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枣树小柳树教案(推荐三篇)。
小枣树小柳树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不同的语气表现角色的不同性格。
3、 懂得“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知道要多看别人的长处。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柳树和枣树图片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初读课文
1、今天,老师给大家请来了两位朋友,他们是谁?(老师板书画柳树和枣树)对,它们是小柳树和小枣树
2、你能用一句话介绍介绍他们吗?
3、小柳树和小枣树之间会发生什么故事呢,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第十五课小柳树和小枣树,(老师板书课题,枣字是生字请同学们书空和老师一起写),请大家把书翻到66页,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二、认读生词
同学们读得都很认真,瞧,词语宝宝们都排着整齐的队伍来到这里,(课件出示词语)你还认识它们,能读准吗,谁先来读读第一个词,轻声的词语,要读得又轻又短,这些词语中还有几个读轻声的词语,你知道是哪些吗?(指名读词)注意轻声的指导和读词语的感情,小朋友们真不错。我们把词语全部读一读吧,你能从它们中间选择一个你喜欢的来说一句话吗?
三、 品读课文,了解柳树和枣树不同的生长特点和性格特点。
(一)引导学习柳树的样子了解它的特点。
1、我们把词语请回课文,再去读读课文1——4段,边读边找找描写小柳树和小枣树样子的句子,你喜欢谁就找描写谁的句子,看谁找得又快又准,然后用直线画出描写柳树、用波浪线画出描写枣树的句子,指名学生回答,学生说到哪句,老师就点击出示哪句。
2、同学们可真了不起,一下子就全完成任务了,我们先来看看描写小柳树的句子。(出示柳树句子两句对比,先出示第一句)
谁来读读这句话,我这儿还有一句哪,请同学们读一读比一比它们有什么不同,你喜欢哪一句,为什么啊,叠词能让句子读起来更美,谁来美美的读读“细细的”和“绿绿的”这两个词,你还能说出像绿绿的'这样的词语吗?(指导学生说句子)现在把词语放回句子里,大家一起读。
我听出来了,我好像看见小柳树的腰好细啊,枝条好绿啊,现在老师来读一读,你们闭上眼睛,看看能看到什么。(老师读第二句)
你看到柳树有什么变化吗?(小柳树发芽长出小叶子了,老师边在黑板上画)喜欢吗,那你把喜欢它的感觉读出来,读得真好,最后一句请你们自己试试去读出小柳树的变化和美。谁来读一读(指名读)。其他同学可以在心里跟着读,读得真好,柳树的叶子变得怎样了?(又细又长,老师在黑板上画出又细又长的柳叶)你还能说几个这样的词吗?【又()又()】
春天的小柳树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板书:漂亮)
(二)自学枣树的样子,了解它的特点
1、接下来我们去看看那边的小枣树,和你的同桌一块读一读这几句话,并说一说你都知道了些什么?(指名说,同桌可以补充),(引导学生了解枣树的生长特点,老师板书画出枣树的小叶子以及柳树眼中枣树的不好看,板书难看)
2、出示课件,小柳树张着嘴说着什么,没有声音。
你们看小柳树看见小枣树长得不如自己,瞧把她给骄傲的,嘴巴一张一合的,说着什么呢?谁来给她配个音,(学生自由说)那课文中的小柳树是怎么说的?学生说到哪句,课件出示哪句。你觉得小柳树怎么样?是啊,多么骄傲自大的小柳树啊。
3、小柳树不光说话骄傲,课文中还有一句话写出了小柳树骄傲极了。你找得到吗?(出示句子)哪个词让你感觉到小柳树骄傲极了。
4、“得意”是什么样子的?那得意得跳起舞来是什么样的?谁能加上动作再读一读,来,美丽的小柳树们,让我们再一起找到这种得意的感觉,读读这句话,能加上动作就更好啦。
四、日子一天天过去了!到了秋天,小枣树还那么难看么,它变成什么样儿啦?
1、出示课件第五段文字,学生齐读第五段。到了秋天,小枣树结了许多又大又红的枣子……(板书画枣子)
同学们,你们想不想看看这又大又红的枣子,(出示图片)来给你尝一个,味道怎么样啊!吃着这么甜的滋味,心里在想什么啊?喜欢小枣树吗,高兴吗?带着这种感觉那我们一块在来读读这段话,
这又大又红的枣子给我们带来了无比的快乐和美的享受,这就是小枣树的美。看到这样的情景,小柳树在想什么?小柳树你在想什么啊?(指名学生说)你以为小枣树会说你什么啊?
