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祭日观后感

发表时间:2025-03-14

公祭日观后感(汇编15篇)。

当认真看完一部影视作品后,这次观看让你有什么领悟呢?这时候最关键的观后感不能忘了。那么你会写观后感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看国家公祭日观后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公祭日观后感 篇1

12月13日是第10个南京大屠杀30万遇难者国家公祭日,回想起来八年抗战的血腥历史,不仅长叹。哎!八十一年前的南京大屠杀,三十万同胞被日寇用大火烧死、追入江河淹死、机枪打死、活埋闷死,真是惨绝人寰!据估计统算约有数千多南京大屠杀的幸存者,而八十一年过去,今天大屠杀幸存者还剩不到百人。这些活着的人就是活生生的证据啊,许多南京大屠杀幸存者为了夺回大屠杀史实正确权,与日本政府在日本打官司二十多年依旧是败诉。但他们没有放弃,只要你日本政府不承认,我就打官司打到你承认为止。

十四年抗战,经历了"九一八事变"、"卢沟桥事变"、淞沪会战"等太多的事变和战役。"九一八"东三省沦陷,几十万东北军不开一炮一枪退出东三省,只因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东三省被侵华日军占领,真是奇耻大辱。"卢沟桥七七事变"正是中国军队第一次正面抗战,敌人虽强,但我们尽力抵抗了,全面抗战由此爆发。淞沪会战,敌人的飞机轰炸上海,国军以战死近三十万人的巨大代价丢掉了上海,而接下来"南京保卫战"依然抵抗不了日寇侵略的.铁蹄。八十一年前的12月13日,南京沦陷,毫无人性的侵华日军在南京进行了40多天惨绝人寰的血腥大屠杀。30万同胞死于非命!要不是抗战胜利,此刻我们早已经叫松下XX,向井XX ,嘴里还不停地说“摩西摩西”。

南京大屠杀是一个血的教训,是中国的国耻,它让我们深刻认识到何为落后就要挨打,何为弱肉强食的世界。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爱好和平的国家,以和为贵不是白讲的,这需要强大国力和军力来支撑!现在我国依旧热爱和平,但这并不代表我们很弱。若有外敌敢侵入中国,必斩之。就和那句话一样,“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现在的中国,已经是一头健康且富有生机活力的东方雄狮,这头雄狮从不随性攻击他人,但也不会因为他人的利爪而收起尖牙。

公祭日观后感 篇2

1937年12月13日,侵华日军在中国南京开始对我同胞实施长达四十多天惨绝人寰的大屠杀,制造了震惊中外的南京大屠杀惨案,三十多万人惨遭杀戮,这是人类文明史上灭绝人性的法西斯暴行。

为了悼念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和所有在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战争期间惨遭日本侵略者杀戮的死难者,表明中国人民反对侵略战争、捍卫人类尊严、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立场,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决定将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在此理学院举办教师、学生党员12.13纪念日交流会以及学生公祭日观影活动,向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表达深深的哀思。

12月13日公祭日,党员交流会在理学院行政楼120会议室举行,教师、学生党员参加了本次交流会,会议主要就南京大屠杀事件进行回顾,希望我们了解历史,铭记历史,并尊重历史。就南京大屠杀事件教师、学生党员交流了自己的看法。并为在南京大屠杀中遇难的同胞默哀一分钟。交流会结束后,每位老师、学生都感想颇多,对我们那段惨痛的历史,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为缅怀在南京大屠杀中遇难的同胞,让同学们铭记历史。于12月13日晚,学院组织同学在理学院行政楼一楼报告厅观看影片《南京!南京!》,活动先是以学生代表的演讲开始,演讲中提到了南京的`今非对比,当年惨烈阴霾,而如今和平温暖。随后同学们一起观看影片,回到1937年冬天的南京去感知1937年的他们。影片以细腻的演绎手法为我们重现了1937年的南京,以及敌人对我们的土地上不可磨灭的罪行。不少同学观影后潸然泪下,不仅对敌人的行为愤慨,还为我们遇难者的同胞的同情。随着影片的片尾声响起,我们的观影活动也落下了帷幕。

