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5000网

关于春节的来历的作文

发表时间:2023-03-15

关于春节的来历的作文通用。

每个人的想法和观念都不一样,你觉得是错的事,别人不一定觉得。观看了某些作品后产生属于自己的体会叫心得体会,无论是在学习还是在工作中,我们经常都会遇到写心得体会,写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分析出现问题的原因,在写自己的心得体会时要注意些什么呢?也许"关于春节的来历的作文通用"就是你要找的,希望你能从中找到有用的内容!

关于春节的来历的作文 篇1

一年一度热闹的节日春节已经到了,过春节我们也叫过年。那你们知道过年的来历吗?现在就让我给你们说说吧。

传说在古代,东海里住着一只怪物,名叫年兽。每到年关的时候,它就会从东海里跑出来到处找食物,破坏房屋,祸害人们。有一个小男孩名叫阿宝,他的爸爸妈妈和妹妹都被年兽吃掉了,家里只剩下他一个人。

转眼又到了年关,村里的人们早早的便带着食物躲进了深山老林里,可阿宝却没来得及和大家一起走。这天,他收拾好东西也准备去往深山里躲避年兽。忽然,门外传来了敲门声。只见门外站着一位老爷爷,阿宝连忙把老爷爷请进屋并给他倒了杯水。老爷爷说要在阿宝家借住一宿,阿宝连忙解释到:老爷爷,不是我不想让您借宿,是年兽马上要进村了,大家都躲进了深山,您还是和我一起去躲躲吧。可老爷爷坚持要在阿宝家住一晚。于是,阿宝便陪着老爷爷一起待在家。老爷爷吩咐阿宝把红纸贴在门上,然后对阿宝说:屋里有点暗,点根蜡烛吧。接着又说:我有点冷,你去找点竹子来生点火。阿宝听着老爷爷的吩咐便一一照办。

不一会儿门外就有了动静,是年兽来到村庄了。它把村子翻了个遍也没找到一点食物,没看到一个人。它有点恼火了。就在这时它看到了不远处亮着灯火的阿宝家,便三步并做两步朝着阿宝家走来。当它走近时看到大门上贴的红纸,便连忙后退了几步。然后透过门缝看到了点燃的蜡烛以为是什么怪物的眼睛,紧接着又听见屋里竹子燃烧时发出的噼里啪啦的声音,顿时吓得拔腿就跑。

从这以后人们便知道年兽害怕红色和噼里啪啦的声音,后来每到年关时,家家户户都会贴红对联、挂红灯笼、放鞭炮来驱赶年兽。年兽每年来到村庄都会落荒而逃,便再也不敢出来祸害人们了。后来,人们便把这一天叫做过年。渐渐地,就成了习俗。

关于春节的来历的作文 篇2

春节为什么要燃放鞭炮

“春节”这一中国最盛大、最热闹的古老传统节日,俗称“过年”。

“年”是什么呢?是一种为人们带来坏运气的想象中的动物。传说中“年”是远古时代的一种怪兽,头顶长独角,口似血盆,每逢腊月三十晚上,它便窜出山林,掠食噬人。人们只好备些肉食放在门外,然后把大门关上,躲在家里。“年”一来。树木凋蔽,百草不生;“年”一“过”,万物生长,鲜花遍地。

“年”如何才能过去呢?需用鞭炮轰,于是有了燃鞭炮的习俗。

虽然近年来各地城市纷纷出台了禁放烟花爆竹的法律,在城市中这一古老的习俗曾经沉寂,但并没有成为历史。

随着人们对此民俗的日益重视,各地城市又纷纷改禁放为限放,使城市里的鞭炮声又响了起来,浓浓的节日气氛又回来了。

过年人们为什么相互拜年

还是因为年这种动物,它在腊月三古晚上的闹腾,要直到初一早上。“年”饱餐后扬长而去,人们才开门相见,作揖道喜,互相祝贺。

所以大年初一,人人都早早起来,打扮得整整齐齐,出门走亲访友,相互拜年,恭祝来年大吉大利。

关于春节的来历的作文 篇3

春节的来历

春节又叫阴历(农历)年,俗称“过年”。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节日喜庆气氛要持续一个月。

正月初一前有祭灶、祭祖等仪式;节中有给儿童压岁前、亲朋好友拜年等典礼;节后半月又是元宵节,其时花灯满城,游人满街,盛况空前,元宵节过后,春节才算结束了。

习俗:祭灶扫尘贴春联、门神年画倒贴“福”字除夕夜年夜饭(团年饭)祭祖守岁迎春红包(压岁钱)新年赠橘新年放爆竹拜年接财神回娘家初六送穷。

春节的故事

相传,中国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头长触角,凶猛异常。“年”长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伤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这天,村村寨寨的人们扶老携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兽的伤害。

这年除夕,桃花村的人们正扶老携幼上山避难,从村外来了个乞讨的老人,只见他手拄拐杖,臂搭袋囊,银须飘逸,目若朗星。乡亲们有的封窗锁门,有的收拾行装,有的牵牛赶羊,到处人喊马嘶,一片匆忙恐慌景象。这时,谁还有心关照这位乞讨的老人。

只有村头一位老婆婆给了老人些食物,并劝他快上山躲避“年”兽,那老人捋须笑道:“婆婆若让我在家呆一夜,我一定把“年”兽撵走。

老婆婆惊目细看,见他鹤发童颜、精神矍铄,气宇不凡。可她仍然继续劝说,乞讨老人笑而不语。婆婆无耐,只好撇下家,上山避难去了。

半夜时分,“年”兽闯进村。

它发现村里气氛与往年不同:村东头老婆婆家,门贴大红纸,屋内灯火通明。“年”兽浑身一抖,怪叫了一声。“年”兽朝婆婆家怒视片刻,随即狂叫着扑过去。将近门口时,院内突然传来“砰砰啪啪”的炸响声,“年”兽浑身战栗,再不敢往前凑了。

原来,“年”兽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这时,婆婆的家门大开,只见院内一位身披红袍的老人在哈哈大笑。“年”兽大惊失色,狼狈逃蹿了。

第二天是正月初一,避难回来的人们见村里安然无恙十分惊奇。这时,老婆婆才恍然大悟,赶忙向乡亲们述说了乞讨老人的许诺。乡亲们一齐拥向老婆婆家,只见婆婆家门上贴着红纸,院里一堆未燃尽的竹子仍在“啪啪”炸响,屋内几根红蜡烛还发着余光……

欣喜若狂的乡亲们为庆贺吉祥的来临,纷纷换新衣戴新帽,到亲友家道喜问好。这件事很快在周围村里传开了,人们都知道了驱赶“年”兽的办法。

从此每年除夕,家家贴红对联、燃放爆竹;户户烛火通明、守更待岁。初一一大早,还要走亲串友道喜问好。这风俗越传越广,成了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

关于春节的来历的作文 篇4

春节是我国古老的传统节日,也是中华民族所独有的节日。

春节是这样来的,中国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头长犄角凶猛异常,年长期在海底,每到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伤人。有一年,有一个外地长者来到此处。村东住着一位婆婆接待了他,但别人怎么劝他,他也不走,并说不用担心,半夜时年兽闯进村庄,可发现他在门口贴着大红纸,屋里红烛通明。年浑身一抖,又听见一阵巨响,年兽叫了一声,回身颤栗,再也不敢往前凑,他看到一个身披红袍的老人站在院子里哈哈大笑,。年急忙逃走了,原来年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随后每年村民都会这样。这个习俗越来越广,渐渐演变成了今天的春节。