2、小枣树真的嘲笑了小柳树吗?请你去读读课文的6至8自然段。
3、看到你们读得那么认真,老师也想来读一读,我想读小柳树的话,你们来帮我读旁白怎么样?(老师故意把柳树的话读得很骄傲自大出示柳树的话)
4、你们觉得我这样读对不对啊?不对,那应该怎么读啊,你是从哪里知道小柳树不好意思了啊?(低下头、不好意思)哦,原来句子里可是有提示的,看来我刚才读得太不认真了,小柳树现在应该是不好意思的口气,那该怎么读?(指名读)小柳树已经知道自己错了,她明年春天还会嘲笑小枣树吗,那你想对知错能改的小柳树说些什么呢?
5、听了小柳树的话,小枣树说了这样一番话,请你们认真看一看该读出怎样的语气呢?温和是什么意思?生活中谁对你说话很温和,那请你找着妈妈说话的感觉温和地读读这段话。(课件出示小枣树的话)
5、谁来读,从小枣树的话里,能看出小枣树有什么优点?
6、小枣树的身上有这么多的优点,赶紧来夸夸它吧,用上虽然……可是……的句子。
小结:今天我们认识了小柳树和小枣树,这让我想起了我们在识字4中学过的成语“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可小柳树和小枣树都有各自的优点,所以我把这句话改成了“柳树枣树,各有所长”。
五、拓展总结
那你能不能学学小枣树,去发现别人的优点,说说你身边的人都有哪些优点吗?可以是同学、老师还有家人。那我们认识了快40分钟了,你发现了我有什么优点吗?看来同学们都像小枣树一样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老师希望你们每个人都拥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更希望你们在生活中能做到“取长补短,相得益彰”。
板书设计:
15.小柳树和小枣树
漂 亮 难 看
不结果 结枣子
小枣树小柳树教案 篇2
【教材分析】
《小柳树和小枣树》是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课文以小学生喜爱的童话故事形式出现,借助小柳树和小枣树生长情况的不同,赋予它们不同的性格特点。并通过它们之间的对话,生动形象地使学生懂得“要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不足”这一深刻的道理。
【学生分析】
刚刚读二年级的学生,对童话故事有浓厚的兴趣,好奇心强,但缺乏一定的鉴别能力。大多数学生活泼、好动、大胆且独立,他们已经掌握了一些识字的方法,喜欢读书和表演,但语言的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欠佳,有意注意的时间还比较短,好动、好玩。
【设计理念】
1、在新教材和《课程标准》中,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放在首位。学生读、写的欲望都很强烈,要让学生把学习当作一种享受。为了这一理念,要充分运用各种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创设有益于学习活动进行的情感氛围,大力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2、让师生之间形成这样一种特定的关系:教师提出一系列问题,并由此诱导学生作出研究的反应。学生通过研究性思考,回答教师提出的一系列具有诱导倾向的问题,达到获取知识的目的。
3、使阅读成为学生学习和探究的重要手段。让学生在自主、民主的氛围中学习,自主地读、说;引导和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在自读、自悟、主动探究中认识生字,读懂故事。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0个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不同的语气表现角色的不同性格。
3、读懂课文内容,懂得“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知道要多看别人的长处。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诱发学习兴趣
同学们,你们喜欢春天吗?现在我们就一起去找春天吧!引导学生齐唱《春天在哪里》。好,我们已经找到了春天。你看,春天的使者小柳树来了!还带来了它的朋友小枣树呢。想知道它们在春天、秋天时有什么不同吗?读懂了课本上的这个故事,你们就能找到答案了。(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调动学生的兴趣,首先用学生会唱的歌曲创造一种宽松、愉快的教学气氛,使每个学生在没有外界压力的状态下,充分展开想象。教者以启发质疑为突破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思考、主动探索,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二、阅读、识字、探究、感悟
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⑴ 自由朗读全文,边读边画出生字。回答:小柳树和小枣树长得有什么不一样?
