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闹的元宵节》初中作文范文(篇一)
什么?元宵佳节去打虎?老虎是珍稀动物,不能打!呵,不是打老虎,是猜灯谜。那么,老虎和灯谜有什么关系呀?别急,别急,听我慢慢跟你讲
猜灯谜是元宵节的一个传统助兴节目,因为要开动脑筋,使出打虎的劲才行,所以。称作打文虎
第一轮比赛开始了,这一组四道谜,都是猜一地名,谁先举手,谁就可抢答,开始了,第一道题是一年四季是春天吴亮先高高地起手,大声地说:老师,老师,我知道吴亮说是昆明!可老师一句不是打破了吴亮的美梦,老师又提示:是北方的城市第二组的陈芊果断地举起了手,说是长春这道题竟然被三年级的陈芊答对了呀!
后来,老师又出了一题,是两个胖子同学们议论了一番,说:是合肥答对了,最后,老师评了一下,最高分的是第一组。
竞赛完了之后,虽然我们组没得到冠军,但是让我们知道了很多知识,也知道了许多好玩的谜语。
《热闹的元宵节》初中作文范文(篇二)
元宵白嫩、圆滑。还是那个样子,却没了那种味道。
那时舅爷总是在元宵节时给一大家子人摇元宵。在馅上蘸上水,在面粉里“滚”。像滚雪球那样,在馅外面包一层一层的面,长成一个极大的球,个头是市面上元宵的两倍。在大锅中煮出来,晶莹剔透,圆的像模子里刻出来的,馅是馅,面是面,中间绝对没有硬心。咬上一口,面能化在嘴里从不粘在牙上;馅也好吃,我尤其喜欢芝麻的,一粒是一粒,糖融在其中,甜而不腻。
元宵节不仅是要品味元宵,更是要品味过节的气氛,三家人围在一起,聊聊天,谈谈心。虽然小孩很难进入话题中。但总还是被热闹温馨的气氛所吸纳。我总是一边吃元宵,一边听大人们叙旧。元宵吃上三四个就饱了,但还要再去盛,把肚子撑得溜圆。
殊不知什么时候开始,元宵节从生活中慢慢淡去了。电话铃声不再是家人打来约在一起吃饭了。也早已忘记了哪天是元宵节。晚上,妈妈带回来从街上买的元宵,煮着吃。它没有那种诱人的光彩了,灯光照在碗里,三个可怜的圆蛋,显得有些苍白。我和妈妈面对面坐着,都不说话,用筷子戳起元宵,塞进嘴里。虽是北京最著名的元宵品牌之一的元宵,但还是觉得其中的每一点柔软、每一点甜蜜都是生硬的,是没有色彩的。
忽然想起上个月过春节,在老家没吃上饺子,只是十几个乡亲和远亲聚在一起谈谈各自的生活,讲讲多年没见的想念。但身边却在无形中积孕着节日的气氛,这反而比一桌子饺子所带来的年味更鲜活、浓郁。
手中不由自主拿起电话,打给亲人们,不是为了元宵,而是为了聚在一起。两个舅爷都来了,还有弟弟、妹妹。很久没有一大家子聚在一起,看起来有些生疏,但家人之间总是有很多说不完的话。这天不是节日,但更像节日。我明白了为什么舅爷包的元宵更好吃,因为每一层面之间都裹挟着亲情的魔水。节日真正的意义不在于食物,而在于一个桥梁的作用,把常年不相聚的人们聚在一起。食物只是节日传承下来的一部分,更重要的是传统。这就是为什么饺子元宵可以天天吃,但节日不能天天过。
各家的元宵散着热气,凝结着每个人的思念,汇聚在一起。我们,在那里相会。
《热闹的元宵节》初中作文范文(篇三)
