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5000网

初中课本名句汇总

发表时间:2021-08-17

在小学、中学等阶段,我们经常同作文打交道,在写作文过程中,我们不断地对文字和各种素材进行高效的加工。有好的素材,作文才不会枯竭,那什么样的素材才能在作文里显现意义呢?为此,你可能需要看看“初中课本名句汇总”,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初中课本名句汇总

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鲁迅《记念刘和珍君》)

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鲁迅《记念刘和珍君》)

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鲁迅《记念刘和珍君》)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荀子《劝学选自.优秀作文 www.zuowena.com》)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荀子《劝学》)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荀子《劝学》)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荀子《劝学》)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荀子《劝学》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荀子《劝学》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劝学》)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劝学》)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荀子《劝学》)

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贾谊《过秦论》)

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贾谊《过秦论》)

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贾谊《过秦论》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史记·项羽本纪》)

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史记·项羽本纪》)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王羲之《兰亭集序》)

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陶潜《归去来兮辞》)

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陶潜《归去来兮辞》)

生命诚宝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匈牙利,裴多菲)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王勃《滕王阁序》)

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王勃《滕王阁序》)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韩愈《师说》)

东隅已逝,桑榆非晚。(王勃《滕王阁序》)

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韩愈《师说》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韩愈《师说》)

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韩愈《师说》)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韩愈《师说》)

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杜牧《阿房宫赋》)

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杜牧《阿房宫赋》)

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也。(杜牧《阿房宫赋》)

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绵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杜牧《阿房宫赋》)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杜牧《阿房宫赋》)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苏洵《六国论》)

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苏洵《六国论》)

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嬴而不助五国也。(苏洵《六国论》)

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苏洵《六国论》)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书》曰:"满招损,谦得益。"(欧阳修《伶官传序》)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欧阳修《伶官传序》)

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欧阳修《伶官传序》)

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苏轼《石钟山记》)

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归有光《项脊轩志》)

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孔雀东南飞》)

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孔雀东南飞》)

举手长劳劳,二情同依依。(《孔雀东南飞》)

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孔雀东南飞》)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陶渊明《归园田居》)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陶渊明《归园田居》)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陶渊明《归园田居》)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陶渊明《归园田居》)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长歌行》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曹操《短歌行》)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曹操《短歌行》)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曹操《短歌行》)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观沧海》互文见义)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白居易《琵琶行》)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白居易《琵琶行》)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白居易《琵琶行》)

暮去朝来颜色故,门前冷落鞍马稀。(白居易《琵琶行》)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白居易《琵琶行》)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山居秋暝》)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王维《山居秋暝》)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杜甫《登高》)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杜甫《登高》)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杜甫《蜀相》)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杜甫《蜀相》)

zb258.com编辑推荐

徐俯名句名句


徐俯名言名句

1、青蒻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2、清池过雨凉,暗有清香度。

3、旧来好事浑如梦,年少风流付与君。

4、春雨断桥人不渡,小船撑出绿荫来。

5、柳外重重叠叠山,遮不断、愁来路。

6、小小钿花开宝靥,纤纤玉笋见云英。

7、娇不语,易生嗔,尊前还是一番春。深杯百罚重拚却,只为妖饶醉得人。

8、素景将阑,黄花初笑。登高一望秋天杳。邀宾携妓数能来,醉中赢得闲多少。

9、对影三人聊痛饮,一洗闲愁千斛。

10、七泽三湘碧草连,洞庭江汉水如天。

11、皓齿明眸,肌香体素。恼人正在秋波注。(诚信名言警句)因何欲雨又还晴,歌声遏得行云住。

12、脸边红入桃花嫩,眉上青归柳叶新。

13、笛中已自多愁怨,雨里因谁有泪痕。

14、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15、双飞燕子几时回?夹岸桃花蘸水开。

16、满眼纷纷恰似花,飘飘泊泊自天涯。雨中添得无穷湿,风里吹成一道斜。

17、水碧无穷,山青未了。

18、心空道亦空,风静林还静。

19、梅花元自江南得,还醉江南客。雪中雨里为谁香,闻道数枝清笑。

20、天生百种愁,挂在斜阳树。绿叶阴阴占得春,草满莺啼处。不见生尘步。

关于老子的名言名句汇总(1680字)


优秀的作文一定少不了名言警句作为作文素材,作文5000网收集了许多有关这方面的类容,看到下面这篇《关于老子的名言名句汇总(1680字)》的内容,想必你一定会喜欢的!