春节还要吃饺子,饺子是小孩子大孩子,老人们都喜欢吃的一种美味的食品,用面皮儿放上已经备好的馅儿,再包成像耳朵一样圆圆的鼓鼓的,放到水里面煮,盛好之后配上腊八泡的腊八蒜,使人忍不住多吃几个,美味无比。饺子的寓意是团团圆圆,年年有余。过春节还有很多讲究,比如过年要说吉祥话或讨红包等。

春节是我国的精神传承,让我们年年有余,步步高升。

关于春节的来历的作文 篇5

在中国,有许许多多的传统节日,如中秋节、春节……但我最喜欢春节。下面我就来说一下春节都有什么文化和习俗吧。

中国古时侯有个叫“年”的怪兽,头长尖角,凶猛异常,长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它都会爬上岸来伤害人,因此每到除夕,村村寨寨的人们扶老携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的伤害。有一年的除夕,乡亲们都忙着收拾东西逃往深山,这时候来了一位白发老人对大家说他能将“年”兽驱走。众人不信,老人坚持留下。当“年”兽闯进村的时候,突然传来白发老人燃响的爆竹声,“年”兽最怕红色、火光。“年”兽大惊失色,仓惶而逃。第二天,当人们从深山回到村里时,发现村里安然无恙,这才恍然大悟,原来白发老人是帮助大家驱逐“年”兽的神仙。从此,每年的除夕,家家都贴红对联,燃放爆竹,户户灯火通明。这风俗越传越广,成了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过年。

过春节的时候,妈妈带我去了姥姥家,我们吃了饺子,放了鞭炮,还玩了很多游戏,我真开心呀!

原来,春节有那么多文化和习俗呢!精彩的春节晚会,引得我们哈哈大笑,如果天天过年该多好啊!

关于春节的来历的作文 篇6

春节俗称“过年”是我国民间最隆重富有的特色传统节日。

从农历二十三送灶爷上天开始到正月十五闹元宵结束,其间人们杀鸡宰鹅,请菩萨祭祖宗,放鞭炮,穿新衣,互至新年问候。小孩在大年节这天还可以拿到长辈们给的压岁钱,真是热闹极了!

传说中国古时候有一种叫“年兽”的怪物,头长触角,十分凶猛。年兽常年深居海底,每到大年节才爬上岸来,来找些东西吃看到什么就吃什么。因此每到大年节夜人们就跑到深山,以躲避年兽。

有一年村里来了一个乞丐婆婆,到了大年节夜她看到村里的人都慌慌张张的跑到了深山里面去了。她看了很希奇就问跑的人为什么要跑,那人就告诉她年兽要来了,不走就要被它吃掉了。听了跑路人的话,乞丐婆婆就对他说:“只要让我在你家里待一天我就可以把年兽赶走了。”跑路人允许了,但自己仍是跑到了深山里面。到了半夜年兽来到了村里,发现村子里有户人家门前贴着大红纸,屋内烛火通明,院子里还传出了噼里啪啦的鞭炮声。年兽吓的浑身发抖,回身就跑的无影无踪了。原来年兽最怕红色,火光,还有鞭炮声了。

后来人们从山里回来,看到自己的村庄和猪狗都在就问乞丐婆婆是怎么回事,她就把所做的事情告诉了村民。后来每年人们都用相同的方法来对付年兽,久而久之年兽就再也不敢出来了,但人们把这种典礼保存了下来。

但这只是传说,实在春节就是一个聚会,一个辞旧迎新的聚会,一个期盼来年红红火火的聚会,一个团团聚圆开开心心的聚会。

扩展阅读

关于春节来历作文系列


每个人的想法和观念都不一样,你觉得是错的事,别人不一定觉得。先发表自己的意见或感想,然后引用读过的文章来做印证。在日常生活中,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心得体会吧,写心得体会目的是提升我们的思考能力,指导我们的实践,那么如何写好我们需要的心得体会呢?小编经过搜集和处理,为你提供关于春节来历作文系列,建议你收藏本页和本站,以便后续阅读!

关于春节来历作文【篇1】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

一个令千家万户团圆的好日子——春节,它,是这一年之中最让人们快乐的日子。

传说,大年初一时,山中有一只名为“年”的怪兽,在这一天,会从山上下来吃牲畜和人。有一天,一个年轻人在家里用竹子烤火,竹子爆裂,发出了巨响,惊动了“年”,随即,人们便用这种方式吓跑了年。后来这放鞭炮便成了每年过年的传统习俗之一。年三十的晚上,家家户户吃完团圆饭后,便把爆竹高挂,大街小巷,灯火通明,响起了“噼噼啪啪”的声音,人们不仅在这天放鞭炮,在过后的十五天里,每天晚上都可以听到这声音呢!

过年,不仅有“放鞭炮”的习俗,还有包饺子的习俗。各地包的饺子都是形态各异,记得,我也在除夕夜包过饺子。那天晚上,闲来无趣,便拿起妈妈刚擀好的饺子皮,开心的包了起来,因为这技术还是不够娴熟,所以包的像一只“小老鼠”。我还在这个饺子里放了一个枣,希望这年鼠年,自己可以过的甜甜美美。

饺子在除夕夜就已经包好了,可却要等到大年初一再吃。但在那一天,吃着自己的劳动成果,心里也是美滋滋的。

欢乐无比的春节一过,人们便要以新的面貌迎接这一年了。

春节,是晚霞,是岁末的一道风景;春节,是朝霞,预示着红红火火的一年又要开始了!

关于春节来历作文【篇2】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只怪兽叫年,它住在海底,每年春节它都上岸到附近的村子伤害百姓,老百姓都很怕它。

有一年春节,一位神仙变成老百姓来到人间,想为百姓赶走怪兽。在村子外面,看见所有的老百姓都往山里跑,躲避怪兽的伤害。神仙拦住一位老太太问:能将你的房子借用一下吗?老太太回答道:行,但是村子里来了一只怪兽,它会伤害你的。神仙说:你去吧!保证平安无事。神仙便大摇大摆地进了村子,神仙在房门口挂上红灯笼,贴上红对联,穿上红衣服,一切准备就绪。不一会儿,怪兽就来了,神仙站在怪兽的面前,怪兽看到门口挂的红灯笼和贴的红对联,再看到神仙穿的红衣服,便有些惧怕。然后,神仙迅速拿出准备好的鞭炮,并点燃鞭炮,噼里啪啦的炸了起来,怪兽吓得浑身战栗,一溜烟地跑了。

待老百姓回到村子,发现村子还是原样,看到神仙平安无事,便问:你是怎么打败怪兽的?神仙说:怪兽有三怕:一怕火光,二怕红色,三怕爆炸声。并叮嘱老百姓每年春节都要挂红灯笼,贴对联,放鞭炮。不然,怪兽又会回来。

后来,老百姓都把春节叫年,便形成一年一度的春节都要放鞭炮、挂灯笼、贴对联、穿红衣服等习俗。

关于春节来历作文【篇3】

春节是我国最隆重的传统的节日。到那时候,在外打工的人们都纷纷回家团圆。下面,我给大家介绍一下这个隆重的春节是如何来的吧!

