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参考: 从鲁迅故居到三味书屋文章600字1篇

发表时间:2022-07-21

作文对于学生来是说一定是家常便饭了,而作文是语文写作方面的体现。优秀的作文究竟是怎样抒写的?看完作文5000网《作文参考: 从鲁迅故居到三味书屋文章600字1篇》想必你有所收获!

从鲁迅故居到三味书屋

12月27日,我们少年通讯社的同学们出了一趟差,把上课地点挪到了鲁迅的故乡绍兴。

坐着大巴经过近两个小时,我们到达了目的地——鲁迅故居。鲁迅故居给我的第一感觉是一个字——大。房屋一间连着一间,前厅、书房、卧室、浴室、缝纫房、客房、餐厅、药房,再加上各式各样的祠堂,随处可见的天井,走得我晕头转向,像在穿越迷宫一样。鲁迅故居给我的第二感觉是两个字——古朴。房屋都是木头结构的,桌椅上的雕刻精细美观,祠堂里的每一把凳子上雕刻的图案,一模一样,简直像是复制的。门窗特别漂亮,方格形的,花朵样的,龙纹的,栩栩如生,让人叹为观止。鲁迅故居给我的第三感觉是三个字——有文化。祠堂里随处可见的是鲁迅先生的亲笔书画,就连卧室也挂满了鲁迅的诗词。端庄典雅的楷书,龙飞凤舞的行书,古色古香的隶书,虽然我读不懂上面写了什么,但是我感受到了浓浓的文化气息。

绍兴之行最让人难忘的就是三味书屋了,这是鲁迅小时候上课的地方。为什么叫三味书屋呢?有很多种说法,其中一种说法是三味即“布衣暖,菜根香,诗书滋味长”。“布衣暖”就是甘当老百姓,不去做大官;“菜根香”就是满足于粗茶淡饭,不向往山珍海味;“诗书滋味长”就是体会书中深奥的内容,从而体会深长的滋味。走进三味书屋,大家最感兴趣的是鲁迅的座位,特别是他桌子上那个远近闻名的“早”字。我曾经听说,一次鲁迅为了给父亲抓药,上学迟到了,被老师批评了。鲁迅没有为自己辩解,而是在座位上刻了一个“早”字,以便提醒自己以后不能再迟到了。从此以后,他再也没有迟到过。

这次体验活动,使我知道了很多,学到了很多。

Zb258.coM编辑推荐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读后感


“活到老学到老”,可见读书是我们一辈子的事。人类的进步,都是与读书相伴而行的。我们将阅读后得到的感受和启示写成的文章叫做读后感。写一篇读后感,可以更好地从书中领悟出作者想表达的理念。您是否正在考虑如何写作品的读后感呢?下面由小编帮大家编辑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读后感》,欢迎大家阅读收藏,分享给身边的人!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读后感 篇1

鲁迅的著述浩如烟海,我最喜欢的一篇是《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它描述了鲁迅先生儿时在百草园的乐趣,以及在三味书屋读书时的乏味生活。

在文中,作者充分描绘出百草园充满着无限的乐趣,那儿有“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这里无疑是一个儿童的乐园,无一不充满生机,无一不充满快乐,难怪鲁迅先生喜欢百草园了。

当鲁迅先生到了要上学的年龄时,家里将他送进了三味书屋。三味书屋是鲁迅先生老师家的书房。进了三味书屋,鲁迅先生开始了乏味的学习生涯,“每天只读书,正午识字,晚上对课”,这便是鲁迅先生的生活内容。鲁迅先生和同窗们经常到屋后的园里去玩,但人去多了,时间久了,就会被老师叫回来,继续读书,远远不及在百草园里自由、快活。

通过将百草园与三味书屋比较,让我感觉到童年是那么美好,令人留恋。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读后感 篇2

这是一篇描述作者童年生活的散文,主要描述了两个地方发生的事情:百草园——“我”的乐园;三味书屋——“我”的学堂。

我原以为近代孩子的娱乐很少,可没想到,单是作者家后面一个普通的长满野草的“百草园”,就能为“我”带来无限的乐趣。之后作者用“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就有”的词语,写出了景物带给他的安宁以及昆虫带给他的动感。动静结合,再加上朴实的、本身就有无限趣味的泥墙根、小草作背景,是少年鲁迅爱它的原因。

“我不明白……也许是……也许是……也许是……”的句型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我”要去“三味书屋”念书了,不能常到“百草园”了。而“三味书屋”也并非那么无趣:师生一齐念书,孩子们就在一齐偷偷做戏、描绣像。好一个生动地童年生活场景!

这篇文章文笔优美,满是作者对童年的向往。正当童年的我也在其中看到了自我的影子。

记得三年级的一个周末,我和爸爸做了一个小碟子,装上了小米,放在阳台栏杆上。因为我们发现,最近有许多鸟儿像是找不到吃的似得,在天空中有气无力地飞着,看见小虫子就“哄抢”,必须是虫子少了。我们只想给它们喂食,可没想让它们在那里安家。几天后,鸟儿们陆陆续续地来吃小米了,而我就像少年的鲁迅,偷偷滴看着来吃食儿的小鸟儿们。

又过了几天,我发现一只鸟儿落在了栏杆上,吃了食儿后却不走了。也许是它挑中了这块遮风挡雨的“宝地”吧。我正要去轰走他,爸爸却说:“别忙!”看了一会儿,说:“这只麻雀腿上有伤。我们把它放到花架上去吧!”我走过去,它用惊恐的眼神看着我,却又无力飞走。我捧起它,它却挣扎着要飞。最终,我在花架上选了一块舒适的地方,给它安了家。