元宵节来了!在我国的传统节日中,它是春节活动的一个高潮,过了元宵节,这年才算真正过完了。在古代元宵节又叫“上元节”或“灯节”,到现在已有二千年的历史了。民间有逛灯会、社火表演、喝酒、猜谜、放花等活动,俗称正月十五闹元宵。所以呢,元宵节是一个“眼睛”的节日,但同时也是一个“嘴巴”的节日。
我们这儿不是什么古城,没有什么庙会,也没有灯会,我们有的就是县政府组织的每年一次的放花活动。放花的地点就定在县政府门前。大约七点左右。
我们赶去看花时已经有一些的晚了,花炮已经开始燃放。那里人山人海,热闹极了!我们先是看到无数个孔明灯升上天空,我连忙许愿。还没来得及闭上眼睛,只听一声巨响,花往天空中射去,在天空炸出了美丽的火花,同时掉下来一个个“降落伞”,五颜六色的,美丽极了。有的花像火箭一样,飞上天空,又象花朵一样绽放开来,射出红的光,黄的光,绿的光,紫的光,把人看得都入迷了。天空中的花越来越多,形态各异。有的像撑开的伞,有的像含苞欲放的花朵,还有的像数十条金色的银蛇,扭动着升上天空。天空好似一幅美丽,迷人的画面。
我们被罩在五彩斑斓的花下面,有一种仙女飞天的感觉;又象是若大的空间,只有我自己在遨游神州。
欣赏花之余,“吃”也是必不可少的。宋代已有元宵节家家吃汤圆的习俗,取其平安吉利,合家团圆之意。赏完花,我们也要回家吃汤圆了!
《热闹的元宵节》初中作文范文(篇四)
元宵节到了,我约了我们小组的同学去我姥姥家做糟羹。
早一天前,我就打电话给姥姥,跟她说了这事,姥姥听了,可能是不放心这么多人,忙说:“行,但得听我的。”
下午,组员们到了,姥姥召集大家,给我们做示范。“先将胡萝卜洗净,削皮,再切,切的时候要注意,小心不要切到手,要切成小颗粒,就这样,对,你来切。”徐警妍乖乖地接过刀,小心翼翼地切着。“哦,不错不错。”“姥姥,是所有的菜都切成小颗粒吗?”“对!”我选择了笋。其它两位同学也选好菜开始切了,“笃,笃,笃。”菜刀发出的声音此起彼伏,挺像音乐节拍嘛。
“油泡、芥菜、芋头、胡萝卜、笋、蘑菇、川豆、豆腐干,切完毕,姥姥大人。”“齐心协力,好快,拿来拿来。若中,你去灌水。”
姥姥把切好的菜放入锅中,用铲子翻过来,翻过去。锅底“滋啦滋啦”响,厨房交响乐,开始了。“啪啪”,油时而蹦出来,时而平静。
“炒好了,加水!”我急忙把准备好的水倒入锅中。“等五分钟吧,等水烧开。”过一会儿,姥姥叫我们过去,“同学们,接下来要放面筋啦!”只见姥姥一手拿出国面筋,一手拿锅铲,用锅铲拨面筋,动作娴熟,她手把手教我们,让我们感受一下。我们轮流搅拌,最后一样菜进入锅里后,姥姥宣布可以开吃。
元宵节这一天,和一群同学尝着自已做的糟羹,体验着临海的民俗,这种感觉真幸福!
zb258.com其他人还在看
关于元宵节的初中作文
关于元宵节的初中作文【篇一】
我每年都过许多的节,有春节、元宵节、儿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等,其中呀,我最喜欢的就是元宵节儿童节和中秋节了。我这就和大家说说今年我过的元宵节吧!
元宵节那天一大早,妈妈就叫醒了睡梦中的我,简单洗漱后,为我端来了一碗热气腾腾的汤圆,甜滋滋,软糯糯的,那叫一个甜蜜呀!还没吃完,妈妈就催促我,让我快点,说吃完要带我去赶社火。“什么是社火?”我好奇地问妈妈,妈妈笑了,神秘地说:“去了你自然就知道啦!”