在很久以前,人们都不过春节这个节日。就是因为受到了一个叫“年”的怪兽袭击,才逐渐盛行起来的。这个怪兽每隔365天就会来吃人。“年”长得凶神恶煞,眼睛长得大大的,像一双铜铃;它的身体长得胖胖的,身上长满了像鱼鳞一样的刺;它脚上的指甲尖尖的,看上去让人十分害怕。

它春夏秋的时候都会去吃小动物,可是冬天的时候,小动物们都冬眠了,它就会感到很饥饿,只能下山去村庄里吃人了。

有一天,它去到一户人家,这户人家只有一位年轻人。它就悄悄地走进去,见年轻人正蹲在一个角落里,于是年就心想:年轻人如果转过身来,会不会拿出我害怕的东西?当年快要吃到年轻人的时候,年轻人就不知不觉地转过身来,被吓了一跳,叫了一声:“啊!”年轻人心里一直在想:这个怪兽会不会吃掉我呀?突然,年跑了,年轻人就知道了年怕噪音。

第二次,年准备去吃人的时候,就事先把泥土塞进自己的耳朵里,再去年轻人的家里。年轻人急中生智,就用上一次的办法来吓唬年,可是这个办法已经没有用了,年轻人就只好躲在红色的被子里。这时,年看见红色的东西,结果吓跑了。年轻人发现年也怕红色的东西。

第三次,年轻人觉得有点冷,就烧起了熊熊燃烧的火。年又来了,一看见这熊熊燃烧的火,把它眼睛都快要照瞎了,被吓到屁滚尿流,就健步如飞得跑了。这又说明年怕火和照射的东西。

年轻人告诉了人们年是怕噪音、红色的东西、火和光照。人们就按照年轻人说的秘诀去做。于是,有的人放鞭炮,有的人放烟花,有的人贴春联。

人们为了防止年的袭击,每逢正月初一都会放鞭炮、烟花,贴春联。从此,人们把正月初一立成春节。

关于春节来历作文【篇4】

1、腊月二十三祭灶

我国春节,一般是从祭灶揭开序幕的。祭灶,是一项在我国民间影响很大、流传极广的习俗。旧时,差不多家家灶间都设有“灶王爷”神位。

2、腊月二十四扫尘

“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据《吕氏春秋》记载,我国在尧舜时代就有春节扫尘的风俗。按民间的说法: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这一习俗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每逢春节来临,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扫六闾庭院,掸拂尘垢蛛网,疏浚明渠暗沟。到处洋溢着欢欢喜喜搞卫生、干干净净迎新春的欢乐气氛。

3、腊月二十五接玉皇

旧俗认为灶神上天后,天帝玉皇于农历十二月二十五日亲自下界,查察人间善恶,并定来年祸福,所以家家祭之以祈福,称为“接玉皇”。这一天起居、言语都要谨慎,争取好表现,以博取玉皇欢心,降福来年。

4、腊月二十七、二十八洗浴

传统民俗中在这两天要集中地洗澡、洗衣,除去一年的晦气,准备迎接来年的新春,京城有"二十七洗疚疾,二十八洗邋遢"的谚语。腊月二十六洗浴为“洗福禄”。

5、腊月三十除夕贴门神、贴春联、守岁、爆竹、吃年夜饭、给压岁钱、祭祖

除夕的意思是“月穷岁尽”,人们都要除旧部新,有旧岁至此而除,来年另换新岁的意思,是农历全年最后的一个晚上。故此期间的活动都围绕着除旧部新,消灾祈福为中心。

我国各地过年都有贴门神的风俗。最初的门神是刻桃木为人形,挂在人的旁边,后来是画成门神人像张贴于门。

春联的一个源头是桃符。最初人们以桃木刻人形挂在门旁以避邪,后来画门神像于桃木上,再简化为在桃木板上题写门神名字。

贴福字、贴窗花、贴年画、贴挂千。这些都具有祈福、装点居所的民俗功能。年画是我国的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他反映了人民大众的风俗和信仰,寄托着人们对未来的希望。

守岁,我国民间在除夕有守岁的习惯,俗名“熬年”。守岁从吃年夜饭开始,这顿年夜饭要慢慢地吃,从掌灯时分入席,有的人家一直要吃到深夜。根据宗懔《荆楚岁时记》的记载,至少在南北朝时已有吃年夜饭的习俗。守岁的习俗,既有对如水逝去的岁月含惜别留恋之情,又有对来临的新年寄以美好希望之意。

爆竹,中国民间有“开门爆竹”一说。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哔哔叭叭的爆竹声除旧迎新。爆竹是中国特产,亦称“爆仗”、“炮仗”、“鞭炮”。其起源很早,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放爆竹可以创造出喜庆热闹的气氛,是节日的'一种娱乐活动,可以给人们带来欢愉和吉利。王安石的《元日》诗:“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人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描绘了我国人民欢度春节盛大的喜庆情景。

吃年夜饭,是春节家家户户最热闹愉快的时候。大年夜。丰盛的年菜摆满一桌,阖家团聚,围坐桌旁,共吃团圆饭,心头的充实感真是难以言喻。

给压岁钱,压岁钱是由长辈发给晚辈的,有的家里是吃完年夜饭后,人人坐在桌旁不许走,等大家都吃完了,由长辈发给晚辈,并勉励儿孙在在新的一年里学习长进,好好做人。

祭祖,古时这种礼俗很盛。因各地礼俗的不同,祭祖形式也各异,有的到野外瞻拜祖墓,有的到宗祠拜祖,而大多在家中将祖先牌位依次摆在正厅,陈列供品,然后祭拜者按长幼的顺序上香跪拜。

6、正月初一拜年

春节早晨,开门大吉,先放爆竹,叫做“开门炮仗”。爆竹声后,碎红满地,灿若云锦,称为“满堂红”。这时满街瑞气,喜气洋洋。

春节里的一项重要活动,是到新朋好友家和邻那里祝贺新春,旧称拜年。新年的初一,人们都早早起来,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打扮得整整齐齐,出门去走亲访友,相互拜年,恭祝来年大吉大利。拜年的方式多种多样,有的是同族长带领若干人挨家挨户地拜年;有的是同事相邀几个人去拜年;也有大家聚在一起相互祝贺,称为“团拜”。由于登门拜年费时费力,后来一些上层人物和士大夫便使用各贴相互投贺,由此发展出来后来的“贺年片”。春节拜年时,晚辈要先给长辈拜年,祝长辈人长寿安康,长辈可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因为“岁”与“祟”谐音,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

7、逛庙会

逛庙会是大多数中国人的春节情结,更是不可或缺的年俗。春节庙会最早是民间的宗教仪式,庙会之时,通常由僧人、道士做“法事”或“道场”以祭祀神佛,人们也要进香朝拜、许愿、还愿、求福。庙会期间,也少不了商贩叫卖、民间艺术表演。庙会上有许多历史悠久深受老百姓喜爱的传统项目,比如,舞狮、舞龙、扭秧歌、踩高跷、跑旱船等。