经过几天的休养,它最终能跳跃了!又过了几天,它完全康复了!但这也意味着要分别了。一个晴朗无风的日子,我捧起它,站到阳台栏杆后,像文中的鲁迅一样,惋惜地望着它,说:“小鸟 m.儿,再见!”它彷佛也明白了我的意思,望了望我,之后又扭头望着蓝天,眼中射出渴望的光芒,张开翅膀,振了振,朝着万里无云的蓝天飞去……

这真是一片好文章!我不但在文中找到了自我的影子,并且明白了“要抓住时间,别荒废了童年”的道理。古人曾云:“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别让自我长大后,空悲切,感叹“时间都去哪儿了?”同学们,你们也来读读这篇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以上就是范文为大家带来的8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读后感》,能够帮助到您,是范文最开心的事情。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读后感 篇3

初读鲁迅先生的散文籍《朝花夕拾》的时候,便见识了鲁迅先生的佳作《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是一篇透露出鲁迅先生心声的散文——批判旧封建社会的专制教育制度以及鲁迅先生心中的强烈不满。

散文讲述的是鲁迅先生小时候的乐园——百草园,在这里,有恐怖有趣的美女蛇,鲁迅先生认为这是他自由的天地,有美丽的植物还有可亲的小动物,这里有鲁迅先生美好的回忆。但是后来,鲁迅先生被迫到三味书屋读书,百草园也就卖给了别的人,浓浓的书香弥漫了整个三味书屋,这里没有百草园的活泼,也没有百草园的乐趣,这里的是严肃,是认真,让鲁迅先生的心灵也随之改变。他恨封建的教育制度,但是他却很敬佩他的老师,在他的影象中,他的那位老师是个博学,和蔼可亲的忘年之交。

这片文章淋漓尽致的描绘了百草园生动美丽的景象以及三味书屋给鲁迅先生的压抑的感觉,生动而又形象地描写了饿鲁迅先生在快乐过后的苦恼,体会了鲁迅先生的对封建社会专制制度的强烈的反抗,这也是带领他走向文学道路的一个重要的条件。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读后感 篇4

品读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回味着从文章中散发出来的天真烂漫的气息,享受着字里行间透露出来的那份活泼可爱的青春年华,我的眼前不禁浮现出一幅幅引人入胜,有趣的画面。

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读着这些充满趣味的文字,我的心仿佛已飞到了百草园里,与那些昆虫们来个亲密接触。读着文章中的文字,我仿佛看到了年少的鲁迅与昆虫为伴,采着野花野果,舒适地躺在草地上,享受着和煦的阳光。冬天里,他在雪地里自由地玩耍着,支好竹筛,悠闲地捉捕鸟儿,但是总因为性急,捕不到许多鸟儿。他还喜欢听长妈妈讲故事,看《山海经》,因此而害怕赤练蛇,不敢到长的草里去,害怕遇到美女蛇。

在百草园里,一切都是那么地自由,一切最美好的感情在这里散发出闪亮的光辉。

不知为什么,文章中的一切都让我回味无穷,看了还想看,也许就是因为文章充满了儿童的天真和可爱,读来特别亲切罢了。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读后感 篇5

从我家后面的阳台望过去,有一个很大的影剧院,相传叫作百草园。现在是早已和停车场一起卖给先富起来的那些人建别墅藏娇用了,连那最末次的相见也已经隔了七八年,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旧片;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

不必说屏幕夹杂的斑点,黑白的色调,失了真的配音;也不必说黑灰色的幕布在两边依着,早已看不出原本的红色。单是影剧院里窃窃的食罗汉豆的声音,就有无限趣味。《地道战》是看了无数遍了,我确信倘若放我在里面,我也一样跃入角色,不会出差错。有时会看《城南旧事》,小英子的脸一出现,我于是就会跳到前排,伊的脸大大地映在幕布上,此刻回想起来,仿佛是大眼睛、圆面庞的女孩,伊单纯的样子常常让人忆起才露尖尖角的小荷,只是一部电影播完我总是要哭,至于原因当时是不明白的,如今也是不明了,陈年旧事在记忆中斑驳,影片也终是忆不起情节了。

白天的百草园比较无味;一放假,可就两样了。影院里常常要放循环场,写了作业便跑了进去,影院似乎也不大管我们这群小孩子,只是禁止吵闹。满场跑,更是不行的,总须坐下来安份守已地观看。耐不住寂寞,我们便跑到二楼,那里墙的上方有一个方孔,透出的光柱空无一物,直直地却在幕布上发生万般变化,我于是无数次成功地在它的协助下将女主角变成长角的怪物,偶尔也有小狗的头,但总是不及人头上长角来得有趣。

这是闰土的父亲传授的方法,闰土却不大喜用。他说小时玩厌了的,他的父亲便是影院里负责放映拷贝的工人,偶尔也藏到二楼来与我们一同淘气,女主角长出的角也就格外的大。我曾经问他缘由,我只是静静地笑着道:有很多心情,来不及等到它们老去。我似懂非懂,只是觉得做人的难又添了一份,再任性胡为之时,往往有些担心,不敢去想将来,而且极想得到影院里放映工的工作。但直到现在,总还是没有得到。但再也没有遇见过长角的女主角。

我不知道为什么家里的人非要让我将三味书屋填到志愿里去了,而且还是全国最为难考的导演系。也许是因为常常在百草园里而不去读书罢,也许在影院里过分的执迷让人告了状,也许长大了些便常和举着摄像机的朋友在一起罢,父亲总说像是扛着一支枪,又也许是因为零花钱都买了音像资料了罢,……都无从知道。总而言之,我将不能常到百草园去胡闹了,因为求学的地方离家万里,可其实我是更愿意和扛“枪”的朋友们自由的呼吸,哪都不去。Ade,我的自由土地!Ade,我的长角女怪物和小英子们!……

