摇曳的乌篷船作文(精华14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作文吧,作文一定要做到主题集中,围绕同一主题作深入阐述,切忌东拉西扯,主题涣散甚至无主题。作文的注意事项有许多,你确定会写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流年里的乌篷船作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摇曳的乌篷船作文 篇1
“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至于我在那里所第一盼望的,却在到赵庄去看戏”,“我家的后面有一个很大的园,相传叫作百草园”……
这些句子大家都很熟悉吧?对,它们都是鲁迅小说里的句子,读到这些你是不是也想去看看百草园和社戏台呢?今年暑假爸爸带我去绍兴游玩儿,我亲眼看到了鲁迅笔下那“漂渺得像一座仙山楼阁的戏台”,“那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
到绍兴的第二天,一大早我们就出了门,迫不及待想要去拜访鲁迅故居,可蹬黄包车的师傅说先去逛绍兴古城再去鲁迅故里更好。于是我们坐上绍兴特有的黄包车先去看了传说中的社戏台。也许是我们去的时间不对,只见一条两边砌着整齐的石条的小河边“有亭翼然”,台上没有演员,台下也没有观众,只在戏台边停着十几条乌蓬船在招徕生意。看我有点失望,爸爸提议带我们坐绍兴特有的乌蓬船浏览水乡两岸的风光,体会一下鲁迅看社戏时坐船的感觉。
坐完乌蓬船我们直接去了鲁迅故居。嗬,人真多呀,光在大门口拍照留念就花费了我不少时间。跟在导游后面,我认真的`游览了“三味书屋”。原来这是鲁迅的老师----寿镜吾老先生的家,鲁迅就是在这里接受了最初的启蒙教育,听导游说鲁迅后来还回去看过一次他的老师呢。
听导游说,过去的人读书先由老师领着读一遍,然后就是学生自己仰着头大声读,直到背会为止,老师是不讲解的,如果像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那效率可就太低了。而鲁迅先生读书时却养成了一个好习惯——三勤:脑勤、嘴勤、手勤。读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人也许都知道那个关于“早”字的故事:有一次鲁迅先生上课迟到了,虽然“戒尺不常用,罚跪也不常用”,寿老先生只是批评了他几句,但却给心气儿高傲的鲁迅先生留下了深深的印象,因为他知道寿老先生虽然待人和蔼可亲,可是对学习要求很严厉,于是,他在自己的课桌一角用小刀刻了一个“早”字,不仅是提醒自己早点上学,在学习时也要早别人一步。
这让我想起我上学的情景,我也经常早到学校,可到那后我一般都是和同学玩耍,或者看一些课外书,很少读古诗、预习课文,所以到上课时老师点名叫起来朗读课文时我总是提心吊胆,生怕老师叫到我,偶尔叫到我时总是读的结结巴巴。我以后也要像鲁迅先生那样,不仅早到学校,还要预习好课文,上课时认真听讲,手眼脑并用。
在参观三味书屋时我看到鲁迅先生读书时的条件还是比较差的,房间内阴暗潮湿,至少和我们现在没法比,我们现在天黑了有电灯,天热了有风扇,天冷了有暖气,老师上课遇到我们听不懂的一遍遍讲解,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学好呢?