南京大屠杀是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都不容忘却的史实。亲历和目睹“南京大屠杀”的中国人和日本人尚健在的已经不可多得了,能做见证的人亦即将与时俱逝。南京大屠杀过去已经77年了,30多万中国同胞的性命就这样随着时间的流逝灰飞烟灭了,但历史永远的记下了这悲惨的一页,它像一座警钟,时刻的提醒我们,提醒我们不能忘记历史,不能忘记历史的教训,更不能忘记日本给我们带来的伤害。

南京大屠杀,一件令中国人民心寒的事;南京大屠杀,一个中国人民心中永远挥之不去的阴影;南京大屠杀,一个骇人听闻的名字;南京大屠杀,一座千古奇耻的纪念碑。无论是什么记忆,什么事件,都会过去。但是,过去不等与被抹杀,特别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耻辱,中国人民的灾难,更不能随着记忆流失。

让我们铭记历史,不忘国耻,沉痛悼念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珍惜现在的和平生活,自觉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努力!

公祭日观后感 篇3

晚上,我在新闻联播中观看了国家公祭仪式,心中波澜起伏。

12月13日的南京是黑白的,庄严肃穆的黑色令人揪心,人们身着黑色外衣,前挂着戴一朵朵白菊,颔首低眉,神色凝重,默默地追忆着那段苦难而悲惨的日子。

蚀骨之痛,民族之殇,当祭之以国!仪式开始,我仿佛置身于现场。义勇军进行曲的旋律,仿佛在引导亡灵回家,我内心深处在默念着:“三十万亡灵,魂兮归来!”

军人们迈着铿锵的步伐,走上主席台,为死难同胞献上花圈,寄托着全国人民无尽的哀思。

请留一分钟,给我们的民族,给这份民族的伤痛!“呜——”凄厉的`防空警报响起,南京城在呜咽,全中国在呜咽,全世界爱好和平的人们在呜咽!全场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默哀。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殷忧启圣,多难兴邦。八十二载,青史昭彰,生生不息,山高水长。”仪式上,青年代表朗诵和平宣言,“大道之行,天下为公,大德曰生,和气致祥。和平发展,时代主题,民族复兴,世代梦想。”

国耻是一道伤疤,血肉飞溅的伤痛,历久弥新,鞭策着人们时时反顾,奋发图强。

“当……当……当……”和平钟声响彻四方,和平鸽羽飞向长空,我的心再也难以安宁!

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们国家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中华民族永远结束了那段苦难的岁月,再也不是积贫积弱,我们走在了世界前列,成为人类和平的捍卫者和建设者!

作为接班人的一代,我们有义务去捍卫和平、建设和平,让和平的阳光永远照耀着人类的家园,为此我们应当时刻铭记:落后就要挨打,发展才能富强!我们有志气,国家才会永远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砥砺奋进,一往无前!我们别无选择!

我们肩负众望,展望未来,便是国家的光明与希望,勿忘国耻,吾辈自强!

公祭日观后感 篇4

国之强盛,家之富足,社会之安宁,未必要源于山之高,河之大,疆域之辽阔。天时地利总有沧海桑田的变迁,总有白云苍狗的转换,而唯有一颗坚强的心,维系着历史的巨轮向着下一个历史的码头前进。谁站在船头,向着历史的深处回望初心与始终,面对伤痕时的内心有多沉重,未来就有多光明,前程就有多远大,历史的丰碑就有多厚重。

所以,在国家公祭日之际,我们不必亲身经历,却应感同身受。凡有良知者,必要以柔软的内心,包裹着沧桑的历史,对历史喊话,对未来祈福。

我们在历史深处挖掘沉痛过往,帝国主义的铁蹄似乎还在踢踩践踏,侵略者的刀似乎还在铮铮作响,我们唯有抚摸伤痛,让它结痂,化作坚韧铠甲;收捡断壁残垣,重铸民族信仰,像锈迹斑斑沉睡于地下几千年之久的青铜戈矛,越磨砺,越光芒。