老子的名言名句(篇一)

1、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2、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

3、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4、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5、无为而无不为。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6、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7、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

8、知足不辱,知止不殆。

9、祸莫大于轻敌,轻敌几丧吾宝。故抗兵相若,哀者胜矣。

10、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

11、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

12、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13、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生;侯得一以为天下正。

14、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

15、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16、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17、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力,是谓配天古之极。

老子的名言名句(篇二)

1、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2、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3、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

4、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5、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6、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7、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8、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动之于死地,亦十有三。

9、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

10、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11、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12、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13、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强则灭,木强则折。强大处下,柔弱处上。

14、天之道,其犹张弓欤?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馀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馀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馀。孰能有馀以奉天下,唯有道者。

15、圣人常无心,以百姓心为心。

16、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

17、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

18、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故道生之,德畜之;长之育之;成之熟之;养之覆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19、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修之于家,其德乃馀;修之于乡,其德乃长;修之于邦,其德乃丰;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故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邦观邦,以天下观天下。吾何以知天下然哉?以此。

20、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

21、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22、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

23、言有宗,事有君。夫唯无知,是以不我知。

24、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也。圣人不病,以其病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

25、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26、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若使民常畏死,而为奇者,吾得执而杀之,孰敢?

27、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是以轻死。夫唯无以生为者,是贤于贵生。

28、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故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贵,不可得而贱。故为天下贵。

29、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吾何以知其然哉?以此: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人多利器,国家滋昏;人多伎巧,奇物滋起;法令滋彰,盗贼多有。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30、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明,不为而成。

31、其政闷闷,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32、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极?其无正也。正复为奇,善复为妖。人之迷,其日固久。

33、治人事天,莫若啬。

34、治大国,若烹小鲜。

35、大邦者下流,天下之牝,天下之交也。牝常以静胜牡,以静为下。故大邦以下小邦,则取小邦;小邦以下大邦,则取大邦。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大邦不过欲兼畜人,小邦不过欲入事人。

36、夫两者各得所欲,大者宜为下。

37、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

38、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

39、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矣。

40、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41、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42、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43、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其不欲见贤。

44、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

45、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46、和大怨,必有馀怨;报怨以德,安可以为善?

47、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

48、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49、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50、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51、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52、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53、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54、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

55、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56、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57、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思寡欲,绝学无忧。

58、人之所畏,不可不畏。

59、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

60、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多,多则惑。

61、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62、希言自然。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

63、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

64、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

65、重为轻根,静为躁君。轻则失根,躁则失君。

66、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

67、夫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68、无狎其所居,无厌其所生。夫唯不厌,是以不厌。是以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故去彼取此。

69、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此两者,或利或害。天之所恶,孰知其故?

70、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今舍慈且勇;舍俭且广;舍后且先;死矣!夫慈以战则胜,以守则固。天将救之,以慈卫之。

71、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力,是谓配天古之极。

72、祸莫大于轻敌,轻敌几丧吾宝。故抗兵相若,哀者胜矣。

73、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74、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民之难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

75、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是以圣人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是以圣人处上而民不重,处前而民不害。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76、民不畏威,则大威至。

77、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78、吉事尚左,凶事尚右。偏将军居左,上将军居右,言以丧礼处之。杀人之众,以悲哀泣之,战胜以丧礼处之。

79、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

80、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知止可以不殆。

81、譬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于江海。

82、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

83、将欲歙之,必故张之;将欲弱之,必故强之;将欲废之,必故兴之;将欲取之,必故与之。是谓微明。

84、柔弱胜刚强。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85、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86、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无为而有以为。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臂而扔之。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

87、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88、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

89、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生;侯得一以为天下正。

90、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上德若谷;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质真若渝;大白若辱;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

91、无为而无不为。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92、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93、人之所恶,唯孤、寡、不谷,而王公以为称。

94、人之所教,我亦教之。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将以为教父。

95、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无有入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

96、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

97、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

98、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99、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100、静胜躁,寒胜热。清静为天下正。

101、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