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5000网

王安石诗句全集(合集4篇)

发表时间:2023-08-03

王安石诗句全集(合集4篇)。

中华文化熠熠生辉,它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绮丽瑰宝,华夏文明的核心,那么诗人有哪些值得一读的古诗词呢?为您介绍一篇编辑为您整理的《王安石诗句全集(合集4篇)》的文章,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以下短句!

王安石诗句全集(合集4篇) 篇1

王安石《春夜》原文

金炉香烬漏声残,剪剪轻风阵阵寒。

春色恼人眠不得,月移花影上栏杆。

全文赏析

王安石于公元1042年(宋仁宗庆历二年)进士及第,公元1059年(嘉祐三年)上变法万言书,未被采纳。直到公元1068年(宋神宗熙宁元年),神宗准备实行新法,到四月才召他进京面对。经过二十六年的漫长岁月,王安石屈居下位不算,最大的憾事是变法主张未能实现。此时形势突变,遇到了赏识他主张的锐意变法的新帝,正是龙虎风云、君臣际遇的良机,大展鸿图,即在眼前。因此,他在值宿禁中的时候,面对良宵春色,剪剪轻风,金炉香烬,月移花影,一派风光,激起了思想上难以自制的波澜,为自己政治上的春色撩拨得不能成眠。

这首绝句和杜甫的五言律诗《春宿左省》属于同一题材:“花隐掖垣暮,啾啾栖鸟过。星临万户动,月傍九霄多。不寝听金钥,因风想玉珂。明朝有封事,数问夜如何。”

这首诗的前两句相当于杜诗的前两联,都是写景。首句是视觉加听觉,以动衬静。王安石写的是春天拂晓时的景象;杜甫则因仿佛听到有人开宫门的钥匙声,和百官上朝的马铃声而睡不着,其意义相对要小些,这是由于两人的地位悬殊太大造成的。次句以触觉写出了香尽漏残、黎明破晓时分的夜寒意。第三句叙事夹抒情,诗人所追求的是杜甫所想要的“君臣已与时际会”,这激动人心的时候就要到来,他不只是像杜甫“明朝有封事,数问夜如何”那样睡不着觉。但诗人留下问题:为什么“眠不得”,春色为何“恼人”,诗人故意不说原因。“恼”字在此处是反义正用,不能作恼恨的“恼”理解,应作“撩”解,杜甫诗“韦曲花无赖,家家恼煞人”中的“恼”字即是“撩”的意思,绝不是苦恼得不能成眠。最后一句以景结情:但只见月亮移动,照出花影,斜映在庭院里的栏干上。诗贵含蓄,此诗除第三句外,字字写景,情隐词外。

这首诗的内在抒情曲折而深沉,外在表向却是春夜清幽美景,创作手法高明。诗中处处紧扣着深夜,却又没有一句直接说到夜已如何,而只写夜深时的种种景象。诗人没有正面写对人的怀念,而是通过香尽漏残、月移风寒,写出时光的推移,从而表明诗人徘徊之久和怀想之深。表面上是这庭院夜色搅乱了诗人的清梦,实际上是由于对远方的人强烈的思忆,使诗人感到眼前的春色倍加恼人,感情表达得含蓄、曲折而深沉,有着余而不尽之意。

诗人所描写的皇宫春晓的迷人景色,和杜甫“九重春色醉仙桃”,贾至“禁城春色晓苍苍”,岑参“莺啭皇州春色阑”的用意是一样的,用现代的话说,就是大好的景色象征大好的形势。如果没有“月傍九霄多”,就不会有“花影上栏干”,由此可见,王安石是参透了杜甫《春宿左省》后才动笔的。

所以说,这一首政治抒情诗。王安石是借用爱情诗曲折地表达自己的春风得意之情。

王安石诗句全集(合集4篇) 篇2

王安石《送和甫至龙安微雨》原文

荒烟凉雨助人悲,泪染衣襟不自知。

除却春风沙际绿,一如看汝过江时。

译文

野外的烟气冰冷的雨水令人更加悲伤,

泪水浸湿了衣领我都浑然不知.

