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
一群羊在草地上吃草,突然来了一群狼,羊跑光了,打一水果。对了,就是杨梅(羊没)。ZW5000.cOm
端午过后,杨梅像雨后春笋一样冒出来,挂在枝头。
今天,老师让我们带杨梅来学校。一大清早,我带着杨梅去了学校。一进教室,杨梅的香气扑鼻而来。同学们正在七嘴八舌地讨论呢!讨论的话题当然是杨梅喽!这使我想起多年前的那天:我们一家去摘杨梅。在枝头“听讲座”的杨梅有红黝黑。红的通红,黑的透亮。是因为它太红了,所以看上去有点黑。再配上那绿叶,煞是可爱……我拿起一颗杨梅,瞧!那一根根刺,熟透了就变软了。把它含在嘴里,软刺似乎在给你按摩舌头,细腻而又柔软。再咬上一口,不一会儿,鲜红的汁水布满嘴,甜极了。我又拿了一颗红的,呀!牙齿也被它酸倒啦!听老师说,杨梅的作用可大啦!它可以酿成杨梅酒,核呢,吞下去可以清理肠胃。
这就是我故乡的杨梅,有酸又有甜,酸酸甜甜我做主!
【第2篇】
我的故乡在磐安,我爱故乡的杨梅。
春天的毛毛细雨,滋润着一棵棵杨梅树。它那四季常绿的枝条慢慢舒展开来,一片片翠绿的叶子在雨中欢笑着,跳动着。
端午节过后,故乡的杨梅树上挂满了杨梅,酷似一个个小小的,正在欢笑的小红脸蛋。杨梅圆圆的,和桂圆差不多大小,全身都有小刺。等杨梅成熟时,刺也渐渐软了,平了。摘一个放入嘴中,舌尖触碰到杨梅那平滑的刺,使舌头感到细腻而柔软。
杨梅没成熟时先是淡红,渐渐地变成了深红,最后几乎成黑的了。它并不是真的变成黑色,因为杨梅熟透了,颜色太红,看起好像是黑色的。轻轻咬开它,就可以看见那鲜红又润滑多汁的果肉,嘴唇上沾满了鲜红的汁水。
没有熟的杨梅味道很酸,没有一点儿甜味,但熟了的杨梅吃了甜津津的,让人越吃越爱吃。可熟透了的杨梅还是有点酸味,只是太甜了,吃起来就不觉得太酸。
杨梅不仅好吃,还可拿来酿酒,杨梅酒又甜又有味道,欢迎有志之士来磐安,品尝我们故乡的杨梅和杨梅酒哦!
zb258.com延伸阅读
有关摘杨梅的满分作文
星期日,我和柳琳姗两家一起来到仙居摘熟透了的杨梅。爬了一段陡峭的山路,来到了杨梅林,已经是满头大汗了。一眼望去,一棵棵杨梅数高高的,像一个个披着绿装的小巨人,一动不动地站在那儿;树上结满了红红的果实——杨梅,个个圆溜溜的,大大的,像一颗颗大红枣,挂满树梢。一阵风吹过,杨梅开始缓缓摇晃起来,像一个个小娃娃在荡秋千。
我迫不及待地拿起篮子,摘了个杨梅尝了一下。啊!甜味一直钻进我的心里。我立刻变成了“小猴子”,爬上了树梢。我瞧瞧这个,又看看那个,恨不得把它们都背回家去大饱口福,我看见一个紫的,就千方百计地想把它抓住,有时口渴了,就放进嘴里吃一吃,舌头上,嘴唇上同时染满了鲜红的汁水。因为我爬到了杨梅树的最高处,所以我摘的杨梅又大又黑,得到了大人们的表扬,我心里美滋滋的。
不一会儿,我已经摘了一大筐了,我们带着“丰收”的喜悦,开开心心地回家了。
今天,爸爸妈妈告诉我下午要去干妈的果园摘杨梅,我开心极了!还没到下午,我就想马上飞到果园去,可是,我太累了,倒在床上就睡着了,睡了一个午觉,养足了精神,我们便出发了。
来到干妈的果园里,我发现果园里长着许多果树。我正在东张西望,爸爸说“快点,天晚了,该上山了!”于是,我们各自拿了一个篮子出发了,我们来到杨梅林,开始采摘杨梅,山上的管理人员告诉我们一定要摘开始发紫的杨梅才甜,而且要摘长在粗壮的树上的杨梅才好吃,长在发黄的树上的杨梅不要摘,因为养分不足。于是,我们便在一棵棵杨梅树中穿过,找着发紫的杨梅,忽然,我们停留在一棵粗壮、布满发紫的杨梅的树下,看着挂满枝头的杨梅真想吃,可是树太高了,我们只摘了一些垂下来的杨梅,还有很多很漂亮的杨梅摘不到,这可把我急坏了!于是,我们请了管理人员帮我们摘杨梅,只见管理员叔叔像一只机灵的小猴子,一下就跳到树上了,很快,三个篮子都装得满满的。
摘好了杨梅,我和爸爸妈妈在分杨梅,忽然,我发现了一条奇怪的虫子,虫子的颜色是和树皮的颜色差不多,爬行时总喜欢扭来扭去,扭成一个小写的英文字母“n”,我吓了一跳,大喊一声“啊!”妈妈马上把虫子拿走,我的情绪才慢慢地好起来。
回到山下,我拿了一个洗过的杨梅吃了起来,杨梅圆圆的,咬下去一口,紫红紫红的汁流进嘴里,好甜啊!