教授们都很和蔼且博学,尤其是张教授,其貌不扬,皮肤黑就显得牙分外的白,笑起来便是非洲人的样子。我对他很恭敬,因为我早听到,他本人就是一名极负盛名的导演,擅长刻画国民的质朴与小人物的伟大。

从四面八方听来过,周星驰也很渊博,他创造了一种文化,叫“无厘头文化”,会让人喘不过气来的大笑,仿佛以前从来不曾笑过。我很想详细地知道这个中缘由,必定有一种解释来化解我心头的迷惑,但百草园里的人是不知道的,因为他们毕竟不渊博,现在得到机会了,可以问教授。

“教授,‘无厘头’这种文化,是怎么一回事?……”我上了大课,快到结束的时候,赶忙问。

“嗤——,不知道!”他似乎不大高兴,脸上还有怒色了。

我才知道做学生是不该问这些事的,只要读手中的书,因为他是渊博的名导演,决不至于不知道,所谓不知道者,乃是不愿意说。年纪比我大的人,往往如此,我遇见过好几回了。

我就只读书,正午看资料片,晚上看电影。学校里资料丰富,我看的电影也渐渐加多,从《阿尔及利亚的战争》到《大西洋城》、《沉寂太阳年》、《悲情城市》,终于到伊朗的《圆圈》。这些都是曾被影林正派所不愿提及的魔教成果,但他们终于是获了奖了。

同学的父母便是三味书屋的员工,便在校内有一个私人的放映室,虽然小,但在那里却充满自由旷达的空气。那些疯狂地看片,然后疯狂地撰写影评的岁月实在是一段阳光灿烂的日子。我们在小屋里挤挤挨挨地,其余的空间用来碰撞思想。

我们年轻,我们疯狂地看青春片,那里所有的幻灭与沉沦,不安与绝望都会刺痛我们内心支离破碎的那部分。

同学大喊:“青春!”于是我们放开喉咙跟着台词大喊:

“选择生活,选择工作,选择事业,选择家庭,选大电视机;选择洗衣机、车子、CD、电动开罐器;选择健康、低胆固醇和牙医保险、定息低率贷款;选择房子,选择朋友,选择休闲服和搭配的行李箱;选择各种布料的西装,选DIY,怀疑自己是什么东西?看心知麻痹的电视,嘴里塞满垃圾食物,最后整个人腐烂到底,悲惨地生一堆自私的混蛋小孩烦死自己。选择未来,选择生活,问题是我干嘛做这些事,我能不能不选择人生,我选别的,太多选择,你选择什么?我选择不选择。”“想改变我?我就像这个世界一样,这个世界是不会被改变的。”

我也曾同朋友拍了一些思路新颖的实验短片,不讲任何专业技巧,没有操作经验,不懂侧光背光,不懂布景……,只有自由,于我们是很相宜的,一切都是心底的声音,一切都是无法从头来过的人生。后来,因为要钱用,便将这些稀奇古怪的想法与手法卖给一个有钱的同窗了。他的父亲是开电影公司的,后来我在一些他成名的佳作里依稀看到那些熟悉的影子,我想要回那些拷贝作个纪念,绝无他意。但他正向成功的路途踏上去,这东西怕早已没有了罢。

今日作文: 从寻觅到挥别文章(篇三)


生活是多元的,一个阶段有一个阶段的想法,观看了某些作品后产生属于自己的体会叫心得体会,在日复一日的生活中,大家都对心得体会很是熟悉吧,心得体会有利于我们不断提升自我。怎么才能在写心得体会时更全面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今日作文: 从寻觅到挥别文章(篇三)”,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岁月的警钟再度鸣响,打破了夜的寂静,惊动了睡梦中的人们,那钟声急促而坚定,让人绷紧了神经,甚至不知所措,当心平静下来时,不由得低头感叹人生的匆匆,匆匆中的无奈。

有人说:人活着最要紧的是寻觅到那片代表着生命绿色和人类希望的丛林。然而我则认为人活着是为了寻觅到那片属于自己挥别的舞台,在人生的漫漫旅途中我们带着一种心境爽朗的人生态度去寻觅,去拼捕,去挥别,去幻化辉煌,去化幻想为现实,当一切停留之时就是我们成功之际,当午夜的萧邦挥动绚丽的双翼,当岁月的警钟遨翔人生的舞台,当我们放飞梦想,展翅自己的天空,我们会发现寻觅也是一颗耀眼的星辰,当这个星辰与思绪相纠结时,挥别便成了人生的交响曲,和着夜色的沉寂,伴奏出一首令人心旷神怡的弦律。

当寻觅与暴风雨相碰时,因为我们不必畏缩,不必畏惧,坚信人生最大的敌人是自己,因为心态决定一切,战胜自己的人才能称为自由之人,才够格让时间为自己喝彩,让我们以坚定的信念,豪迈的情怀呐喊,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人生起浮不定,所谓的风雨难测,不也是在告诉我们寻觅也是阴晴不定吗?既然无法预测何不大胆去尝试去寻觅呢?放飞梦想,纯然的青春才能无悔。

当风雨打击着我梦想的双翼,可挥别却不容许我放弃,寻觅啊,寻觅!十几年来你是我前进的动力,昨日的我是一颗童心,而今天因为有了你,我挥别了昔日的伤痛,打印出了我新生的笑容,今日你又惊醒了睡梦中的我,我将会在人生的舞台展翅遨翔,将在另一个纬度跨越。

我的航船会笔直的驶向你的彼岸,在那里有我的梦,是我挥别一生的终点!心随寻动,寻随挥移,寻中有梦,梦中有别!

