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5000网

杜牧江南春古诗改写周记

发表时间:2024-04-08

杜牧江南春古诗改写周记集锦。

相信大家都有写周记的好习惯,写周记能够让我们以更深入的方式发现自身的优点和短处,如何在周记中把自己的生活全部写出来呢?关于“杜牧江南春古诗改写周记”的知识你掌握得够了吗看看这篇文章吧,希望这些知识能够对你有所启示!

杜牧江南春古诗改写周记(篇1)

送走了白雪皑皑的冬天,又迎来了生机勃勃的春天。在这万紫千红的春天里,我来到了世外桃源——江南。

坐在小船上,我惬意地听着处处鸣叫的黄莺,真好听啊!它们真不愧是小歌唱家。岸边绿悠悠的树,又高大又粗壮,映衬着地上正向人们展开笑脸的红花,好一番美景!

在这临近河水的山村,各家酒店的酒旗跟着风姑娘的节奏翩翩起舞,那曼妙的舞姿好不妖艳。淳香的酒气从各家的酒店陆续飘出来,让人陶醉。

向远处望去,南朝之后,新建的几百座金碧辉煌的寺庙,似乎伸手可及,数量多,面积又大,气势雄伟,很壮观。淅淅沥沥的雨下了起来,阁楼店铺渐渐模糊,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它们被雨遮盖住了。

啊!江南,你是多么的美丽!使我情不自禁地赞美你,热爱你。

杜牧江南春古诗改写周记(篇2)

我独自一人,爬山涉水,来到风景秀丽的江南。

“江南,太美了,果真名不虚传!”我情不自禁地感叹道。

春天的江南风景格外秀丽,几只黄莺正在啼叫,像是在说:“春天真美啊!”山清水秀,鸟语花香,绿树映着红花。这样的景色,难道不让人神清气爽吗?

稻田里,农民们正在插秧。河上漂着几只小船,渔夫正在捕鱼,每捕到一条鱼,他们总会露出会心的微笑。水村的街道上人来人往,还有青山相间,真美啊!街上的酒家门口,挂着一面面红黄相间的酒旗,随风飘动,好像正在招徕着过往的客人。

站在山上,看着远处大大小小的寺庙,蔚为壮观。这些寺庙,都是在南朝以来建造的。细雨密密麻麻,烟雾缭绕,大大小小的楼台点缀在烟雨迷蒙之中。这样的美景,看得我都陶醉了。

江南的景色真美啊,美得我都不舍得回去了。

杜牧江南春古诗改写周记(篇3)

我叫杜牧,是京兆万年人。今到江南游玩,美丽的景色令我陶醉其中,请大家听我慢慢道来。

刚到江南,由于正值春季,所以景色异常秀丽。

一望无尽的美丽江南,传来了一阵阵黄莺的啼叫声。远处的绿树映衬着地上的红花,好一派春意盎然的和谐景象。

在我的身旁,临水的村庄,倚山的城郭,到处都可以看到高高挂着的酒旗在迎风招展。好一片醉人的景色!这江南的山山水水,充满了盎然春意。

南朝以来兴建的一座座寺院,大大小小,层层叠叠,香烟缭绕,景色异常壮观。亭台楼阁矗立在朦胧的烟雨之中,亭亭玉立,相互点缀,景色十分秀丽。金碧辉煌的寺院掩映于迷人的烟雨之中,更显端庄厚重,静谧神奇,让人回味悠长。

多么美丽的江南景色啊!

杜牧江南春古诗改写周记(篇4)

春姑娘静悄悄地到来了。

在江南,放眼望去,满眼都是醉人的春色。看,大树披上绿油油的衣裳,在微风中轻轻舞动。到处开满了万紫千红的花儿。黄莺站在枝头上,唱着欢乐的“春之歌”,唱出了江南春天的美景。

乡村依山傍水而建。有的人家临河,有的人家靠山。环顾四周,各家各户门前,商店门口,都挂着琳琅满目的小旗。挂着的酒旗迎风飘动,仿佛在招引路过的客人。

自南朝建立以来,修筑了许许多多的寺庙,从宋,文,梁,陈四个朝代,一直到现在,大大小小应该有四五百座吧!香烟缭绕,氤氲迷离。

这时,下起了一阵朦胧的好似烟雾的小雨,无数的楼台,被这迷人的细雨笼罩在其中,为这江南的美景,披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江南的春天有无数的美景,真让人陶醉其中,无法忘怀啊!

zb258.com编辑推荐

杜牧古诗词全集(集锦5篇)


那么您知道诗人都有哪些有名的古诗词呢?中国自古就是一个诗的国度,几千年来我们的祖先留下了很多无法超越的诗篇。为了树立良好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我们可以赏析解读古诗词,它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底蕴,传承了一代又一代的人,经过规整作文5000网整理了有关杜牧古诗词全集(集锦5篇)的相关资源,本文句子供您参考并请您收藏!

杜牧古诗词全集(集锦5篇)【篇1】

杜牧《将赴吴兴登乐游原一绝》原文

清时有味是无能,闲爱孤云静爱僧。

欲把一麾江海去,乐游原上望昭陵。

全文赏析

在唐人七绝中,也和在整个古典诗歌中一样,以赋、比二体写成的作品较多,兴而比或全属兴体的较少。杜牧这首诗采用了“托事于物”的兴体写法,表达了作者的爱国之情,称得上是一首“言在此而意在彼”、“言已尽而意有余”的名篇。

杜牧不但长于文学,而且具有政治、军事才能,渴望为国家作出贡献。当时他在京城里任吏部员外郎,投闲置散,无法展其抱负,因此请求出守外郡。对于这种被迫无所作为的环境,他当然是很不满意的。诗从安于现实写起,反言见意。武宗、宣宗时期,牛李党争正烈,宦官擅权,中央和藩镇及少数民族政权之间都有战斗,根本算不上“清时”。诗的起句不但称其时为“清时”,而且进一步指出,既然如此,没有才能的自己,倒反而可以借此藏拙,这是很有意趣的。次句承上,点明“闲”与“静”就是上句所指之“味”。而以爱孤云之闲见自己之闲,爱和尚之静见自己之静,这就把闲静之味这样一种抽象的感情形象地显示了出来。