没有了春风河岸的芦苇依旧碧绿,

就好像(我)当初送你过江的时候一样.

注释

①和甫:王安石之弟王安礼,字和甫。龙安:即龙安津,在江宁城西二十里。吴氏女子:指王安石长女,适浦城人吴充之子吴安持。因古代女子出嫁后从夫姓,故称吴氏女子。吴安持当时在汴京任官。

②汝:你,指吴氏女子。

写作背景

元丰五年(1082),王安石送弟王安礼赴京任尚书左丞。从熙宁九年(1076)罢相返金陵至是时,王安石已七年未与长女相见,此番送弟,触景生情,更为思念远方的女儿,诗人饱含深情,融情入景,写下这首七绝寄予她,表达了父女之间的骨肉至情。释普闻《诗论》赞此诗:“拂去豪逸之气,屏荡老健之节,其意韵幽远,清癯雅丽为得也。”王安石的长女亦能作诗,曾有寄父》一绝云:“西风不入小窗纱,秋气应怜我忆家。极目江南千里恨,依然和泪看黄花。”王安石在此前后还写了《寄吴氏女子一首》、《寄吴氏女子》、《次吴氏女韵二首》等,可见父女情深。

王安石诗句全集(合集4篇) 篇3

王安石《元日》原文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全文赏析

这首诗描写新年元日热闹、欢乐和万象更新的动人景象,抒发了作者革新政治的思想感情。

首句“爆竹声中一岁除”,在阵阵鞭炮声中送走旧岁,迎来新年。起句紧扣题目,渲染春节热闹欢乐的气氛。次句“春风送暖入屠苏”,描写人们迎着和煦的春风,开怀畅饮屠苏酒。第三句“千门万户曈曈日”,写旭日的光辉普照千家万户。用“曈曈”表现日出时光辉灿烂的景象,象征无限光明美好的前景。结句“总把新桃换旧符”,既是写当时的民间习俗,又寓含除旧布新的意思。“桃符”是一种绘有神像、挂在门上避邪的桃木板。每年元旦取下旧桃符,换上新桃符。“新桃换旧符”与首句爆竹送旧岁紧密呼应,形象地表现了万象更新的景象。

王安石不仅是政治家,还是诗人。他的不少描景绘物诗都寓有强烈的政治内容。本诗就是通过新年元旦新气象的描写,抒写自己执政变法,除旧布新,强国富民的抱负和乐观自信的情绪。

写作背景

此诗作于作者初拜相而始行己之新政时。1067年宋神宗继位,起用王安石为江宁知府,旋即诏为翰林学士兼侍讲,为摆脱宋王朝所面临的政治、经济危机以及辽、西夏不断侵扰的困境,1068年,神宗召王安石“越次入对”,王安石即上书主张变法。次年任参知政事,主持变法。同年新年,王安石见家家忙着准备过春节,联想到变法伊始的新气象,有感创作了此诗。

王安石诗句全集(合集4篇) 篇4

王安石《千秋岁引·秋景》原文

别馆寒砧,孤城画角,一派秋声入寥廓。东归燕从海上去,南来雁向沙头落。楚台风,庾楼月,宛如昨。

无奈被些名利缚,无奈被他情担阁!可惜风流总闲却!当初漫留华表语,而今误我秦楼约。梦阑时,酒醒后,思量着。

全文赏析

这首词没有《桂枝香》的豪雄慷慨,也没有《浪淘沙令》的踌躇满志。全词采用虚实相间的手法,情真心切、恻恻动人、空灵婉曲地反映了作者积极的人生中的另一面,抒发了功名误身、及时退隐的的慨叹。