游鲁迅故居作文精选


作文涉及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借助写作可以很好地表达内心的情感,平时认真练习考试才能写出好作文。那么,要如何写好一篇高质量的作文呢?为此,你可能需要看看“游鲁迅故居作文”,或许你能从中找到需要的内容。

游鲁迅故居作文【篇1】

今天我们去秋游,地点是鲁迅故里。我们坐上了大巴车,在车上我想那会是怎么样的地方呢?鲁迅长什么样子呢?

想着想着就到了,车一停,同学们像出了笼子的小鸟,蹦着跳着,跟着老师走在石板路上,过了一个又一个台门,两旁的屋子和东西旧旧的、有的还破破的。

我们来到了一个屋子,上面四个大字引人注目,原来就是“三味书屋”。一进去,我迫不及待想去找老师说过的“早”字,可是太远看不清楚。我还想去那桌子上坐会儿,玩一下时间穿越,跟鲁迅一块儿上课。听导游阿姨在讲故事,我听了一会儿,故事里鲁迅刻了“早”字以后,再也没有迟到了。我也想把早字记在心里,上学不迟到,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在王老师的带领下,我们还去看了鲁迅的铜像,他的目光看上去很严肃,很坚定,但我感觉很亲切。我想他一定是一个伟大的人。

游鲁迅故居作文【篇2】

游鲁迅故居

秋高气爽的休息天,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绍兴游览了家喻户晓的大文豪---鲁迅先生的故居。

由于是双休日,高速路上很堵,经过了两个小时的长途跋涉,我们终于来到了鲁迅的故居。刚进门,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一块硕大的牌匾,上面写着“德寿堂”三个大字,大概寓意以德传家、颐寿延年吧。堂前整齐有序地摆放着红木桌椅,上面雕满了各种精致的花纹,看得出鲁迅小时候生活在知书达理的大户人家中。接着,我们依次参观了鲁迅故居里的卧室、书房和厨房。

穿过鲁迅故居,就来到了鲁迅儿时的快乐天堂---百草园。百草园实际上就是一个大菜园,里面种着各式各样的.蔬菜和树木:茄子树小姐带着紫色的耳环,羞答答地躲在大槐树下的菜畦里;毛豆先生系上了毛茸茸的领结,含情脉脉地守护在茄子小姐身边;桂花树上开满了鲜黄诱人的桂花,时不时散发出幽幽的清香,引得人们争相把鼻子凑到花瓣前用力吮吸;泥墙边的榕树上挂满了紧紧相依的何首乌藤和木莲藤;桑椹树、银杏树、皂角树像卫士一样守护在院子的四周……这就是鲁迅小时候捕过鸟、拔过何首乌、留下许多快乐回忆的百草园。

参观过鲁迅故居,我们又去了柯岩景区,仰望了高耸入云的天工大佛和云骨石,还坐上乌篷船游览了鲁迅笔下的鲁镇,我还和阿Q、孔乙己、闰土合影了呢……遗憾的是因为时间不够,没有去三味书屋和兰亭参观,不过没关系,这也成了我下次再来绍兴游玩的理由。

游鲁迅故居作文【篇3】

今天是10月1日,也是一年一度的国庆节,我和爸爸一起来到了鲁迅故居。

一走进大门,就闻到了一股清香,原来这里种着两棵蕃庑的桂树。所以这里叫挂花明堂。

过了桂花明堂就来到了保留完好的鲁迅故居两楼两底,向周围一看,到处都是房间。东首前半间是客厅,是鲁迅吃饭会客的地方。西首前半间是鲁迅继祖母蒋氏的卧室,她性格幽默,孙子们都很喜欢到她那儿去聊天。蒋氏常给幼年的鲁迅讲猫是老虎的师傅、水漫金山等民间故事和传说,给鲁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楼上东首一间是鲁迅原配夫人朱安的卧室,她和鲁迅性格不同,所以鲁迅对她无爱情可言。

穿过蜿蜒曲折的长弄堂,便是锦绣的花园,相传叫作百草园。百草园名称虽雅,但只是一个普通的菜园。平时种一些瓜菜,秋天晒稻谷,但那是儿时的鲁迅的乐园。鲁迅常常和小伙伴到这里来玩耍,恰是由于这样,鲁迅才会12岁被家人送到三味书屋读书,所以他非常留恋这个属于自己的乐园。

走过长长的小路,映入眼帘的就是鲁迅笔下的风情园。台门内有一方400平方米的清澈见底的水池,水中的鱼儿们在自由安闲地游来游去。看着看着,我不禁想起了自己,如果我能像水中的鱼儿们一样,那该有多好啊!

天气已经暗了,而我却还想在游览下去,不外没办法,我只能回家了。不外我永远不会健忘这个令人回味无限的名人之家!