第三句一转。汉代制度,郡太守一车两幡。幡即旌麾之类。唐时刺史略等于汉之太守。这句是说,由于在京城抑郁无聊,所以想手持旌麾,远去江海。(湖州北面是太湖和长江,东南是东海,故到湖州可云去江海。)第四句再转。昭陵是唐太宗的陵墓,在长安西边醴泉县的九嵏山。古人离开京城,每每多所眷恋,如曹植诗:“顾瞻恋城阙,引领情内伤。”(《赠白马王彪》)杜甫诗:“无才日衰老,驻马望千门。”(《至德二载自京金光门出乾元初有悲往事》)都是传诵人口之句。但此诗写登乐游原不望皇宫、城阙,也不望其他已故皇帝的陵墓,而独望昭陵,则是别有深意的。唐太宗是唐代、也是我国封建社会中杰出的皇帝。他建立了大唐帝国,文治武功,都很煊赫;而知人善任,惟贤是举,则是他获得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诗人登高纵目,西望昭陵,就不能不想起当前国家衰败的局势,自己闲静的处境来,而深感生不逢时之可悲可叹了。诗句虽然只是以登乐游原起兴,说到望昭陵,戛然而止,不再多写一字,但其对祖国的热爱,对盛世的追怀,对自己无所施展的悲愤,无不包括在内。写得既深刻,又简练;既沉郁,又含蓄,真所谓“称名也小,取类也大”。

写作背景

这首诗是作者于公元850年(唐宣宗大中四年)将离长安到吴兴(今浙江湖州)任刺史时所作。杜牧出身于官宦世家:他的远祖杜预是西晋著名的学者和军事家;曾祖杜希望为唐玄宗时的边塞名将;祖父杜佑则是中唐时期卓越的政治家、史学家,历任德宗、顺宗、宪宗三朝宰相;父亲杜从郁官至驾部员外郎,可惜英年早逝。杜牧自己不但文采绝佳,而且颇有政治才能,一心想报效国家。他曾在京都长安任吏部员外郎,职位清闲,难有作为。他不想这样无所事事地虚度年华,所以这次请求外放,得到批准后,便写下了这首诗表达心情。

杜牧古诗词全集(集锦5篇)【篇2】

《送刘三复郎中赴阙》(作者:杜牧)唐诗赏析

【作品介绍】

《送刘三复郎中赴阙》的作者是杜牧,被选入《全唐诗》的第524卷。

【原文】

送刘三复郎中赴阙

作者:唐·杜牧

横溪辞寂寞,金马去追游。

好是鸳鸯侣,正逢霄汉秋。

玉珂声琐琐,锦帐梦悠悠。

微笑知今是,因风谢钓舟。

【注释】

①刘三复:[唐]润州句容(今江苏句容)人。邺父。会昌中,累官至刑部侍郎弘文馆学士。

②横溪:即浙西横溪桥镇(据胡可先《杜牧诗辨伪》)。

③金马:汉代的金马门,此处代指朝廷。

④鸳鸯:犹鸳鹭,指朝官班行。

⑤玉珂:马勒上贝饰,色白如玉,振动则有声。琐琐:声音细碎。

⑥锦帐:锦制的帷帐。汉时尚书郎入直,官府供给锦被、帷帐等。见《汉旧仪》。

杜牧古诗词全集(集锦5篇)【篇3】

杜牧《泊秦淮》原文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全文赏析

秦淮,即秦淮河,发源于江苏溧水东北,横贯金陵(今江苏南京)入长江。六朝至唐代,金陵秦淮河一带一直是权贵富豪游宴取乐之地。这首诗是诗人夜泊秦淮时触景感怀之作,于六代兴亡之地的感叹中,寓含忧念现世之情怀。 

这诗在语言运用方面,也颇见工夫。首句写景,“烟”、“水”、“月”、“沙”由两个“笼”字联系起来,融合成一幅朦胧冷清的水色夜景,渲染气氛,朦胧中透出忧凉。次句点题,并以“近酒家”的丰富内涵启动思古之幽情,秦淮一带在六朝时是著名的游乐场所,酒家林立,因此昔日那种歌舞游宴的无尽繁华实已包含在诗人此时的思绪之中。后二句由一曲《后庭花》引发无限感慨,“不知”抒发了诗人对“商女”的愤慨,也间接讽刺不以国事为重,纸醉金迷的达官贵人,即醉生梦死的统治者。“犹唱”二字将历史、现实巧妙地联为一体,伤时之痛,委婉深沉。清代评论家沈德潜推崇此诗为“绝唱”,一个“犹”字透露出作者批判之意,忧虑之情。管世铭甚至称其为唐人七绝压卷之作。秦淮河是六朝旧都金陵的歌舞繁华之地,诗人深夜泊舟河畔,隔江传来商女《玉树后庭花》的歌声,听着这亡国之音,不禁激起时代兴衰之感,后两句对只知征歌征舞、买笑逐欢,而不以历景为鉴的统治者,给以深深的谴责。本诗情景交融,朦胧的景色与诗人心中淡淡的哀愁非常和谐统一。

这首诗是即景感怀的,金 陵曾是六朝都城,繁华一时。目睹如今的唐朝国势日衰,当权者昏庸荒淫,不免要重蹈六朝覆辙,无限感伤。首句写景,先竭力渲染水边夜色的清淡素雅;二句叙事,点明夜泊地点;三、四句感怀,由 “近酒家”引出商女之歌,酒家多有歌,自然洒脱;由歌曲之靡靡,牵出“不知亡国恨”,抨击豪绅权贵沉溺于声色,含蓄深沉;由“亡国恨”推出“后庭花”的曲调,借陈后主之诗,鞭笞权贵的荒淫,深刻犀利。这两句表达了较为清醒的封建知识分子对国事怀抱隐忧的心境,又反映了官僚贵族正以声色歌舞、纸醉金迷的生活来填补他们腐朽而空虚的灵魂,而这正是衰败的晚唐现实生活中两个不同侧面的写照。“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玉树后庭花》据说是南朝陈后主所作的乐曲,被后人称为“亡国之音”。“隔江”承上一句“亡国恨”故事而来,指当年隋兵陈师江北,一江之隔的南朝小朝廷危在旦夕,而陈后主依然沉湎在歌声女色之中,终于被俘亡国。这两句诗从字面上看似乎是批评歌女,而实际上是诗人有感于晚唐国事衰微、世风颓靡的现状,批评那些沉溺于歌舞升平而“不知”国之将亡的统治者。“犹唱”二字意味深长,巧妙地将历史、现实和想象中的未来联系起来,表现出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忧虑。这首诗写诗人所见所闻所感,语言清新自然,构思精巧缜密。全诗景、事、情、意融于一炉,景为情设,情随景至。借陈后主的荒亡国讽喻晚唐统治者,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深刻思考,对现实的深切忧思。感情深沉,意蕴深邃,被誉为唐人绝句中的精品。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对晚唐统治者的辛辣讽刺以及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忧虑。这样丰富的内涵、深刻的主题却容纳在短短的28个字之内,这其中的每一个字都凝练至及。诗歌的语言要求精练,只有精练才能含蓄,也只有含蓄才能见得精练。所以含蓄与精练互为表里,相得益彰。这首诗于情景交融的意境中,形象而典型地表现了晚唐的时代气氛,使人从陈后主的荒淫亡国联想到江河日下的晚唐的命运,委婉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深刻思考,对现实的深切忧思,内容深厚,感情深沉,意味无穷,引人深思。