出了家门坐上车,我们很快就来到了目的地,离石河子市不远的郊区———石河子乡。天色还早,街上只有不多的一些人在放花炮,家家大门上贴着的大红对联就好像一朵朵鲜艳的春花,灿烂夺目。爸爸说离社火开始还早呢,要到晚上天黑下来的时候才开始,我真着急呀。坐在亲戚家里是坐立不宁,好不容易熬到了晚上八点,天也黑下来了,这时候只听见门外响起了一阵震耳欲聋的'锣鼓声,我再也坐不住了,一个蹦子就窜出了门。
大门外,威风锣鼓擂得震天响,远远的走来了一群群身穿各式各样服装的人。有扭秧歌的大伯大妈,有滑旱船的哥哥,有骑毛驴的漂亮姐姐,还有抬轿子踩高跷的叔叔阿姨,我最喜欢的是走在最后的一个个胖乎乎的大头娃娃,模样憨态可掬,扭来摇去,他们的表演不时地引来围观的人群发出阵阵快乐的笑声。哦,这个就是妈妈说的社火呀!这是只有在民间乡村才能看见的表演。
看完精彩的社火表演还没有回到家,我就已经甜甜地睡着了。这样的社火表演真有趣!爸爸答应我,明年还会带我来看社火。真盼望下一个元宵节快快到来!
关于元宵节的初中作文【篇二】
20xx年x月x日,星期x,雨。
不能出门,被哥哥姐姐们蒙住了眼睛,还在家玩丢了一只袜子,这一切都不能阻止我表达我对这一次元宵节的欢喜。这个元宵节是一个快乐的元宵节,是我欢喜的元宵节,也是我终生难忘的元宵节。
今天一大早,哥哥姐姐就赶在他们爸妈到来之前,一涌而入,来到了我的房间。当时我还没起床,他们一边笑着说我是懒猪,一边说今天的捉迷藏游戏就由懒猪来捉他们。还没完全从睡梦中醒过来的我,听着他们的话,应该是没有反应过来,直接答应了他们。不过到现在写日记,我也不后悔早上自己的承诺,不后悔自己今天一天都在找他们。
虽说是元宵节,可元宵和哥哥姐姐外的其他家人却像是这个快乐元宵节里的背景画布,没有参与到我们的快乐中来。第一次蒙住眼睛时,我猜他们会躲在我的房间,躲在那些平常用来瞒着妈妈藏零食的大柜子里,可我听到他们说“好了,你可以来找我们啦!”时,我翻遍了那些藏零食的大柜子,怎么也没找着他们,当时真有一种他们俩背着我还有好多秘密导致我不了解他们所藏的位置。后来你猜我在哪里找到他们的?他们在厨房里的大柜子里躲着,外面是做元宵节大餐的妈妈和姨妈们,让我怎么也没想到他们会藏在那里!好在最后还是被如福尔摩斯的我给找到了!
第二次轮到我蒙眼睛找他们的时候,也是我丢了一只袜子的时候。他俩躲得位置更让我无语了,不过找到他们的那一刻,他俩因为那个位置的蜘蛛网,俩人像是两只小花猫似的,弄得我笑倒在地上打滚儿,他俩出来还不知道我笑什么,也没有去照镜子去看看他俩的模样,以至于后来被大人们看见时,直说他俩都玩野了。对了,我的袜子就在我笑得打滚时掉的,像是比哥哥姐姐聪明似的,再也没有被我找到。
关于元宵节的初中作文【篇三】
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这不,一年一度的元宵节又到了,大街上人声鼎沸,广场上的人们积极地参加猜灯谜活动,整个小镇上洋溢着浓浓的元宵气氛。
而我,到了这一天也是乐呵呵的,因为,每到这个日子,手艺极好的爷爷便会大展身手,亲自掌勺做汤圆!
