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江红观后感范文汇编5篇。
编辑把与您需求相关的资料整理在以下:“满江红观后感范文”。观赏一部影片,诗意的生命被开垦出最丰美的田园,观后感可以是受作品中的内容启发而引起的思考与联想。每当我们观赏完一部作品之后都会有不少心得,对于一部作品的感触和心得,可以借观后感记录下来。只供参考的资讯信息!
满江红观后感范文(篇1)
今天,我怀着激动的心情阅读了宋朝著名爱国将领岳飞填写的《满江红》。这首词激情澎湃,充分展示了岳飞“精忠报国”的美好思想。
宋徽宗崇宁二年,就是公元1103年的农历二月十五日夜,在相州一家普通岳姓的农户中,岳飞诞生了。后来他成为了宋朝著名的爱国将领。少年岳飞体力过人,未成年就拉得开300斤的弓箭,能引发1仪旧斤左右的腰弩。未满20岁就有了一身高超武艺。20岁加人了北宋军队。32岁升到了节度使,和当时名将韩世忠、刘光世、张俊齐名。后来因战功卓著,成为了一代名将。但当朝皇帝无能,听信秦桧谗言毒死了岳飞,宋朝也因此加速了灭亡。
这首词是说:我怒发冲冠,独自登高凭栏,阵阵风雨刚刚停歇。我抬头远望天空一片高远壮阔。我禁不住仰天长啸,一片报国之心充满心怀。三十多年的功名如同尘土,八千里经过多少风云人生。好男儿,要抓紧时间为国建功立业,不要空空将青春消磨,等年老时徒自悲切。靖康年间的奇耻大辱,至今也不能忘却。作为国家臣子的愤恨,何时才能泯灭!我要驾上战车,踏破贺兰山缺。我满怀壮志,发誓喝敌人的鲜血,吃敌人的肉。待我重新收复旧日山河,再带着捷报向国家报告胜利的消息。
我最喜欢《满江红》中的“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这句话表达了岳飞的雄心壮志。他要收回大宋江山,但皇帝昏庸,没能让他完成理想。
我很佩服岳飞,他有雄心壮志,他精忠报国。我要学习岳飞,将来我也要成为一代名人,为祖国做更大的贡献!
满江红观后感范文(篇2)
今年的第一场电影赴约来的有点意外但又充满惊喜。
1月26日早上驱车从外婆家回自己家,路上手机没电关机,而充电宝又放在行李箱中,难以拿出。等到充上电后,才发现友人曾发来消息,约今晚见一面。但因为迟回复消息,友人已经买了电影票。而当时的我离家还有20公里,慌忙赶路,终于在19点到家,而电影19点40就开场了。好在19点38分时,终于赶到电影院,见到了友人。
说实话,我是一个很少去电影院的人,也很少看电影。
在我看来,看电影是一种神圣的心流时间,当影院幕布的画面徐徐滚动,灯光关闭,你把时间交给了眼前,交给了导演。随着剧情的推动,你不由自主的带入其中,会为剧情的跌宕起伏而揪心,会猜测故事情节的发展……当灯光再次打开,随着片尾曲,慢慢的你从剧情中剥离,你又回归到现实世界中。
短暂的时间中,你或多或少有所收获。因此每一次看电影,我都会特别的珍惜,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心流。
一、拍摄的院子
我是一个很喜欢大,宽敞的人,大江大河最好,立意深刻是我的心头好。
当看到开篇拍摄的.院子,是那种并排只能微微通过2人时,一种拥堵的氛围感,我下意识有些排斥,意识也剥离出来。心想这是什么电影,怎么是这种调调的呢?