这是一首即景生情之作,通过写夜泊秦淮所见所闻的感受,揭露了晚唐统治者沉溺声色,醉生梦死的腐朽生活。秦淮河两岸是六朝时的繁华之地,是权贵富豪、墨客骚人纵情声色、寻欢作乐的场所。诗人夜泊秦淮,在茫茫沙月,迷蒙烟水中眼见灯红酒绿,耳闻淫歌艳曲,不禁触景生情,顿生家国亡思,将对历史的咏叹与对现实的思考紧密结合,从陈的荒淫之国联想到江河月下的晚唐命运。全诗寓情于景,意境悲凉,感情深沉含蓄,语言精当锤炼,沈德潜称之为“绝唱”。

写作背景

唐朝著名诗人杜牧游秦淮,在船上听见歌女唱《玉树后庭花》,绮艳轻荡,男女之间互相唱和,歌声哀伤,是亡国之音。当年陈后主长期沉迷于这种萎靡的生活,视国政为儿戏,终于丢了江山。陈国虽亡,这种靡靡的音乐却留传下来,还在秦淮歌女中传唱,这使杜牧非常感慨。他的诗说:这些无知歌女连亡国恨都不懂,还唱这种亡国之音!其实这是借题发挥,他讥讽的实际是晚唐政治:群臣们又沉湎于酒色,快步陈后主的后尘了。秦淮一隅,寄至如此深沉的兴亡感,足见金陵在当时全国政治中心已经移向长安的情况下,影响仍然很大。

杜牧前期颇为关心政治,对当时百孔千疮的唐王朝表示忧虑,他看到统治集团的腐朽昏庸,看到藩镇的拥兵自固,看到边患的频繁,深感社会危机四伏,唐王朝前景可悲。这种忧时伤世的思想,促使他写了好些具有现实意义的诗篇。《泊秦淮》也就是在这种思想基础上产生的。当他来到当时还是一片繁华的秦淮河上,听到酒家歌女演唱《后庭花》曲,便感慨万千,写下了这首诗。诗中说,金陵歌女“不知亡国恨”,还唱着那《后庭花》曲。其实,这是作者借陈后主(陈叔宝)因追求荒淫享乐终至亡国的历史,讽刺晚唐那般醉生梦死的统治者不从中汲取教训,表现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无比关怀和深切忧虑。

杜牧古诗词全集(集锦5篇)【篇4】

杜牧《题吴兴消暑楼十二韵》原文

晴日登攀好,危楼物象饶。一溪通四境,万岫饶层霄。

鸟翼舒华屋,鱼鳞棹短桡。浪花机乍织,云叶匠新雕。

台榭罗嘉卉,城池敞丽谯。蟾蜍来作鉴,螮蝀引成桥。

燕任随秋叶,人空集早潮。楚鸿行尽直,沙鹭立偏翘。

暮角凄游旅,清歌惨泬寥。景牵游目困,愁托酒肠销。

远吹流松韵,残阳渡柳桥。时陪庾公赏,还悟脱烦嚣。

杜牧古诗词全集(集锦5篇)【篇5】

杜牧《郡斋独酌(黄州作)》原文

前年鬓生雪,今年须带霜。时节序鳞次,古今同雁行。

甘英穷西海,四万到洛阳。东南我所见,北可计幽荒。

中画一万国,角角棋布方。地顽压不穴,天迥老不僵。

屈指百万世,过如霹雳忙。人生落其内,何者为彭殇?

促束自系缚,儒衣宽且长。旗亭雪中过,敢问当垆娘。

我爱李侍中,标标七尺强。白羽八扎弓,髀压绿檀枪。

风前略横阵,紫髯分两傍。淮西万虎士,怒目不敢当。

功成赐宴麟德殿,猿超鹘掠广球场。三千宫女侧头看,

相排踏碎双明珰。旌竿幖幖旗z8々,意气横鞭归故乡。

我爱朱处士,三吴当中央。罢亚百顷稻,西风吹半黄。

尚可活乡里,岂唯满囷仓?后岭翠扑扑,前溪碧泱泱。

雾晓起凫雁,日晚下牛羊。叔舅欲饮我,社瓮尔来尝。

伯姊子欲归,彼亦有壶浆。西阡下柳坞,东陌绕荷塘。

姻亲骨肉舍,烟火遥相望。太守政如水,长官贪似狼。

征输一云毕,任尔自存亡。我昔造其室,羽仪鸾鹤翔。

交横碧流上,竹映琴书床。出语无近俗,尧舜禹武汤。

问今天子少,谁人为栋梁?我曰天子圣,晋公提纪纲。

联兵数十万,附海正诛沧。谓言大义小不义,

取易卷席如探囊。犀甲吴兵斗弓弩,蛇矛燕戟驰锋铓。

岂知三载几百战,钩车不得望其墙!答云此山外,

有事同胡羌。谁将国伐叛,话与钓鱼郎?溪南重回首,

一径出修篁。尔来十三岁,斯人未曾忘。往往自抚己,

泪下神苍茫。御史诏分洛,举趾何猖狂!阙下谏官业,

拜疏无文章。寻僧解忧梦,乞酒缓愁肠。岂为妻子计,

未去山林藏。平生五色线,愿补舜衣裳。弦歌教燕赵,

兰芷浴河湟。腥膻一扫洒,凶狠皆披攘。生人但眠食,

寿域富农桑。孤吟志在此,自亦笑荒唐。江郡雨初霁,

刀好截秋光。池边成独酌,拥鼻菊枝香。

醺酣更唱太平曲,仁圣天子寿无疆。

杜牧古诗词(热门4篇)


中华文化璀璨夺目,在我国悠久灿烂的文化长河中出现过许多优秀的诗人。它是中华文化的绮丽瑰宝,是富有生命力的文化精髓,诗人有哪些古诗词让您内心一动呢?这个推荐是根据你的爱好来的编辑为你推荐了杜牧古诗词(热门4篇),或许你能从中找到需要的句子内容!