上片以写景为主,像是一篇凄清哀婉的秋声赋,又像是一幅岑寂冷隽的秋光图。旅舍客馆本已令羁身异乡的客子心中抑郁,而砧上的捣衣之声表明天时渐寒,已是“寒衣处处催刀尺”的时分了。古人有秋夜捣衣、远寄边人的习俗,因而寒砧上的捣衣之声便成了离愁别恨的象征。“孤城画角”则是以城头角声来状秋声萧条。画角是古代军中的乐器,其音哀厉清越,高亢动人,诗人笔下常作为悲凉之声来描写。“孤城画角”四有很强的感染力,并留下了对空旷寥阔的异乡秋色想象空间。下面接着说:“一派秋声入寥廓”,“一派”本应修饰秋色、秋景,而借以形容秋声,正道出了秋声的悠远哀长,写出了空间的广度,“入廖廓”的“入”字更将无形的声音写活了。开头三句以极凝练的笔墨绘写秋声,而且纯然是人为的声响,并非是单纯的自然声气。下两句主要写作者目之所见。燕子东归,大雁南飞,都是秋日寻常景物,而燕子飞往那苍茫的海上,大雁落向平坦的沙洲,都寓有久别返家的寓意,自然激起了词人久客异乡、身不由己的思绪,于是很自然地过度到下面两句的忆旧。“楚台风”、“庚楼月”用典。这里以清风明月指昔日游赏之快,而于“宛如昨”三字中表明对于往日的欢情与佳景未尝一刻忘怀。

下片即景抒怀,说的是:无奈名缰利锁,缚人手脚;世情俗态,耽搁了自的生活。风流之事可惜总被抛一边。“当初”以下便从“风流”二字铺展开去,说当初与心上之人海誓山盟,密约私诺,然终于辜负红颜,未能兑现当时的期约。“华表语”用了《搜神后记》中的故事,这里的“华表语”就指“去家来归”云云。关于“秦楼”,汉东府《陌上桑》中说:“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秦氏楼即为美貌坚贞的女子罗敷的居处。李白的《忆秦娥》中说:“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也以秦楼为思妇伤别之处,因而此处的“秦楼约”显系男女私约。这里王安石表面上写的是思念昔日欢会,空负情人期约,其实是借以抒发自己对政治的厌倦之情、对无羁无绊生活的留恋与向往。因而这几句可视为美人香草式的比兴,其意义远一般的怀恋旧情之名词意至此也已发挥殆尽,然末尾三句又宕开一笔作结,说梦回酒醒的时候,每每思量此情此景。梦和酒,令人浑浑噩噩,暂时忘却了心头的烦乱,然而梦终究要做完,酒也有醒时。一旦梦回酒醒,那忧思离恨是更深地噬人心胸。这里的梦和酒也不单纯是指实的梦和酒。人生本是一场大梦,《庄子·齐物论》上说只有从梦中醒来的人才知道原先是梦。而世情浑沌,众人皆醉,只有备受艰苦如屈原才自知独醒。因而,此处的“梦阑酒醒”正可视为作者历尽沧桑后的憣然反悟。

作为一代风云人物的政治家,王安石也并未摆脱旧时知识分子的矛盾心理:兼济天下与独善其身两者中间徘徊。他一面以雄才大略、执拗果断著称于史册;另一面,激烈的政治漩涡中也时时泛起激流勇退、功名误身的感慨。这首小词便是他后一方面思想的表露。无怪明代的杨慎说:“大有感慨,大有见道语。”(《词品》)杨慎对王安石政治上的评价未必得当,但以此词为表现了作者思想中与热衷政治相反的另一个侧面,却还是颇有见地的。

写作背景

此词的创作年代不详,但从词的情调来看,很可能是王安石推行新法失败、退居金陵后的晚年作品。

zb258.com相关文章推荐

贾岛诗句全集合集(4篇)


中华文化熠熠生辉,在我国悠久的历史上多次出现过诗歌盛行的时期。它是古代先贤的智慧结晶,是我国文化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那么您知道诗人有哪些有名的古诗词呢?如果你需要一些帮助或建议贾岛诗句全集可以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我们后续还将不断提供这方面的句子!