啊!今天玩得真开心!而且还学到了一些关于杨梅的知识,我以后一定要常来果园摘果子。
想起很多年前,我们三姐妹摘杨梅的情景。那时候,父母亲在宁波工地打工,父亲亲手种植的杨梅结果了,别人家都是孩子们跟着大人去的,大人在树上摘,孩子们在树下闹着,偶尔帮手。我们三姐妹自己带着篮子和长竹竿,也上山去摘杨梅了。
其实杨梅挺好摘的,如果杨梅树长得不是那么高的话,因为它会有很多的分支叉开,可以让我们不借助任何工具就爬得上树,爬上树枝后,一抬头,殷红的紫红的黑红的杨梅一颗颗饱满的展示在你面前,一伸手,几乎不用力,明亮的带这毛刺的杨梅就滚落到你的手心里了,前面采到的杨梅,几乎没有落到篮子里的,都进了自己的嘴里,肚子里了,吃了一颗甜的,你就会想,怎么那么好吃啊,再来一颗吧,倘若是酸的,一定会想,怎么会是酸的,下一颗一定是甜的了。。。于是,一颗又一颗,总是先要把自己喂饱了,真的吃不下了,才会罢休,往篮子里装,然后看见旁边的人,个个是乌嘴乌手,就笑人家,不知道自己也是人家笑的对象。摘杨梅往往是下午才去的,因为早上露水太重,要等太阳晒干了露水,才好。也有人在树下铺了毯子什么的,把树用力摇晃,成熟了的杨梅就刷刷刷的往下掉了,省事得很。但是自己家的杨梅,却是舍不得这样子去摇的,一来摇下来的杨梅没有摘下来的品相好,二来,也是主要的,那样对树是有害的。种树的人,将树当成自己的孩子一样,哪有人会去伤害自己的孩子?所以,远远近近的山上,你都可以见到在树上伸展双手,很不能把自己长成长臂猿的摘杨梅的乡亲。有人路过,说了句,哟,你家杨梅长得真好,主人便开心的拉住他,非往兜里装满杨梅不可,那些酸酸甜甜的水果,一棵树就能摘到一箩(一箩可装数百进稻谷)呢,一碗算什么!那个季节,村里人,脸色红润,声音洪亮,连手指也泛红,口气清香甜蜜。
故乡的田野精选作文
一捧故乡的清泉,胜似一堆金币;一朵故乡的鲜花,胜似一瓶昂贵的香水。题记
故乡,永远是我们游子最难舍的地方。像一股清泉,滋润着心灵,像一卷图画,聆听着相思。
记着小时候,我常常住在乡下的奶奶家。那时,乡下没有网络,更不必说有手机,有的只是一片绿油油的田野。
那时的我十分恬静,总喜欢躺在田野上,手里拿着一本书,津津有味地阅读。
那时的天空总是蔚蓝的,时不时一两朵白云从天上飘过。配着躺在田野上的我,犹如一幅无与伦比的画卷,将田野的美诠释到了极点。
日月如梭,当秋色渲染了这片田野时。田野就热闹起来了。
向田野望去,农民伯伯用那闪着寒光的镰刀,割下了如战俘似的麦子;小孩子正是玩心大发的时候,闹着,笑着,赤着小脚丫子,在田野里躲猫猫,就像一群可爱的小天使,在其间嘻戏;再看向田野边,几位农妇坐在那松软的泥土上,一边放松,一边谈天说地。
秋天的田野,就像是上帝构思并且创造的艺术品。极其生动的绘画了景象,构思出了人物。让田野充满欢快的气氛。什么肃秋,什么悲凉,在这片田野上,都灰飞烟灭。
时间就像是手表的数字,一秒一个数,一秒一变化,一次一轮回。随着年龄的增长,我来到了城市了读中学。体会到了人情世故,感受到了社会的发展和繁荣。但依然放不下的,却是对田野的思念。
古人云沧海桑田,不过于变化之间。
在我离开的短短几年里,田野也变成了高楼大厦。故乡好像舎掉了旧衣,换上了新装。
之后,无论我在何方何地,见识了何种何样的风土人情,我仍忘不了故乡,忘不了故乡的那一片田野!