摇曳的乌篷船作文 篇2
“乌篷船,乌篷船——”。在绍兴,只要是有水的地方,这声音便会在人们的耳边响起。船是水的精灵,水乡便是船的世界。
今年的元旦,我们一家来到了美丽的江南水乡——绍兴。见到了向往已久的乌篷船。在我的再三要求下,我们一家打算坐上前往咸亨酒店的乌篷船。船身很窄,很细长,像飘在水面上的一枚柳叶;船篷用竹片、竹丝编成半圆形,通体漆成黑色。绍兴方言“黑”叫“乌”乌篷船由此而得名。
此时的我内心无比激动,便第一个跳上了乌篷船,拨开乌篷,刚想坐下,船身却突然向左倾斜的厉害,吓得我一身冷汗,幸亏撑船的师傅“身经百战”,左一桨,右一桨,船便恢复了平衡。
“呼——”我长长地吁了一口气,便小心翼翼地坐了下来,经过了这场风波,我的胆子开始变小了,再也不敢在乌篷船上做大弧度的动作,因为我再也不想经历这样恐怖的事情了。
等爸爸妈妈坐好后,“开船了———”伴随着撑船师傅悠长的号子声,船离开了河岸,划开水面,向前行驶。虽然速度不是很快,但耳听潺潺的流水声和“嘎吱嘎吱”的浆声,眼观两岸的小桥流水人家。真有:“山阴道上行,如在画中游”之感。
“哎,快看啊!对面驶来艘乌篷船。越来越近了,两艘小船终于在狭窄的水面靠在了一起。我的兴奋劲儿又上来了,把头“钻出”了船篷,伸手船外击水嬉戏,十分惬意。突然对面的船来了个“仙女散花”,只见水面上“飞”出了朵朵美丽的水花。就在此时,我脚下的小船出其不意地来了个“神龙摆尾”———左摇右摆。这次可把我吓得不轻,腿一软,跌坐在船板上。可谁知船又进了些水。这,这下子可怎么办呀!
经过一波三折,船终于到达了咸亨酒店,我恋恋不舍的跳上岸,回头远望,途经的风景,美不胜收。
摇曳的乌篷船作文 篇3
今天,表弟教我做乌篷船。
表弟把一张纸裁成两张正方形,说:“把纸对折两次!”一声令下,我立刻折了起来。因为是徒弟吗,当然要听师傅的话喽!
表弟才折了一下,我早就折好等“师傅”下令了。
表弟慢慢地折好,说:“展开来,对中心点折,再展开,再------”“师傅”话声未落,我已经折好了。
我着急地说:“好没好,快点?”表弟仍然不紧不慢,说:“待会儿就会见分晓!”我哈哈大笑:“有什么好处,浪费时间吗?”表弟笑着说:“到时你就知道了。”
好不容易做到最关键的一步——翻船,我小心地折,一定要“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师傅”拖时间有什么好处。
轻轻一翻,完成了!
我飞一般冲向表弟给他看,自己都没来及看上一眼,准备收获赞扬。表弟却捧腹大笑。
我十分奇怪,定睛一看:原来我的船歪歪的,体积却变大了。是我没把船头折正了,表弟仔细折的船,小巧玲珑十分漂亮。我只好自我解嘲说:“我的船可以装更多的东西。”
摇曳的乌篷船作文 篇4
这个星期天,我和妈妈厂里的同志一起去绍兴采风!”听到这个消息,我别提有多高兴了。
星期天的早晨,同学们兴致勃勃地上了大卡车,带着对目的地的遐想,经过快乐而漫长的两个半小时,我们终于到达了目的地。
刚来到绍兴,一阵香味就扑鼻而来。呵,那不正是臭豆腐的味道吗?在许多人眼里,臭豆腐是“奇臭无比”的,可我却对臭豆腐“爱之入骨”。特别是绍兴的臭豆腐,连做梦都想尝一口呢!“老师,能不能现在就去买臭豆腐啊?”“是啊,我们都想去买呀!”瞧,一大群“臭豆腐迷”们都嚷嚷起来,迫不及待地想去买了。“等我们参观完所有景点,下午自由活动的时候,你们想买多少就买多少!”王老师说道。“噢!”
我们先来到了鲁迅爷爷小时候读书的地方――三味书屋。三味书屋从前是一个私塾,鲁迅爷爷小时候就一直在那里读书。在鲁迅的那张旧书桌上,刻着一个“早”字。说起这个“早”字,还有一段来历呢!那年,鲁迅的父亲害了病,鲁迅一边上学,一边帮着料理家务,几乎天天奔走于当铺和药铺之间。有一天早晨,鲁迅上学迟到了,教书的老先生严厉地对他说:“以后要早到!”勤奋好学的鲁迅默默地回到座位上,就在那张书桌上刻了一个小小的“早”字。鲁迅也总把这个“早”字深深地刻在心里。从那以后,鲁迅上学就再也没有迟到过。由此可见,鲁迅爷爷小时
侯是多么的热爱学习呀,我们一定要学习他的这种好品质!