贾岛诗句全集 篇1

贾岛《送天台僧》原文

远梦归华顶,扁舟背岳阳。寒蔬修净食,夜浪动禅床。

雁过孤峰晓,猿啼一树霜。身心无别念,馀习在诗章。

全文赏析

诗人贾岛早年曾经为僧,后虽还俗,但过去的蒲团生涯对他不能没有影响,他的诗中常出现的孤寒清寂,恬淡超然,也与此有密切的关系。闻一多先生在《唐诗杂论·贾岛》一文中精辟地指出:“早年记忆中‘坐学白骨塔’、‘三更两鬓几枝雪,一念双峰四祖心’的禅味,不但是‘独行潭底影,数息树边身’,‘月落看心次,云生闭目中’一类诗境的蓝本,而且是‘瀑布五尺仞,草堂瀑布边’,‘孤鸿来夜半,积雪在诸峰’,甚至‘怪禽啼旷野,落日恐行人’的渊源。”所以,同样是禅诗,贾岛与王维就往往不一样。如果说王维是幽静空明的话,贾岛就是枯寒苦瘦,这首诗的境界也恰好说明了这一点。这也就告诉读者,研究作家,不能脱离他的个性、经历,否则,难免隔靴搔痒。

全诗前三联皆是诗人想象的这位天台僧人远去的情景。首联“远梦归华顶,扁舟背岳阳”中的“扁舟”直接地将天台僧一路孤寂的情景展现在读者面前;“背岳阳”点明了天台僧人的离去,即乘坐扁舟朝着背离岳阳的方向驶去,此处即交代出了诗人与天台僧送别的地点,又饱含了诗人对天台僧浓浓的赠别之情。颔联“寒蔬修静食,夜浪动禅床”是进一步想象天台僧在途中的情景,通过僧人的饮食与坐禅两个方面来表现出了僧人清心寡欲与孤寒清寂。颈联“雁过孤峰晓,猿啼一树霜”僧人这一路之中大雁相伴,孤峰相随,更有猿啼之声在耳畔萦绕。这句中,一个“孤”字,一个“霜”进一步升华了僧人孤寒清寂的形象。尾联“身心无别念,余习在诗章”,即说明了僧人的“心中无一物”,同时也是诗人的自比。

贾岛诗句全集 篇2

贾岛《寄李輈侍郎》原文

终过盟津书,分明梦不虚。人从清渭别,地隔太行馀。

宾幕谁嫌静,公门但晏如。櫑鞞干霹雳,斜汉湿蟾蜍。

追琢垂今后,敦庞得古初。井台怜操筑,漳岸想丕疏。

亦翼铿珉珮,终当直石渠。此身多抱疾,幽里近营居。

忆漱苏门涧,经浮楚泽潴。松栽侵古影,荤断尚芹菹。

语嘿曾延接,心源离滓淤。谁言姓琴氏,独跨角生鱼。

贾岛诗句全集 篇3

贾岛《玩月》原文

寒月破东北,贾生立西南。西南立倚何,立倚青青杉。

近月有数星,星名未详谙。但爱杉倚月,我倚杉为三。

月乃不上杉,上杉难相参。眙愕子细视,睛瞳桂枝劖。

目常有热疾,久视无烦炎。以手扪衣裳,零露已濡沾。

久立双足冻,时向股髀淹。立久病足折,兀然黐胶粘。

他人应已睡,转喜此景恬。此景亦胡及,而我苦淫耽。

无异市井人,见金不知廉。不知此夜中,几人同无厌。

待得上顶看,未拟归枕函。强步望寝斋,步步情不堪。

步到竹丛西,东望如隔帘。却坐竹丛外,清思刮幽潜。

量知爱月人,身愿化为蟾。

贾岛诗句全集 篇4

贾岛《题刘华书斋》原文

白石床无尘,青松树有鳞。一莺啼带雨,两树合从春。

荒榭苔胶砌,幽丛果堕榛。偶来疏或数,当暑夕胜晨。

露滴星河水,巢重草木薪。终南同往意,赵北独游身。

渡叶司天漏,惊蛩远地人。机清公干族,也莫卧漳滨。

白居易诗句全集(合集5篇)


