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日记三年级300字(精选八篇)。
时间过得真快,一天又将结束了,这一天里,大家身边一定有一些有趣的见闻吧,这也意味着,又要开始写日记了。那么写日记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冬至的日记300字,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冬至日记三年级300字 篇1
大清早冻得悉悉索索,身子烫得厉害,晕晕乎乎告诉自己感冒了,又倒头睡去。
电话太扰人,客户送来保证金,不得不见,穿戴整齐,外面一片雪白,哈哈哈,嗓子里的浓烟一下子清淡了好多,脑门上的热气也消减不少,只是清除车子上的冰太过麻烦。
还记得来tj不久,就碰上一场大雪,乐得大半夜跑到天塔屁颠屁颠地满地里找人拍张鬼魅身影。
哎呀呀,想起屋里正是海棠水仙杜鹃仙客来繁华一片,不要圣诞树,只要红泥小火炉,美滴很,美滴很。
fh太多二期,一个个打招呼,烧得有点恍惚,一晃轮到他们要述职了,怨不得晚上老娘亲亲来电跟我叹气又是一年冬天,心头发紧,赶紧转移话题。
得知瑞爷竟然在讲课,靠,抢饭碗不打紧,还不得误人子弟,本欲探个究竟,却由好奇转为高兴。
夹汤带水,稀里呼噜,安定了好多,没有小火炉,只好对着电视里的士兵突击出神,既然当不了袁朗,更做不了史今,不管是三多成才还是甘小宁,都有他们的'强大内心。
冬至日记三年级300字 篇2
今天是冬至,妈妈给我讲了冬至的由来:东汉时候,南阳有个名医,叫张仲景,他医术很高,不管什么疑难病症,都能手到病除,人们称赞他是妙手回春的医圣。冬天到了,张仲景在路上看见许多穷人,穿的破破烂烂的,脸上生了冻疮,耳朵都冻烂,张仲景看到后心里非常难过;回到家,他把一些治疗冻疮的药材放到锅里煮,煮好把它们放进面皮里,再把面皮包成耳朵的样子,在放锅里煮,煮好就分给那些穷人,大家吃了饺子后,脸上的冻疮都好了,耳朵也好了,身上也暖和了。张仲景之所以成为了“医圣”,受到后人尊敬,除了医术高明,更重要的是他的仁慈和爱心。
今天过冬至,我们家也洋溢着暖暖的温情,我们家的房子正在紧锣密鼓的装修中,有几个民工叔叔干活挺辛苦的,爸爸中午请他们去饭店吃饺子,大家吃的`可开心了,他们说:“谢谢您在节日里还记着我们,我们自己都忘了,实在是非常感谢!”今年的冬至过的无比温馨,饺子虽小但是能温暖到每一个人的心里。
爱心是严冬中的一缕温暖的阳光,爱心是每个人心中的光明!正因为张仲景这段助人为乐的故事,他才被人牢记在心中,冬至这一天吃饺子才会如此的温馨,关爱虽小,但是它带来的温暖深入人心。
冬至日记三年级300字 篇3
冬至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每到冬至这一天,我们都要吃饺子,尤其是北方人。因为听老人讲:“冬至吃了饺子,不怕冻耳朵”。
到了冬至,外婆给我们包饺子。首先,把饺子皮放在手心里,然后用筷子夹点肉陷,最后再用手使劲一捏,一个饺子就包好了。我也跟着学,我捏了一个,又捏了一个,我一共捏了八个。捏完饺子,我和妈妈、外婆比谁捏的即漂亮又可爱。
我和妈妈、外婆评了一、二、三等奖。我得了二等奖,外婆得了一等奖,妈妈得了三等奖。外婆得了一等奖的原因是:外婆捏的即漂亮又可爱。我得了二等奖的原因是:我捏的可爱,但是不漂亮。妈妈得三等奖的原因是:没有捏可爱,而且肉馅包的.有点满。
这个冬至过的真快乐,而且还能比赛包饺子。
冬至日记三年级300字 篇4
今天下午,我们班教室里热闹非凡,喜气洋洋。知道为什么吗?因为今天是冬至节。我们班正在举行“冬至,我们大了一岁!”的主题班会活动。
在活动中,老师向我们介绍了冬至的来历,教我们念“数九歌”,还给我们讲了许多生动有趣的神话故事和传说。我听得入了神,心想:古代人民想象力也太丰富了吧!他们的奇思妙想太令我佩服了!
为了庆祝冬至的到来,我们班家长还特意给我们送来了汤圆呢!顿时,教室里沸腾起来,到处是同学们的欢呼声。我真幸运,第三碗就轮到我了!我急忙打开盖子,迫不及待地吃起这美味可口的.汤圆。汤圆热乎乎的,里面是我最喜欢的芝麻馅。我舍不得吃,就慢慢地一小口一小口像熊猫吃竹子那样细嚼慢咽。可惜汤圆太少了,只有6个。老师说吃一个汤圆就代表长大了一岁,那我吃了6个,岂不是长大了6岁?真有意思!