游鲁迅故居作文【篇4】

幽深的古树,白墙黑瓦的房屋,推开门,“嘎吱”一声,仿佛走进了新的世界,我来到了鲁迅故居,来到了鲁迅糊口过的地方。

外面是被无数葱绿树木掩映着的白墙黑瓦,里面却是木结构房屋,好像还能够嗅到一点儿岁月的气味。啊!这就是那位大文豪鲁迅糊口过的地方吗?一步一步踏进去,那些青石板砖闪耀着太阳的光辉,好像在叹息着岁月的沧桑。哎!连这石板砖也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鲁迅故居,真的是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挚的地方。

穿过天井,我们就来到了大堂,里面整整洁齐摆放着的桃木家具,好像在庄重地宣告:这是主人们坐的地方。家具上精美的纹路,却已是百余年前流行的花腔。时间已经静静改变了一切,就连大厅上摆放的挂画,都仍是一百多年前那种红艳艳的牡丹,如今社会已经难觅踪迹。椅子上落满了尘埃,悄悄地躺在那里,也许是岁月将它们变得缄默沉静。

走过大厅,木板房依旧是“咯吱咯吱”的响声,仿佛在抗议着游客们踩得太重了。我连忙放轻脚步,不敢惊动地板上的浮尘,将脚轻轻地抬起,又轻轻地落下,不留一点儿声音。夕阳从狭窄的门缝穿越而来,将我的影子照得又细又长,不知鲁迅当年有不有经历过这样的场景,假如经历过,那又会是怎么样的一种感触感染。

鲁迅的故居,是那样的迷人,是那样的令人捉摸不透。那些高高挺起的古树,那些细细长长的斜阳,还有那些已经成为古董的家具,和落在上面的尘埃,都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中,令我浮想联翩!

游鲁迅故居作文【篇5】

八月,我和爸爸。妈妈游览了家乡——焦作的云台山。

云台山的山势时而险,时而平,水流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宽的地方有十几米,窄的地方一步就能跨过去;缓的时候你几乎看不到水在活动,急的地方只要水流撞到石头上,一定会溅起好几米高的浪花。

我们沿着溪流向上攀登,过了一会儿,徐徐听到“哗—哗—”的声音,这声音迫使我加快步伐向前走去。越往前走,那声音就越大,到最后那声音竟成了轰轰声,前面忽然一个转弯,展现在面前的景色让我不由得一愣,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如同擎天柱般的云台山瀑布就呈现在我面前,好大,好美的瀑布啊!我看着这让人心惊的瀑布出神,本来平静的溪水,一到这儿便倾注而下,飞溅起的水球形成一片不披发的水雾,在空中弥漫着。一阵轻风吹过,水雾落在我的脸上。胳膊上。使人凉飕飕的。我坐船来到瀑布下面,望着这么高的瀑布,我不禁想到李白的诗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如过你有时间,请来锦绣的世外桃源——云台山看看。

游鲁迅故居作文【篇6】

“同学们,明天学校组织去绍兴春游。”全班发出震惊的声音,因为平常我们都是去大佛寺或者江滨公园,而我们这次竟然去绍兴春游,这太不可思议了!让我们去绍兴玩。“这一次春游,是去绍兴的鲁迅故居。每个人都可以带手机,但是零食只能带一两样,只能带面包和纯牛奶,不能多带。”

一大早,我就来到了学校,看见一辆辆大巴车停在我们学校门口,等着我们出发。一进教室,老师就叫我们出发,我满怀激动地坐上了大巴车,来到了鲁迅故居。

我们有秩序地走下了大巴车,排好队伍来到了三味书屋。三味书屋,是鲁迅小时候读书的地方。这里还有一个“早”字的故事:鲁迅的爸爸生病了,鲁迅每天都要去街上买药给爸爸。有一天,鲁迅为了这事儿导致上学迟到了,老师严厉地批评了鲁迅。于是,鲁迅就在桌上刻了一个“早”字,这个字他不但刻在桌上,而且也刻在了他的心里。从此,他再也没迟到过。

但是,令我印象最深刻的还是鲁迅纪念博物馆,里面陈列着许多关于鲁迅的东西:有鲁迅的家属和鲁迅的照片。我印象最深的就是鲁迅写的书,足足有两面墙之多。在路上我买了许多的东西,比如烤串、棒冰、奶茶和饮料。当然,我还在三味书屋买了一把扇子。

这次的鲁迅故居之旅中,我学到了许多东西,使我终身受用。

游鲁迅故居作文【篇7】

冒着蒙蒙细雨,踏着湿淋淋的青石板,我们撑着伞游览了鲁迅故居。

我从书上知道了鲁迅是一个文学家,从爸爸口中了解到鲁迅是一个“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伟大思惟家,今天又在鲁迅故居看到了这个有着“浓黑眉毛”、“浓黑胡子”的伟大作家的雕像,并了解了他光辉的一生。

走进“三味书屋”,我想起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在那里,我看到了鲁迅糊口的“四角的天空”,还坐在鲁迅坐过的课桌前,想象着鲁迅小时候求学时的样子。在他那个大大的书房里,所有摆设都很简单,只有柜子里装满了各种各样的书。

我在鲁迅博物馆里看到了,鲁迅原名叫周樟寿,后来改名叫周树人,爷爷是仕进的,而从他爸爸这一辈开始,家里就变穷了。而鲁迅却很感谢爸爸,由于那段时间的磨练,让鲁迅知道了自己小时候想做医生的理想只能救死扶伤,而拥有知识,做一个用“笔”战斗的人却可以挽救一个民族。我还在这里熟悉了鲁迅在日本的恩师“藤野先生”,看到了鲁迅翻译的许多外国提高著作。看着照片上的旧中国和那个时代的人,我不禁感叹:鲁迅是多么伟大的一个中国人。

也许,在绍兴的鲁迅故居里,我能看懂的东西不多。但我想,这是一颗种在我心里的种子,以后我还想到上海的“鲁迅故居”,去了解鲁迅更多的更伟大的故事。

游鲁迅故居作文700字9篇


作文5000网内容专辑推荐:“鲁迅故居作文”,敬请浏览。

相信大家应该对作文都不陌生吧,作文的主要素材来源于我们对生活的观察和感悟。一篇好的作文一定经历了作者反复的修改和推敲,我们在写作文时可不能随随便便哦!为了让你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游鲁迅故居作文”,欢迎大家参考阅读。