接着,我们又参观了鲁迅爷爷纪念馆。一进正门,就可以看见一座高大的青铜鲁迅爷爷坐像,壁上还刻着鲁迅爷爷的名句――横眉冷对千夫指,伏首甘为孺子牛。纪念馆陈列着许多鲁迅爷爷生前的作品:《阿Q正传》、《祝福》、《药》、……鲁迅爷爷的作品充实了世界文学的宝库,他可真是我国的一代文豪啊!
下午,我们还去了鲁迅爷爷的故居和百草园。鲁迅爷爷曾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无限深情地写道:“我家的后面有一个很大的园,我们叫它百草园。不必说碧绿的菜田,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树;单是周围的泥墙根,就有无限乐趣。”的确,当我们刚踏进百草园,一股野草、泥土的清香就扑鼻而来,空气中弥漫着一种清新、朴实的韵味。
旅游完了一天,我们一边吃着刚买的臭豆腐,一边在车子里欣赏着窗外那美丽的景色。绍兴怎么看都是典型的江南水乡,体现出一种宁静、典雅的美,让人越看越舒服!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如此秀美的江南水乡养育了鲁迅这样伟大的人物,真不愧为天杰地灵啊!
绍兴之游,让我了解了鲁迅,也让我领略了江南水乡独特的美,我爱绍兴这个地方!
摇曳的乌篷船作文 篇5
江南古朴的水乡乌镇宁静而深邃,那里古朴的人情与美丽的小桥流水人家印在我的心里,挥之不去。
我被乌镇的水乡情深深打动,而正是怀着这种情怀,我来到了令我魂牵梦萦的.江南水乡——乌镇。
进入乌镇,走在青石板小路上,触摸那古老房屋的一砖一瓦,心中无比惆怅,那砖瓦上的一沟一壑记载着乌镇的沧桑岁月,见证着乌镇中人一代又一代的成长。
远望那潺潺的流水,那流水清澈如镜,微风轻轻拂过,水面上荡起丝丝涟漪,如同她泛起的丝丝笑意。小桥流水,悠悠船歌。水上的小船悠然荡漾,摇橹的木桨声贯穿于耳。驶船人边划船,边唱着动听的船歌,那歌声在空气中轻轻飘荡,船中人边欣赏两岸的风景,边听着美妙的船歌,无比惬意。小舟在水上慢慢摇荡着前行,载着美妙的歌声,游行在这诗情画意中。
穿过狭小的巷子,我来到蓝印花布的作坊,走进园中,只见园内挂着许多蓝印花布,微风轻拂,那些蓝印花布也随着风起舞。我走上前去,细细观察,蓝印花布做工十分精致,白色小花在蓝印花布的点衬下更显得小巧精致,而这些蓝印花布也显示了乌镇中人的古老风情。
乌镇哺育了许多人,它也哺育了一位传奇的作家——茅盾,他挥毫泼墨,写下无数卓绝篇章。走在茅盾的故居里,看着简朴古老的家具,心中感慨万千。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这样的小桥流水,枕水人家令人如痴如醉。
如画般的乌镇,如画般的美。
摇曳的乌篷船作文 篇6
“月明乌镇桥边夜,梦里犹呼起看山”,这句话描写的正是乌镇的美景。
当天边泛起了红霞,淡蓝的天空被不时飞过的鸟儿点缀着。像丝绸一般平滑的河面上,水雾还未散去。悦耳的鸟叫,惊起了河面上的阵阵涟漪。碧绿的树,像个大青团,坐落在河畔。水映着天空和悠闲的白云,非常清新。
水面上横跨着一座石拱桥,长方形的石砖,整齐地铺在桥上,桥栏杆上还蹲着几只形态各异的`石獅子。桥那端是古色古香的房屋,马头墙上趴着葱绿的爬山虎,发出一股淡淡的叶香。
穿过马头墙,就是主街。不同花纹的石板躺在地上,平齐光滑;两旁的房屋把街道夹在中间,斑驳的墙角,总要放些盆景什么的,使这破旧的木门增添了一种生机。门檐上挂着招牌,门前放着小灯,它们朴实地融合在一起。
夜幕降临,美景如画的林苑中亮起金色的灯光,水中间屹立着一座宝塔,塔尖像利剑,直插云霄,真是“顶高元气合,标出海云长”。房屋、廊桥上也亮起了灯光,照亮了河面,照亮了垂柳,照亮了斑驳的石墙……
这,就是乌镇,清水穿城过,人家尽枕河。艳阳当空时,小桥流水人家,夜幕降临时,是一幅唯美的画。
摇曳的乌篷船作文 篇7
友人自绍兴归来,言绍兴巨大的变化,心向往之。却又有隐隐的担心,不知记忆之中细腻温婉的绍兴,是否因为发展改变了容颜?