居安思危,忘战必危,公祭日回顾历史、反思历史,不是要挑起敌对情绪,而是要我们都竖起警觉的耳朵,听,今天的世界在平衡中并不太平,人心之变化,地区之复杂,有时候远超我们的想象。你一定不会漠视我们的历史长河中那些跌倒而未颓顿的片段;一定不会遗忘我们的民族艰苦摸索中那些创痛而未绝望的细节;更不会错过我们的国家在新时代的.发展中高歌猛进的时代大潮。每一个人都应该是弄潮儿,是水手,不必徘徊,不必彷徨,不必迷茫,党和国家领导人就站在巍巍巨轮之上,指引着我们前进的方向。

不忘记忆,离不开历史的载体。设立国家层面的纪念日,是以国家名义对历史的记忆;各种各样的纪念碑、历史遗迹,是站立在大地上的记忆,都是在告诉世界、提醒后人,渴望和平、走向复兴的中国人民,不能、不会更不应淡忘那些曾经沉痛的记忆。不让历史的悲剧重演,就必须建立一个强大的祖国,每一个人都应牢记神圣职责,砥砺前行,这便是对南京遇难同胞的纪念。

公祭日观后感 篇5

清晨,寒风凛凛,国旗护卫队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将国旗升起后又徐徐降下,为死难者下半旗致哀!

今天是第八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一大早,朋友圈、微博便被各类悼念南京大屠杀死难者的消息刷屏。然而,不同于平时看到双十一商家刷屏信息、明星犯罪刷屏信息,在看到这样的消息时,我会不厌其烦的每一篇都点开仔细阅读。每一次看到那些深刻而沉重的文字,我的内心都会剧烈波动,似乎悲痛的历史就在眼前。每一年的这一天,人们都会追思和呼唤,追思逝者,呼唤和平。

在南京大屠杀纪念馆里,有一面南京大屠杀幸存者照片墙,幸存者逝世,照片墙的灯变会熄灭。今年,有了些许不同,因为这一年,有太多的幸存者离开了我们,活着的幸存者已不足百人。

我们一直在和时间赛跑,在时间的长河中努力挣扎、抢救,让这一段悲痛的历史被国人所牢记,被国际所认可,希望能够得到给予中华民族如此惨烈灾难的国家的道歉、忏悔和追思。然而时间,并不会为我们的心愿而停留,哪怕只是那一秒。

幸存者葛道荣说过一句话:虽然这里的灯都会熄灭,但记忆不会熄灭;幸存者们不会被忘却,真相更不会被忘却。

那一天,一定会悲壮的到来,但他们永远会活在人们的记忆中,记忆不会被抹去,历史不会被遗忘,真相不会被掩盖。牢记历史,牢记灾难,是为了明天的崛起、强大和坚韧;是为了昨天的灾难不会重新出现在明天的时间长河中;是为了让逝者安息,让生者追忆。

今天,南京为死难者下半旗致哀,全国人民为死难者默哀追思。相信在今后的每一天,每一位国人都会记住这场灾难,牢记历史,展望未来!

公祭日观后感 篇6

我们的祖国历史悠久,作为炎黄子孙,我时常为祖国的繁荣昌盛感到无比自豪。谁知在这光鲜亮丽的外表后,还有万分忍辱负重!

1937年12月13日,这是历史上屈辱的一天,这是让我们中国人心痛的一天,这就是惨无人寰的南京大屠杀的那一天!日军占领南京后,在长达六周的时间内,大肆屠杀放下武器的中国士兵和手无寸铁的平民百姓,遇难者达30万人。

30万!这是一个多么庞大的数据,30万条鲜活的生命,老幼妇孺无一幸免。

我的眼前似乎看到了:那天,烈火熊熊的燃烧着,献血浸透了大地;那天,硝烟弥漫,老人散落的银发,佝偻的身躯,震天的`啼哭声;那天,繁华的南京城一片狼藉,尸体如山,血流成河。

那天,南京城是一座人间地狱!