作文5000网的编辑汇总整理出《白居易诗句全集(合集5篇)》的相关素材,请马上收藏本页句子,以方便再次阅读。中国自古就是一个诗的国度,在我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出现过许多优秀的诗人。为了提升我们的心灵品质,我们可以欣赏学习古诗词,它是古代先贤的智慧结晶,是我们中华文化的重要传承。

白居易诗句全集(合集5篇)(篇1)

古冢狐,妖且老,化为妇人颜色好。头变云鬟面变妆,

大尾曳作长红裳。徐徐行傍荒村路,日欲暮时人静处。

或歌或舞或悲啼,翠眉不举花颜低。忽然一笑千万态,

见者十人八九迷。假色迷人犹若是,真色迷人应过此。

彼真此假俱迷人,人心恶假贵重真。狐假女妖害犹浅,

一朝一夕迷人眼。女为狐媚害即深,日长月增溺人心。

何况褒妲之色善蛊惑,能丧人家覆人国。

君看为害浅深间,岂将假色同真色。

白居易诗句全集(合集5篇)(篇2)

水陆四千里,何时归到秦?

舟辞三峡雨,马入九衢尘。

有酒留行客,无书寄贵人。

唯凭远传语,好在曲江春。

全文赏析

首联叙写朋友归京,千里迢迢,不知何时才能回到长安;作者对朋友行路的担忧与二人深厚情谊跃然纸上。颔联以轻快笔调,想象朋友在烟雨朦胧的三峡渡口登舟而去,抵达京城时,快马扬鞭,意气风发穿行于繁华街市的情形,无比欣羡。颈联对仗工整,运用对比反衬手法,叙写想到自己依旧羁旅在外,虽有美酒为朋友饯行,却没有书信寄给君王,不禁又黯然神伤起来。尾联对朋友寄予厚望,希望朋友归京后替他向君王传话,请君王回忆当年科考放榜时君臣一起在曲江池宴饮欢谈的美好情景。

白居易诗句全集(合集5篇)(篇3)

白老忘机客,牛公济世贤。鸥栖心恋水,鹏举翅摩天。

累就优闲秩,连操造化权。贫司甚萧洒,荣路自喧阗。

望苑三千日,台阶十五年。是人皆弃忘,何物不陶甄。

篮舆游嵩岭,油幢镇海壖。竹篙撑钓艇,金甲拥楼船。

雪夜寻僧舍,春朝列妓筵。长斋俨香火,密宴簇花钿。

自觉闲胜闹,遥知醉笑禅。是非分未定,会合杳无缘。

我正思扬府,君应望洛川。西来风袅袅,南去雁连连。

日落龙门外,潮生瓜步前。秋同一时尽,月共两乡圆。

旧眷交欢在,新文气调全。惭无白雪曲,难答碧云篇。

金谷诗谁赏,芜城赋众传。珠应哂鱼目,铅未伏龙泉。

远讯惊魔物,深情寄酒钱。霜纨一百匹,玉柱十三弦。

楚醴来尊里,秦声送耳边。何时红烛下,相对一陶然。

白居易诗句全集(合集5篇)(篇4)

江州望通州,天涯与地末。有山万丈高,有江千里阔。

间之以云雾,飞鸟不可越。谁知千古险,为我二人设。

通州君初到,郁郁愁如结。江州我方去,迢迢行未歇。

道路日乖隔,音信日断绝。因风欲寄语,地远声不彻。

生当复相逢,死当从此别。

君游襄阳日,我在长安住。今君在通州,我过襄阳去。

襄阳九里郭,楼堞连云树。顾此稍依依,是君旧游处。

苍茫兼葭水,中有浔阳路。此去更相思,江西少亲故。

去国日已远,喜逢物似人。如何含此意,江上坐思君。

有如河岳气,相合方氛氲。狂风吹中绝,两处成孤云。

风回终有时,云合岂无因。努力各自爱,穷通我尔身。

白居易诗句全集(合集5篇)(篇5)

