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5000网

久别离 [唐] 李白

发表时间:2022-04-07

为什么要摘抄经典诗词?因为学会措辞,这是一门艺术; 应付考试作文,这是一种无奈; 对爱好文学的人来说,这是必不可少的精神粮食,这篇《久别离 [唐] 李白》会成为你的精神粮食嘛?

别来几春未还家,玉窗五见樱桃花。况有锦字书,开缄使人嗟。至此肠断彼心绝,云鬟绿鬓罢梳结,愁如回飚乱白雪。去年寄书报阳台,今年寄书重相摧。东风兮东风,为我吹行云使西来。待来竟不来,落花寂寂委青苔。作品赏析首句开门见山,直抒别情:“别来几春未还家,玉窗五见樱桃花”,花开花落,已历五载,丈夫仍然没有归来,面对玉窗花色,曲折地表达女主人公注意于花开花落,感伤青春易失的情怀。“况有”,将诗意递进一层;她打开丈夫的来书,不禁肠为之断。“彼心绝",说明丈夫已绝意还家,“愁如回飚乱白雪“,借雪花在旋风中上下飞舞的景象,比喻女主人公愁绪纷乱的心境,真切可感。诗写至此,人物情感已达高潮,诗意大体也已讲完,本可在此终篇,但作者笔峰所至,又生曲折,将人物内心活动向纵深引进:“去年寄书报阳台,今年寄书重相催。东风兮东风,为我吹行云使西来”。”阳台”,本为楚王遇巫山神女的处所,这里一语双关,既代指丈夫所居之地,也隐含丈夫现在另有新欢之意。因另有新欢,故“彼心绝“,然纵令他心已绝,做妻子的仍然盼望丈夫能心回意转,所以她去年寄书,今年又寄书,寄书不行,更寄意于东风,将那如行云般无定性的负心丈夫给吹回来。这四句诗,宛如登山之阶,一步一进,将思妇的一片痴情表露无遗。结尾二句与开篇二句相呼应,点明从花开到花落,女主人公又盼望了一个春天,却始终没有见到丈夫的踪影,自然界留给她的,只有那”落花寂寂委青苔“的一片暮春惨景。这首诗写思妇之情,缠绵婉转,步步深入,加上和谐舒畅的音节,错落有致的句式,一唱三叹,极富艺术感染力。

zb258.com扩展阅读

古意 [唐] 李白


君为女萝草,妾作菟丝花。轻条不自引,为逐春风斜。百丈托远松,缠绵成一家。谁言会面易,各在青山崖。女萝发馨香,兔丝断人肠。枝枝相纠结,叶叶竞飘扬。生子不知根,因谁共芬芳。中巢双翡翠,上宿紫鸳鸯。若识二草心,海潮亦可量。李太白是浪漫主义豪放派诗人,很多作品均狂放不羁,如“飞流直下三千尺”、“黄河之水天上来”等等。很少有细腻描写风花雪月、儿女情长的作品,这是恰恰是李白为数不多的一首怨妇诗。“君为女萝草,妾作冤丝花”。古人常以“菟丝”、“女萝”比喻新婚夫妇,优美贴切,因而传诵千古。冤丝花为曼生植物,柔弱,茎细长略带黄色,常常缠绕在其他植物之上;女萝草为地衣类植物,有很多细枝。诗人以“菟丝花”比作妻妾,又以“女萝草”比喻夫君,意谓新婚以后,妻妾希望依附夫君,相濡以沫的心情。即所谓“百丈托远松,缠绵成一家”。“女萝发馨香,菟丝断人肠。”这一句运用夸张的手法表现了夫君在外如鱼得水,而做妻妾的却在家时时担忧夫君是否会变心的那种焦急与无奈之情。“枝枝相纠结,叶叶竞飘扬。”中“枝枝相纠结”也有亲情的意思,比如兄弟间,也叫纠结,因为血缘或者其他原因不能分开。但通常指不情愿的联系。“生子不知根,因谁共芬芳。中巢双翡翠,上宿紫鸳鸯”。这句诗中表现了一个妻妾的哀怨情怀。过去,男主外、女主内,妻妾在家除了相夫教子外,别无旁务,因而想入非非。从这一句可以看出一个妻子对自己归宿的迷茫以及对自己夫君在外面与别的女子“共芬芳”、做“鸳鸯”的担忧之情。“若识二草心,海潮亦可量”。这一句是妻妾向夫君表明态度,表明自己永不变心的坚定心意,大约相当于今天的“海枯石烂不变心”。这一句对妻妾态度的描写更与前面夫君的态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塑造了一个独守空房,思念丈夫的思妇形象。