日历翻到2020年,又到12月13日。

还记得去年的今天:我走在南京街头,人流攒动,店铺商家热闹非凡,粗壮的梧桐树又飘落下它宽厚的枝叶,阳光透过枝丫洒下点点光影,一片热闹祥和的景象。

忽然,警报声划破长空,撕心裂肺,似乎给时间定了格一般,人们或伫立沉思或默默哀悼,愁容在脸庞上弥漫开来。

尽管82年过去了,可是谁都没有忘记谁敢忘记?

这声声警报在提醒我们:铭记历史,勿忘国耻。

对我而言,这仿佛是电视剧中的场景,一直不敢相信这是真事,可当我查阅了相关资料之后,我沉痛的接受了这个事实,生命的代价告诉我们“落后就要挨打!”

我无比庆幸生活在这样一个幸福的年代,身边有父母和老师呵护着,还有同学和朋友陪伴,家里每天热腾腾的三餐等候着,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努力学习?唯有好好学得本领,今后才能回报祖国,让我们的妈妈更强大,更辉煌!

公祭日观后感 篇7

今天我们观看了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活动。在2014年4月,国家把每年的12月13日定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1931年,日本发动918事变,占领沈阳不久,东三省沦陷。一九三七年,日本又发动卢沟桥事变,简称七七事变。8月13日,日本与中国军队在上海交战,淞沪会战爆发。上海沦陷后,日本又把魔爪伸向南京。12月13日,南京陷于敌手。国民政府为了保全自己的'利益,迁都重庆。日军攻入南京后,在四十天内杀害了放下武器的军人和手无寸铁的老百姓共三十万,制造了震惊中外的南京大屠杀,引发了国际轰动。在这四十天里,日本军队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实行三光政策杀光抢光烧光。杀人方法,更是不计其数,枪击,刀刺,火烧,挖眼,水淹,扫射,放毒,喂狗等。甚至比赛杀人,其场面血腥可想而知,正所谓尸横遍野,血流成河,惨无人道。转眼八十一年过去了,我们必须永远铭记历史,不忘国耻。作为学生的我们,虽然不能为国家守卫边疆,但只要努力学习,努力奋斗,就是为今后建设祖国、保卫祖国奉献出自己的力量。建立公祭日不是让我们只想着去报仇,而是告诉我们不要让历史的悲剧重演,不要让日军再次走上军国主义的道路,让我们共同努力,携手奋斗,维护世界和平,勿忘国耻,振兴中华。

公祭日观后感 篇8

1937年12月的南京,是一片荒凉的死城,它弥漫着死气沉沉和绝望的气息。

电影开始了,电脑上显示出了四个巨大的字:“南京!南京!”然后过了一会儿,电影上出来了几行书法字,上面写着从1937年12月到1938年2月初,仅仅6个星期内,毫无人性的日本人侵略入江苏省南京市,将南京的老百性一个也不放过地给残忍地杀了。他们以枪杀、刀砍、焚烧、活埋,水溺等许多残忍的对待我无辜的市民,日本人们将烧光、杀光,枪过作为口号,向我国的南京人民进行。

他们将五万四千七百名老百姓赶到一片洼地里,架起机关枪,对着那些痛苦的人群扫所射……除了个别的幸存者外,绝大多数都躺在了满是血腥味的血泊里,连一幢大多数完好的楼房也没有,都被可恶的日本鬼子打得落花流水,将南京这座曾是六朝古都的历史名城变成了人间地狱,可怕极了!日本军队还齐心协力将孙中山的雕像用铁链拉起来推倒,扔到大江深处。再看看一些勇敢的人们:当姜淑云讲出日军需要一百名的时候,她是第一个站出来的,小江的勇气是为了能够让所有人换取更多的食物,带来生命,最后回眸的瞬间有可能知道一去不复返。她是一个很悲惨的角色,不堪,最后裸地死去。一批人死前,他们大大声地大喊:“中国万岁!中国不会亡!”

