性护航,用努力去浇灌幸福的花朵,积极健康地生活、工作,让天天快乐,分秒精彩,我们将活出灿烂的未来!
别计较不完美读后感 篇5
人的一生究竟要以什么样的方式活着才会真正做到保尔柯察金所说的那样:当你回首往事的时候,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之前我一直对这句话感到迷茫,直到现在读了《活法》才对这句话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通过看这本书对自己之前的人生观及生活方式深感惭愧,从而也坚定了自己以后的“活法”。
记得以前的自己是一个得过且过的人,生活中没有激情,没有目标……而这种日子也可谓是度日如年!看完《活法》后才恍然大悟原来之前的自己不仅仅是缺乏热情,更为重要的自己本身的态度有问题。稻盛和夫认为人生的成就等于努力,能力与态度三者相乘,而这三者中他认为最重要的就是态度。因为一个人的态度直接决定了他今后的成就,只有先端正了态度的人才会为自己的目标而努力,当然或许在努力的道路上会有风有雨,但是我们要坚信坚持下去风雨过后是彩虹。或许你才智一般,但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及坚持不懈的精神一样可以走向成功,又或许你才智过人,但是如果因此而骄傲自满导致整天高人一等飘飘然最终不求上进一样不会成功。我们要时刻对生活怀有感恩之心,因为一个只只索取而不知感恩的人最终会陷入欲望的深渊不能自拔,一个人只会追求个人私欲最终会什么也得不到,甚至严重的还会把自己逼入绝境,现实中的贪官污吏不就是活生生的例子么?人们通常会对别人的错误了如指掌,对于自己却往往是“当局者迷”。实际上我们应该不断反省自己,切不可只看到别人的缺点而看不到自己的,只有不断反省自己,才会不断完善自己。
看了《活法》真是受益匪浅,感触良深。而我从现在开始也会不断完善自己,活出一个精彩的人生……
别计较不完美读后感 篇6
在两个月前就拿到了这本书,只是一直没有好好阅读,直到最近,我才静下心来认真翻阅了一遍,深感受益匪浅。事实上,我一直对励志书籍或者成功学书籍抱以不屑的态度,因为它们绝大多数都是“空谈”,内容无非是众多例子+说教,不具有一定的操作性,往往起不到实际效果。起初以为这本书也是如此,但是真正阅读之后,才发现这本书强过很多励志书籍,给我耳目一新的感觉。与其他励志书籍相比,我认为这本书最为突出的特点有两方面:第一,作者对人们抱怨的原因、行为表现做了非常深刻的诠释,分析非常到位;第二,最难能可贵的是,书中一直在推崇一个叫“紫手环”21天不抱怨活动,说将手环戴在手腕上,发现自己在抱怨、讲闲话或批评时,就把手环移到另一只手,重新开始,坚持下去,达到连续二十一天不换手,不抱怨的目标。这可以使读者“身体力行”。可以说整本书都贯穿了科学的心理学思想,无论是作者对抱怨行为的分析还是这套操作方法,尤其是后者,其本质上就是一种认知行为疗法,其步骤、方式、时间都蕴含大量的心理学原理在里面。我认为这是迄今为止我读过的最好的励志书籍之一。
下面就自己的一些浅见与朋友们分享:一、关于抱怨行为的心理分析在这本书的作者鲍温看来,很多时候我们抱怨环境、抱怨他人,还可能是因为个体缺乏安全感,自我价值不确定,在这种心理背景下,我们需要通过抱怨环境来向外界传递自己是受害者的信息,需要通过抱怨他人来表现自己的优秀,需要用抱怨来为自己的缺点、害怕成长和改进找借口。对此我深有体会,近两年来,应该说我一直处于情绪起伏大的时期,在生活上,刚刚结婚的我对于两个人、乃至两个家庭的生活,还只是适应、摸索性阶段;在工作上,频繁变动使我越来越缺乏安全感,越来越找不到自己的价值。