今天的班队课实在是太爽了!
冬至日记三年级300字 篇5
今天是冬至,姥姥一大早就忙活开了,又是和面,又是调肉馅儿。妈妈昨天就说过,冬至必须吃饺子,可是为什么要吃饺子呢?
我起床后趁妈妈不注意,悄悄打开电脑,我要找找答案。我在网页里点搜索“冬至的来历”,一下子搜出来好多关于冬至的信息。读过后我才知道,原来冬至吃饺子是为了纪念“医圣”张仲景啊!他看到两岸乡亲面黄肌瘦,饥寒交迫,不少人的耳朵都冻烂了,便让其弟子搭起医棚,支起大锅,在冬至那天舍“祛寒娇耳汤”医治冻疮。他把羊肉,辣椒和一些驱寒药材放在锅里熬煮,然后将羊肉、药物捞出来切碎,用面包成耳朵样的“娇耳”,煮熟后,分给来求医的人,每人两只“娇耳”,一大碗肉汤。人们吃了“娇耳”,喝了“祛寒汤”,浑身暖和,两耳发热,冻伤耳朵的人都治好了,后人学着“娇耳”的.样子,包成食物饺子。
冬至吃饺子,是不忘“医圣”张仲景“祛寒娇耳汤”之思。至今仍有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我还学了一首九九歌: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开八九雁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我们家今天也吃着香喷喷的饺子。让我也记住一下有关“娇耳”的故事吧!
冬至日记三年级300字 篇6
今夜又是个冬至!有些凄惨,有些悲伤。“今天是冬至,给家里人打个电话吧……”老师的话语在耳边回荡。家里人,我想到了远方,远方的亲人们——他们,他们也应该在哀叹吧……
舅舅。我的舅舅,小时候,他总是带我去买书、玩,我的书大多数都是他买的。舅舅常常教导我要爱护数,总是把书放得很好,他说:“认真读书,多学习,做一个有用的人”而平时,他总是与我去书店,如今,他早已远赴他乡,自力更生了。
外婆。我的外婆,饱经风霜的脸上充满了皱纹,她已如此苍老,却还辛苦打工挣钱,同龄人造已享清福了。即使这样,每当我去她家玩,她都买很多我爱吃的。小时候,我一摔倒了,外婆总是风驰电挚般地冲来。老人,她已衰老了,却如此辛苦!
还有许多许多……
冬至的夜,有时,短短的一瞬会变成遥遥的思念;有时,远方的思念会与你连成短短一线;还有时……
冬至日记三年级300字 篇7
喜欢这样一杯茶,一暖被窝,一本书,开始一个人的晚上,一个人的晚上也可以很小资。
书,与我,就像个小情人。
''三更有梦书当枕,曾是娉婷佳人来。''
不是所有的书都会去读,只读自己喜欢的书。
不喜欢借阅别人的书,不喜欢手机看书,这就是我的劣根。
我的书很多,每年总要邮定几套,去不同的城市,我总习惯先逛当地的书店,定的书以杂志为主,买的书以散文和随笔为主;如果以本书而论,我想我是富有的。
习惯 床头放几本书,伸手就能拿到,习惯每晚看书,看了它能让我睡得更快,更好;习惯看到喜欢的文字随时摘抄下来,喜欢反复阅读自己喜欢的文字。
我讨厌别人不打招呼的翻阅我的书,讨厌别人把我的书随手乱丢,讨厌把书的外壳丢掉;不喜欢一本书翻开来在墨香里还夹杂着各种气味,但我喜欢我书中放一两片干枯的叶子 。
从内心来说来说,不喜欢把书借给他人阅读,除非你也是爱书之人。
冬至日记三年级300字 篇8
冬至就要到啦,听大家班一个来自北方的同学说,北方冬至有吃饺子的习惯,但南方呢?回到家我就立马跑到母亲面前问她,大家南方冬至吃那些。
母亲顿了顿说:“南方冬至吃的'东西可多啦,譬如说有汤圆、烧腊、甜丸、九层糕、糍粑、馄饨等等。”我听完母亲的话馋的直流口水,等不到冬至那天了,我快点对母亲说:“母亲我想吃汤圆,可以吗?”母亲笑着说好,便从冰箱里拿出了汤圆。
我向母亲申请今天由我来煮汤圆,母亲答应了。我将水烧开后,把汤圆倒入锅中。为了防止汤圆粘锅,我用汤勺在锅中慢慢搅动。汤圆下入锅将来,将火关小了点,5分钟后,汤圆表面看起来比较光滑、且浮于水面了,母亲让我用筷子轻轻按一下汤圆,汤圆富有弹性的话,就是已经熟了,这个时候就可以出锅了。
其实我感觉想吃那些东西并不必须要等到特定的时候,冬至吃的那些平常一样也可以吃,南方冬至吃那些,你知晓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