看完了电影,我的心情沉重,这刻骨铭心的国耻,我们中国人永远不会忘记,中国不会亡!

公祭日观后感 篇9

耻辱啊,美丽的六朝故都;耻辱啊,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的民族……

1937年12月13日,想必每一个中国人都不会忘记今天吧!这天是我们中国人的耻辱,日军攻击南京城。因为我早已感受到南京大屠杀的死亡气息。1937年12月13日,日军进站南京城,对手无寸铁的南京民众进行了长达6周惨不忍睹的大规模屠杀,他们还将南京民众以铅丝捆绑,先用机枪扫射,再用刺刀乱戳,最后浇以煤油,纵火焚烧。“劫后的南京,满目荒凉”日军杀害活埋共30多万人。看完之后,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心几乎走向崩溃的边缘,胸中热血沸腾,掀起阵阵心潮,似乎有千言万语,却一言难尽。我仿佛身在那个世界里,眼睁睁地看着南京青年被杀害,小孩被无情的日军用炸弹炸死,而我却无能为力。他们把孕妇腹中的孩子刺死,我替那个还没有见到这个美丽的世界就被死神召唤的婴儿感到哀伤,替那个快要做母亲的孕妇感到痛苦。被抢走的牲畜无奈的叫着。我恨日军,恨他们的冷酷无情,卑鄙,无耻,下流。每一次的枪声仿佛子弹射入我的心脏,每一刀的刺杀仿佛我的心脏感受到了刀的冰凉,当南京民众被日军用机枪扫射而倒下时,仿佛在我心上的伤口洒上一把盐。看到我军成为日军的俘虏,我的灵魂早已飘逝。南京大屠杀中受害者让每一个中国人感到悲愤,哀伤。可是,痛恨有用吗?我们能改变历史吗?难道我们要对日本用报复的形式来发泄自己的悲愤吗?不,都不可能,日军以为一次屠杀就能让中国向日本屈服,他们妄想,中国式一个有骨气,有志气的国家,怎会向他们永远低头。随着时代的改变,我们生活在和平阳光的普照下,我们很幸福,但是,我们却要深切记住沉痛的历史,不能忘国耻,从现在开始我们要刻苦学习,严格要求自己,学习科技文化知识,为祖国贡献自己的力量,这以为我们敲响了一次警钟“落后就要挨打”只有祖国富强,中国才能成为一个强大的国家。

我们不能忘记历史,因为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不要让时间为庸人们所设计,不要让殷红的鲜血只剩下淡淡的残梦。血已经流了,但不能让他白流。南京的大惨案依然历历在目,我们需要的不仅是黯然至于泣下,更应该正视这刻骨铭心的苦痛。因为真正的勇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面淋漓的鲜血,鲁迅的担忧依旧没有过时,一个民族的精神首都仍要我们去建构与呵护。

这就给我们无穷的启迪:在现今和平年代的今天,我们没有必要用欢乐消除自己的悲伤,如果那样就失去自我;我们也没有必要沉浸在微漠的悲哀中,我们应正视历史的烙印。我们应该时刻把祖国放在心中,把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放在最前列,为中华崛起而奋斗,但这一切却又不能在空言与大话中消磨,作为学生,我们所应注意的:更是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你是否认真学习,为建设祖国积累好本领;当升旗仪式时,我们是否唱起庄严的国歌;在外国人面前,你是否随地乱扔垃圾,你时刻是否在维护着国家尊严……

公祭日观后感 篇10

今天,是第XX个国家公祭日,国家公祭日是一个国家为了纪念曾经发生过的重大民族灾难而设立的国家祭日,以国家公祭的形式来祭奠在惨案中死难的国民,增强人们对战争灾难的痛恨,对和平生活的珍惜。12月13日是南京大屠杀纪念日,是南京人不应忘却的历史,更是我们国人应该谨记的.历史。