第一次到绍兴,江南水乡的天成丽质就在那一瞬间款款映入我的眼帘。第二天清晨,我惊喜的发现,我住的招待所的隔壁,居然就是鲁迅先生笔中细细描摹的三味书屋。而不远处,就是那让人魂牵梦绕的百草园所在地——鲁迅故居。这座本来陌生的城市就在哪一刻变得那么熟识和亲近。
我几乎从哪一刻开始,对绍兴产生了无以名状的亲切感,这种亲切感在此之前只有对我出生和成长的故乡有过。
绍兴的可人首先是文化层面的、没有哪个有一定文化知识水平的人没有读过鲁迅的文字,只要知道鲁迅又都似乎必然应该知道咸亨酒店、孔乙己,都会对百草园、三味书屋以及社戏产生深深的印象并日日神往。我的神往和愿望,就在这夏日的一个清晨,得到了满足。
跨过小小的石桥,步入三味书屋,超出想象的狭小。鲁迅先生的书桌还静静的放置在书屋的一角,游人访客脚下踏着的,仍是旧时一般模样的潮湿的院落(更准确讲更象是弄堂)。站在那里,看的东西很少,更多的,应该是是一种和先生精神的交流吧。
百草园在鲁迅故居的最深处。很平常的一个院落,却因了一个伟人的一段文字、一段经历成了不少人心目中的天堂。普普通通的院落、普普通通的植物,总让人觉得有若有若无的不普通的感受,那应该是鲁迅先生赋予给这些再普通不过的东西的魂灵吧。
绍兴,是知道鲁迅这样一个人物的价值的,因为是他,给了这座城市以新的灵魂,一种被称作文化的东西,把这座古城滋养的更加内秀。也正因为此,这条道路才被叫做鲁迅路的吧?而王羲之的鹅池与兰亭,又分明是遥远历史长河对绍兴的分外的眷顾。类似的眷顾如此之多,怎不让人心生艳羡!
绍兴的韵味还在于江南美女般的自然秀丽。无论是满城纵横交错的水道,抑或是飘浮垂柳掩映下的`黑瓦白墙,还有满眼苍翠高矮不一的山峦,甚至窗下的几丛秀竹,湖塘里摇曳的青莲,在加上悠悠飘浮的乌篷船,分明就是一幅绝妙的水墨画。
我沉醉于这温婉的世界里了,我沉醉于这给人太多遐思的梦幻一般的美景中了。就在沈园那堵钗头凤、凤头钗的残墙边,我的绍兴游终至酣畅淋漓的程度——我几乎就是醉了。我就在那残墙边凭吊,终于明白,正是绍兴给陆游对感情的醇厚深沉,才是陆游潇洒豪放词风和跌宕豪迈人生的渊源吧!
摇曳的乌篷船作文 篇8
我的家乡是桐乡,桐乡有个江南水乡美丽古镇——乌镇。今天,我来给你介绍介绍吧!
乌镇的房屋都是枕水而建,古色古香,给人一种神秘的感觉。你见过石板做的路吗?乌镇的街道全是由石板铺成,在上面悠闲地散着步,特别舒服。
乌篷船是乌镇的特色,又叫“公交船”。坐在里面摇摇晃晃,爽极了!在乌篷船里看小桥流水人家,给人一种很惬意的感觉。
乌镇的桥都是有石头砌成。有桥连桥,桥里桥。大桥接小桥,廊里桥等,千姿百态。在石桥上漫步、看风景。有些桥的桥洞是拱起来的,圆圆的'桥洞里经过一条条乌篷船,有些桥像楼梯似的,一级一级地走过去。
蓝印花布也是乌镇的特色。蓝印花布高高地挂在竹架上,就像一条蓝色的瀑布从高处流下来。蓝色的布上印有白色的图案,蓝印花布可真漂亮呀!
