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西走廊观后感作文(范例5篇)。
出于您的需要,栏目小编为您提供“河西走廊观后感作文(范例5篇)”,我们应该怎样去写河西走廊观后感呢?观后感如同其字面意思,观看电影后获得的感想和感悟,为了更方便地访问请将本网页的链接添加至浏览器收藏!
河西走廊观后感作文(范例5篇) 篇1
《河西走廊》果然不同凡响。下午只看了一集,但纪录片绝妙的画面和历史厚重感已经扑面而来。最让我震撼的有三个地方:高超的叙事方式、真实的画面还原以及时代与个人并存的影片视角。
叙事方式:第一集重点讲河西走廊与张骞通使西域的历史关系。横向谈河西走廊地理位置:南北连接青藏高原与蒙古高原,东西为黄土高原与塔里木盆地,形似走廊,宽度数百公里到数公里不等,同时也是打通西域的必经之路,战略位置重要。纵向讲汉朝历史:汉初加强中央集权、三代休养生息,到刘彻执政时,政治、经济蓬勃发展,强大的国力足以支持对外开拓,同时匈奴外患加重,而与月氏的联手的愿望也足以促进汉朝派遣使节增强对西域的了解。
讲历史事件的同时分析前因后果,把大环境摆出来,让观众自己作初步的推断,由此自然而然地引出下面的介绍。历史背景、事件原因、具体经过、实际结果、延伸影响,叙述完整且连贯,又能娓娓道来。坦白地说,如果学校教材也能这样清晰就好了。
画面还原:看不出门道,但确实好。
影片视角:一方面是汉朝对外了解甚少、外患加重北击匈奴的时代背景,另一方面是张骞本人,除了两次被俘、不辱使命的历史事件,纪录片也合理地加强了张骞匈奴妻子的形象,合理表现出个人情感的寄托。此外,把张骞的经历融入到汉武帝时期时代的起伏之中,出使西域对于时代来说是莫大的功绩,对个人来说也有无言的困顿与煎熬。(后来想想,功绩与困顿两者都有,但张骞本人确实付出了太多太多)
最后,自己特别喜欢这样的叙事方式。坦白地说,能把历史事件生动、全面地讲出来是很厉害的。我之前一直觉得讲东西最重要的是有全面、深入的调查,现在想想,这只是基础,有了知识储备却不见得能顺当讲出来。比较合适的讲法是进行必要但适当的讲解,把大环境和必要条件摆出来,然后引导听众去得出相应的结论。结论与预期相符便是最好的结果,如果不符,更是好事,不符合是有原因的,把原因找出来,好好分析,也许会有更大的进步。
河西走廊观后感作文(范例5篇) 篇2
河西走廊,果然大气磅礴,气势恢宏!难怪自汉朝以降,历朝历代都视这里为内地门户,西域屏障!有河西四郡,则有西域诸国,大汉疆域广袤,海内一统。魏巍乎长安之未央宫,迢迢乎西域之征程路,休戚与共,唇亡齿寒,狼烟不起,海内晏然!君高枕而垂拱兮,臣翰墨而高歌;士不忧其长役兮,氓不惧兵!
一旦陆疆失策,如近代之晚清,造成民乱,而一小丑阿古柏者,竟据我天山南北,以致强敌环饲,沙俄,英国争相蚕食,如无我名族大英雄左文襄公,以誓死无畏之精神,仗雄才伟略,收复宝疆,岂不危哉!嗟夫!皇城庙堂,闾巷边疆,其主权神圣,皆一也;天子宰相,匹夫野人,其责任使命,皆一也。域无大小之分,任无轻重之别,唯不同者,心而已矣!
河西走廊观后感作文(范例5篇) 篇3
东起乌鞘岭,西至古玉门关,长约900公里,宽数公里至近百公里,为西北—东南走向的狭长平地,形如走廊,称河西走廊。喜马拉雅山系的运动使得海拔4000米的祁连山被顶推隆起,在祁连山北部得以自然形成了这条咽喉般的狭长走廊——河西走廊。河西走廊南北沟通青藏高原和蒙古高原,东西连接着黄土高原和塔里木盆地。大自然的天工成就了这条横贯东西的天然通道,人类的耕耘又使得这片土地上多历史。观看“河西走廊”纪录片,体味历史别样的风采。
杨明昌同学对历史十分感兴趣,他对纪录片的理解是层层深入的,对历史故事的向往使他能从高处审视历史的变迁。他认为:纪录片虽然只有短短十集内容,但其内容贯穿了从汉代到新中国河西走廊的演变,它带给我们的,不仅是一段历史,更是一种文化、一种使命,从汉到新中国,从出使、战争、文化、交流、经贸,到工业化浪潮,再到如今的和平、富饶、“一带一路”,我想河西走廊贯穿的,不仅仅是这一段历史,更是对文化的传播和交流,对经济贸易的促进和进步。毫无疑问,河西走廊早已不再是单纯意义上的地理概念。它意味着一种历史、一种文化和一种使命,它是丝绸之路的象征和缩影
河西走廊观后感作文(范例5篇) 篇4
“曾经发生的故事已成永恒,走向未来的脚步仍在继续。”这部纪录片的最后,给出了这样的结尾。这里发生了什么样的故事,是什么使这样的故事成为永恒?看完了这个记录片,我想我找到了答案。
河西走廊的名字,早有耳闻,只感觉这是一个遥远的神秘的名字。央视《河西走廊》记录片,以史诗般的表现形式,再现了两千年以来,河西走廊充满了传奇色彩的发展演变史。我惊叹于编剧的巧妙构思,悠悠千年,用10集的篇子展现的恰到好处。我也感叹于河西走廊的精彩故事,每一个人物、事件,让人印象深刻,更加加深了对这片土地的向往。河西走廊有什么样的故事呢?