时间不能抚平所有的悲伤,记忆依旧是如此的深刻而痛楚,所以,我们需要一个庄重的仪式,祭奠逝者,抚慰生者,来凝聚勇气直面历史,把悲伤化作前行的动力。以国家的高度,以立法的形式,设立公祭日,悼念死难同胞,恰好契合了民众的意愿。在这一天,我们感念逝者,还生命以尊严。唯其不可忘却,他们才能在民族记忆和历史长河中成为永恒。

为实现民族伟大复兴、实现中国梦的历史责任。我们每个党员都要在工作中发挥出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发扬共产党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革命精神,把满腔爱国之情化为发愤工作的强大动力,成为民族复兴的有力建设者。每一个中国人都要铭记历史,不忘国耻,发奋图强,开拓创新,做好本职工作,建设好自己的家园,让中国永远立足于世界之林。

公祭日观后感 篇11

国家公祭日是我国为纪念和追思在抗日战争中牺牲的军人而设立的重要节日。这一天,国家举行各种形式的纪念活动,以表达国家对逝去的英雄们的敬意和怀念之情。参加国家公祭日的活动,让我深切感受到了军人的伟大牺性和精神力量。以下是我对这一主题的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参加国家公祭日活动使我感受到了军人的坚定信仰和忠诚精神。在纪念活动中,我看到上万名军人整齐划一地列队行进,无论炎炎夏日还是严寒寒冬,都展现出了他们的坚毅和果敢。他们面对中华民族的危境,选择了毅然决然地投身到战斗中,甚至付出了生命的代价。正是军人们的信仰和忠诚,让我们这个伟大的国家得以迅速崛起,并在抗战中取得最终的胜利。

其次,在国家公祭日的仪式上,我被军人的勇敢精神所震撼。抗战期间,我们的军人面对强大而残酷的敌人,用鲜血和生命书写了壮丽的史诗。他们在危难时刻依然坚定不移地前进,不畏艰险,不惧生死。许多仪式中播放的抗战影像,让我深刻地感受到了那时的残酷和艰辛。而军人们仍然在枪林弹雨中勇往直前,他们舍小家顾大家,将自己的安危置于国家的大局之上。正是他们的勇敢精神,铸就了抗战时期中国军人的'传奇。

第三,国家公祭日让我意识到军人的牺牲精神和奉献精神。在纪念活动中,我们对那些为国家捐躯的英勇战士表达了我们最深沉的敬意。他们没有犹豫,没有退缩,义无反顾地投身于危险的战场,为国家、为人民献出了自己的生命。他们的牺牲是无私的,是为了国家的富强和人民的幸福。正是军人们的奉献精神,才使得我们的国家得以重新崛起,走向繁荣昌盛的道路。

最后,国家公祭日也让我深深体会到军人对家庭和社会的重要性。无论军人是父亲、丈夫、儿子还是兄弟,他们的牺牲和奉献都对家庭和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们离开亲人和故土,投身到战场上,守护着我们的家园,他们的贡献是不可磨灭的。国家公祭日的仪式上,亲人们的哀悼和眼泪,使得我更加理解了军人家属的无尽的思念和殷切的祈盼。他们为了国家的利益,放弃了亲情的陪伴,承受着更大的牺牲和压力。

综上所述,参加国家公祭日活动让我深刻体会到了军人的伟大牺性和精神力量。他们的信仰和忠诚、勇敢和坚决、牺牲和奉献是我们学习和崇拜的榜样。面对逝去的英雄们,我们只能深感敬佩和感激。军人们舍弃小家顾大家,用自己的血肉之躯守卫国家,他们的事迹必将永远镌刻在中华民族的史册上。让我们永远牢记这些英勇战士的名字,与他们一道,铭记历史,缅怀先烈,为国家的繁荣昌盛而努力奋斗。

公祭日观后感 篇12

今天是2021年12月13日,第8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我们以国家之名祭奠,共同守望和平!