杜牧古诗词(热门4篇)【篇1】

杜牧《郡斋独酌(黄州作)》原文

前年鬓生雪,今年须带霜。时节序鳞次,古今同雁行。

甘英穷西海,四万到洛阳。东南我所见,北可计幽荒。

中画一万国,角角棋布方。地顽压不穴,天迥老不僵。

屈指百万世,过如霹雳忙。人生落其内,何者为彭殇?

促束自系缚,儒衣宽且长。旗亭雪中过,敢问当垆娘。

我爱李侍中,标标七尺强。白羽八扎弓,髀压绿檀枪。

风前略横阵,紫髯分两傍。淮西万虎士,怒目不敢当。

功成赐宴麟德殿,猿超鹘掠广球场。三千宫女侧头看,

相排踏碎双明珰。旌竿幖幖旗z8々,意气横鞭归故乡。

我爱朱处士,三吴当中央。罢亚百顷稻,西风吹半黄。

尚可活乡里,岂唯满囷仓?后岭翠扑扑,前溪碧泱泱。

雾晓起凫雁,日晚下牛羊。叔舅欲饮我,社瓮尔来尝。

伯姊子欲归,彼亦有壶浆。西阡下柳坞,东陌绕荷塘。

姻亲骨肉舍,烟火遥相望。太守政如水,长官贪似狼。

征输一云毕,任尔自存亡。我昔造其室,羽仪鸾鹤翔。

交横碧流上,竹映琴书床。出语无近俗,尧舜禹武汤。

问今天子少,谁人为栋梁?我曰天子圣,晋公提纪纲。

联兵数十万,附海正诛沧。谓言大义小不义,

取易卷席如探囊。犀甲吴兵斗弓弩,蛇矛燕戟驰锋铓。

岂知三载几百战,钩车不得望其墙!答云此山外,

有事同胡羌。谁将国伐叛,话与钓鱼郎?溪南重回首,

一径出修篁。尔来十三岁,斯人未曾忘。往往自抚己,

泪下神苍茫。御史诏分洛,举趾何猖狂!阙下谏官业,

拜疏无文章。寻僧解忧梦,乞酒缓愁肠。岂为妻子计,

未去山林藏。平生五色线,愿补舜衣裳。弦歌教燕赵,

兰芷浴河湟。腥膻一扫洒,凶狠皆披攘。生人但眠食,

寿域富农桑。孤吟志在此,自亦笑荒唐。江郡雨初霁,

刀好截秋光。池边成独酌,拥鼻菊枝香。

醺酣更唱太平曲,仁圣天子寿无疆。

杜牧古诗词(热门4篇)【篇2】

杜牧《秋夕》原文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天阶 一作:天街;卧看 一作:坐看)

全文赏析

此诗写失意宫女孤独的生活和凄凉的心境。

前两句已经描绘出一幅深宫生活的图景。在一个秋天的晚上,银白色的蜡烛发出微弱的光,给屏风上的图画添了几分暗淡而幽冷的色调。这时,一个孤单的宫女正用小扇扑打着飞来飞去的萤火虫。“轻罗小扇扑流萤”,这一句十分含蓄,其中含有三层意思:第一,古人说腐草化萤,虽然是不科学的,但萤总是生在草丛冢间那些荒凉的地方。如今,在宫女居住的庭院里竟然有流萤飞动,宫女生活的凄凉也就可想而知了。第二,从宫女扑萤的动作可以想见她的寂寞与无聊。她无事可做,只好以扑萤来消遣她那孤独的岁月。她用小扇扑打着流萤,一下一下地,似乎想驱赶包围着她的孤冷与索寞,但这是无用的。第三,宫女手中拿的轻罗小扇具有象征意义,扇子本是夏天用来挥风取凉的,秋天就没用了,所以古诗里常以秋扇比喻弃妇。相传汉成帝妃班婕妤为赵飞燕所谮,失宠后住在长信宫,写了一首《怨歌行》:“新裂齐纨素,皎洁如霜雪。裁为合欢扇,团团似明月。出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发。常恐秋节至,凉飙夺炎热。弃捐箧笥中,恩情中道绝。”此说未必可信,但后来诗词中出现团扇、秋扇,便常常和失宠的女子联系在一起了。如王昌龄的《长信秋词》:“奉帚平明金殿开,且将团扇共徘徊”,王建的《宫中调笑》:“团扇,团扇,美人病来遮面”,都是如此。这首诗中的“轻罗小扇”,也象征着持扇宫女被遗弃的命运。

第三句,“天阶夜色凉如水”。“天阶”指皇宫中的石阶。“夜色凉如水”暗示夜已深沉,寒意袭人,该进屋去睡了。可是宫女依旧坐在石阶上,仰视着天河两旁的牵牛星和织女星。民间传说,织女是天帝的孙女,嫁与牵牛,每年七夕渡河与他相会一次,有鹊为桥。汉代《古诗十九首》中的“迢迢牵牛星”,就是写他们的故事。宫女久久地眺望着牵牛织女,夜深了还不想睡,这是因为牵牛织女的故事触动了她的心,使她想起自己不幸的身世,也使她产生了对于真挚爱情的向往。可以说,满怀心事都在这举首仰望之中了。

梅圣俞说:“必能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然后为至矣。”(见《六一诗话》)这两句话恰好可以说明此诗在艺术上的特点。一、三句写景,把深宫秋夜的景物十分逼真地呈现在读者眼前。“冷”字,形容词当动词用,很有气氛。“凉如水”的比喻不仅有色感,而且有温度感。二、四两句写宫女,含蓄蕴藉,很耐人寻味。诗中虽没有一句抒情的话,但宫女那种哀怨与期望相交织的复杂感情见于言外,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封建时代妇女的悲惨命运。

这首诗写失意宫女生活的孤寂幽怨。首句写秋景,用一“冷”字,暗示寒秋气氛,又衬出主人公内心的孤凄。二句写借扑萤以打发时光,排遣愁绪。三句写夜深仍不能眠,以待临幸,以天街如水,暗喻君情如冰。末句借羡慕牵牛织女,抒发心中悲苦。

杜牧古诗词(热门4篇)【篇3】

杜牧《句》原文

幽人听达曙,聊罢苏床琴。(《海录碎事》)。

鱼多知海熟,药少觉山贫。(以下《方舆胜览》)。

土控吴兼越,州连歙与池。山河地襟带,军镇国藩维。

绿水棹云月,洞庭归路长。春桥垂酒幔,夜栅集茶樯。

箬影沉溪暖,蘋花绕郭香。(出守吴兴)。

经冬野菜青青色,未腊山梅树树花。(《优古堂诗话》)