因此我抱怨,我不断地向别人述说自己不得志的缘由,不断地抱怨环境的不公、抱怨他人的自私。最终,自己变成了祥林嫂,现实情况却没有一点改善,甚至更加糟糕。读了这本书后,我认识到生命是一个连续不断的选择过程,在每一个选择关头都有前进与倒退的冲突。有时可能会走向防卫、退缩,有时也会向成长迈出一步。而成长包含了走向未知,常常要放弃熟悉的生活方式,结果我们倾向于害怕成长,害怕因为成长而付出种种代价。二、关于抱怨的行为改变鲍温认为走出抱怨的四个阶段,即无意识的无能,有意识的无能,有意识的有能及无意识的有能。无意识的无能,即是对自己的抱怨即无能,毫无所觉即无意识的;有意识的无能,是指自己能觉察到自己的抱怨,以及周围其他人的抱怨;有意识的有能,是指倾向于用沉默来便于自我反思、慎选措辞,以便于说出有价值的话语,而非喋喋不休的抱怨;无意识的有能是指你已经重塑思维模式,习惯于不爱抱怨了,并且不需要意识控制。
鲍温提出的四个阶段是对“改变抱怨行为”整个流程的理论描述,而紫手环运动则是一种矫正行为的具体方法,二者结合使用,简直可以说完美的认知行为疗法!结合二者,我个人觉得改变抱怨行为的整个流程可以这样直白地描述:最初,你是一个惯于抱怨的人,每天喋喋不休地抱怨并且自己毫无察觉(无意识的无能);终于有一天,你发现那些受够了你抱怨的朋友都远离了你,你身边聚集的全是和你一样爱抱怨有意识的无能的人;你发现抱怨不仅没有改变你的现状还变本加厉,你想改变,因此,你开始有意识地控制自己不抱怨,可以采用紫手环运动,开始用沉默来给自己思考的机会,便于说出有能量的话而非无意义的抱怨;经过一段时间,你抱怨减少了,心态平和了,行为积极了,你得到很多来自于环境的正向反馈,例如:表扬、成功等,这些鼓励、强化使你不断地选择不抱怨。久而久之,你遇到不顺心已经习惯于不抱怨,正如人们走路不由自主地迈出步子一样,完全不需要意识控制,即无意识的无能,如此你整个思维模式已经被重新塑造。
这本书对我的工作帮助很大,让我明白到应适当的.调整自己的心态,减少抱怨,努力地接纳自己、确定自我价值。遇事多从自己身上寻找问题,努力控制自己的情绪,在任何时刻都要努力保持积极良好的心态。马云说过:“不抱怨的态度是人生的第一态度”,非常有道理。我不能将眼光只着眼于眼前的困境,而是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到未来,看到我漫长的生命历程。因为,在漫长的生命中,眼前的困境仅仅是沧海一粟而已,我相信自己会有很多机会来改变的。正如书中所说:“停止抱怨,你就已经在通往你想要的生活的路上了”。
虽然这条路还很长很远,还需要我付出无法想象的努力和代价,但是既然做了选择就应该积极地走下去,勇敢地面对前进道路中的各种不确定,面对生活中的问题,让自己有“能量”去解决它。
别计较不完美读后感 篇7
徐志摩说:吾会寻觅吾生命灵魂唯一之所系,得之,我之幸也;不得,我之命也。,我将会寻找我生命中最珍贵的、可以用灵魂相知的东西,追求到了,那是我的荣幸与幸运;追求不到,那也是我的命运。面对生活的好与坏,若都能以面带微笑,心怀坦然的姿态去面对,就算最后并没有看见大千世界,万里河山,也终会看见十里桃花,湖光山色。
理查德·瓦格纳曾言:快乐不在于事情,而在于我们自己。很多时候我们之所以不开心,并不是因为事情有多糟糕,而是因为,我们过于执着事情的结果。当我们回头再次想起这些事时,很多当时我们认为已经到了最糟糕的时候,其实也就不过好似一阵风吹过树林,无关紧要。决定事情的好坏、成功与否的,并不是事情本身,而是我们自己的心态,当你认为一件事失败的时候,那才是真正的失败。美国第26位总统西奥多·罗斯福有一次被偷了许多东西。他的朋友写信安慰他,他在给朋友回信中说:谢谢你来信安慰我,我现在很平静。这要感谢上帝,因为:第一,贼偷去的是我的东西,而没有偷去我的生命。第二,贼只是偷去了我一部分东西,而不是全部。第三,最值得庆幸的是:做贼的是他,而不是我。罗斯福的话,无一不在展示着他的乐观心态,对已经失去的不抱怨,珍惜所拥有的。一个面对窘境却能始终以一种面带微笑的乐观心态去面对的人,他的世界一定是充满阳光的`、温暖的。