1937年的今天,侵华日军攻陷南京。在全城进行了灭绝人性的屠杀,制造了震惊世界的南京大屠杀惨案,山河破碎,生灵涂炭。回望历史,不是为了铭记仇恨,是为了更好前行。84年前的今天,日本侵略军攻占南京,40多天的血腥屠杀,30多万同胞惨遭杀害……又一年公祭日来临,我们去到孩子们中间。这些可爱的、生于和平中国的孩子们告诉我们的,也想转达给每一个人:和平,即是当下一切美好。南京,我喜欢你和平的样子;世界,我喜欢你和平的样子

现在是12日13日,今天的“南京”城将有30万人回家。我想,今天的'南京是痛苦的。

曾经我来到过南京,当时我就爱上了这座城市,她的美丽、她的温厚、她的低调、她的博仁,都深深地吸引着我。

说起来可能矛盾,这座城市给我的感觉,就好像一位历经沧桑风雨的青年人。有着历经风雨后的低调与内敛,也有着强大的生机与活力。

见过炙热的夏天、多彩的秋天,或会爱上这座城市的美丽,也是到今天,我才更加深刻地体会到她的悲痛。各大高校官博、江苏各媒体官博变暗的头像,公祭日前夕的各种铭记历史的活动,在十点一分拉响的警报声等等,无声又有声地倾诉着她的悲痛。所幸,战争已去。铭记历史,勿忘国耻,整装继续前行,这才会是历史给我们最好的赠予。 今天的中国,是世界和平的坚决倡导者和有力捍卫者,中国人民将坚定不移维护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愿同各国人民真诚团结起来,为建设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世界而携手努力!

1937.12.13,我们不能忘,不敢忘!今天,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愿逝者安息,和平永存!

公祭日观后感 篇13

2014年,全国人大常委会设定每年12月13日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中国首次以国家名义悼念大屠杀死难者。

在第五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到来之际,84年前古城南京发生的那场惨绝人寰的惨案,仍是让人不忍卒读。和平来之不易,国耻勿忘,历史必须铭记!南京大屠杀带来的伤痛从未被时间抹去,人们对国家公祭日这个纪念日的认识也越来越深刻。

国家公祭日的设立,是缅怀过去、扶慰民心、顺应民意的措施。同时国家公祭日的设立,也是中国与世界更好地在沟通,在向全世界传递中华民族对于人权和文明的态度,在向全世界表达我们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决心与责任。就如欧洲一年一度纪念奥斯威辛集中营死难者一样,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是中国的,也是全世界的。历史告诉我们,国家富强、民族复兴是多么重要。国耻难忘,落后就要挨打,只有国家强大、民族振兴,才是对侵略者最好的回击。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否认罪责就意味着重犯。历史不会因时代变迁而改变,事实也不会因巧舌抵赖而消失。悲痛会随时间久远而湮没,但历史的启示不会。

国家公祭日的设立,是铭记历史、唤醒记忆、开创未来的举措。促使人类历史记忆长久保持唤醒状态,而避免出现哪怕是片刻的忘却与麻木,共同以史为鉴、开创未来,一起维护世界和平及正义良知,促进共同发展和时代进步。如果说南京大屠杀是近代悲剧的极致,那么当历史翻开这一页,我们最终看到黑暗的离去和光明的到来。筑梦中国,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历史使命。我们当坚持国家至上、民族至上、人民至上,以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为己任,把爱国奉献的热情转化为创造创新的不竭动力。

国家公祭日的设立,是国家精神、民族精神、爱国精神的传承。国行公祭,拉近了远去的硝烟,重温了民族的苦难;国行公祭,不为宣扬复仇与怨恨,是为唤起对和平的向往与坚守,许下复兴的心愿:吾辈当自强。国家公祭日,中国人民将聚集在一起,以沉重的心情缅怀逝者,但人们知道,这不是在宣泄情绪,不是在倡导民族复仇,而是提醒每一个人,避免历史悲剧的重演。国家公祭日的设立,也让中国人民更深切地体会到国家存在的目的和价值,体会到国家统一强大的重要,让民族精神提升,让中国人民更加爱国。

“卅万冤魂招不去,百年凄雨惕重来”。一年一度的国家公祭,恰如振聋发聩的警钟,提醒人们:历史记忆需要时常擦拭,人类道义需要不断砥砺,民族精神需要时常检阅。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永远铭记,铭记南京的疼痛、南京的眼泪;每一个中国青年要不断前行、振兴祖国的动力。