故乡的秋天精选范文
秋天的果园有着万紫千红的色彩,让人数不胜数。
进入果园,秋高气爽,不禁让人心情舒畅。
来到苹果园,走进门去一棵棵挺拔的苹果树映入眼帘。树上红彤彤的苹果对人咧开了嘴,那一个个像小孩子脸蛋的可爱苹果让人不禁心生怜爱,竟忍不住摸了摸,光滑而又不失饱满的小苹果让人十分喜欢。
走出苹果园,又来到了柿子园。那一个个橘红色的柿子挂在枝头,犹如一个个小巧玲珑的橘红色的灯笼挂在枝头,让人忍不住摘下来吃一个。咬了一口,那柿子的甜味久久地徘徊嘴里不愿离去。
走出了柿子园,又来到胡柚养殖地。那一个个高挂在树枝上的柚子惹人喜爱。一阵风吹来,胡柚上下晃动着,好像在乞求我们把她带回家,那树上的胡柚好像一颗颗可爱的小脑袋。
来到稻田,那金黄的麦子笑完了腰。不远处农民伯伯,那饱经风霜的脸露出了笑脸,那一地黄灿灿的麦子,让人赞叹不已。
这就是我故乡的秋天,秋风好比是一个疯狂的画家,画的让人陶醉,让人流连忘返。
梦回故乡精选优秀作文
有这么一个地方:一个小山村.座落在碧山秀水之中,群山林木青翠,绿叶红花招蜂引蝶,鸟雀叽喳吟唱不停,山泉叮当自飞岩淌过,或从青山之中徐徐升起几缕袅袅炊烟,慢慢地向上升,或被空中的疾风碰上便一剪两断,炊烟如无头的苍蝇四处乱撞,瞬间便弥漫了整个小山村和群峰,置身其间,好不心旷神怡!仿如亲临仙境,惬意莫测.
我的故乡亦如此,她亭亭玉立于湘西群峰之中,湘西自古人杰地灵,雪峰山横穿山脉,巍峨俊岭,秀丽山河,雄浑陡险,有溪,有飞鸟,有牛羊在绿茵之中忧闲地啃着牧草.看来似乎很单调的画面,内心深处却隐藏着多少传奇故事,散发出极其深广的韵味.。百年无遇的巧手张秋潭,一代奇才满朝荐,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著名作家沈从文,铁路先驱滕代远。。。。。。如此种种,实为后人所敬佩!
时光如流。指弹一瞬间,离开故乡已数年。或有一日当疲倦漂泊返乡之时,甚有“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那肯定很凄凉很落寞。但让我记忆犹新的还是村里保存较为完整或稍有损失的古建筑民居。这些古民居风格统一,造型优美,雕梁画栋,鬼斧神工,令人叹绝!这些古民居的外形全部是粉墙青瓦,每个古民居都有一个小庭院,内有箱房,有正房,有客厅。客厅里有一个“八方桌”或“四方桌”,有板橙,桌上有茶壶茶杯之类的,或有客来,盛情好客的主人,便请客人上桌品茶闲聊。客厅上方的家仙灵位,木工巧匠们精心独具地经过了深刻细雕,已是“战功赫赫”。上下灵位以天地之分,中间有一木板作横挡,上面放有一个香火碗,茶杯,每逢初一十五或逢年过节,都要烧香焚纸,以尊师敬祖。乡下人都很纯朴,善良,尊师敬祖是他们的传统,他们也会把这一传统世代相传。聪明的建筑师们这种别具一格的古民居设计,加上以灰白色为基调,在绿水青山的映衬下,会产生一种祥和宁静的效果。经过长年累月的风吹雨淋日晒之下,尽管它失去了往日的色彩,但从此而产生一种重要的历史感。
这里青山绿水,水质纯美,没有现代化工业城市那终年令人窒息的空气污染,那如雷贯耳的噪音,拥挤的车来人往,足以令在都市生活的人们所羡慕!尤其是这里纯朴的民俗,他们从容不迫,日出而作,日落而归,虽然清贫却怡然自乐。这种牧歌田园式生活民俗使那些终日为名利纷争,疲于拼搏,身心交瘁且听腻了车潮人流的喧闹声的人们眼里,犹如隔世仙境!
这,怎能不让我梦回往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