半破前峰月。

杜牧古诗词(热门4篇)【篇4】

杜牧《秋浦途中》原文

萧萧山路穷秋雨,淅淅溪风一岸蒲。

为问寒沙新到雁,来时还下杜陵无。

全文赏析

《秋浦途中》这首诗写于会昌四年(844)杜牧由黄州刺史移任池州刺史,正是凉秋九月,与“穷秋”句合,此诗似即为这次行役而发。二年前,杜牧受李德裕排挤,由比部员外郎外放黄州刺史,现在又改调池州,转徙于僻左小邑间,这对于渴望刷新朝政、干一番事业的诗人来说,自然是痛苦的。他的这种心绪,也曲折地表现在这首诗中。

这首七绝以韵取胜,妙在如淡墨一点,而四围皆到。诗人把自己的感情蕴含在风景的描写中,并不明白说出,却能给人以深至的回味。一、二两句采用对起之格,这在绝句中是不多的。它这样用是为了排比,增强景物的描绘性。寥寥几笔,就把山程水驿、风雨凄迷的行旅图画生动地勾勒出来了。起句对仗,在绝句里宜活脱而不板滞,像“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杜甫《绝句四首》),虽然色彩鲜活,却迹近合掌。此处却不同,它笔势夭矫,如珠走盘,有自然流转之致。“萧萧”、“淅淅”两个象声词,在这里是互文,兼言风雨。并著“一岸蒲”三字以写风,盖风不可见,借蒲叶的摇晃有声而始见,给人一种身临其境之感。

绝句讲究出神奇于百炼,起别趣于寸心,要能曲折回复,穷极变化。这首诗的头两句在外围刷色,展示出一幅风雨凄其的画面,诗人进一步把目光转向了飞落寒汀的鸿雁,三、四两句以虚间实,故设一问,陡然地翻起波澜,可谓笔力奇横,妙到毫颠。从构思方面说,它意味着:第一,沿着飞鸿的来路,人们的思想从眼前的实景延伸到遥远的天边,扩展了诗的画面;第二,问及禽鸟,痴作一喻,显见出旅程的孤独与寂寞;第三,寄情归雁,反衬出诗人有家归不得的流离之苦。这些意蕴没有直接道出,而是寓情于景,令人于恬吟密咏中体味而得。有不着一字,尽得风流的妙趣。第三句转折得好,第四句就如顺水下船一样,自然凑泊,有着无限的风致。“杜陵”,在长安西南,诗人朝夕难忘的老家—— 樊川,就在那儿。“来时还下杜陵无?”轻声一问,就把作者对故乡、对亲人的怀念,就把他宦途的感触、羁旅的愁思,婉转深情地表现出来了。

杜牧古诗大全(合集4篇)


那么您知道诗人都有哪些有名的古诗词呢?中华文化连绵不绝,在我国悠久的历史当中曾诞生过许多杰出的诗人。为了加强我们的人文修养,我们可以欣赏学习古诗词,它是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是一种体现民族文化精神的艺术形式,以下是我们选择的一些关于这个主题的《杜牧古诗大全(合集4篇)》,强烈建议你能收藏本页句子以方便阅读!

杜牧古诗大全(合集4篇) 篇1

杜牧《屏风绝句》原文

屏风周昉画纤腰,岁久丹青色半销。

斜倚玉窗鸾发女,拂尘犹自妒娇娆。

全文赏析

周昉是约早于杜牧一个世纪,活跃在盛唐、中唐之际的画家,善画仕女,精描细绘,层层敷色。头发的钩染、面部的晕色、衣著的装饰,都极尽工巧之能事。相传《簪花仕女图》是他的手笔。杜牧此诗所咏的“屏风”上当有周昉所作的一幅仕女图。

“屏风周昉画纤腰”,“纤腰”二字是有特定含义的诗歌语汇,能给人特殊的诗意感受。它既是美人的同义语,又能给人以字面意义外的形象感,使得一个亭亭玉立、丰满而轻盈的美人宛然若在。实际上,唐代绘画雕塑中的女子,大都体型丰腴,并有周昉画美人多肥的说法。倘把“纤腰”理解为楚宫式的细腰,固然呆相;若硬要按事实改“纤腰”作“肥腰”,那就更只能使人瞠目了。说到“画纤腰”,尚未具体描写,出人意外,下句却成“岁久丹青色半销”,—由于时间的侵蚀,屏风人物画已非旧观了。这似乎是令人遗憾的一笔,但作者却因此巧妙地避开了对画中人作正面的描绘。

“荷马显然有意要避免对物体美作细节的描绘,从他的诗里几乎没有一次偶然听说到海伦的胳膀白,头发美—但是荷马却知道怎样让人体会到海伦的美。”(莱辛《拉奥孔》)杜牧这里写画中人,也有类似的手段。他从画外引入一个“鸾发女”。据《初学记》,鸾为凤凰幼雏。“鸾发女”当是一贵家少女。从“玉窗”、“鸾发”等字,暗示出她的“娇娆”之态。但斜倚玉窗、拂尘观画的她,却完全忘记她自个儿的“娇娆”,反在那里“妒娇娆”(即妒嫉画中人)。“斜倚玉窗”,是从少女出神的姿态写画中人产生的效果,而“妒”字进一步从少女心理上写出那微妙的效果。它竟能叫一位妙龄娇娆的少女怅然自失,“还有什么比这段叙述能引起更生动的美的印象呢?凡是荷马(此处为杜牧)不能用组成部分来描写的,他就使我们从效果上去感觉到它。诗人呵,替我把美所引起的热爱和欢欣(按:也可是妒嫉)描写出来,那你就把美本身描绘出来了。”(《拉奥孔》)

从美的效果来写美,《陌上桑》就有成功的运用。然而杜牧《屏风绝句》依然有其独创性。“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是从异性相悦的角度,写普通人因见美人而惊讶自失:“拂尘犹自妒娇娆”,则从同性相“妒”的角度,写美人见更美者而惊讶自失。二者颇异其趣,各有千秋。此外,杜牧写的是画中人,而画,又是“丹青色半销”的画,可它居然仍有如此魅力(诗中“犹自”二字,语带赞叹),则周昉之画初成时,曾给人无比新鲜愉悦的感受。这是一种“加倍”手法,与后来王安石“低回顾影无颜色,尚得君王不自持”(《明妃曲》)的名句机心暗合。它使读者从想象中追寻画的旧影,比直接显现更隽永有味。

诗和画有共同的艺术规律,也有各自不同的特点。一般说来,直观形相的逼真显现是画之所长,诗之所短。所以,“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穷形尽相的描写并不见佳;而“巧笑倩兮,美目盼兮”,从动态写来,便有画所难及处;而从美的效果来写美,更是诗之特长。《屏风绝句》写画而充分发挥了诗的特长,就是它艺术上的主要成功之所在。