游鲁迅故居作文【篇1】

5号6号两天,我们一家去绍兴游玩,其间鲁迅故居留给我的印象尤为深刻。

一走进故居前的广场,巨幅的鲁迅画像印入眼帘:一边是小桥流水乌蓬船,一边是正在吸烟的鲁迅先生。缕缕轻烟从烟头冒出,也许这代表着环绕纠缠在无数人心中对先生永久的怀念吧。

故居在冷巷深处,跨进门,“德寿堂”几个大字映入眼帘。这是一家普通的.宅院,十分普通也雅致,由于是秋季,还带着几分萧杀。可走进百草园,感觉一片“春暖新绿”:一片很小的田地里,整整洁齐地种满了毛豆,大小不同的叶子,十分有趣;四周错落有致地种着几颗大树;甚至花圃里,都是一片碧绿。真是一个布满了童趣的百草园呀!“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皇帝突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去了。”说得一点儿也不错,碧绿、紫红、金黄……百草园真是一个七彩的乐园。

跨进三味书屋,一种庄重、肃穆的感觉油然而生,我又仿佛看见了寿先生严肃的样子。全城最严肃的私塾就是不一样!规规整整的木桌椅,方方正正的讲台,还有青石写字台,望下来都是方正整洁,给人以严厉、庄严的感触感染。一声声朗读,一次次对答,我好像又回到了那个“不打不成器”的年代。

要问鲁迅故居什么最有名,那天然是咸亨酒店喽!巷子一长条,到处都是“咸亨酒店”的招牌。原来“真身”开了不少分店呢!一盘茴香豆,一壶花雕酒,呵,我也当了回孔乙已!

回顾回头鲁迅故居,我仿佛看见了长妈带回的“三哼经”,仿佛看见了小鲁迅在墙角地挖何首乌,仿佛看见了课堂上与寿老先生巧对“独角兽”的生动场面……我明白,鲁迅先生永远活在众人心里。

游鲁迅故居作文【篇2】

放假期间,我和爸爸妈妈陪着姥爷一起去云台山游玩。我们早早地起了床去坐大巴车。

我们先去了红石峡,红石峡就是以红石头组成的峡谷。它位于子房湖南边的山谷里,这里一步一景,分布着“首龙瀑”、“黑龙潭”、“青龙潭”、“黄龙潭”等。

潭瀑峡地处云台山北部略偏西,是子房湖的源头。茱萸峰由于外形像倒扣的大锅而得名。在王维的《玄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里面的“遍插茱萸少一人”就是在茱萸峰上写的。

猕猴谷,有良多野生猕猴在景区里面,猕猴谷里还有猕猴表演,只可惜我们没有遇上。

子房湖是因汉代张良在峡谷西侧的山峰上昼夜操练兵马帮助刘邦成就大业,由于张良字子房,所以后人就把这个湖叫做子房湖了。

云台山是个天然风景区,游人可以凭票进出景区游玩3天。这里是我玩过风景最美的地方,这里的人也很淳朴,景区里环境很干净,游玩的人也很自觉有了环保的意识,没有人乱扔垃圾,但愿我们每个人都能从自身做起保护环境,让我们可爱的祖国越来越锦绣!

游鲁迅故居作文【篇3】

迎着风,我来到了鲁迅先生的故居,体验了一番旧时兴旺大家族的风采。

我跟着堂姐到了大门口,买好票,挤了进去。来参观的人可真多呀,可见大家都很敬重鲁迅先生。我们顺着栏杆走进去,先看见鲁迅先生的塑像,他严肃地站在那里,好像在嘱咐我们要认真学习,将来做个对祖国有用的人才。

接着我陆续参观了鲁迅先生家里的一切,充分感受到了封建家族的兴旺。我又吵嚷着要去看百草园,但堂姐说百草园只不过是一片菜地罢了,这马上给我倒泼了一盆冷水。可是我想为什么在鲁迅先生的笔下,百草园是那么的栩栩如生呢?

最后我参观了三味书屋,我很想去看看里面鲁迅先生的课桌上有没有刻着一个“早”字,但因为三味书屋暂不开放,所以我们只好怏怏地走了。临走前,我还和闰土的塑像和了影。

游览了鲁迅故居让我在新年里过得更充实,我还会再去一次的!

游鲁迅故居作文【篇4】

清明时节,我与母亲至绍兴一游,前来造访鲁迅先生的故居之地。

正值节假,人多的出奇。一杆五星红旗迎风招展,一堵斑驳的青灰石碑屹立后方,“鲁迅故里”四个大字高挂其上,一笔一画恰是鲁迅先生所书手迹,质朴典雅,古厚天然。我看见石碑上分明的凿痕:寸把长的头发,一根一根精力充沛地直竖着。两道有棱有角的浓眉就像锋芒毕露的利剑,直刺敌人的要害。隶体“一”字似的胡须贴在鼻下,薄薄的嘴唇紧抿着,划出一道似有若无的弧度,让人能够感触感染到他的精神。他方正的脸庞,透露着凛然大气。一袭长衫以下,手上食指和中指夹着一枝烟嘴,轻袅的烟气一直延伸到冷巷人家。