蔼蔼春景馀,峨峨夏云初。躞蹀退朝骑,飘飖随风裾。

晨从四丞相,入拜白玉除。暮与一道士,出寻青溪居。

吏隐本齐致,朝野孰云殊。道在有中适,机忘无外虞。

但愧烟霄上,鸾凤为吾徒。又惭云林间,鸥鹤不我疏。

坐倾数杯酒,卧枕一卷书。兴酣头兀兀,睡觉心于于。

以此送日月,问师为何如。

孟郊诗句全集推荐4篇


中华文化熠熠生辉,几千年来我们的祖先留下了无数优秀的诗篇。为了提升我们的心灵品质,我们可以欣赏学习古诗词,它凝聚着无数前人的思想和心血,是富有生命力的文化精髓,诗人有哪些古诗词让您念念不忘呢?本文为作文5000网对《孟郊诗句全集》的个人见解,敬请您浏览本页句子内容!

孟郊诗句全集 篇1

孟郊《憩淮上观公法堂》原文

动觉日月短,静知时岁长。自悲道路人,暂宿空闲堂。

孤烛让清昼,纱巾敛辉光。高僧积素行,事外无刚强。

我有岩下桂,愿为炉中香。不惜青翠姿,为君扬芬芳。

淮水色不污,汴流徒浑黄。且将琉璃意,净缀芙蓉章。

明日还独行,羁愁来旧肠。

孟郊诗句全集 篇2

孟郊《赠转运陆中丞》原文

掌运职既大,摧邪名更雄。鹏飞簸曲云,鹗怒生直风。

投彼霜雪令,翦除荆棘丛。楚仓倾向西,吴米发自东。

帆影咽河口,车声聋关中。尧知才策高,人喜道路通。

皆经内史力,继得酂侯功。莱子真为少,相如未免穷。

衣花野菡萏,书叶山梧桐。不是宗匠心,谁怜久栖蓬。

孟郊诗句全集 篇3

孟郊《招文士饮》原文

曹刘不免死,谁敢负年华。文士莫辞酒,诗人命属花。

退之如放逐,李白自矜夸。万古忽将似,一朝同叹嗟。

何言天道正,独使地形斜。南士愁多病,北人悲去家。

梅芳已流管,柳色未藏鸦。相劝罢吟雪,相从愁饮霞。

醒时不可过,愁海浩无涯。

孟郊诗句全集 篇4

孟郊《献襄阳于大夫》原文

襄阳青山郭,汉江白铜堤。谢公领兹郡,山水无尘泥。

铁马万霜雪,绛旗千虹霓。风漪参差泛,石板重叠跻。

旧泪不复堕,新欢居然齐。还耕竟原野,归老相扶携。

物色增暧暧,寒芳更萋萋。渊清有遐略,高躅无近蹊。

即此富苍翠,自然引翔栖。曩游常抱忆,夙好今尚暌。

愿言从逸辔,暇日凌清溪。

李煜诗句全集(汇编4篇)


中国自古就是一个诗的国度,它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绮丽瑰宝,华夏文明的核心,那么诗人有哪些惊艳时光的古诗词呢?如果你想了解更多可以看看以下的《李煜诗句全集(汇编4篇)》,如果您喜欢本文句子可分享给身边朋友喔!

李煜诗句全集(汇编4篇)(篇1)

李煜《谢新恩·冉冉秋光留不住》原文

冉冉秋光留不住,满阶红叶暮。

又是过重阳,台榭登临处,茱萸香坠。

紫菊气,飘庭户,晚烟笼细雨。

雍雍新雁咽寒声,愁恨年年长相似。

全文赏析

这首词从重阳习俗写作者的秋愁。词的上片和下片浑然一体,确实不好明确分开。词的开头二句先写“秋光留不住”,首先就为全词定下了悲愁叹惋的基调。作者在词里的景物描写很充分,从“红叶”满阶到“重阳”登高,既有“茱萸香坠”,也有“紫菊气飘”,时看“晚烟笼细雨”,时闻“新雁咽寒声”。这些景物描写,虽然也有些许欢乐热闹的,如重阳登高,佩茱萸以驱邪等,但更多的却是“红叶”、“晚烟”、“细雨”、“新雁”等引人怅恨的凄冷景象,再加上作者有意点染的“暮”、“咽”等情状,一幅晚秋的悲凉气氛便笼罩了全篇,也十分自然地引出“愁恨年年长相似”的哀叹和感慨。