①张骞通西域的故事,家喻户晓。汉武帝是一位雄才大略的帝王,张骞是一位勇者,他有勇气,担负开拓西域的使命,有毅力,在逆境中不改变气节,终于完成使命,封博望侯,名垂史册。他是河西走廊的开辟者,他作为中华文明的使者,第一次将中国和中亚的一些国家联系起来,河西走廊的故事,也从这里,满满的开始。
②还记那个叱咤疆场,横扫千军的骠骑将军吗?还记的他为汉朝,为中华民族开疆拓土作出的杰出贡献吗?他是霍去病,一代军师奇才。在那个匈奴肆虐的时代,他以少胜多,出奇制胜,马踏匈奴,建立了一代功勋。是他,真正打开了中国通往西域的通道。
③常惠,西汉著名外交家,我的老本家,曾经多次出使西域,经过河西走廊。为了维护国家尊严,他违反皇帝命令,出兵攻打曾经杀死汉朝使者的一个国家(地区),扬我大汉尊严。
④中原战火纷飞的岁月,河西走廊成为了儒家文化的保存站。郭瑀是在这样的时代中的一个大儒,他的学生刘昞后来成为了河西士林领袖。河西走廊为战火中的中华文化提供了传承的载体,为战乱之后儒学的复兴奠定了了希望。
⑤鸠摩罗什,曾经被软禁17年,命运之神眷顾他,最后被救出,弘扬佛法,普度众生。这是一个外国人。正是他,翻译佛经,为佛教文化在中国的传播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⑥敦煌翟氏家族,他们是著名的莫高窟的修建家族。莫高窟,又被称为千佛洞,被称为敦煌壁画艺术的极品。飞天的形象,美轮美奂,拥有很高的审美和历史价值。最早认识这个是从认识樊诗锦开始的,她曾是敦煌博物馆馆长,有机会一定要到莫高窟看看。
很遗憾我不是历史学家,没有能力为写这篇文章提供信手拈来的素材。或者也可以说故事太多,简略的笔触似乎更加合适,在这里,隋炀帝举行了盛大的万国集会,阔端(元朝河西地区领袖)和萨班(藏族领袖)通过会谈实现了蒙古帝国对西藏的管辖;在这里欧洲使者鄂本笃争取去北京大使的资格,最后遗憾的一病不起;在这里,明长城一直从嘉峪关延伸到了山海关,闭关锁国的政策也慢慢开始;在这里林则徐颠簸在流放的路上,但心中对于天下,从未忘记在这里;在这里中华人民共和国发现了石油、镍矿等宝贵的资源……
这里是河西走廊,这不仅是一个地理标记,更是一种历史、文化和使命——绵延不绝的中国历史、灿烂辉煌的中华文化和继承发展弘扬的光荣使命,也正是因为这些,这里的故事,有足够的理由,成为永恒。
再次重复片尾的那句话,曾经发生的故事已成永恒,走向未来的脚步仍在继续。河西走廊加油,中国加油
河西走廊观后感作文(范例5篇) 篇5
一个秣马厉兵,峥嵘初现的汉帝国正冉冉升起,我沿着河西走廊的脉络,一点点还原了昔日走西域,开西疆的荡气回肠。“匈奴未灭,何以家为?”十八披甲封帅,二十封狼居胥。这世间应无少年不想学霍骠骑,收复焉支山,弘不世之功。看这部恢弘的历史纪录片,我总觉得,无数忠骨销魂的汉家将士似就在眼前一般。
那是一段惊心动魄的铁血岁月,英雄的荣光浸润了这片富饶美丽的土地,中原与西域世界互通的大门在无数将士的浴血奋战中被缓缓开启,这富足的土地终于向中原展现真容颜。两千多年前的西汉,从武帝第一次派张骞出使西域,到霍去病拿下河西走廊,从此,祁连山下的这条走廊正式融入中华文明的血脉。武威。张掖。酒泉。敦煌。这几个动人的名字开启了河西走廊金戈铁马的征途,自此,千年丝绸之路的波澜壮阔才得以为人们所知晓。甘肃,敦煌。虽未能至,但的确叫人心向往之。
这里有两千多年的历史风云,有无数的坚守,开创与信仰,还有数不清的战乱和残杀,这片土地蕴蓄了太多不为人所知的骁勇故事,也积淀了太多的骊歌传奇。河西走廊是在满目戈壁下在祁连山的雪水下被滋润的,它拥有雪莲遗世独立的气质,即使历史千百年的锉磨也没叫他蒙上风尘,反而更加坚挺。时间的脉络渐渐向前延伸,它不会驻足回望,或许,它永远也不会发现,这条走廊的生命的毅力早已超越了时间。
娓娓道来的是河西走廊的事迹,缓缓流淌的是祁连山的雪水,这是一部不可错过的纪录片,我也认为,这是关于西域的一首荡气回肠的启蒙诗。时任敦煌研究所文献研究所副所长的沙武田教授及总撰稿邓建永表示,40万字的学术剧本几乎囊括了河西走廊在各个朝代的历史变迁,当我们翻开这幅画卷,发现它与中原王朝的国家经略息息相关。极致的美的享受和恢弘的历史基调共同造就了部历史纪录片,它历久弥新,久盛不衰。
几百字的话语根本说不尽这部纪录片的“骨相”,我能从这部片子里,轻易地衡量出历史的重量,河西走廊的真实地质地在我面前展露,这一刻,我似在玉门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