我在石碑前鹄立很久,游人们也在这里驻足而经久不披发。直到导游嘹亮的喇叭声把我们唤醒,才后知后觉地跟上了大部队。鲁迅曾糊口的所在都极其俭朴,大多都是一个样式,往往是正中梁上一块牌匾,其下一张画像或是两行对联,一两张方正的木桌,几把不胜简巧的木椅,便是全部的所有家当了。

但真正让我惊愕的,是鲁迅先生自己所住的杂间。目之所及,的的确确只有一张床,一张桌,一幅肖像和两个笨拙简易的木柜了。床是最简朴的样式,四四方方的像一个大盒子,只挂起了白色的床帐;桌子也不外一米长,上面并排放着俩个小小的木柜,加起来倒有十来个屉子,很是实用。一张黑白画像系上了条细绳,衬着干净的黑框底挂在白墙上,整个房间便空荡荡无一物了。这样一眼看去,我的心底便油然生出一股崇敬,不自禁地要感叹。

再说到要令我最哭笑不得的地方,便是鲁迅先生所写过的一篇文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里的百草园了。老师曾为我们绘声绘色地讲解过这篇课文,其笔触之妙美简直让每一人都犹如即将前往蓬莱仙境般期待。然而,当导游领着大家来到此地什物参观时,我却觉得自己是被鲁迅先生大大地忽悠了——这分明就是自家小院再普通不外的菜园子啊!可恰恰我又难以恼怒他开的玩笑,若逐一核实的确是有这些物什的: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或是“趣味无限”的泥墙根一带……这时候,我不得不赞叹于鲁迅先生的笔法之妙、文采之长。这种化腐朽为神奇的技法其实是让人望文兴叹的。

出了园子,我又看到了一座石碑,赫然是“民族英雄”。是了,可歌可敬的鲁迅先生!“憎恶黑暗有如憎恶魔鬼,把一生的时光完全交给了我们的民族,一位越老越顽强的战士”,我看见他仿佛从那石碑里走了出来,浓眉墨须,牙黄羽纱。

这位顶天立地的战士!

游鲁迅故居作文【篇5】

绍兴似乎从古至今是一个出名人的城市,也可以说,这个城市是以名人而新的。但是一踏上绍兴,脑海里便只有鲁迅这个深刻的印象罢。也是因为鲁迅,给绍兴添上了些许浓郁的书气。

绍兴总会给予人一种老夫子式的感觉。在冬天里,绍兴可算是生冷的,只不过还带一点清新,让人从沉闷中释放出来。昨晚的雪还未化完,便堆积在檐上。小水珠从中渗出来,极有声韵地嗒叭垂下来。横眉冷对千夫指的鲁迅的孩提住所就坐落在绍兴市区。第一次看见,真仿佛是几十年前的古镇,永不褪色的意蕴,与这日新月异的城市相映成趣。在鲁迅故居的一条街上,有不少民间特色工艺品摆在那儿。还有弥漫的臭豆腐的香味飘散,似乎再次强调了绍兴的饮食特色。中间的水道上三三两两的停着乌篷船,似乎还在重现昔时的江南水乡。不少戴着乌毡帽的游客与老人穿插在人群中,别有特色。

在这个昔日的辉煌的大户人家里,虽是大年初二,却还是挤满了前来探寻的游客,不乏有闻名而来的老外。鲁迅的故居已大部分被修建,只留下故屋里的木板中的裂缝去探个仔细了。最真的,还是鲁迅故居里破损不堪的椅子,还有不成样子的一触即崩的棉絮,还有鲁迅睡过的木床,反应着当年这个伟大的历史人物的点点滴滴。我们还从被从远处搬来的三味书屋中看到了鲁迅所用的课桌与椅子,桌子上的那个早已经依稀,只是那黑白拓片还在描写着这一段轶事。则在百草园中,或许上面的杂草们已经做了几十年的替更,但是那片土地还在,洁净的轻纱一样的雪把这方寸土地轻轻地盖住,令人不禁想觉三尺土追寻当年鲁迅的脚印。这时下起了淅淅沥沥的雨,从那连珠中,竟让人品味出一段江南的气息。更像是一幅水墨画,挂在故乡的记忆中。

鲁迅走了,带来了一拨又一拨或许永无止尽的来凭吊的人们,绍兴的故居还在沉睡中,让游客忍不住多窥一眼,庸俗的土墙还在大话着上个世纪,如今,只能从一个个故事与猜想中,扪问当年时节。

一片属于绍兴的棕黄色,记忆中的人儿还在吃着茴香豆,喝着温黄酒,安静地听着,属于乌篷船的故事

游鲁迅故居作文【篇6】

“到!到鲁迅故里啦!”我们像出笼的小鸟,下车后,飞驰向这次参观的目的地——鲁迅故居。踏上一条窄窄的石板路,只见两边是一溜粉墙黛瓦,竹丝台门,肃穆庄重。

我们沿着石板路,来到周家新台门。新台门坐北朝南,砖瓦结构,共分六进,有房间80多间。鲁迅的故居就位于新台门的西面。鲁迅在新台门内渡过他的童年和少年时代,这里留下许多耐人寻味的故事。

从鲁迅故居临街的两扇棕色的石库门进去,穿过小天井是一间泥地的台门间,这里是鲁迅家当年安放交通工具的地方,现在则陈列着轿和橹。从台门的侧门进去,有一口井,井水又清又凉。穿过长廊,就到桂花明堂,那里长着一片金桂。鲁迅小时候,夏天常常躺在桂花树下的板桌上乘凉,听继母张氏给他猜谜、讲故事。