高尔基曾在他的著作《童年》中写道:我相信过,如果怀着愉快的心情谈起悲伤的事情,悲伤就会烟消云散。哪有那么多的悲伤,只不过是自己的心态在作怪罢了。当我们以一种美好的视角去看待这个世界的时候,这个世界也会变得美好。正如第一次登上月球的太空人,其实共有两位,除了大家所熟知的阿姆斯特朗外,还有一位是奥德伦。当时阿姆斯特朗所说的一句话:我个人的一小步,是全人类的一大步。早已成为全世界家喻户晓的名言。在庆祝登陆月球成功的记者会上,有一个记者突然向奥德伦提出了一个很特别的问题:由阿姆斯特朗先下去,成为登陆月球的第一个人,你会不会觉得有点儿遗憾?在全场有点尴尬的注目下,奥德伦很有风度地回答:各位,千万别忘了,回到地球时,我可是最先出太空舱的。他环顾四周笑着说:所以我是由别的星球来到地球的第一人。大家在笑声中,都给予他最热烈的掌声。面对生活对他的玩笑,他不仅能够勇敢的去面对,还能有凡事顺其自然、遇事处之泰然、得意时淡然、失意时坦然的心态,这是值得我们所有人学习的。
是啊,人活一生,不过数十载,与其凡事都与自己生气较劲,倒不如以一种面带微笑,处之泰然的心态去面对,纵然错过了万里河山,但乐观的心态终将会引领我们看见十里桃花。
别计较不完美读后感 篇8
《伤心情歌手》是石黑一雄《小夜曲:音乐与黄昏五故事集》的首篇。相比于黑石一雄的大长篇《无可慰藉》带给我的昏昏欲睡,他的短篇集《小夜曲》却让我沉醉。读到日本某作家拥有相似元素的作品,我会称赞“哇,写得真好”。可是在我读《小夜曲》的整个过程中,我的内心活动是:我也想这样写,我写不出来,他写出来了,我就是想看到有个人这么写。
《伤心情歌手》中,全文经常出现的广场首先进入视野。“三支乐队同时在一个广场上演奏,在广场上溜达的游客会听见一个曲子渐渐消失,另一个曲子渐渐大声,就好像他在调收音机的'台”。这里有乐队,有阳伞,有咖啡厅摆在外面的桌椅。本来是浪漫而极富情调的威尼斯水城,开篇却是燥热的夏季、绝非友好的咖啡厅经理、不得不想方设法迎合游客的演奏、三支乐队来回插空奔走的吉他手。在这种背景下,由于童年时和母亲在一起的记忆,“我”前去结识了曾红极一时却已然过气的歌唱家托尼·加德纳,以及好像并不怎么友善的加德纳夫人。结束了奇怪的三人对话之后,加德纳请求“我”的帮助,希望我为他伴奏,在夜晚给加德纳太太一个惊喜。夜间,我们划着刚朵拉飘荡在环绕公寓的河上,楼房的灯光零零散散,河面忽闪明灭,我们就在这明暗来回变化的黑夜里绕着圈子。每次路过餐厅,觥筹交错的声音都会飘到刚朵拉的我们耳边。“我”始终很难理解加德纳先生的各种话语,也很难理解加德纳太太的各种反应,其中的隐情直到最后才向“我”说出。窗台下的河面上,自己的爱人唱着心动的歌,水城的美景或许在夜间的此刻才略窥一二。
这个故事抛出一个名声和爱情的问题,爱情仿佛只是操纵名声的弹簧。就好像如今星途闪耀的人,通过反复离婚和结婚、不断制造绯闻来获取热度,重新出道。所有的情歌都唱着,两个人不再相爱了,只好分开,所以死去活来地伤心;两人还彼此相爱,就应该永远在一起。但是这是音乐唱的,却可能不是音乐人唱的。加德纳太太最初只是单纯地追求名人,可他们在几十年的生活中彼此接触,(或许)真正相爱了,如今却又因名声而行将分开。这种苦涩悲绝随着窗户下的水波和徘徊在夜空里环绕式的歌声流得很远很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