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世界还小的时候读后感(推荐7篇)。
当阅读完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体会呢?写一份读后感,记录收获与付出吧。想必许多人都在为如何写好读后感而烦恼吧,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当世界年龄还小的时候》读后感(精选7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当世界还小的时候读后感 篇1
《当世界年纪还小的时候》是一本儿童哲学启蒙书,充满想象力和灵气,很多话很古怪,不合逻辑,仔细想却充满哲学思辨意味,这正是这本书的魅力所在。
我和孩子们用了三个星期完成这本《当世界年纪还小的时候》的阅读,第一个星期,我用了十来分钟的时间大体了解了一下孩子们读这本书的整体感受,看看这些莫名其妙的故事,孩子们能读到什么程度,那次十多分钟的摸底交流,我稍微问了几个孩子,他们有的觉得文字是奇幻的、异想天开的甚至觉得那是像做梦一样的语言,有的觉得有点像胡言乱语,有的觉得情节总让人无法预测,总之,与他们以往看的儿童小说、动物小说的风格不一样。因为书只看了几天,所以这次简短的交流只有琚曦文、颜阳博雅、吴应诚等五六个孩子发言,但我发现他们对这些故事的接受程度高于我的想象,于是我为他们设计了阅读学习单,主要内容是:
1.有些故事我已经琢磨出点儿味道出来了——
2.有的故事虽然我还不懂,但我觉得它也蕴含着深刻的哲理——
3.我还想和大家讨论——
4.如果让你给这本书写一段书评,你会写——
周二的交流课上,我们主要围绕“你读懂了哪些故事”这一点来交流阅读感受,通过目录进行简单梳理后,第二个环节,我的问题是:哪些故事让你琢磨出点儿味道来?
说实话,这本《当世界年纪还小的时候》,我自己在读的时候都有不少困惑,所以我有点担心孩子们对这43个小故事能理解得了多少,能理解到多深。我想,这些看似无逻辑无道理的语言背后想表达的哲学思想,可能会有很多孩子是无法一眼看出来的,一定是要在老师的引导下才能模糊地了解一点。可实际的情况呢,大多数故事都有孩子提到,说自己怎样理解的,有的说法我都没有想到,比如,谈到《星星》这个故事时,有个孩子就说,这个故事让我知道了,女人总是容易看到别人的优点,而男人却容易看到缺点,要是我们看待事物时把这两点结合起来就好了。有的孩子在讲《阿拉斯加的金矿》这个故事时说,不要只看外表,他的内心也许在掩藏着什么。有一个孩子叫张家硕,平时算是语文能力较弱的,作文的语句通顺难以做到,但他在说读《阿拉斯加的金矿》这个故事的感悟时的观点却令我吃惊:广告都是假的!其实,这种惊喜不是第一次,上次他在对《最难的单词》作批注时是这样写的:谢谢对于很多人来说都是难点!是的,整本书阅读包括图画书阅读就总是给我带来这样的惊喜。
第三个环节,我让他们说说那些自己说不上道理,但又觉得很有哲理的故事,找出其中的貌似有哲理的话,我们一起来读一读,一起来交流一下其中的哲理,琢磨一下其中的味道。
第四个环节,谈谈这本书中的插图,了解插画家贝尔纳。
第五个环节,结合本书作者舒比格的经历,引导孩子们从总体上了解这本书的特点:天马行空,没有逻辑,像是做梦,很简单,很无厘头,却又蕴含着深刻的哲理。也只有始终保持一颗童心的舒比格才能写出这样的作品。
第六个环节,以“你建议给什么年龄层次的人推荐这本书”为话题进行交流。
我的'这节课也就在这里结束了。实际上我的设计中还有读一读自己给这本书写的书评这个环节,这段话是孩子们已经在阅读学习单中写好了的,只需要在课堂交流就可以了,可是,因为本书的故事太多了,共有43个,前面交流对故事的理解这一环节比预计多花了时间,所以交流书评这个环节这节交流课上就没有做。
这节交流课我最大的缺陷就是没有让孩子们形成思想的碰撞,孩子们各说各的,没有去驳斥别人的观点,也没有去附和别人的观点。如果我让孩子们在“南瓜”或《瓜》这样故事上多做停留,进行一些实实在在的思想碰撞,把对故事的理性分析引向深入,才能真正实现我设定的教学目标之二:“通过品味精彩片段、交流阅读感受等形式,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引发学生对这个世界更深层次的思考。”
所以,像这样具有哲学启蒙性质的书该怎样带领孩子们进行阅读交流,我还在探索中。幸好,有《当世界年纪还小的时候》这样优秀的文本;幸好,这种哲学启蒙性质的童书阅读交流还没有形成什么模式,所以,我的一切探索都会很有价值。
当世界还小的时候读后感 篇2
一、教学效果
本节课围绕着教学目标,我取得了以下效果:
1.在这堂课中,我除了让同学们用各种方式读生字词,还引导他们通过自己喜欢的方式交流识字方法。如,熟识的字加偏旁、用歌谣记字法等。这样提高了学生学习生字的兴趣。我发现,在我的引导下,同学们发挥想象,“创造”出了很多谜语和歌谣来记生字,效果非常好。
2.以重点句子为突破口,通过把握重点句子的意思来把握文章的中心,如,在教学过程中,我抓住了“每样东西只要弄明白自己做什么最容易就行了”“只要万物都做它最容易做的事,这世界就很有秩序了。”提炼出“明白自己的优缺点,树立不断学习的信心”这样的主题,以便于学生理解课文的中心思想。通过对重点句子的把握,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更加深刻。