乌镇还有麦芽糖、姑嫂饼、三珍斋等传统食品。麦芽糖吃起来特别甜,还很黏牙,不过味道挺不错的。
这就是江南水乡——乌镇,正是“世界风情小镇,中国千年古镇”。它美丽极了,说也说不完。你说,它美丽吗?
摇曳的乌篷船作文 篇9
一连下了三天淅淅沥沥的雨,心都有些潮湿了。雨,奏着曼妙的乐曲。雨,轻柔地击打着窗棂,却未曾打湿记忆。朦胧里透着迷人的香气。
江南的雨,历来就被文人墨客赋予了女子的温柔。
矮墙上的花,娇艳欲滴,倒是不似李清照笔下的“绿肥红瘦”。细雨凝脂,海棠更红。卷起垂帘远眺,虽是迷蒙一片,却给人以遐想的空间。你可以想像雨幕中正走来一个姿容芳艳的执伞少女;可以想像雨中正有一对温情脉脉的恋人;甚至可以想像有一个放浪形骸、意气风发的少年正临雨赋诗。那是江南的雨,绵软、潇洒,又不乏温情。
童年是在什么时候悄然离开的,我无从追溯。童年里下了很多场雨,有祖父和祖母陪着。有人死在其中的某一场雨里,已经记不得到底是哪一场,但记得那是个蝉噪的夏天。
闲暇时在想:死究竟是什么?对于农民,那意味着不能再耕作了;对于思想家,那意味着不能再思索了;对于作家,则意味着不能再写作了。然而我们不能忽略的是:农民虽死,但他的作物养活他的后人,甚至更多的人;思想家虽亡,但他的思想却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作家虽逝,但他的文字却延续了他的生命,替他在这世上活着。
闲步于青石铺就的小道,你会有更多关于这城市的遐想。哪怕只是浮光略影的片段,也足以使你关注和感悟生命,源自于那些仍旧呼吸着的镌刻在石碑上的.文字。
老屋和梧桐静默地伫立着,见证了一代又一代人的变迁,迎接了一个又一个陌路之客。老屋的旁边有一条河。清水汩汩,浮萍点点。老人们祥和地沐浴着午后温暖的阳光。
初晴的天格外澄澈。鳞次栉比的老屋中间有一条狭长的巷子,通往繁华的主街道。巷子寂静幽然,而转入主街道后便是一阵喧闹。这条街是从来都不安静的。
夜暮,街上灯火齐明,光影阑珊。回到自己的宿处,仍能听到夏虫鸣叫。因为挨着稻田的缘故,也就不再寂寞了。
静下心来,挑灯写作,想写些关于这个城市的东西,只是执起笔来又犯难了。面对此情此景,我真的不知要说些什么。也许该让这亦幻亦真的一切沉淀在记忆底。
在这儿,我是个过客;而在人生的旅途中,我们都是过客。那些在旅途中曾留下的痕迹都将成为回忆。
晚风如故人,我将挥手告别这座城市。向着记忆里的一切道一声晚安。
摇曳的乌篷船作文 篇10
我的家乡是绍兴,素有水乡之称。这儿河道众多、桥梁遍布,桥洞里时不时钻出几只乌蓬小船,划动桨,乌篷船在悠悠行驶。
乌篷船小巧玲珑,长7.8米,宽不足2米,深不足1米,像一轮弯月在水中悠悠行驶。乌蓬上面盖着几扇乌漆竹篾蓬,因这个而故称乌篷船。蓬可以遮风挡雨,不论是坐着,还是躺着,都感到十分惬意。坐在船头的船老大,嘴里叼着烟斗,双手划桨,两脚蹬桨,十分悠闲。
坐在船上,喝着香醇甜美的黄酒,嚼着茴香豆,听着美妙的音乐,赏着美丽的风景,真是乐在其中,飘飘欲仙。有一次,我和家人一起去东湖旅游,到了乌蓬码头,我们买了票,要了两只船,船老大便划了起来,他脚一蹬,双手一划,船便悠悠行驶,这里有山有水又有船, 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的山,再加上水中悠悠行驶的乌篷船,像是走进了一幅连绵不断的水墨画中。穿过一个个桥洞,时不时会与另外的乌篷船相撞,坐在船上的人会互相笑一笑,船老大也会打一下招呼。