箜篌谣 [唐] 李白


攀天莫登龙,走山莫骑虎。贵贱结交心不移,

唯有严陵及光武。周公称大圣,管蔡宁相容。

汉谣一斗粟,不与淮南舂。兄弟尚路人,吾心安所从。

他人方寸间,山海几千重。轻言托朋友,对面九疑峰。

开花必早落,桃李不如松。管鲍久已死,何人继其踪。此诗表达了诗人对结交挚友之难的慨叹。全诗可分为三段。前四句为第一段。首二句比兴,要想升天飞仙,千万不要骑龙;要想游历河川,千万不能骑着老虎。此喻交友须慎重。三四句从正面列举贵贱结交而心不移的典范,就像东汉的严子陵和光武帝一样。中四句为第二段,从反面列举兄弟尚不容的事例,周公为事例一,其虽堪称古代的圣贤,可其兄弟管叔和蔡叔却对他恶意陷害;以及汉文帝容不下淮南王,将他流放之事,为事例二。末十句为议论,直接表达诗人对结友不易的看法。“兄弟”四句言兄弟尚且如同路人,他人之间的感情隔阂应如山之高,如海之深。“轻言”二句谓不可轻信、轻托朋友。“开花必早落,桃李不如松”喻轻诺必寡信,美言必不信,多交必涉滥,是“轻言”二句的形象化。结尾二句呼唤对交友古风的重现。此处议论部分层层推出,条理井然,虚实相间。综观全诗,此诗衍化古辞“结交在相得,骨肉何必亲”而来,但铸以新意。