8、观社火

除了庙会,民间自演自娱的社火也是历史悠久的年节娱乐活动。社火源于古老的土地神与火神崇拜。社,即土地神;火,即火祖,是传说中的火神。在以农业文化著称的中国,土地是人们的立足之本,它为人类的生存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火,是人们熟食和取暖之源,也是人类生存发展必不可少的条件,远古人们凭着原始思维认为火也有“灵”,并视之为具有特殊含义的神物加以崇拜,于是形成了尚火观念。古老的土地与火的崇拜,产生了祭祀社与火的风俗。随着社会的发展,祭祀社火的仪式逐渐成为规模盛大,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民间娱乐活动。

9、舞龙

舞龙,又名“耍龙灯”、“龙灯舞”,是汉民族传统的舞蹈形式之一。每逢喜庆节日,各地都有舞龙的习俗。

舞龙起源于汉代,经历代而不衰。舞龙最初是作为祭祀祖先、祈求甘雨的一种仪式,后来逐渐成为一种文娱活动。到了唐宋时代,舞龙已是逢年过节时常见的表现形式。

关于舞龙的来历,民间有这样一个传说:一天,龙王腰痛难忍,龙宫中的所有药物都吃了,仍不见效。只好变成老头来到人间求医。大夫摸脉后甚觉奇异,问道:“你不是人吧!”龙王看瞒不过去,只好说出实情。于是大夫让他变回原形,从腰间的鳞甲中捉出一条蜈蚣。经过拨毒、敷药,龙王完全康复了。为了答谢治疗之恩,龙王向大夫说:“只要照我的样子扎龙舞耍,就能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这件事传出后,人们便以为龙能兴云布雨,每逢乾旱便舞龙祈雨,并有春舞青龙、夏舞赤龙、秋舞白龙、冬舞黑龙的规矩。

10、舞狮

舞狮,也叫“耍狮子”、“狮子舞”,它与舞龙一样,是我国的传统舞蹈形式,也是一种流行很广的民间体育活动。又会在春节或庆典活动舞狮。

舞狮开始于南北朝。在我国,舞狮的形式多种多样,大致可以分为北方舞狮和南方舞狮两种。北方舞狮的外形与真狮很相像,全身狮披覆盖,舞狮者(一般两人合舞一只大狮子)只露双脚,不见其人。北方舞狮有雌、雄之分,还有文狮、武狮、成狮、崽狮之分。

南方舞狮主要流行在广东。这种舞狮由一人舞狮头,一人舞狮尾。狮子的造型、式样、颜色多与北方狮不同。舞狮者穿各种灯笼裤,上穿密妞扣的唐装灯笼袖衫或背心,可见舞狮者全身。舞狮要使出浑身解

人们为什么特别喜欢在春节时舞狮呢?相传明代初年,广东佛山出现一头怪兽,每逢新旧岁之交,便出来糟踏庄稼,伤害人畜,百姓叫苦连天。后来,有人建议用狮舞来吓唬怪兽,果然奏效,那怪兽逃之夭夭。当地百姓认为狮子有驱邪镇妖之功,有吉祥之兆,所以每逢春节便敲锣打鼓,挨家挨户,舞狮拜年,以消灾除害,预报吉祥之意。

11、备年货

家家户户准备年货,节前十天左右,人们就开始忙于采购物品,年货包括鸡鸭鱼肉、茶酒油酱、南北炒货、糖饵果品,都要采买充足,还要准备一些过年时走亲访友时赠送的礼品,小孩子要添置新衣新帽,准备过年时穿。

12、贴春联福字

在节前要在住宅的大门上粘贴红纸黄字的新年寄语,也就是用红纸写成的春联。屋里张贴色彩鲜艳寓意吉祥的年画,心灵手巧的姑娘们剪出美丽的窗花贴在窗户上,门前挂大红灯笼或贴福字及财神、门神像等,福字还可以倒贴,路人一念福倒了,也就是福气到了,所有这些活动都是要为节日增添足够的喜庆气氛。

13、吃团圆饭

真正过年的前一夜叫团圆夜,离家在外的游子都要不远千里万里赶回家来,全家人要围坐在一起包饺子过年,饺子的作法是先和面做成饺子皮,再用皮包上馅,馅的内容是五花八门,各种肉、蛋、海鲜、时令蔬菜等都可入馅,正统的饺子吃法,是清水煮熟,捞起后以调有醋、蒜末、香油的酱油为佐料沾着吃。

也有炸饺子、烙饺子(锅贴)等吃法。因为和面的“和”字就是“合”的意思;饺子的“饺”和“交”谐音,“合”和“交”又有相聚之意,所以用饺子象征团聚合欢;又取更岁交子之意,非常吉利;此外,饺子因为形似元宝,过年时吃饺子,也带有“招财进宝”的吉祥含义。一家大小聚在一起包饺子,话新春,其乐融融。

14、守岁

除夕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动之一,守岁之俗由来已久。最早记载见于西晋周处的《风土志》:除夕之夜,各相与赠送,称为“馈岁”;酒食相邀,称为“别岁”;长幼聚饮,祝颂完备,称为“分岁”;大家终夜不眠,以待天明,称曰“守岁”。

关于春节来历作文【篇5】

春节,是农历的岁首,春节的另一名称叫过年,是中国最盛大、最热闹、最重要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也是中国人所独有的节日。是中华文明最集中的表现。自西汉以来,春节的习俗一直延续到今天。春节一般指除夕和正月初一。但在民间,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如何过庆贺这个节日,在千百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一些较为固定的风俗习惯,有许多还相传至今。在春节这一传统节日期间,我国的汉族和大多数少数民族都有要举行各种庆祝活动,这些活动大多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活动形式丰富多彩,带有浓郁的民族特色。20xx年5月20日,“春节”民俗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春节的来历有一种传说,中国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头长触角,凶猛异常。“年”长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伤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这天,村村寨寨的人们扶老携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兽的伤害。有一年除夕,从村外来了个乞讨的老人。乡亲们一片匆忙恐慌景象,只有村东头一位老婆婆给了老人些食物,并劝他快上山躲避“年”兽,那老人捋髯笑道:“婆婆若让我在家呆一夜,我一定把‘年’兽撵走。”老婆婆仍然继续劝说,乞讨老人笑而不语。半夜时分,“年”兽闯进村。它发现村里气氛与往年不同:村东头老婆婆家,门贴大红纸,屋内烛火通明。“年”兽浑身一抖,怪叫了一声。将近门口时,院内突然传来“砰砰啪啪”的炸响声,“年”浑身战栗,再不敢往前凑了。原来,“年”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这时,婆婆的家门大开,只见院内一位身披红袍的老人在哈哈大笑。“年”大惊失色,狼狈逃蹿了。第二天是正月初一,避难回来的人们见村里安然无恙十分惊奇。这时,老婆婆才恍然大悟,赶忙向乡亲们述说了乞讨老人的许诺。这件事很快在周围村里传开了,人们都知道了驱赶“年”兽的办法。(客家人的传说)从此每年除夕,家家贴红对联、燃放爆竹;户户烛火通明、守更待岁。初一一大早,还要走亲串友道喜问好。这风俗越传越广,成了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

关于春节来历作文【篇6】

春节是我国的辟邪除恶的传统节日,接下来就跟我一起看看吧!