汽车在马路上快速飞驰,行人急冲冲地走着,唯独乌篷船还在悠悠。
摇曳的乌篷船作文 篇11
行走在江南,便会被那种温柔的感觉所陶醉。
江南的历史悠久,让人无法在喧嚣和耳语之中诉说所有的故事,但我对江南的怀念始终如初。站在江南的土地之上,仰望漆黑的天空,即使尘世的风烟也是清净的,像水一样清澈。在漫长的岁月里面,江南秀美的水乡点染着古镇的静谧、深深的雨巷流淌着文人的风韵。江南的小桥流水,滋润了许多学者和英雄的心灵。读江南,灵波水韵,书法流芳。江南之美朦胧而朴素。这是树下悠闲的一盘棋。这是一种在花丛之中品酒的醉酒。在法庭之上,人们静静地品茶。绿色的水在白色的墙壁之上流淌,花朵落在绿色的'瓷砖之上,蜿蜒的河流在清晨和日落时歌唱。乘船扶着青蒿,走过青山绿水,默默地读着江南几千年的历史和古老的婉转漂流。清水流年,沧桑如水。
江南水乡就像一幅朦胧的水墨画,古朴而宁静。石拱桥斜放在清澈的水面之上,或优雅或精致,破旧的雕柱之上印着岁月的痕迹,与古镇的魅力融为一体。坐在雨篷船上,让凉水从指间流淌,凉水入心。迎迎清水,长木船。房子建在水边,水是相连的。走在古镇之上,远离城市的喧嚣,让阳光静静地流淌在肌肤之上,让诗意在心中飞翔。江南轻烟淡水,岸边细雨绵绵,春天草长莺飞,桃红微染,昆虫燕子低语,春风绵绵。
在夏天,你可以放松自己的衣服,独自去船上,收集荷花,在荷花田里面欢笑和歌唱,看荷花用娇嫩的花朵点亮水面。
秋天,江南有丝丝的雨和梧桐,还有南飞的雁,有芳香的菊花。冬雪飘落,千树明珠。
江南多雨,特别是春雨。就像五农的柔声细语,展现了水乡独特的水乡风情。雨水是江南水乡的精神。从那以后,春雨带着一股清澈的碧水,柳树在堤坝两边摇曳,绿草像丝绸,花儿像锦缎,飞泉在歌唱,飞溅,古寺梵语的声音在缝隙栋流淌,雨后的空气散发着清新的香味。接着是杏雨、梨雨,晚春过之后,连绵的梅雨又弥漫江南。夜晚的雨声,清晨的花香,纯洁而独特,让人深深陶醉,优雅而舍不得离去。飞扬的细雨滋润着一条朴素的裙子,滋润着江南女人的心。两袖花香,轻舞出江南特有的韵味。
也许我的前世就是江南女子,在淡淡的荷香里面采莲。
摇曳的乌篷船作文 篇12
仰望太阳,不知是何时升起的;看着小树,不知是何时长的叶。在这人生路上,我独自徘徊,迷失了方向,我要走向心目中的那个江南。
走着,走着,我穿过了一条白亮的光线,到达了热声中的那个江南。眼睛的'一切是那么美好。孩子们手拉手,背着书包,唱着歌谣去上学。他们之间没有嫉妒,没有仇恨,没有虚荣,只有宽容,看起来,纯洁的他们忘记了一切,快乐地前行着。
看,旁边有一座小屋,从内向外散发着一种甜蜜,是家的甜蜜,是爱的气息。在这片土地上,没有高楼大厦,也没有豪华,奢侈的东西,只有那原始的记忆。我幻想我会成为这里的主人,我不喜欢现代的豪华居室。我想隐居在这里,永远不要出去。
屋子旁边有个池塘,池塘里开满了荷花以及荷叶,青蛙叫了两声,声音婉转而清脆,胜过了那流行世界的歌曲,这是大自然的声音。水面很轻,朝下看去可以看到欢快游动的小鱼儿。我厌倦现代池塘,那些池塘散发着许多令人窒息的味道,水浑浊不堪,水草也都变成了灰绿色。