过桂花明堂,便是鲁迅的卧室。19xx年夏天。鲁迅从日本归国后,在绍兴任教时,就住在这儿。他经常在卧室备课写作到深夜。

离开故居我们来到百草园,《怀旧》这篇小说就是在此写成的。鲁迅曾经回忆说:“我的家后面有一个很大的园子,相传叫作百草园……其中好像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百草园的名称虽雅,但实在只是一个普通的菜园,里面种着各种各样的蔬菜和枝繁叶茂的大树。听导游大姐姐先容:童年时鲁迅常常和小伙伴来到百草园嬉戏、玩耍。他们捉蝴蝶、捉蟋蟀、采桑椹、摘覆盆子、拔何首乌:夏天在树荫下乘凉,冬天在雪地里捕鸟……听先容,我仿佛看到鲁迅小时候在此玩耍的情景,听到他们银铃般的笑声……

瞻仰鲁迅故居,激起我们对这位伟大的文学家、思惟家、革命家的崇敬之情。稽山常青,镜水长绿,鲁迅的浩然正气、高风亮节永留人间。

游鲁迅故居作文【篇7】

古城绍兴,以古朴典雅、恬淡清幽的面容吸引着大批游人,却又以一个不苟言笑的老人般庄严述说着二千五百多年来深厚的文化底蕴:“治水英雄”大禹、“书圣”王羲之、“鉴湖女侠”秋瑾,更有一位被誉为“民族魂”的鲁迅先生让我们的内心莫名的激动……

国庆假期,我迎着明媚的阳光,踏进了鲁迅故居。

一进大门,就能看到一大块牌子,右边是鲁迅先生夹着香烟的样子,左边是通向景区古朴的巷子,上面写着“鲁迅故居”四个大字。

往小巷走去,街边的商铺热闹非凡,有绍兴特产——会稽山黄酒、茴香豆、龙须糖、麦芽糖等,空气中还飘散着臭豆腐独有的味道。三三两两的乌篷船停在中间窄窄的河道上,似乎重现着昔日的江南水乡。也正是这小小的乌篷船,载着鲁迅走出绍兴,走向上海,走向世界,走上了振兴中华的伟大历程!

我随着人群缓缓向鲁迅的家移去,参观了他的卧室。简陋的屋子里没有多余的摆设,桌子上陈列着一些简单的书写工具。旁边是一张不大的床,外面是一个半圆,上面有个顶。墙壁上挂着鲁迅的名言: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静心感受,给人留下了无限的思考。

在一路七拐八弯后,我穿过了一座拱形门,到了鲁迅儿时戏耍的天堂——百草园,现在的百草园早已分不清哪棵是高大的皂荚树,哪棵是结过桑葚的桑树,只有一堵半人高的泥墙,想必这就是当年鲁迅拔何首乌弄坏的墙了。一片属于绍兴的棕黄色,记忆中的人儿还在吃着茴香豆,听着小桥流水与乌篷船的故事。

参观了“鲁迅纪念馆”后,我离开了“鲁迅故居”,走在石子铺的小道,回味着鲁迅当年在“三味书屋”学习的情景,细细的品味着绍兴悠久灿烂的文化……

游鲁迅故居作文【篇8】

7月8日,我来到了锦绣的云台山,而云台山最出名的就是红石峡,这个呈现U型的大峡谷中,由于石头的外层和内层都是紫红色的而得名于红石峡。红石峡四季如春,因此也得名“常春谷”。

我踏入了红石峡,踩着那陡峭的石级,来到一座壮观的石桥上,小心翼翼的走着,之所以壮观,是由于这座古老的石桥下有一条大瀑布。那大瀑布,宏伟壮观,锦绣极了。大瀑布哗啦啦的唱着歌儿,溅出的水滴晶莹透明,活像一颗颗水晶珠子,淘气的蹦了出去,又回到了泉水的怀抱。

过了那座古老的石桥,我来的了小溪两边的堤岸,再瞧瞧那飞跃的小溪流,近看是天蓝色;在远处瞟一眼,竟是碧绿色的,仿佛被岸旁绿意浓浓的律树绿草染过似得;这时,假如用手捧起一捧水,却又是清澈透明的,映出了太阳的光辉,十分庄严,又十分神圣。

再往前走,就见到了几块石壁,上面就像屋顶一样的石壁挡住了石壁的上端,那像屋顶一样的石壁还滴着水,这水珠像是有水晶做的一样,一串串的,像是水珠穿成的帘子。

啊!红石峡,一个童话般的世界,它的一切都是那么的夸姣……

游鲁迅故居作文【篇9】

在神州大地的中原地带,有一处拥有六个国家级称号的风景名胜区。它就是位于河南省焦作市东北部修武县境内的云台山。

云台山属太行山系,因其险峻的山峰与深谷之间,常年有云雾缭绕而得名。

云台山境内群山竟秀,泉瀑蓖美,人们在这里感触感染到的却是宜人的凉爽。潺潺的水,嫩嫩的叶,水扶绿叶,叶依碧水,相觑相望,分外妖娆。

三步一泉,五步一瀑,十步一潭,飞瀑流泉,泉瀑相连,是对云台山潭。瀑。峡形象的写照。当你驻足留亦清潭,飞瀑流泉的时候,一定会被它秀雅温顺,柔美纯挚的品格所吸引;当你流连驻足溪水之畔,高山之颠的时候,一定会被它深邃悠远,质朴坦诚的境界所感染。流连忘返,驻足留恋,你会不由联想到一个个跳动的音符,一幅幅活动的画卷,置身其中,真想把自己也融入到这山水之中了。

向往已久的云台山,我来过了。大天然太伟大,其实是太美了。

我拍了良多云台山秀美的风景照片,在我的相册里,请朋友们和我一起赏识这诱人的美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