有人肯定觉得这有什么稀奇的,那你就大错特错啦!看!爷爷刚刚煮好了几碗汤圆,正欲端出,几双虎视眈眈的眼睛便紧盯着里面又白又“胖”的汤圆不放了,可见它们的'魅力无限啊!香味一阵阵的袭来,我忍不住咽了一口口水。还没放稳,我们姐妹三人便都像是“饿鬼”似的操起勺子一阵狼吞虎咽,贪心的样子惹得大人们一阵发笑。我咬了一大口,外皮很薄,又糯又香,而且软而不黏,十分可口。刚咬开外皮,一股汤便流了出来,一尝,鲜香无比,我忍不出又贪心地咬了一大口,里面的肉也是极为鲜嫩,让人回味无穷。外面买来的可没有这么新鲜好吃啊!皮薄馅多,又这么好吃,那可是只有自家才有这种美味啊!我一次性吃了十个,已经撑了,家里的汤圆就是大!
这天,大人们吃完晚饭后边聊天边观看元宵晚会,小孩子则到一旁说着悄悄话,人人都沉浸在这个幸福的世界中不亦乐乎,整个屋子里都洋溢着令人愉快的气氛!
年年元宵,今又元宵。元宵节是新年之后第一个满月,寄托着人们的美好心愿,象征着圆圆满满,象征着合家团圆。祝愿新一年中,大家心想事成,事事顺利,和和美美!
关于元宵节的初中作文【篇四】
因为元宵节是星期一,所以爸爸、妈妈就提前带我到水街去看花灯,这次灯会的主题是:“盛世中华、和谐盐城”。
晚上7点多钟我们打的到了水街附近,那儿人山人海,还没到水街站台,交警就不给往前开了,我们只好下车步行。走了好远才到了售票处,一看傻了眼,那排了五、六条长长的队,都在等着买票,还好老爸机灵三下五除二就买到了3张票,我激动地抱住了老爸的脸亲了又亲。
进了水街,我好像身处灯的海洋里,水街处处都是喜洋洋的.灯笼和彩灯,让人们提前感受到了元宵节的热闹气氛。我们首先看到了代表盐城的各个景区DD丹顶鹤、麋鹿的灯组,我们继续向前走又看到了一组龙凤花灯。随着人流我们来到了一组代表着地方戏的淮剧灯组面前,看着淮剧灯里栩栩如生的人物,让我们立刻有一种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责任。就这样我们边走边看,忘情地徜徉于灯火辉煌之中,不知不觉我们开到了最后一组灯面前:这组灯生动形象描绘了我们盐城人过去晒盐、卖盐的场面,我立刻为有这样勤劳勇敢的祖先而感到无比自豪。爸爸说:“现在我们物质生活水平提高了,人们也都在追求更高的精神文明生活。”
今晚虽然没吃到元宵,但是我已经提前过了元宵节。
最新关于元宵节的初中作文
最新关于元宵节的初中作文【篇一】
元宵节的前一晚,妈妈带着我和外婆一起到淹城博物馆——看花灯。
首先,我们来到一座大桥上,桥下清澈的小河倒映着雄伟的高塔,高塔上五彩缤纷的灯装点得格外绚丽多彩,大桥的两端挂着一盏盏大红灯笼,远远望去犹如一幅美丽的画,漂亮极了。
进入大门后,我不由得惊呼一声:“哇,全是花灯”,五颜六色的花灯下挂满了纸条,纸条上全是灯谜。这时有位阿姨告诉我猜灯谜领奖品的游戏规则:先找到一个你会的灯谜,记好上面的号码,告诉工作人员号码和答案,错则继续猜,对则拿奖品,我一下子就猜中了一个灯谜:三人叠罗汉——打一六笔画字,当然这个十分简单,正确答案是“众”,我开心地领到了一个能发光的紫色花灯。
这儿的花灯各种各样多彩多姿,有的是蓝色的海洋小鱼,眼睛水汪汪的真是可爱,有的是一个个小巧玲珑的小铃铛,最吸引人们眼球的是一只很大的七星瓢虫,红色的身体上那七个黑色点儿特别醒目,一对长长的触角更加显得它的可爱,还有那朵绽开笑脸的桃花,粉粉的花瓣,黄黄的花芯,翠绿的花杆,可真让人陶醉啊!