设计意图:明确初读目标,引导学生边读边思考,以简单的问答,提高学生的读书效率,达到对课文的整体感知。
⑵ 出示字卡,学生找出带这个字的词和句读给大家听。并想办法记住它。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自主识字,创设宽松、民主的学习氛围,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
⑶ 开火车认读生字。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做准备,帮助不会认的同学想办法认字。以小组比赛的形式读。
设计意图:抓住学生喜欢比赛的特点,培养团结合作和竞争意识。
2、再读课文,突出重点:
⑴ 用不同的符号画出讲小柳树和小枣树外形特点的词句。
设计意图:抓住事情的'过程,体会重点人物的特点。以学生的自主阅读为主,注重展示从对内容的理解到对人物品质的认识过程。
⑵ 略读分析这篇课文共几个自然段?你喜欢哪几句话?读给大家听,要读出感情噢!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学习自己喜欢的东西,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
⑶ 学生自选角色,有感情地表演出来,体会小柳树和小枣树有什么不同?感悟小枣树说的话,你明白了什么道理?(小柳树:得意、骄傲、不懂礼貌;小枣树:宽宏大量,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
设计意图:通过对角色的研读,力求突出重点,使学生对课文有进一步的理解。
⑷ 读了课文,大家有不明白的地方吗?大胆说出来吧!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的能力,增强自主学习意识。
3、精读课文,加强语感:
⑴ 教师引导学生认真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你们准备抓住哪些语句把小柳树和小枣树的特点表现出来呢?
设计意图:教师给予必要的点拨、指导,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⑵ 分角色表演读课文。
设计意图:通过分析重点词语,观察插图,对小柳树和小枣树的性格对比,加上学生自己的理解,把课文朗读并表演出来,这样可以促使学生在读中感悟语言文字,化抽象的文字为具体的情感。
三、拓展与巩固
1、说说别人的长处和自己的短处:
可以自由选择一个同学,说说他的长处。如果自己不清楚自己的短处,可以请别人给你提醒。先自己想想,然后小组交流。
设计意图:教师巧用课文抓住文中的发散点,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把文中人物的优缺点转移至现实的每个人身上,使德育落到实处。
2、巩固会认的字:
游戏:听音出示字卡。(教师读生字,学生在自己的字卡中找出生字,看谁找得又快又准。)
设计意图: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在玩中巩固知识。
3、总结谈话:
小柳树因自己长得漂亮而得意,瞧不起小枣树;而小枣树却不因自己长得没有小柳树好看而泄气,也不因自己能结又大又红的枣子而自大,相反还夸奖小柳树。我们是不是要学习小枣树的高尚情操啊?
四、作业设计
今天你学到了什么?课后朗读全文给大家听,说说自己学到的新知识吧!
小枣树小柳树教案 篇3
一、设计意图:
《小柳树和小枣树》这篇课文以小学生喜爱的童话故事形式出现,借助小柳树和小枣树生长情况的不同,赋予它们不同的性格特点。并通过它们之间的对话,告诉人们“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选学课文《骆驼和羊》的立意与本课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因此,整合教材,以故事引入故事,以启迪迁移启迪,以“分别是一棵()的小柳树,()的小枣树”为线索,引导学生在听、说、读、写中领悟课文立意,培养语感。
二、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0个字,重点是“穿”和“弯”。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不同的语气表现角色的不同样子和不同性格。
3、读懂课文内容,懂得“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知道要多看别人的长处。
三、课前准备:生字卡片、课件、头饰
四、教学流程:
(一)故事激趣:
1、教师简述《骆驼和羊》的故事。
2、引题。师:故事中骆驼和羊为了高好还是矮好争论不休,最后去找老牛评理,老牛会怎么说呢?假如你是老牛,你会跟这对好朋友说些什么呢?别急,让我们先来读读小柳树和小枣树的故事吧。读懂了课本上的这个故事,你们就能找到答案了。——板书课题:小柳树和小枣树(柳树用绿粉笔写,枣树用红粉笔写)
师:小柳树和小枣树可喜欢小朋友们了。让我们一起来叫叫他们的名字,好吗?生读课题。(教学“枣”)这是一个平舌音,小朋友可要特别注意。
3、质疑:老师为什么用不同颜色的粉笔写题目呢?
(二)初读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划出生字,思考:小柳树和小枣树有什么不一样呢?