公祭日观后感 篇14

今天是12月13日,从日历上看,这不过是一年中一个普通的日子而已,可是这一天,尤其是1937年的12月13日,对我们每一个中国人而言,是一个不该忘却的日子,是一个让人的心会流血的日子。

1937年12月13日,是一个饱蘸鲜血的日子,那一天,可恶的日本人,占领南京后,对南京城进行了血腥的屠杀。一幕幕悲惨的情景不堪回首。日军在南京城内烧、杀、抢、掠,无恶不做。在不到一星期的时间里残杀了三十多万手无寸铁的老百姓!这些人中,有的被当作活靶子练习射击、有的被活埋、有的被活生生的推进长江、有的`成为细菌实验的牺牲品,甚至连未满月的孩童都不放过!

整个八年抗战期间,侵略者的铁蹄肆意践踏蹂躏祖国的土地,列强的士兵耀武扬威地走在中国的马路上,外国军舰在黄浦江上任意来去。只有尝尽失去自由和被压迫的滋味,才能深切地懂得“勿忘国耻”这四个字的含义。

多少年风雨沧桑,河山巨变,我们的祖国早已摆脱了屈辱和苦难。黄皮肤的民族,终于在屈辱中站起来了,她挺直腰板,高抬头颅,终于扬眉吐气了。冲天而起的蘑菇云,打破了苏美两国的核垄断;熊熊燃烧的奥运圣火,向世界宣示中国再不是“东亚病夫”,建国_周年庆典,使世人再次认识了一个生机勃勃、一个繁荣富强的中国。站在国旗下,我们为祖国的腾飞而骄傲自豪,我们为祖国的繁荣而心潮澎湃,同时我们也意识到了自己肩上的重任。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同学们,我们是初升的太阳,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让我们记住“耻辱”,记住祖国历史的创伤,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努力学习,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学习!

公祭日观后感 篇15

晚上,我在新闻联播中观看了国家公祭仪式,心中波澜起伏。

12月13日的南京是黑白的,庄严肃穆的黑色令人揪心,人们身着黑色外衣,前挂着戴一朵朵白菊,颔首低眉,神色凝重,默默地追忆着那段苦难而悲惨的日子。

蚀骨之痛,民族之殇,当祭之以国!仪式开始,我仿佛置身于现场。义勇军进行曲的旋律,仿佛在引导亡灵回家,我内心深处在默念着:“三十万亡灵,魂兮归来!”

军人们迈着铿锵的步伐,走上主席台,为死难同胞献上花圈,寄托着全国人民无尽的哀思。

请留一分钟,给我们的民族,给这份民族的伤痛!“呜——”凄厉的防空警报响起,南京城在呜咽,全中国在呜咽,全世界爱好和平的人们在呜咽!全场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默哀。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殷忧启圣,多难兴邦。八十二载,青史昭彰,生生不息,山高水长。”仪式上,青年代表朗诵和平宣言,“大道之行,天下为公,大德曰生,和气致祥。和平发展,时代主题,民族复兴,世代梦想。”

国耻是一道伤疤,血肉飞溅的伤痛,历久弥新,鞭策着人们时时反顾,奋发图强。

“当……当……当……”和平钟声响彻四方,和平鸽羽飞向长空,我的心再也难以安宁!

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我们国家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中华民族永远结束了那段苦难的岁月,再也不是积贫积弱,我们走在了世界前列,成为人类和平的捍卫者和建设者!

作为接班人的一代,我们有义务去捍卫和平、建设和平,让和平的阳光永远照耀着人类的家园,为此我们应当时刻铭记:落后就要挨打,发展才能富强!我们有志气,国家才会永远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砥砺奋进,一往无前!我们别无选择!

我们肩负众望,展望未来,便是国家的光明与希望,勿忘国耻,吾辈自强!

    作文5000网小编为您推荐公祭日观后感专题,欢迎访问:公祭日观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