“愁恨”是悲秋的内容,但是在这首词里,它的表现更为自然婉致。李煜词多有以情见景的写法,但这首词他用的却是以景见情的方式。整首词大部分都是在写景,都是在营造氛围,只是到了最后才点明主旨。这种写法铺垫充分、自然流畅,如大浪远来,初见微澜,至岸方崩石裂云,有石破天惊之感,这种笔法在写景抒情时当为借鉴。但是在这首词中,李煜仍不免有以情见景之嫌,所以整词情调不明快,悲愁感伤的气氛稍浓。

李煜诗句全集(汇编4篇)(篇2)

李煜《破阵子·四十年来家国》原文

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几曾识干戈?

一旦归为臣虏,沈腰潘鬓消磨。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垂泪对宫娥。

全文赏析

这是李煜降宋之际的词作。上片写南唐曾有的繁华,建国四十余年,国土三千里地,居住的楼阁高耸入云霄,庭内花繁树茂。这片繁荣的土地,几曾经历过战乱的侵扰。几句话,看似只是平平无奇的写实,但却饱含了多少对故国的自豪与留恋。“几曾识干戈”,更抒发了多少自责与悔恨。下片写国破。“一旦”二字承上片“几曾”之句意,笔锋一叠,而悔恨之意更甚。终有一天国破家亡,人不由得消瘦苍老,尤其是拜别祖先的那天,匆忙之中,偏偏又听到教坊里演奏别离的曲子,又增伤感,不禁面对宫女恸哭垂泪。

“沈腰”暗喻自己像沈约一样,瘦的腰细的使皮革腰带常常移孔,而潘鬓则暗喻词人自己像潘岳一样,年纪不到四十就出现了鬓边的白发。连着这两个典故,描写词人内心的愁苦凄楚,人憔悴消瘦,鬓边也开始变白,从外貌变化写出了内心的极度痛苦。 沈约瘦腰 沈约从少年时代起就很用功读书,白天读的书,夜间一定要温习。他母亲担心他的身体支持不了这样刻苦的学习,常常减少他的灯油,早早撤去供他取暖的火。青年时期的沈约,已经“博通群籍”,写得一手好文章,并且对史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从二十几岁的时候起,用了整整二十年时间,终于写成一部晋史。可惜,这部晋史没有能够流传下来。晋代潘岳在他的《秋兴赋》中说,自己三十二岁就开始有白发了,“斑鬓承弁”(音bian,皮帽),“素发垂领”(素,白;领,脖子)。后世因此以“潘鬓”为中年鬓发初白的代词。 此词上片写繁华下片写亡国,由建国写到亡国,极盛转而极衰,极喜而后极悲。中间用“几曾”“一旦”二词贯穿转折,转得不露痕迹,却有千钧之力,悔恨之情溢于言表。作者以阶下囚的身份对亡国往事作痛定思痛之想,自然不胜感慨系之。此词回顾事国时的繁华逸乐:那四十年来的家国基业;三千里地的辽阔疆域,竟都沉浸在一片享乐安逸之中。“几曾识干戈”既是其不知珍惜的结果,同时也是沦为臣虏的原因。记叙离别故国时哭辞宗庙的情景,写来尤为沉痛惨怛。其事虽见载于《东坡志林》但出自后主之手,更觉凄惨苦涩,不失为一个丧国之君内心的痛苦自白。

内容主要可分作两类:第一类为降宋之前所写,主要反映宫廷生活和男女情爱,题材较窄;第二类为降宋后,李煜以亡国的悲痛,富以自身感情而作,此时期的作品成就远远超过前期,可谓“神品”。此时期的词作大多哀婉凄绝,主要抒写了自己凭栏远望、梦里重归的情景,表达了对往事的无限留恋。故有人说:李煜不是个好皇帝,但是个好的诗人。