3.紧扣重点词语,理解课文。以“反反复复”贯穿第三自然段的学习,通过提问“月亮学会了什么?是怎么学会的”引导学生联系上文“白天它觉得这主意不好,晚上又觉得这主意不错”联系下文“一阵子这样,一阵子那样”体会作者把月亮想象成一个拿不定主意的天真小孩。结合下文,不仅能准确理解词语,还能够以此领会文章的内容,从而指导朗读。
二、成功之处
在指导朗读的环节中,让学生挑自己最喜欢的一段课文好好的读一读,然后来展示自己读的效果。这样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各种各样的方式读课文的过程中,把课文读熟练,读准确。最后再让学生通过填空的形式来概括课文大意。这样的设计很适合低年级学生。
三、不足之处
我也感觉有些欠缺:没有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习惯、学习方法,所以课堂上有的地方会冷场、学生会不明白你说的什么意思。学生性格比较内敛,不太喜欢单独发言,而喜欢齐答。我没有把朗读作为重点,没有通过反复朗读让同学们把握课文内容,而是把过多的精力放在了重点句子的讲解上,导致部分同学对文章中心把握不够。希望在今后的.教学中把朗读放在首位,注重朗读,注重对文章整体的把握。
四、改进措施
如果我再重新来上这节课的话,我会这样做:采用灵活多样的形式引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并且要求学生在朗读的时候,边读边想象课文所描述的情景。
当世界还小的时候读后感 篇3
你知道世界年纪还小的时候是什么样子吗?
李老师送给了我们一本特别有趣的书,叫《语文新天地》,我好奇地翻开书,第一映入眼帘的就是《当世界年纪还小的时候》这篇文章,我有些疑问,难道作者在世界很小的时候就出生了?我一定要好好看看!
原来刚出生的太阳曾试过做别的事情,例如唱歌,但它粗糙的声音把新世界吓坏了;风开始很安静,好像不存在似的,后来不知怎么发现自己竟然可以吹;猫叫做“猫”,因为它长得像一种叫这个名字的动物,叫做“猫”的动物它宁可叫做“老鼠”,但是老鼠叫这个名字已经很久了,为了避免混乱,猫只好继续叫“猫”……
如果太阳不发光,照亮人间,去吹风,那明摆着是把人类烤成人肉干嘛;如果月亮不去晚上照亮大地,去学着在白天发光,那人间可就是白茫茫的一片了,而且月光是冷冷的,那世界就永远是冬天了。
每个人就应该去做自己擅长的事,就像小鸟要飞,老牛要犁地。人也是这样,去做自己擅长的事,才会做得精彩。比如我,擅长画画和舞蹈,而不擅长书法和羽毛球,去做自己不擅长的事,只会让那件事变得更糟。
又对自己未来的想象与思考,生活会充实不少。谁都可以有自己的梦,谁都有权利编写自己的生活,抱着一份对未来的憧憬,本身就偶是一种美好的生活心态。
当世界还小的时候读后感 篇4
有一本书《当世界年纪还小的时候》,书的末页有这样一段文字:“洋葱、萝卜和番茄不相信世界上有南瓜这种东西,它们认为那只是空想。南瓜不说话,它只是继续成长着。”
书页旁画着一个巨大的南瓜图片,与图画中的小房子有着巨大的反差,这张图片让我明白了这段话的启示。我们的种植园里也种了许多美丽的南瓜,我看着这些南瓜,心里感到有些意味深长。
我对这段话的理解是:洋葱,萝卜和番茄都是较小的蔬菜,而南瓜则较大,所以他们不相信世界上还有南瓜这样大的蔬菜,他们觉得这是不可能的事情,但是真正的南瓜不理会他们的无谓争论,只是默默的生长,使自己长的更大,就是对他们最好的反击。
无论个人成长还是事业发展,不会总是一帆风顺,即便身正行端,有时也难免遭致猜疑和误解。遇此情形,不如收拢心神,不争论,把宝贵的时间和有限的精力用在“成长”上,待到偌大的“南瓜”摆在眼前,是不是“一种空想”也就不辩自明。这也反映了人们的一种井底之蛙的短浅眼光和真正不被看好的人的默默无闻,厚积薄发的隐忍心态。
南瓜不仅努力生长,而且对自己有信心。信心胜于黄金,对自己有信心的人,才能赢得别人的信任和尊重。
无论干什么事情,想赢得天下所有人的认同和百分百的支持,既不现实又无必要。对那些认准的事、定好的`路,即便风凉话再多,也要不动摇地坚持,不懈怠地努力。大智慧往往深藏于最简单的话语里,语言永远比思想苍白。
所以,要行动告诉他人,我的存在。
当世界还小的时候读后感 篇5
对现代人来说,世界年纪小的时候,是远古时代,那时的景象,我们不太清楚,有传说从古到今,我们也可以置疑不信。对将来的人来说,现代生活,也是世界年纪小的时候。那么,以《当世界年纪还小的时候》作为名字的一本书,会讲些什么故事,会告诉读者什么道理,读者当然有所期盼。
德国作家于尔克·舒比格幻想中的年轻世界,是一个奇妙的世界,走进去看看,有点陌生,却也似曾相识。他有时站在古老的土地上,有时在现代人的世界,有时又好像走到了将来。他的故事,似乎胡思乱想,随手拈来。一些故事好像刚刚开了头,却戛然而止,让人错愕;一些故事,仿佛在自说自话,走着一条看不见终点的曲折小路,把人引入迷宫。开始读他的故事时,我曾经生出疑惑:这是写给孩子看的吗?