一阵轻雾,笼罩了远处的山,在朦朦胧胧中,我似乎看见山上有许多茂密的小树,树叶青翠欲滴,往前走去,鲜艳的花儿不时出现在你面前。在这片山上,没有伐树的声音,也没有砍石的声音。这里的空气格外清新。
在这片土地上,没有压抑,没有悲伤,只有快乐的回忆。
远处一阵鸟鸣,把我从睡梦中叫醒了,揉揉双眼,唉,原来是一场梦,是一场美梦。
“呜……”火车开启了,我又开始了现代生活,我向往心目中的那个江南。
摇曳的乌篷船作文 篇13
寒假的时候,我爸爸带我去江南水乡—乌镇游玩。
经过了几个小时的奔波,我们终于到了乌镇。乌镇主要分为东栅和西栅两个风景点。首先,我们来到了东栅。一进东栅,只见右手处有一片竹林,一株株竹子林立在那儿,显得十分生机勃勃。竹子就像一支支利箭似的直冲云霄,不时有一些游客在那里照相留念。
接着,我们又来到了桃花园,一棵棵桃树开出了美丽的花朵,色彩明丽,光彩夺目。有的还是小花苞;有的仿佛是个害羞的小姑娘,只露出了一点点脸蛋;有的仿佛又是个爱美的.小女孩,把整个身姿都展现出来,好像在让人们欣赏自己的美。
一路的风景,如诗如画,让人们赞叹不绝。你看,前面就是一座拱形桥。只见一条小河从桥下流过,时不时可以听见小河发出的叮咚声。几条小船从河面上慢慢划过,人们的脸上荡漾着微笑。河水真绿啊?绿得像一块无瑕的翡翠;河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水底的泥沙。站在桥上往右看,清澈的河水中有几只小船向我缓缓驶过,使人十分惬意。
最后,我们又来到了西栅。此时,已经是晚上,夜姑娘迈着轻盈的步伐来到了乌镇的上空,只见一条条船打起了灯笼,就像是千千万万只萤火虫。街道上亮起了无数盏灯,白的、红的、黄的、绿的、蓝的……就像给乌镇穿上了一件华丽的外衣,把乌镇打扮成一片灯的海。人在画里面,仿佛进入了一个世外桃源。
虽然乌镇的景色很美,但是我们游玩的时间已经到了。于是,我只好恋恋不舍地离开了这个“世外桃源”。
摇曳的乌篷船作文 篇14
中午,乌镇的几只鸟儿来去甚捷,一群人们沐浴着阳光,抖抖腿,闲聊一会儿,看着风景,吃着饭菜,便觉得是完美的了。船夫们热情的笑容在空气中弥漫,温暖了整个乌镇。我来到湖边,伸出双手,放进湖里,瞧,鼓起的水花吻着流云的倩影,明极了,高极了。再看那染布坊,在阳光的映照下,一朵朵白花闪闪发光,呼之欲出,这仿佛就是眼睛,深深的蓝布扭动身子,像是大海有力拍打岸边的石头,它们迎风呼唤,欢迎每一个人。
夜晚的乌镇,许多灯,星星点点的贴着湖面,一条条“银蛇”在河里窜着。湖边,人们饮着茶聊着天,耳边不时传来悠扬的笛声。我探出头来,鼓着掌说:“哇,真美啊!”只见一个福娃拿着春联站在桥洞旁,摇摇晃晃,真不知道前方还有什么花灯?过了一会儿,我望了望岸边行走的人们,步伐都显得那么快乐、轻松,鸟儿掠过湖面,不知不觉把我带进了一幅古色古香的`画里,一座座房屋诉说着生活的幸福。伴随着风的呼唤,我张大了嘴巴,站了起来,树叶的遮掩中,一只傲骄的凤凰展现在我的眼前,尖尖小嘴,形体甚高,尾巴五颜六色,倒影也看得清清楚楚,一阵微风吹来,小小的浮萍围着凤凰,摇起头来,真是“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