(因为在买票的时候,时间有些紧迫,我也没有上网搜索过《满江红》的相关信息,因此看电影时,完完全全是基于自己过往的喜好与想法)(笔稿范文网 gx86.com)
但当后续是讲秦桧时,拍摄地点是在他丞相府中,我略微有些意识到,为什么导演会选择这样子的场景,为什么会有一种拥挤感,不由得赞叹导演的明智。
二、全军朗诵《满江红》
整部电影看下来,最让我满意的就是全军朗诵的片段,因为实在是完全踩到了我的喜爱点上。
心中默念,力量之震撼。随着情节的推进,好像我也成为他们其中的一员,成为其中朗诵的一位军官。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三、略微的遗憾
整部电影看下来,不知为何会有一种遗憾,或许是因为个人喜好的参差以及不同的审美风格。
稍微的觉得前期与后期的画风有一些不搭,感觉前期的铺垫略微不足,以至于后期全军朗诵《满江红》时,会觉得中间空了一段,但是又不知道空的是什么,突然间就上升到家国情怀,让我霎时间接不上,有一种从A段跳跃到B段的感觉。
最大的收获:
看完整部电影,最大的收获是让我爱上了《满江红》这首词,被岳家军和岳飞的精神所感动。这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啊!能写出如此振聋发聩的词!这是一支什么样的队伍啊!为了家国可以做到如此这般地步!
满江红观后感范文(篇3)
电影《满江红》局中局中局,戏中戏中戏!不透露剧情,就说说观后感吧!
看完电影之后,先不急着评价,只想再次或默记或吟诵这首经典词作,致敬英雄岳飞!
#满江红·写怀 宋 · 岳飞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看完电影,印象最深的就是影片中每个行进片段插入的配乐,真可谓是局中局的点睛之笔,在独特的配乐中,带领观影人走进各自的内心世界。当时看到剧照知道本片会出现很多知名的相声小品演员,还在质疑是否与《满江红》这类爱国题材的作品契合,观影之后却不得不佩服导演选人的用心,喜剧演员的演技,果然是杠杠滴!尽管剧中某些场景让人一看到沈腾和小岳岳就忍不住大笑,但不可否认,演员的演技和功底,还是相当深厚的!一场电影,有笑点也有泪点,还有值得深思、给人余下的留白,可以说是相当精彩啦!
演员张译的演技真是无话可说,每一个表情,每一句话都表现出了“何立”的韵味,把“何大人”拿捏得精准之妙,虽然他的结局在意料之中,但不得不说作为细节控的人来说,还是要为他的精彩演绎点赞!眼神,动作,语气,这些小细节,自然得让人忽略他只是在扮演一个角色而已!
小岳岳在本部作品中的演技也有进步,比起其他他参演的作品,能够看出他精进的地方,微表情,可谓是恰到好处。没有躺在之前的功劳簿上睡大觉,而是一次次地用事实证明自己在努力,在进步着,也是一种引领,励志的表现呢!
易烊千玺在剧中的表现是很man的,其实他年纪不大吧,跟张译、雷佳音、沈腾这样的中青年同台飙戏,能做到这么稳,实属不易!相信在这么不骄不躁的状态下,经过时间的沉淀,经历各种优秀作品的洗涤,假以时日,必成大器!终于不再是那种网红脸、奶白小生的娘娘气了!从他的身上看到了阳刚,中国人的坚贞!他在剧中有一句台词说到了“前仆后继”!在我心底就冒出了一个声音,为何不是“前赴后继”?后面一查,才明了,原来,前仆后继是说前面的倒下了,后面的紧跟上去。形容斗争的英勇壮烈。而前赴后继则是指:前面的人上去,后面的人就跟上去。形容奋勇向前,连续不断。根据剧情的走向,当然是更适用于前者。那种作为中国人独有的爱国情怀,在观看影片的过程中更是油然而生!剧末,那个小女孩的“全军复诵”满江红……可以说是全剧的升华了吧,女孩、儿童、传承!