不过,书中的有些故事还是吸引了我。譬如《三张椅子》、《小女孩和死神的故事》、《巨大的面包》、《如何寻找帮助》。那是我不曾听说过的故事,新鲜,有趣,像是古典童话中的人物复活,也像是现代人梦幻中的奇境。
这本书的作者是一位智者,他的幽默和智慧常常在不经意流露,让人在莞尔一笑的同时,悟出幽深的哲理。
我在他的故事中发现了惊人的想象力。《狮子吼》,动物们竟然可以交换声音,狮子的吼声,在老鼠小小的喉咙里落户,结果会怎样呢?老鼠的吱吱声没有了家,在山野里到处游荡……《汽车》,那辆任性可恶的汽车,破坏了安宁和谐的生活……
有两个故事特别耐人寻味。一篇是《书》,另一篇是《一千件糊涂事》。《书》中那本书的遭遇,似乎荒诞,却可以引发每一个读书人思索,关于如何读书,如何对待知识。《一千件糊涂事》是本书的最后一篇,读完这篇引人入胜的作品,再也不会埋怨作者不会讲故事。这是一个发生在未来的`故事,是一个小魔鬼和一群孩子之间的故事,在这个故事里,魔鬼和孩子们互相关心,天堂、人间和地狱,失去了界限,而笼罩统领这一切的,是一个爱字。这是于尔克·舒比格的理想,也是人类的理想。
当世界还小的时候读后感 篇6
我读了《当世界年纪还小的时候》,很久很久以前,当世界年纪还小的时候,还没有人出现,忽然,有一个人出现了,是一个女人,她四处张望所有的东西,自言自语地说:“嗯,这些东西都不错。”
又有一个人出现了,是一个男人,他们两个互相问你叫什么名字呀!你叫什么名字呀!男人说:“我叫亚当”女人说:“我叫夏娃”他们俩想结婚,忽然,亚当说:“什么叫结婚,没有听说过”夏娃说:“结婚就是爱。”不一会儿夏娃就吻了一下亚当,然后夏娃就说:“这就叫爱。”亚当说:“爱的滋味还挺不错的。”他们住的地方是在伊甸园,亚当说:“什么叫伊甸园,没有听说过。”夏娃说:“当世界年纪还小的时候就叫做伊甸园。”
石头学会了变硬;太阳学会了上山下山;月亮学会了变化;水学会了流动。
我看了这本书,学到了不少不明白的词语,它还告诉我们是什么意思了,就好像伊甸园我是不懂的,但后来它告诉我了。妈妈给我这本书时,我欣喜若狂,可是没有拼音,这本书的字都认识,也不难读,我就是喜欢这本书。
当世界还小的时候读后感 篇7
我读了《当世界年纪还小的时候》这本书,它讲了很久很久以前,当世界年纪还小的时候,还没有人出现。
这时,出现了一个女人,她四处张望所有的东西,自言自语的说:“嗯,这些东西都不错。”又有一个人出现了,是一个男人,他们互相问:“你叫什么名字呀?”男人说:“我叫亚当。”女人说:“我叫夏娃。”夏娃说:“我们结婚吧”。亚当问:“什么叫结婚?没有听说过。”夏娃说:“结婚就是爱。”不一会儿夏娃就吻了亚当一下,然后夏娃说:“这就叫爱。”亚当说:“爱的滋味还挺不错。”他们的住的地方在伊甸园。亚当问:“什么是伊甸园?”夏娃说:“当世界年纪还小的时候就叫做伊甸园。”他们在一起生了许多的孩子,慢慢地世界就有了许多人。
慢慢地,石头学会了变硬;太阳学会了上山下山;月亮学会了变忙;水学会了流动。
这本书让我学会了不少词语,学到了不少知道。我希望大家也能喜欢这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