草书歌行 [唐] 李白


少年上人号怀素,草书天下称独步。墨池飞出北溟鱼,

笔锋杀尽中山兔。八月九月天气凉,酒徒词客满高堂。

笺麻素绢排数厢,宣州石砚墨色光。吾师醉后倚绳床,

须臾扫尽数千张。飘风骤雨惊飒飒,落花飞雪何茫茫。

起来向壁不停手,一行数字大如斗。怳怳如闻神鬼惊,

时时只见龙蛇走。左盘右蹙如惊电,状同楚汉相攻战。

湖南七郡凡几家,家家屏障书题遍。王逸少,张伯英,

古来几许浪得名。张颠老死不足数,我师此义不师古。

古来万事贵天生,何必要公孙大娘浑脱舞。作品赏析此诗刻画了怀素酒后运笔挥洒的形态,如骤雨旋风,纵横恣肆,给人以龙腾虎跃、奔蛇走马的艺术享受。“草书天下称独步”,李白对怀素的书法评价极高。诗歌开头两句直抒胸臆,作者坦率地亮出自己的观点。按年龄说,怀素比李白小很多,他们不是一代人,李白属长辈,称怀素为“少年”,合乎情理。作者以长辈身份盛赞晚辈书法,说怀素的草书在当世书坛无人能比,这样的表达足够天真直率。三、四两句推究怀素取得如此成就的原因。“北溟鱼”的典故出于《庄子·逍遥游》:“北溟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王羲之《笔经》记载:“诸郡毫惟中山兔肥而毫长可用。”李肇《唐国史补》说:怀素练习书法,“弃笔堆积埋於山下,号曰‘笔冢’。”“飞出北溟鱼”,状怀素墨池之大;“杀尽中山兔”,说怀素用功之勤,两者竭尽想象夸张之能事,若非李白,难以创造出如此奇特的意境。第五句至第八句,叙述怀素当众作书的场景,直白如说话。第九句至第十八句,正面描述怀素作草书的情景。九十两句先写作者观看怀素草书的总体感受。说怀素坐在绳床上,乘着酒兴,大笔如同扫帚一般,上下挥舞,一会儿就书写了数千张纸。这富有夸张色彩的诗句形象地显示出怀素草书酣畅流利,书写速度极快。接着八句写作者观看怀素草书的具体感受。怀素草书时而如疾风骤雨飒飒到来,令人震惊,时而如漫天飞雪,缓缓飘落,茫茫一片,急缓交替,富有飞动感。怀素站起身来,面向墙壁,挥笔书写,一行只几个字,字字大如斗,仿佛听到神惊鬼叫的声音,只见笔划字势如龙腾蛇行。左盘右蹙像长空闪电,那形状如同楚汉相争,攻取退守,犬牙交错的鏖战。这巧妙的比喻,生动地表现了怀素草书,俯仰进退,左顾右盼,急缓交替,千变万化的无穷魅力。最后八句作者盛赞怀素草书的创新成就。这头两句诗说怀素草书将湖南七郡家家屏障书题遍,显然是夸张之词,无非是强调当地民众喜爱怀素的草书。接下来作者说,东晋书法家王逸少、东汉书法家张伯英擅长章草,以他们的章草跟怀素的狂草比,章草过时了,王逸少和张伯英都是浪得虚名。本朝吴郡张旭善草书,时人有“张颠素狂”的说法,但张旭已经死去,不在当世之数。《新唐书·文艺传》说,张旭观看公孙大娘舞西河剑器而草书技艺大增。诗的最后两句说,自古以来,宝贵的是艺术家的天才与个性。这些都是天生的,不是向哪个人学来的。特别赞扬怀素不师古法而崇尚自我的创新精神,与张旭效法公孙大娘剑器浑脱舞是不同的。李白信仰道教,其“古来万事贵天生”的理念,跟道教提倡的“道法自然”是一脉相通的。从诗的题材形式看,此诗以乐府《杂曲歌辞》旧题形式写成。李白以诗歌著称于世,作诗近千首。一生最擅长以乐府歌行旧题作诗,而且以乐府旧题写诗成就最高。他诗歌的最大特点是浑然天成,不假雕饰,散发着浓厚的民歌气息,具体表现为语言的直率自然。此诗以乐府歌行旧题体裁形式写成,恰巧与李白擅长相符。而诗中的“笺麻素绢排数厢”句,正体现了他率真的一面,对苏轼的“村气可掬”是一个很好的回应。从诗的风格及表现手法看,此诗豪迈,格调飘逸,想象丰富,音节错综,语言奔放,在民歌体中融入了齐梁体的某些表现手法,而以李白自身独具的俊逸之气将它们统一在一起,典型地表现了诗人“清水出芙蓉”的特色,符合李白的诗风特征。李白作诗喜用夸张之句,此诗中“须臾扫尽数千张”“一行数字大如斗”与李白其它著名诗句如“飞流直下三千尺”“燕山雪花大如席”等有异曲同工之妙。从诗的创作状态分析,此诗是在一种醉态中写成。诗中“墨池飞出北溟鱼,笔锋杀尽中山兔”,正是诗人醉态狂幻气质的表露。小小的墨池在诗人的醉眼里被幻化成苍茫的北海,书家狂书疾书的情景,似乎连中山兔都要杀完了。这种狂幻式的语言描写,与李白一生好酒、嗜酒、常在醉态之中“斗酒诗百篇”的状态有关。因此,这首诗的创作状况和李白大量写有酒的诗歌风格极其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