接着来说说沈腾和雷佳音,沈腾一出现,就自带笑点!这让我们在回顾悲壮的历史剧中,也增添了一些乐观的、轻松的氛围感。雷佳音的演技不用多夸了吧,大家都有目共睹,一个演员的修养和成长,在雷佳音的一言一行中可谓是淋漓尽致,尤其是他背诵的满江红,全军复诵时,真是无话可说!特别是看了剧情的反转之后,再来品味他的真情吟诵,真是一绝啊!当然各人所站的位置、角度不同,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都各部相一。话又说回来,不得不承认沈腾的演技,堂堂军艺校草可不是只凭颜值吃饭的,人家的演技也是硬实力啊!别的不说,那眼神~足以睥睨一切!但人家偏不走偶像风,就是靠实力上镜噢!雷佳音饰演秦桧咋就那么合适呢
最后想说,别小瞧了任何小人物噢!只要心中有所想,再付诸于行动,就奋勇无敌啊!咱不怕啊!就像剧中说的前仆后继!懂么!
片尾曲是韩红演唱的,韩红耶!实力派,不用多说了吧!再看看张导带领的制作团队,每一位字幕中的工作人员,真是优秀中的优秀啊!
虽然各类网站APP上对本剧的褒贬不一,但不得不承认,实力派就是实力派,无需任何噱头,凭实力说话哈!没有深入分析具体剧情,也没有透露剧情!就是想夸夸众位演员的演技,这个春节满江红很有意思,值得细品!
满江红观后感范文(篇4)
最近一次看到岳飞的名字,是因为一篇关于岳飞在洞庭湖区平叛的微信文章。自己因为想多了解一些关于“江湖”的传奇轶事就饶有兴致的点进去阅读了。
没想到,贺岁片又有《满江红》,于是在和《流浪地球2》相较之下,选择了它。
看完满江红,我还是挺满意的。让我想起了张艺谋的另一部电影《英雄》。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之前是刺秦,秦始皇。这次也是刺秦,秦桧。正义之士慷慨赴死。只是那一部讲的都是英雄,这一部讲的是小人物和心怀鬼胎的奸臣斗智斗勇,格局又上升了一点。说明打工人也有大作用,功成不必在我,成功必定有我的信念,着实让人唏嘘。
电影艺术之所以被人看好,可能就是因为电影艺术家在通过电影这种方式来反映社会、表达情感。就比如电影在一些国家会作为政治沟通工具来塑造公民人格,所以某国大片里,总是他们拯救地球。
现在扫黑反腐剧流行,由于反派角色塑造得太过于鲜活,导致有些人认为自己离成功就缺了一个贵人,然后就能叱咤风云,哪怕只能一时也是好的。有更甚者,想着既能叱咤风云,又能全身而退。这多少有点偏离影视剧本意的味道,因此我强烈建议有以上想法的人去看看。大概看完以后会有一种“阳康”的神清气爽,又或者有一种火烧血液八百里,全身一片满江红的酣畅淋漓。看了一部家国情怀的电影,我觉得应该有这种体会。黑恶之所以可怕,是因为你居然也认可他成功的模式,甚至还想成为这种人。当混浊成为一种常态,那么清醒就是一种罪孽?不是滴,清醒不是罪孽,揣着明白装糊涂才是。
整部电影都在找一封信,其实我觉得这封信对谁都不重要。秦桧一开始就说了,找到信就嘎了张大,没找到也嘎了。这么阴险的人应该早就想到了应对的办法。连最后的孙均,都已经将信绑在鸟腿上,但也袖手旁观,让侍女嘎了可怜了一辈子的信鸽。
电影到这,一群慷慨赴死的人要得都只是岳飞死前写下的绝笔。因为在他们看来,这远比这封可能威胁秦桧身家性命的通敌密信要重要。因为信对于秦桧来说是他的性命,而他不知道因为这首词,他将背负千古骂名。在付出几条人命的代价下,换来一首词。这么说来,这就是文学的力量,电影也是文学艺术的.一种。
或者,电影里面的审问已经暗示了,如果那个书记官写足了岳飞的谋反罪名流传后世,而没有这首词,那么今之视昔,能认同岳飞吗?