杜牧古诗大全(合集4篇) 篇2

杜牧《泊秦淮》原文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全文赏析

秦淮,即秦淮河,发源于江苏溧水东北,横贯金陵(今江苏南京)入长江。六朝至唐代,金陵秦淮河一带一直是权贵富豪游宴取乐之地。这首诗是诗人夜泊秦淮时触景感怀之作,于六代兴亡之地的感叹中,寓含忧念现世之情怀。 

这诗在语言运用方面,也颇见工夫。首句写景,“烟”、“水”、“月”、“沙”由两个“笼”字联系起来,融合成一幅朦胧冷清的水色夜景,渲染气氛,朦胧中透出忧凉。次句点题,并以“近酒家”的丰富内涵启动思古之幽情,秦淮一带在六朝时是著名的游乐场所,酒家林立,因此昔日那种歌舞游宴的无尽繁华实已包含在诗人此时的思绪之中。后二句由一曲《后庭花》引发无限感慨,“不知”抒发了诗人对“商女”的愤慨,也间接讽刺不以国事为重,纸醉金迷的达官贵人,即醉生梦死的统治者。“犹唱”二字将历史、现实巧妙地联为一体,伤时之痛,委婉深沉。清代评论家沈德潜推崇此诗为“绝唱”,一个“犹”字透露出作者批判之意,忧虑之情。管世铭甚至称其为唐人七绝压卷之作。秦淮河是六朝旧都金陵的歌舞繁华之地,诗人深夜泊舟河畔,隔江传来商女《玉树后庭花》的歌声,听着这亡国之音,不禁激起时代兴衰之感,后两句对只知征歌征舞、买笑逐欢,而不以历景为鉴的统治者,给以深深的谴责。本诗情景交融,朦胧的景色与诗人心中淡淡的哀愁非常和谐统一。

这首诗是即景感怀的,金 陵曾是六朝都城,繁华一时。目睹如今的唐朝国势日衰,当权者昏庸荒淫,不免要重蹈六朝覆辙,无限感伤。首句写景,先竭力渲染水边夜色的清淡素雅;二句叙事,点明夜泊地点;三、四句感怀,由 “近酒家”引出商女之歌,酒家多有歌,自然洒脱;由歌曲之靡靡,牵出“不知亡国恨”,抨击豪绅权贵沉溺于声色,含蓄深沉;由“亡国恨”推出“后庭花”的曲调,借陈后主之诗,鞭笞权贵的荒淫,深刻犀利。这两句表达了较为清醒的封建知识分子对国事怀抱隐忧的心境,又反映了官僚贵族正以声色歌舞、纸醉金迷的生活来填补他们腐朽而空虚的灵魂,而这正是衰败的晚唐现实生活中两个不同侧面的写照。“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玉树后庭花》据说是南朝陈后主所作的乐曲,被后人称为“亡国之音”。“隔江”承上一句“亡国恨”故事而来,指当年隋兵陈师江北,一江之隔的南朝小朝廷危在旦夕,而陈后主依然沉湎在歌声女色之中,终于被俘亡国。这两句诗从字面上看似乎是批评歌女,而实际上是诗人有感于晚唐国事衰微、世风颓靡的现状,批评那些沉溺于歌舞升平而“不知”国之将亡的统治者。“犹唱”二字意味深长,巧妙地将历史、现实和想象中的未来联系起来,表现出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忧虑。这首诗写诗人所见所闻所感,语言清新自然,构思精巧缜密。全诗景、事、情、意融于一炉,景为情设,情随景至。借陈后主的荒亡国讽喻晚唐统治者,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深刻思考,对现实的深切忧思。感情深沉,意蕴深邃,被誉为唐人绝句中的精品。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对晚唐统治者的辛辣讽刺以及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忧虑。这样丰富的内涵、深刻的主题却容纳在短短的28个字之内,这其中的每一个字都凝练至及。诗歌的语言要求精练,只有精练才能含蓄,也只有含蓄才能见得精练。所以含蓄与精练互为表里,相得益彰。这首诗于情景交融的意境中,形象而典型地表现了晚唐的时代气氛,使人从陈后主的荒淫亡国联想到江河日下的晚唐的命运,委婉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深刻思考,对现实的深切忧思,内容深厚,感情深沉,意味无穷,引人深思。

这是一首即景生情之作,通过写夜泊秦淮所见所闻的感受,揭露了晚唐统治者沉溺声色,醉生梦死的腐朽生活。秦淮河两岸是六朝时的繁华之地,是权贵富豪、墨客骚人纵情声色、寻欢作乐的场所。诗人夜泊秦淮,在茫茫沙月,迷蒙烟水中眼见灯红酒绿,耳闻淫歌艳曲,不禁触景生情,顿生家国亡思,将对历史的咏叹与对现实的思考紧密结合,从陈的荒淫之国联想到江河月下的晚唐命运。全诗寓情于景,意境悲凉,感情深沉含蓄,语言精当锤炼,沈德潜称之为“绝唱”。

写作背景

唐朝著名诗人杜牧游秦淮,在船上听见歌女唱《玉树后庭花》,绮艳轻荡,男女之间互相唱和,歌声哀伤,是亡国之音。当年陈后主长期沉迷于这种萎靡的生活,视国政为儿戏,终于丢了江山。陈国虽亡,这种靡靡的音乐却留传下来,还在秦淮歌女中传唱,这使杜牧非常感慨。他的诗说:这些无知歌女连亡国恨都不懂,还唱这种亡国之音!其实这是借题发挥,他讥讽的实际是晚唐政治:群臣们又沉湎于酒色,快步陈后主的后尘了。秦淮一隅,寄至如此深沉的兴亡感,足见金陵在当时全国政治中心已经移向长安的情况下,影响仍然很大。

杜牧前期颇为关心政治,对当时百孔千疮的唐王朝表示忧虑,他看到统治集团的腐朽昏庸,看到藩镇的拥兵自固,看到边患的频繁,深感社会危机四伏,唐王朝前景可悲。这种忧时伤世的思想,促使他写了好些具有现实意义的诗篇。《泊秦淮》也就是在这种思想基础上产生的。当他来到当时还是一片繁华的秦淮河上,听到酒家歌女演唱《后庭花》曲,便感慨万千,写下了这首诗。诗中说,金陵歌女“不知亡国恨”,还唱着那《后庭花》曲。其实,这是作者借陈后主(陈叔宝)因追求荒淫享乐终至亡国的历史,讽刺晚唐那般醉生梦死的统治者不从中汲取教训,表现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无比关怀和深切忧虑。