过年了,家家户户张贴大红春联,看着这么热闹,我也忍不住叫哥哥和我一起贴。首先,我们拿着春联,然后把春联按上墙,我再按住一个角,右手拿着哥哥刚撕下来的透明胶布,再把胶布慢慢的把角落一个一个贴好,哥哥在一旁指挥,最后就完成了。我们一起欣赏着劳动成果,满意的读着春联上的吉祥话,看着这红红的春联,我心想:来年我家一定会红红火火的,虽然很累,但累并快乐着。

贴春联太累,回家时,我猛地坐在沙发上,当我正要闭眼时,一股香味围在了我的身边,原来是要吃年夜饭了。我快速的把碗递到嘴边,连忙大口大口的吃了起来,真香啊!这是年的味道,妈妈的味道。吃完后我们就去放炮竹,哇!那炮竹就像赋予大地生机的余光。回到家以后,爸爸说:“我要发红包了,来晚了就没了哦!”我飞速的跑了过去,爸爸拿着红包向前走过来,把红包一个一个的递给我们。看着大大的红包,我心里美滋滋的,脸上乐开了花。到了家,我们看着春晚,吃着夜宵,真是太让人安心了。

到了睡觉时间,我一边躺在温暖的小床上,一边轻轻地自言自语:吃完饭看着这美丽的烟花,真好啊!春节的这个日子,是我最开心的日子,因为我们一家人在一起平平安安的,开开心心的,要永远永远幸福安康。

关于春节来历作文【篇7】

大家知道我国的传统的节日春节的来历吗?请听我娓娓道来。

从前,有个怪兽叫年,它长得凶神恶煞。它每年春、夏、秋、冬都会来吃人。

有一年冬天它又来了,可是它发现每家每户都没人,它想:人们是不是都躲起来了?突然,它发现有个寺庙敞开着大门,里面还坐了个书生,它的衣着很破烂,身上散发着一股臭味。年在心里默默地想:这大冬天的也没什么好吃的,只好将就一下了。它便大步踏进寺庙。可就在年正准备吃书生的时候,书生看到这个庞然大物,吓得捂着眼睛大叫一声:“啊!”随着只听见一声巨响,年也大叫一声:“啊!”过了一会儿,书生没有感觉到疼痛,就慢慢地睁开眼睛,发现年不见了。他觉得很奇怪,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年走着走着,越走越慢,心里不甘地想着:我不可能被一个书生打败,不行,我得回去再试一试。不一会儿,书生又听到了年的脚步声,吓得屁滚尿流,他赶紧用被子把自己盖起来。过了很久,书生听见没有什么动静了,他慢慢掀开被子的一角,发现年又不见了。乡亲们回来以后,他和乡亲们说了这件事情的经过。大家推断年一定是被巨大的响声吓走了。从此,人们知道了年的弱点,就再也不怕年了。而每年到了这个时候,人们就会吃团圆饭和放鞭炮来吓走年。从此就形成了这个习俗。

关于春节来历作文【篇8】

春节是我国古老的传统节日,也是中华民族所独有的节日。

春节是这样来的,中国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头长犄角凶猛异常,年长期在海底,每到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伤人。有一年,有一个外地长者来到此处。村东住着一位婆婆接待了他,但别人怎么劝他,他也不走,并说不用担心,半夜时年兽闯进村庄,可发现他在门口贴着大红纸,屋里红烛通明。年浑身一抖,又听见一阵巨响,年兽叫了一声,回身颤栗,再也不敢往前凑,他看到一个身披红袍的老人站在院子里哈哈大笑,。年急忙逃走了,原来年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随后每年村民都会这样。这个习俗越来越广,渐渐演变成了今天的春节。

春节还要吃饺子,饺子是小孩子大孩子,老人们都喜欢吃的一种美味的食品,用面皮儿放上已经备好的馅儿,再包成像耳朵一样圆圆的鼓鼓的,放到水里面煮,盛好之后配上腊八泡的腊八蒜,使人忍不住多吃几个,美味无比。饺子的寓意是团团圆圆,年年有余。过春节还有很多讲究,比如过年要说吉祥话或讨红包等。

春节是我国的精神传承,让我们年年有余,步步高升。

[热门]春节来历的作文系列


我们整理了春节来历的作文,并分享给您,对于学生来说写作文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写作文也可以说一种丰富而多元的创造活动。好的作文是需要我们用时间和心思去打磨的,优秀的作文应该怎么写?

春节来历的作文【篇1】

春节俗称“过年”是我国民间最隆重富有的特色传统节日。

从农历二十三送灶爷上天开始到正月十五闹元宵结束,其间人们杀鸡宰鹅,请菩萨祭祖宗,放鞭炮,穿新衣,互至新年问候。小孩在大年节这天还可以拿到长辈们给的压岁钱,真是热闹极了!

传说中国古时候有一种叫“年兽”的怪物,头长触角,十分凶猛。年兽常年深居海底,每到大年节才爬上岸来,来找些东西吃看到什么就吃什么。因此每到大年节夜人们就跑到深山,以躲避年兽。

有一年村里来了一个乞丐婆婆,到了大年节夜她看到村里的人都慌慌张张的跑到了深山里面去了。她看了很希奇就问跑的人为什么要跑,那人就告诉她年兽要来了,不走就要被它吃掉了。听了跑路人的话,乞丐婆婆就对他说:“只要让我在你家里待一天我就可以把年兽赶走了。”跑路人允许了,但自己仍是跑到了深山里面。到了半夜年兽来到了村里,发现村子里有户人家门前贴着大红纸,屋内烛火通明,院子里还传出了噼里啪啦的鞭炮声。年兽吓的浑身发抖,回身就跑的无影无踪了。原来年兽最怕红色,火光,还有鞭炮声了。

后来人们从山里回来,看到自己的村庄和猪狗都在就问乞丐婆婆是怎么回事,她就把所做的事情告诉了村民。后来每年人们都用相同的方法来对付年兽,久而久之年兽就再也不敢出来了,但人们把这种典礼保存了下来。

但这只是传说,实在春节就是一个聚会,一个辞旧迎新的聚会,一个期盼来年红红火火的聚会,一个团团聚圆开开心心的聚会。

春节来历的作文【篇2】

大家知道我国的传统的节日春节的来历吗?请听我娓娓道来。

从前,有个怪兽叫年,它长得凶神恶煞。它每年春、夏、秋、冬都会来吃人。

有一年冬天它又来了,可是它发现每家每户都没人,它想:人们是不是都躲起来了?突然,它发现有个寺庙敞开着大门,里面还坐了个书生,它的衣着很破烂,身上散发着一股臭味。年在心里默默地想:这大冬天的也没什么好吃的,只好将就一下了。它便大步踏进寺庙。可就在年正准备吃书生的时候,书生看到这个庞然大物,吓得捂着眼睛大叫一声:“啊!”随着只听见一声巨响,年也大叫一声:“啊!”过了一会儿,书生没有感觉到疼痛,就慢慢地睁开眼睛,发现年不见了。他觉得很奇怪,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年走着走着,越走越慢,心里不甘地想着:我不可能被一个书生打败,不行,我得回去再试一试。不一会儿,书生又听到了年的脚步声,吓得屁滚尿流,他赶紧用被子把自己盖起来。过了很久,书生听见没有什么动静了,他慢慢掀开被子的一角,发现年又不见了。乡亲们回来以后,他和乡亲们说了这件事情的经过。大家推断年一定是被巨大的响声吓走了。从此,人们知道了年的弱点,就再也不怕年了。而每年到了这个时候,人们就会吃团圆饭和放鞭炮来吓走年。从此就形成了这个习俗。

春节来历的作文【篇3】

我国有许多传统文化,如:中秋节、重阳节、春节……今天我就来说说春节吧!