就像《满江红》描述的故事一样,正因为有一群仁人志士的努力,所以被埋没的《满江红》才得以传世。我们虽然是打工人,但是也可以对生活抱有热情,对国家怀揣感情,为了让他们变好而努力,不是吗?
另外,因为很多人看了电影后,就跟看了《狂飙》一样,反派演得太出彩,以至于觉得在为反派翻案。所以再说一句:到现在还有人打秦桧的铁人,那是秦桧罪有应得。有人说宋体字是秦桧发明创造的?不见得吧。一个是秦桧本人的字写怎么样?二是有没有出土宋朝的宋体字?
不能剧透更多了,大家有兴趣可以去看看。
满江红观后感范文(篇5)
初五观看了《满江红》,之前网上获悉好评如潮,便和家人仨人一起观看后,过程感觉还行,但到最后,当孙均接力张大的使命胁迫秦桧让全军复诵岳飞的绝笔词《满江红》,这时候眼泪哗哗的出来了。这个泪点让人意想不到,想不到几个小人物要完成的大事件是这个,还以为他们是为了杀秦桧,为岳飞报仇,而是让鹏举绝笔流传出来,让千千万万的人以唾液杀死秦桧,直接杀死秦桧不足为道,但是要让世世代代的人骂死秦桧才是他们的主要目的。电影看到此,感受至深,同时也在为岳飞的死扼腕长叹!岳飞写下的《满江红》,表达的是恢复旧室的生平志向,或许就如他的《小重山》写的:白首为功名。旧山松竹老,阻归程。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这是他同年代的赵构和秦桧之流不会懂的。
10年前也有一部连续剧《精忠岳飞》,看完之后,也是心情难以平静。我们不禁发问,为什么让英雄遭受如此不公平的对待?或许我们现在看透了--皇权的捉弄。大宋王朝其实不弱,不管民间还是军队,弱的是皇权,赵家王朝立朝不正,要不是周世宗柴荣英年早逝,也不至于让赵匡胤陈桥兵变,黄袍加身。所以赵家立朝后,通过杯酒释兵权加强了中央集权,同时让文官担任军队的主官,也不停的轮岗,一直在防范着武将,一直想要削弱军队的力量,再次防范藩镇割据,也就是防范武将再次出现黄袍加身,是防范到骨子里的。这样的防范结果是导致军队的战斗力无法防守外敌的入侵--北宋对辽俯首称臣,南宋对金俯首称臣,最后被蒙古灭了。
可能我们要说,岳飞也不太懂政治,他生平的抱负的北伐中原,迎回二帝。赵构做了几年皇帝之后,已经不舍得将皇位让出来了(退回去)。我们无法去怎么猜测岳飞,也不能要求岳飞当一个天下枭雄,要让他以天下苍生为己任去废掉赵构(假如他有这能力),这或许就是岳飞的宿命。他的使命或者就很简单,要平定中原,恢复旧都,这个和他现管的天子偏安一隅是严重冲突的'。
历史如果能假设的话,我们假设岳飞能够迎回二帝。这二帝当中,一个是他老子,一个是他哥哥。回来后,如何安排皇位呢?我们可以参考明朝的另一个样本:土木堡事件之后,御驾亲征的明英宗朱祁镇被瓦刺也先俘获了,之后,开启了于谦的北京保卫战,朱祁钰被推上帝位,明太后同时要求立朱祁镇的儿子为太子,确保朱祁钰只是临时过渡的皇帝而已,随着明朝的稳固,被俘的明英宗朱祁镇被释放回来了,被封为太上皇,被弟弟朱祁钰囚禁在南宫7年。朱祁钰皇帝位坐久之后,计划着一步一步废除哥哥朱祁镇的儿子朱见深的太子之位,改立自己的儿子为太子,不幸的是,自己儿子突然夭折。后来朱祁镇在石亨、徐有贞等人的支持下,发动夺门之变,成功复辟上位。大明又经历了一场血雨腥风,对北京保卫战有功的于谦被处死。
历史不能假设!读史使人明智,宋人不忘亡国恨,全军复诵《满江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