杜牧古诗大全(合集4篇) 篇3

杜牧《江南春》原文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全文赏析

这首《江南春》,千百年来素负盛誉。四句诗,既写出了江南春景的丰富多彩,也写出了它的广阔、深邃和迷离。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诗一开头,就像迅速移动的电影镜头,掠过南国大地:辽阔的千里江南,黄莺在欢乐地歌唱,丛丛绿树映着簇簇红花;傍水的村庄、依山的城郭、迎风招展的酒旗,一一在望。迷人的江南,经过诗人生花妙笔的点染,显得更加令人心旌摇荡了。摇荡的原因,除了景物的繁丽外,恐怕还由于这种繁丽,不同于某处园林名胜,仅仅局限于一个角落,而是由于这种繁丽是铺展在大块土地上的。因此,开头如果没有“千里”二字,这两句就要减色了。但是,明代杨慎在《升庵诗话》中说:“千里莺啼,谁人听得?千里绿映红,谁人见得?若作十里,则莺啼绿红之景,村郭、楼台、僧寺、酒旗,皆在其中矣。”对于这种意见,何文焕在《历代诗话考索》中曾驳斥道:“即作十里,亦未必尽听得着,看得见。题云《江南春》,江南方广千里,千里之中,莺啼而绿映焉,水村山郭无处无酒旗,四百八十寺楼台多在烟雨中也。此诗之意既广,不得专指一处,故总而命曰《江南春》……”何文焕的说法是对的,这是出于文学艺术典型概括的需要。同样的道理也适用于后两句。“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从前两句看,莺鸟啼鸣,红绿相映,酒旗招展,应该是晴天的景象,但这两句明明写到烟雨,只是因为千里范围内,各处阴晴不同。不过,还需要看到的是,诗人运用了典型化的手法,把握住了江南景物的特征。江南特点是山重水复,柳暗花明,色调错综,层次丰富而有立体感。诗人在缩千里于尺幅的同时,着重表现了江南春天掩映相衬、丰富多彩的美丽景色。诗的前两句,有红绿色彩的映衬,有山水的映衬,村庄和城郭的映衬,有动静的映衬,有声色的映衬。但光是这些,似乎还不够丰富,还只描绘出江南春景明朗的一面。所以诗人又加上精彩的一笔:“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金碧辉煌、屋宇重重的佛寺,本来就给人一种深邃的感觉,现在诗人又特意让它出没掩映于迷蒙的烟雨之中,这就更增加了一种朦胧迷离的色彩。这样的画面和色调,与“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的明朗绚丽相映,就使得这幅“江南春”的图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南朝”二字更给这幅画面增添悠远的历史色彩。“四百八十”是唐人强调数量之多的一种说法。诗人先强调建筑宏丽的佛寺非止一处,然后再接以“多少楼台烟雨中”这样的唱叹,就特别引人遐想。

杜牧特别擅长于在寥寥四句二十八字中,描绘一幅幅绚丽动人的图画,呈现一种深邃幽美的意境,表达一缕缕含蓄深蕴的情思,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思的启迪。《江南春》反映了中国诗歌与绘画中的审美是超越时空的、淡泊洒脱的、有着儒释道与禅宗“顿悟”的思想,而它们所表现的多为思旧怀远、归隐、写意的诗情。

赏析分歧

关于《江南春》绝句的主旨,有没有借古讽今是分歧较大的地方。

有的研究者提出了“讽刺说”,认为南朝皇帝在中国历史上是以佞佛著名的,杜牧所处时代的佛教也是恶性发展,而杜牧又有反佛思想,因之末二句是讽刺。或认为主旨在尚儒排佛,表达对统治者治国乏术和佛道误国的忧虑;或认为主旨在借古讽今,讽谏统治者大兴土木滥修佛寺会造成国力衰弱民生凋敝,加重社会危机。他们认为晚唐诗人有一种忧国忧民的情怀,审美之中不乏讽刺,诗的内涵也更显丰富。

有的研究者不以为然。他们只是认为这首诗只是描绘了江南的美景,表现了诗人对江南景物的赞美与神往。了解诗首先应该从艺术形象出发,而不应该作抽象的推论。杜牧反对佛教,并不等于对历史上遗留下来的佛寺建筑也一定讨厌。他在宣州,常常去开元寺等处游玩。在池州也到过一些寺庙,还和僧人交过朋友。著名的诗句,象“九华山路云遮寺,青弋江边柳拂桥”,“秋山春雨闲吟处,倚遍江南寺寺楼”,都说明他对佛寺楼台还是欣赏流连的。

写作背景

杜牧生活的晚唐时代,唐王朝以做大厦将倾之势,藩镇割据、宦官专权、牛李党争.....一点点的侵蚀着这个巨人的身体。

而另一方面,宪宗当政后,醉心于自己平淮西等一点点成就,飘飘然的做起了长生不老的春秋大梦,一心事佛,韩愈上《谏佛骨表》、险些丢了性命。宪宗被太监杀死后,后继的穆宗、敬宗、文宗照例提倡佛教,僧尼之数继续上升,寺院经济持续发展,大大削弱了政府的实力,加重了国家的负担。

杜牧这年来到江南(江苏江阴),不禁想起当年南朝、尤其是梁朝事佛的虔诚,到头来是一场空,不仅没有求得长生,反而误国害民。既是咏史怀古,也是对唐王朝统治者委婉的劝诫。后来武宗发动会昌灭佛,从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矛盾。

这是一首素负盛誉的写景诗。小小的篇幅,描绘了广阔的画面。它不是以一个具体的地方为对象,而是着眼于整个江南特有的景色,故题为《江南春》。

首句“千里莺啼绿映红”,一开始就展现了江南大自然风光。“千里”是对广阔的江南的概括。这里到处是莺啼,无边的绿叶映衬着鲜艳的红花。这种有声有色、生机勃勃的景色自然是江南特有的。次句“水村山郭酒旗风”写了江南独特的地形风貌,临水有村庄,依山有城郭,在春天的和风中,酒旗在轻轻地招展。这是多么明丽的江南啊!