每年阴历一月一日就是春节。春节里人们有放鞭炮、贴窗花、贴门神、贴红对联的习俗。这是为什么呢?

传说:非常久非常久以前有只叫“夕”的怪兽,它经常坑害百姓。有一年春节夕又来坑害百姓了!一位老人请出了灶炉神,让他去请一位神仙来除掉“夕”这只怪兽。灶炉神到了天庭之后,向玉皇大帝上报了“夕”在人间的所作所为,玉皇大帝大怒派“年”去除掉“夕”。“年”到了人间找到了“夕”,经过一番恶斗,年终于战胜了“夕”。“年”高兴的对村里的人说:“爷爷奶奶、叔叔阿姨以后你们每年的腊月三十只要放鞭炮、贴窗花贴门神、贴红色的对联……就可以驱赶像夕这种怪兽了。”村里的人们高兴的异口同声说:“太好了!太好了!”

啊!我们的传统文化是多么丰富多彩呀!

春节来历的作文【篇4】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

一个令千家万户团圆的好日子——春节,它,是这一年之中最让人们快乐的日子。

传说,大年初一时,山中有一只名为“年”的怪兽,在这一天,会从山上下来吃牲畜和人。有一天,一个年轻人在家里用竹子烤火,竹子爆裂,发出了巨响,惊动了“年”,随即,人们便用这种方式吓跑了年。后来这放鞭炮便成了每年过年的传统习俗之一。年三十的晚上,家家户户吃完团圆饭后,便把爆竹高挂,大街小巷,灯火通明,响起了“噼噼啪啪”的声音,人们不仅在这天放鞭炮,在过后的十五天里,每天晚上都可以听到这声音呢!

过年,不仅有“放鞭炮”的习俗,还有包饺子的习俗。各地包的饺子都是形态各异,记得,我也在除夕夜包过饺子。那天晚上,闲来无趣,便拿起妈妈刚擀好的饺子皮,开心的包了起来,因为这技术还是不够娴熟,所以包的像一只“小老鼠”。我还在这个饺子里放了一个枣,希望这年鼠年,自己可以过的甜甜美美。

饺子在除夕夜就已经包好了,可却要等到大年初一再吃。但在那一天,吃着自己的劳动成果,心里也是美滋滋的。

欢乐无比的春节一过,人们便要以新的面貌迎接这一年了。

春节,是晚霞,是岁末的一道风景;春节,是朝霞,预示着红红火火的一年又要开始了!

有关关于春节的来历作文精选


针对同一件事,同一部作品,每一个人的感受都不一样,对接触的事物产生的一些内心的想法和自己的理解谓之“心得体会”。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心得体会吧,写心得体会目的是提升我们的思考能力,指导我们的实践,知道怎么写具体的心得体会内容吗?以下由小编收集整理的《有关关于春节的来历作文精选》,欢迎学习和参考,希望对你有帮助。

关于春节的来历作文 篇1

我们都知道春节,谈到春节,我们就想到了一个怪兽,它就是‘年’。

“年”,它的样子是尖尖的牙,它的牙像一座座小山,犄角像一个个尖头,它的尾巴像一道道闪电,脚就像武士的装备爪子,它还有一双凶神恶煞的眼睛。

每到冬天,“年”就会出来,去村庄吃牛、鸡、鸭等各种动物。有一年冬天,“年”已经非常非常饥饿了,它再也忍受不了了,它决定到村里去吃动物,它还没进村庄,就看见没有动物,它潜进一个年轻人的家里,那个年轻人的家里一片漆黑,“年”仔细观察!,发现!墙角边有一个人,“年”看到人,就准备要吃,年轻人看到“年”感觉非常可怕,“年”张开一座座像尖尖的牙齿,准备大吃特吃谁知那个年轻人一声尖叫,“年”就被吓得屁股尿流,那个年轻人也觉得奇怪,但是年轻人想:原来“年”怕响声。

第二次,“年”想不能再被响声吓跑了,它想呀想…突然,它急中生智,跑去森林摘了两朵棉花,塞到耳朵里面,它再去了村里,潜进了那个年轻人的家里,那个年轻人大声尖叫,但是“年”塞上棉花没听到,那个年轻人赶紧躲在红被子里,“年”看到了红被子,不一会儿就又逃了。

第三次,年轻人的衣服湿了,他去点火,刚把衣服脱下来,准备去弄干,突然“年”闯了进来了,它一看到火光,就又逃了。年轻人突然想到了,“年”怕三样东西,一是响声,二是红色,三是火光。人们得知“年”怕这三样东西,就拿着这三样东西去杀“年”。当“年”死了以后,人们就张灯结彩,饮酒摆宴。

春节,就是这样来的。

关于春节的来历作文 篇2

春节是我国古老的传统节日,也是中华民族所独有的节日。

春节是这样来的,中国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头长犄角凶猛异常,年长期在海底,每到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伤人。有一年,有一个外地长者来到此处。村东住着一位婆婆接待了他,但别人怎么劝他,他也不走,并说不用担心,半夜时年兽闯进村庄,可发现他在门口贴着大红纸,屋里红烛通明。年浑身一抖,又听见一阵巨响,年兽叫了一声,回身颤栗,再也不敢往前凑,他看到一个身披红袍的老人站在院子里哈哈大笑,。年急忙逃走了,原来年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随后每年村民都会这样。这个习俗越来越广,渐渐演变成了今天的春节。

春节还要吃饺子,饺子是小孩子大孩子,老人们都喜欢吃的一种美味的食品,用面皮儿放上已经备好的馅儿,再包成像耳朵一样圆圆的鼓鼓的,放到水里面煮,盛好之后配上腊八泡的腊八蒜,使人忍不住多吃几个,美味无比。饺子的寓意是团团圆圆,年年有余。过春节还有很多讲究,比如过年要说吉祥话或讨红包等。

春节是我国的精神传承,让我们年年有余,步步高升。

关于春节的来历作文 篇3

春节是我国最隆重的传统的节日。到那时候,在外打工的人们都纷纷回家团圆。下面,我给大家介绍一下这个隆重的春节是如何来的吧!