2、认读生字,注意平舌音和前鼻音的字。如“枣”、“浅”、“忍”、“思”“虽”。(出示生字卡片)给“浅”找反义词,积累“深浅”。
3、逐段试读课文。(1)正音;(2)注意长句子的朗读。
4、反馈:小柳树和小枣树有什么不一样呢?(学生自由发言)
5、引导归类:一是样子不同;二是语言不同;三是小柳树前后的表现不同。
(三)、品读感悟(1~4)自然段:
1、再读课文(1~4)自然段,划出写小柳树和小枣树不同样子的句子。
2、全班交流。(课件以课文第一幅插图为背景,随答出示写小柳树和小枣树不同样子的两组句子。)
3、质疑:读读这两组句子,你发现了这分别是一棵()的小柳树,()的.小枣树。(板书)(生答)
4、品读写小柳树的句子,欣赏她的美丽。
(1)同桌对读,指名赛读,比一比谁读的小柳树最美丽?
(2)随读看图了解“浅绿色”,引导学生从图中找出更多的颜色,用“浅”扩词。
5、过渡:小柳树是春天的使者,当春回大地、万物复苏时,它就挺起细腰,披着飘逸的长发,在微风中翩翩起舞,显得那么妩媚、迷人,给人们带来了美的享受。小枣树呢,春天来了,那弯弯曲曲的树枝上仍是光秃秃的,过了好些日子才长出小小的叶子。于是,小柳树因自己长得漂亮,瞧不起小枣树了,你听:(课件出示句子,录音同步播放句子的朗读)
(1)“喂,小枣树,你的树枝多难看哪!你看我,多漂亮!”
(2)“喂,小枣树,你怎么不长叶子呀?你看我,多漂亮!”
(3)她在微风里得意地跳起舞来。
6、有表情地朗读上述三句话。(指名读,配上动作全班读)
7、如果你是小枣树,你会怎么想,怎么说?(生答)可小枣树说了吗?不,她什么都没有说,她只是默默地站着,默默地听着,默默地长着。小朋友们,课文读到这里,你又觉得这分别是一棵()的小柳树,()的小枣树呢?(生答)
(四)、演读感悟(5~8)自然段:
1、师讲述:转眼,秋天到了,小枣树结了许多又大又红的果子,大家把枣子打下来,坐在院子里,高高兴兴地吃起来。而小柳树呢?什么也没有结。这回,小枣树是不是有机会说小柳树了,她们是怎么说的?(课件:以课文的第二幅插图为背景,出示小柳树和小枣树的对话)
2、朗读对话,感悟小枣树的宽宏大量。
(1)同桌练读;(2)指名同桌读,师生评价;(3)男女生分读。
3、小结:读到这里,你又发现这分别是一棵()的小柳树,()的小枣树。(生答)
4、提问:这几组句子里藏着个小秘密。(课件将对话句末的语气词“呗”变色。)“呗”是一个语气词,用在句子末尾,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说话人的心情,读好这个句子。再在对话里找找,还有哪些语气词?
(1)交流(课件出示:口——呀哪呗啊)
(2)提问:你发现了什么?
(3)小结:通过小朋友的发现,我们知道了这些字的偏旁都和字的意思有关,另外一部分和字的读音相同或相近。我们把这样的字叫做——“形声字”!
(4)小朋友,你能根据这个发现,来猜一猜其他语气词的读音吗?(课件:吗吧呢哩)
(五)表演深化
1、学生先自读全文,然后自由选择一个角色与前后桌同学表演课文内容。可以是小柳树,或是小枣树,也可以是图中的小草、房子或者小石头。
2、指名一组戴上头饰上台表演。
3、其他学生评价或发问,表演者予以回答。
(六)拓展运用
1、小朋友们,读了小柳树和小枣树的故事,听了小枣树的话。如果你是老牛,你会对那两个为了高好还是矮好而争论不休的好朋友骆驼和羊说什么呢?(课件出示:《骆驼和羊》的前半部分,老牛的话为空白处理。)请你把想说的话写下来。
2、生自由写话。
3、全班交流,教师引导提炼,相机板书。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取长补短相得益彰
五、板书设计:
15小柳树和小枣树
()的小柳树()的小枣树
尺有所长寸有所短
取长补短相得益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