一二句写的是晴景,三四句写的是雨景。“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在春天的微雨中,则另有一番风光。在山明水秀之处,还有南朝遗留下来的数以百计的佛寺。这些金碧辉煌、屋宇重重的佛寺,被迷蒙的烟雨笼罩着,若隐若现,似有似无,给江南的春天更增添了朦胧迷离的色彩。“四百八十”是虚数,不是实指,突出佛寺之多,讽刺了皇帝依赖佛教。其中应指现存于江阴青阳镇的悟空寺。

全诗以高度概括的笔法,勾勒了江南地区的风物,描绘了江南明丽而迷蒙的春景。色彩鲜明,情味隽永。一首七言绝句,能展现出这样一幅广阔的画卷,真可谓“尺幅千里”了。

同时杜牧还留下了一首《芙蓉湖》),赞誉江阴美景:

丹树村边烟火微,碧波深处雁初飞。萧条落叶垂杨岸,隔水寥寥闻捣衣。

杜牧古诗大全(合集4篇) 篇4

杜牧《八六子》原文

洞房深,画屏灯照,山色凝翠沈沈。听夜雨,冷滴芭蕉,

惊断红窗好梦。龙烟细飘绣衾,辞恩久归长信。

凤帐萧疏,椒殿闲扃。

辇路苔侵,绣帘垂,迟迟漏传丹禁。蕣华偷悴,

翠鬟羞整。愁坐望处,金舆渐远,何时彩仗重临。

正消魂,梧桐又移翠阴。

杜牧古诗大全(推荐4篇)


那么您有久久不能忘怀的诗人古诗词吗?中华文化璀璨夺目,在我国悠久的人文历史上出现过许多优秀的诗人。为了增强我们的思想底蕴,我们可以欣赏学习古诗词,它是中华民族传统道德之根,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精髓,我们经过充分的搜集整理为大家准备了杜牧古诗大全(推荐4篇),希望你更多关注本网站句子更新!

杜牧古诗大全(推荐4篇)(篇1)

杜牧《鹭鸶》原文

雪衣雪发青玉觜,群捕鱼儿溪影中。

惊飞远映碧山去,一树梨花落晚风。

全身羽毛雪白,又如穿着一个雪白的绒衣,衬托着青玉般的长嘴,漂亮极了。 它们成群结队的在溪中捕食鱼虾,洁白的身影在清澈的水中荡漾。

一但惊动了它们就会远走高飞的离去,在青山映存下,姿态是那么的优美,正像那满树的梨花在晚风中飞荡!

全文赏析

这首诗分别从个体、群体、近景、远景等不同的角度来刻画鹭鸶的形象,描绘出鹭鸶的优美姿态。三、四两句,以远方碧山为衬,用梨花作喻,境界尤为开阔。

杜牧古诗大全(推荐4篇)(篇2)

杜牧《闻开江相国宋(一作宋相公申锡)下世二首》原文

权门阴进夺移才,驿骑如星堕峡来。晁氏有恩忠作祸,

贾生无罪直为灾。贞魂误向崇山没,冤气疑从湘水回。

毕竟成功何处是,五湖云月一帆开。

月落清湘棹不喧,玉杯瑶瑟奠蘋蘩。谁令力制乘轩鹤,

自取机沉在槛猿。位极乾坤三事贵,谤兴华夏一夫冤。

宵衣旰食明天子,日伏青蒲不为言。

杜牧古诗大全(推荐4篇)(篇3)

杜牧《南陵道中 / 寄远》原文

南陵水面漫悠悠,风紧云轻欲变秋。

正是客心孤迥处,谁家红袖凭江楼?

全文赏析

这首诗收入《樊川外集》,题一作“寄远”。杜牧在文宗开成(835-840)年间曾任宣州团练判官,南陵是宣州属县,诗大约就写于任职宣州期间。

题称“南陵道中”,没有点明是陆路还是水程。从诗中描写看,理解为水程似乎切当一些。

前两句分写舟行所见水容天色。“漫悠悠”,见水面的平缓、水流的悠长,也透露出江上的空寂。这景象既显出舟行者的心情比较平静容与,也暗透出他一丝羁旅的孤寂。一、二两句之间,似有一个时间过程。“水面漫悠悠”,是清风徐来,水波不兴时的景象。过了一会,风变紧了,云彩因为风的吹送变得稀薄而轻盈,天空显得高远,空气中也散发着秋天的凉意。“欲变秋”的“欲”字,正表现出天气变化的动态。从景物描写可以感到,此刻旅人的心境也由原来的相对平静变得有些骚屑不宁,由原来的一丝淡淡的孤寂进而感到有些清冷了。这些描写,都为第三句的“客心孤迥”作了准备。

正当旅人触物兴感、心境孤迥的时候,忽见岸边的江楼上有红袖女子正在凭栏遥望。三、四两句所描绘的这幅图景,色彩鲜明,饶有画意,不妨当作江南水乡风情画来欣赏。在客心孤迥之时,意绪本来有些索寞无聊,流目江上,忽然望见这样一幅美丽的图景,精神为之一爽,羁旅的孤寂在一时间似乎冲淡了不少。这是从“正是”、“谁家”这样开合相应、摇曳生姿的语调中可以感觉出来的。至于这幅图景中的凭楼而望的红袖女子,究竟是怀着闲适的心情览眺江上景色,还是像温庭筠词中所写的那位等待丈夫归来的女子那样,“梳洗罢,独倚望江楼”,在望穿秋水地历数江上归舟呢,江上舟行的旅人并不清楚,自然也无法向读者交待,只能浑涵地书其即目所见。但无论是闲眺还是望归,对旅人都会有所触动而引起各种不同的联想。在这里,“红袖凭江楼”的形象内涵的不确定,恰恰为联想的丰富、诗味的隽永创造了有利的条件。这似乎告诉读者,在一定条件下,艺术形象或图景内涵的多歧,不但不是缺点,相反地还是一种优点,因为它使诗的意境变得更富含蕴、更为浑融而耐人寻味,读者也从这种多方面的寻味联想中得到艺术欣赏上的满足。当然,这种不确定仍然离不开“客心孤迥”这样一个特定的情景,因此尽管不同的读者会有不同的联想体味,但总的方向是大体相近的。这正是艺术的丰富与杂乱、含蓄与晦涩的一个重要区别。

杜牧古诗大全(推荐4篇)(篇4)

杜牧《扬州三首》原文

炀帝雷塘土,迷藏有旧楼。谁家唱水调,明月满扬州。

骏马宜闲出,千金好旧游。喧阗醉年少,半脱紫茸裘。

秋风放萤苑,春草斗鸡台。金络擎雕去,鸾环拾翠来。

蜀船红锦重,越橐水沈堆。处处皆华表,淮王奈却回。

街垂千步柳,霞映两重城。天碧台阁丽,风凉歌管清。

纤腰间长袖,玉珮杂繁缨。拖轴诚为壮,豪华不可名。

自是荒淫罪,何妨作帝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