在很久以前,人们都不过春节这个节日。就是因为受到了一个叫“年”的怪兽袭击,才逐渐盛行起来的。这个怪兽每隔365天就会来吃人。“年”长得凶神恶煞,眼睛长得大大的,像一双铜铃;它的身体长得胖胖的,身上长满了像鱼鳞一样的刺;它脚上的指甲尖尖的,看上去让人十分害怕。

它春夏秋的时候都会去吃小动物,可是冬天的时候,小动物们都冬眠了,它就会感到很饥饿,只能下山去村庄里吃人了。

有一天,它去到一户人家,这户人家只有一位年轻人。它就悄悄地走进去,见年轻人正蹲在一个角落里,于是年就心想:年轻人如果转过身来,会不会拿出我害怕的东西?当年快要吃到年轻人的时候,年轻人就不知不觉地转过身来,被吓了一跳,叫了一声:“啊!”年轻人心里一直在想:这个怪兽会不会吃掉我呀?突然,年跑了,年轻人就知道了年怕噪音。

第二次,年准备去吃人的时候,就事先把泥土塞进自己的耳朵里,再去年轻人的家里。年轻人急中生智,就用上一次的办法来吓唬年,可是这个办法已经没有用了,年轻人就只好躲在红色的被子里。这时,年看见红色的东西,结果吓跑了。年轻人发现年也怕红色的东西。

第三次,年轻人觉得有点冷,就烧起了熊熊燃烧的火。年又来了,一看见这熊熊燃烧的火,把它眼睛都快要照瞎了,被吓到屁滚尿流,就健步如飞得跑了。这又说明年怕火和照射的东西。

年轻人告诉了人们年是怕噪音、红色的东西、火和光照。人们就按照年轻人说的秘诀去做。于是,有的人放鞭炮,有的人放烟花,有的人贴春联。

人们为了防止年的袭击,每逢正月初一都会放鞭炮、烟花,贴春联。从此,人们把正月初一立成春节。

关于春节的来历作文 篇4

现代民间习惯把春节叫做过年。其实,年和春节的起源是很不同的。

那么“年”究竟是怎么样来的呢?民间主要有两种说法:一种叫做“年”的凶猛怪兽,每到腊月三十,便窜村挨户,觅食人肉,残害生灵,有一个腊月三十晚上,“年到了一个村庄,适逢两个牧童在比赛牛鞭子。“年忽闻半空中想起了啪啪的鞭声,吓得望风而逃。它跑到另一个村庄,又迎头望到了一家门口晒着大红衣裳,它不知其为何物,吓得赶紧掉头就跑。后来它又来到了一个村庄,朝一户人家门里一瞧,只见里面灯火辉煌,刺得它头昏眼花,只好又夹着尾巴溜了。人们由此摸准了“年”有怕响,怕红,怕光的弱点,便想到许多抵御它的方法,于是逐渐演化成今天过年的风俗。

另一种说法是,我国古代民间虽然早已有了过年的风俗,但那时并不叫做春节。因为那时所说的春节,指的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

关于春节的来历作文 篇5

1、腊月二十三祭灶

我国春节,一般是从祭灶揭开序幕的。祭灶,是一项在我国民间影响很大、流传极广的习俗。旧时,差不多家家灶间都设有“灶王爷”神位。

2、腊月二十四扫尘

“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据《吕氏春秋》记载,我国在尧舜时代就有春节扫尘的风俗。按民间的说法: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这一习俗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每逢春节来临,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扫六闾庭院,掸拂尘垢蛛网,疏浚明渠暗沟。到处洋溢着欢欢喜喜搞卫生、干干净净迎新春的欢乐气氛。

3、腊月二十五接玉皇

旧俗认为灶神上天后,天帝玉皇于农历十二月二十五日亲自下界,查察人间善恶,并定来年祸福,所以家家祭之以祈福,称为“接玉皇”。这一天起居、言语都要谨慎,争取好表现,以博取玉皇欢心,降福来年。

4、腊月二十七、二十八洗浴

传统民俗中在这两天要集中地洗澡、洗衣,除去一年的晦气,准备迎接来年的新春,京城有"二十七洗疚疾,二十八洗邋遢"的谚语。腊月二十六洗浴为“洗福禄”。

5、腊月三十除夕贴门神、贴春联、守岁、爆竹、吃年夜饭、给压岁钱、祭祖

除夕的意思是“月穷岁尽”,人们都要除旧部新,有旧岁至此而除,来年另换新岁的意思,是农历全年最后的一个晚上。故此期间的活动都围绕着除旧部新,消灾祈福为中心。

我国各地过年都有贴门神的风俗。最初的门神是刻桃木为人形,挂在人的旁边,后来是画成门神人像张贴于门。

春联的一个源头是桃符。最初人们以桃木刻人形挂在门旁以避邪,后来画门神像于桃木上,再简化为在桃木板上题写门神名字。

贴福字、贴窗花、贴年画、贴挂千。这些都具有祈福、装点居所的民俗功能。年画是我国的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他反映了人民大众的风俗和信仰,寄托着人们对未来的希望。

守岁,我国民间在除夕有守岁的习惯,俗名“熬年”。守岁从吃年夜饭开始,这顿年夜饭要慢慢地吃,从掌灯时分入席,有的人家一直要吃到深夜。根据宗懔《荆楚岁时记》的记载,至少在南北朝时已有吃年夜饭的习俗。守岁的习俗,既有对如水逝去的岁月含惜别留恋之情,又有对来临的新年寄以美好希望之意。

爆竹,中国民间有“开门爆竹”一说。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哔哔叭叭的爆竹声除旧迎新。爆竹是中国特产,亦称“爆仗”、“炮仗”、“鞭炮”。其起源很早,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放爆竹可以创造出喜庆热闹的气氛,是节日的'一种娱乐活动,可以给人们带来欢愉和吉利。王安石的《元日》诗:“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人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描绘了我国人民欢度春节盛大的喜庆情景。

吃年夜饭,是春节家家户户最热闹愉快的时候。大年夜。丰盛的年菜摆满一桌,阖家团聚,围坐桌旁,共吃团圆饭,心头的充实感真是难以言喻。

给压岁钱,压岁钱是由长辈发给晚辈的,有的家里是吃完年夜饭后,人人坐在桌旁不许走,等大家都吃完了,由长辈发给晚辈,并勉励儿孙在在新的一年里学习长进,好好做人。

祭祖,古时这种礼俗很盛。因各地礼俗的不同,祭祖形式也各异,有的到野外瞻拜祖墓,有的到宗祠拜祖,而大多在家中将祖先牌位依次摆在正厅,陈列供品,然后祭拜者按长幼的顺序上香跪拜。

6、正月初一拜年

春节早晨,开门大吉,先放爆竹,叫做“开门炮仗”。爆竹声后,碎红满地,灿若云锦,称为“满堂红”。这时满街瑞气,喜气洋洋。

春节里的一项重要活动,是到新朋好友家和邻那里祝贺新春,旧称拜年。新年的初一,人们都早早起来,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打扮得整整齐齐,出门去走亲访友,相互拜年,恭祝来年大吉大利。拜年的方式多种多样,有的是同族长带领若干人挨家挨户地拜年;有的是同事相邀几个人去拜年;也有大家聚在一起相互祝贺,称为“团拜”。由于登门拜年费时费力,后来一些上层人物和士大夫便使用各贴相互投贺,由此发展出来后来的“贺年片”。春节拜年时,晚辈要先给长辈拜年,祝长辈人长寿安康,长辈可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因为“岁”与“祟”谐音,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