李煜诗句全集(汇编4篇)(篇3)

李煜《忆江南·多少恨》原文

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

全文赏析

这首记梦小词,是李煜降宋被囚后的作品。词写梦忆江南,抒写了作者梦中重温旧时游娱生活的欢乐和梦醒之后的悲恨,以梦中的乐景抒写现实生活中的哀情,表达了作者的故国之思和亡国之痛。

李煜降宋后,悔恨长伴,追忆不断。“此中日夕只以眼泪洗面”,这一切多从词中出。故这首词开篇即道“多少恨”,“多少”是只多不少,是太多太深之意,这是作者国破成囚后的真实心境。此情不解,便入梦中。李煜用梦写别情离恨的很多,这本也是诗文骚客常用的笔法,但这里李煜有意强调“梦魂”,有魂离此地,亲历故国之用,既是为下面的梦忆场面增添效果,也是愁恨无奈中的一种寄托,其情苦切,也略可见一斑。在梦里,作者借魂归故国,又回到了旧时的繁华欢情之中,“游上苑”,身份如初,不再是此时的阶下之囚,“车如流水马如龙”,语言朴实、洗练,一言以蔽之,热闹场面活灵活现,笑语欢歌宛在眼前。游乐时环境的优美,景色的绮丽,倾注了诗人对往昔生活的无限深情。此语原出《后汉记》,本为马皇后诏中指斥外戚奢华的一句话,用在这里似乎别有寓意,李煜是否对自己当年的安于奢丽、偏于闲逸的生活有检讨悔恨之意,也未可知。接下来“花月正春风”一句,似乎梦已不醒,沉湎其中,但将其与开篇“多少恨”对解,则婉转曲致,寓味深长。

从表面上看,似乎这首词所写的就是对往昔繁华的眷恋,实际上作者要着重表达的倒是另外一面——如今处境的无限凄凉。这是一种“正面不写写反面”的艺术手法的成功运用。全词“深哀浅貌,短语长情”,在艺术上达到高峰。“以梦写醒”“以乐写愁”“以少胜多”的高妙手法,使这首小词获得耐人寻味的艺术生命。

李煜诗句全集(汇编4篇)(篇4)

李煜《梅花》原文

殷勤移植地,曲槛小栏边。共约重芳日,还忧不盛妍。

阻风开步障,乘月溉寒泉。谁料花前后,蛾眉却不全。

失却烟花主,东君自不知。清香更何用,犹发去年枝。

全文赏析

此诗题为《梅花》,却不是一首咏物诗,而是咏叹与梅花相关的人和事。据《全唐诗》载:“后主尝与周后移植梅花于瑶光殿之西,及花时,而后已殂,因成诗见意。”

此诗首联起句“殷勤移植”语,即指这次移植梅花之事;“移植地”便是“瑶光殿之西”的“曲槛小栏边”。李煜、周后(即昭惠皇后)都是极富雅趣之人,又凭着帝王皇后的特殊条件,便为自己的生活极力营造出优美的氛围。他们以销金红罗罩壁,以绿钿刷丝隔眼,糊以红罗,种梅花其外,兴之所至,便有了移植梅花之事。颔联写道“共约重芳日,还忧不盛妍”,意思是记得当时还曾担心,梅花“重芳日”,只恐“不盛妍”。唯其如此,颈联便接着说:“阻风开步障,乘月溉寒泉。”为了给梅花“阻风”,这两位形影相随的伴侣还特意为梅花牵开了漂漂亮亮、长长宽宽的“步障”;为了给梅花浇水,也还曾不辞“乘月”披星之劳。实指望来年能观赏到夫妻共同移植、一块浇灌的梅花的艳美风姿。可是,又有谁能料到花开前后,这正该供夫妻共赏同乐的美景良辰,而“蛾眉却不前”。尾联的这一慨叹,紧承在语流上逐层推进的前三联而发,于升至极高处的波峰浪尖,忽发哀音,跌入深潭,凄恻动人,给读者心灵以强烈冲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