7、逛庙会

逛庙会是大多数中国人的春节情结,更是不可或缺的年俗。春节庙会最早是民间的宗教仪式,庙会之时,通常由僧人、道士做“法事”或“道场”以祭祀神佛,人们也要进香朝拜、许愿、还愿、求福。庙会期间,也少不了商贩叫卖、民间艺术表演。庙会上有许多历史悠久深受老百姓喜爱的传统项目,比如,舞狮、舞龙、扭秧歌、踩高跷、跑旱船等。

8、观社火

除了庙会,民间自演自娱的社火也是历史悠久的年节娱乐活动。社火源于古老的土地神与火神崇拜。社,即土地神;火,即火祖,是传说中的火神。在以农业文化著称的中国,土地是人们的立足之本,它为人类的生存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火,是人们熟食和取暖之源,也是人类生存发展必不可少的条件,远古人们凭着原始思维认为火也有“灵”,并视之为具有特殊含义的神物加以崇拜,于是形成了尚火观念。古老的土地与火的崇拜,产生了祭祀社与火的风俗。随着社会的发展,祭祀社火的仪式逐渐成为规模盛大,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民间娱乐活动。

9、舞龙

舞龙,又名“耍龙灯”、“龙灯舞”,是汉民族传统的舞蹈形式之一。每逢喜庆节日,各地都有舞龙的习俗。

舞龙起源于汉代,经历代而不衰。舞龙最初是作为祭祀祖先、祈求甘雨的一种仪式,后来逐渐成为一种文娱活动。到了唐宋时代,舞龙已是逢年过节时常见的表现形式。

关于舞龙的来历,民间有这样一个传说:一天,龙王腰痛难忍,龙宫中的所有药物都吃了,仍不见效。只好变成老头来到人间求医。大夫摸脉后甚觉奇异,问道:“你不是人吧!”龙王看瞒不过去,只好说出实情。于是大夫让他变回原形,从腰间的鳞甲中捉出一条蜈蚣。经过拨毒、敷药,龙王完全康复了。为了答谢治疗之恩,龙王向大夫说:“只要照我的样子扎龙舞耍,就能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这件事传出后,人们便以为龙能兴云布雨,每逢乾旱便舞龙祈雨,并有春舞青龙、夏舞赤龙、秋舞白龙、冬舞黑龙的规矩。

10、舞狮

舞狮,也叫“耍狮子”、“狮子舞”,它与舞龙一样,是我国的传统舞蹈形式,也是一种流行很广的民间体育活动。又会在春节或庆典活动舞狮。

舞狮开始于南北朝。在我国,舞狮的形式多种多样,大致可以分为北方舞狮和南方舞狮两种。北方舞狮的外形与真狮很相像,全身狮披覆盖,舞狮者(一般两人合舞一只大狮子)只露双脚,不见其人。北方舞狮有雌、雄之分,还有文狮、武狮、成狮、崽狮之分。

南方舞狮主要流行在广东。这种舞狮由一人舞狮头,一人舞狮尾。狮子的造型、式样、颜色多与北方狮不同。舞狮者穿各种灯笼裤,上穿密妞扣的唐装灯笼袖衫或背心,可见舞狮者全身。舞狮要使出浑身解

人们为什么特别喜欢在春节时舞狮呢?相传明代初年,广东佛山出现一头怪兽,每逢新旧岁之交,便出来糟踏庄稼,伤害人畜,百姓叫苦连天。后来,有人建议用狮舞来吓唬怪兽,果然奏效,那怪兽逃之夭夭。当地百姓认为狮子有驱邪镇妖之功,有吉祥之兆,所以每逢春节便敲锣打鼓,挨家挨户,舞狮拜年,以消灾除害,预报吉祥之意。

11、备年货

家家户户准备年货,节前十天左右,人们就开始忙于采购物品,年货包括鸡鸭鱼肉、茶酒油酱、南北炒货、糖饵果品,都要采买充足,还要准备一些过年时走亲访友时赠送的礼品,小孩子要添置新衣新帽,准备过年时穿。

12、贴春联福字

在节前要在住宅的大门上粘贴红纸黄字的新年寄语,也就是用红纸写成的春联。屋里张贴色彩鲜艳寓意吉祥的年画,心灵手巧的姑娘们剪出美丽的窗花贴在窗户上,门前挂大红灯笼或贴福字及财神、门神像等,福字还可以倒贴,路人一念福倒了,也就是福气到了,所有这些活动都是要为节日增添足够的喜庆气氛。

13、吃团圆饭

真正过年的前一夜叫团圆夜,离家在外的游子都要不远千里万里赶回家来,全家人要围坐在一起包饺子过年,饺子的作法是先和面做成饺子皮,再用皮包上馅,馅的内容是五花八门,各种肉、蛋、海鲜、时令蔬菜等都可入馅,正统的饺子吃法,是清水煮熟,捞起后以调有醋、蒜末、香油的酱油为佐料沾着吃。

也有炸饺子、烙饺子(锅贴)等吃法。因为和面的“和”字就是“合”的意思;饺子的“饺”和“交”谐音,“合”和“交”又有相聚之意,所以用饺子象征团聚合欢;又取更岁交子之意,非常吉利;此外,饺子因为形似元宝,过年时吃饺子,也带有“招财进宝”的吉祥含义。一家大小聚在一起包饺子,话新春,其乐融融。

14、守岁

除夕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动之一,守岁之俗由来已久。最早记载见于西晋周处的《风土志》:除夕之夜,各相与赠送,称为“馈岁”;酒食相邀,称为“别岁”;长幼聚饮,祝颂完备,称为“分岁”;大家终夜不眠,以待天明,称曰“守岁”。

关于春节的来历作文 篇6

现代民间习惯上把过春节又叫做过年。其实,年和春节的起源是很不相同的。

那么“年”究竟是怎么样来的呢?民间主要有两种说法:一种说的是,古时候,有一种叫做“年”的凶猛怪兽,每到腊月三十,便窜村挨户,觅食人肉,残害生灵。有一个腊月三十晚上,“年”到了一个村庄,适逢两个牧童在比赛牛鞭子。“年”忽闻半空中响起了啪啪的鞭声,吓得望风而逃。它窜到另一个村庄,又迎头望到了一家门口晒着件大红衣裳,它不知其为何物,吓得赶紧掉头逃跑。后来它又来到了一个村庄,朝一户人家门里一瞧,只见里面灯火辉煌,刺得它头昏眼花,只好又夹着尾巴溜了。人们由此摸准了“年”有怕响,怕红,怕光的弱点,便想到许多抵御它的方法,于是逐渐演化成今天过年的风俗。

另一种说法是,我国古代的字书把“年”字放禾部,以示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由于谷禾一般都是一年一熟。所“年”便被引申为岁名了。

我国古代民间虽然早已有过年的风俗,但那时并不叫做春节。因为那时所说的春节,指的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

南北朝则把春节泛指为整个春季。据说,把农历新年正式定名为春节,是辛亥革命后的事。由于那时要改用阳历,为了区分农、阳两节,所以只好将农历正月初一改名为“春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