赏完花灯,我们还去观看了舞龙舞狮、走马灯等精彩的传统表演。
元宵节——看花灯、猜灯谜、看表演,这真是个有趣的夜晚,一个难忘的夜晚,一个美丽的夜晚。
最新关于元宵节的初中作文【篇二】
“桂花香馅裹胡桃,江米如珠井水淘。见说马家滴粉好,试灯风里卖元宵。”(《上元竹枝词》清,符曾)元宵也叫“汤圆”、“圆子”。汉武帝时期,宫中有个宫女叫元宵,做汤元十分拿手,从此以后,世人就以这个宫女的名字来命名。据说元宵象征合家团圆,吃元宵意味新的一年合家幸福、万事如意。
以往的元宵节,我都是在家吃元宵,可今天在作文学校老师却教我们自己做元宵,这下我心里别提多高兴了。我们先将糯米粉用开水调和成皮,注意水不可以太多,多了会过稀;也不能过少,少了没有粘性。然后取一块皮在手掌中搓成圆形,再用手指在上面按一个窝,把馅放在里面“包”好。放馅的时候,一定不可以太贪心,否则会把皮的“肚子”给撑破的。包好后,终于可以下锅了。
我按照老师说的煮元宵的四个诀窍:“开水下锅,慢水煮,点冷水,勤换水”将自己辛辛苦苦做好的元宵放进水里。没有多久,可以起锅了,掀开盖子,只见一个个雪白的汤圆漂浮在水中,彼此紧贴着,好像一粒粒珍珠,看得我直流口水,将它们舀到碗里,闻着那香喷喷的味道,忍不住咬了一口,真好吃啊,又香又糯,我开始狼吞虎咽的吃了起来。品尝着自己亲手做的元宵,觉得特别好吃,心里特别开心。我回家一定要做给家人吃,让他们一起分享我的“杰作”。
最新关于元宵节的初中作文【篇三】
农历正月十五日,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正月为元月,古人称夜为"宵",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按中国民间的传统,在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节日夜晚,天上明月高悬,地上彩灯万盏人们观灯、猜灯谜、吃元宵合家团聚、其乐融融。
元宵节起源于汉朝,据说是汉文帝时为纪念"平吕"而设。汉惠帝刘盈死后,吕后篡权,吕氏宗族把持朝政。周勃、陈平等人在吕后死后,平除吕后势力,拥立刘恒为汉文帝。因为平息诸吕的日子是正月十五日,此后每年正月十五日之夜,汉文帝都微服出宫,与民同乐以示纪念。并把正月十五日定为元宵节。汉武帝时,"太一神"的祭祀活动在正月十五。司马迁在"太初历"中就把元宵节列为重大节日。
我国民间有元宵节吃元宵的习俗。民间相传,元宵起源于春秋时期的楚昭王。某个正月十五日,楚昭王经过长江,见江面有漂浮物,为一种外白内红的甜美食物。楚昭王请教孔子,孔子说"此浮萍果也,得之主复兴之兆"。元宵和春节的年糕,端午节的粽子一样,都是节日食品。吃元宵象征家庭象月圆一样团圆,寄托了人们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愿望。元宵在南方称"汤圆"、"圆子"、"浮圆子"、"水圆",由糯米制成,或实心,或带馅。馅有豆沙、白糖、山楂等等,煮、煎、蒸、炸皆可。
元宵节燃灯的习俗起源于道教的"三元说";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七月十五日为中元节,十月十五日为下元节。主管上、中、下三元的分别为"天""地""人"三官,天官喜乐,故上元节要燃灯。元宵节燃灯放火,自汉朝时已有此风俗,唐时,对元宵节倍加重视;在元宵节燃灯更成为一种习俗。唐朝大诗人卢照邻曾在《十五夜观灯》中这样描述元宵节燃灯的盛况"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元宵节燃灯的习俗,经过历朝历代的传承,节日的灯式越来越多,灯的名目内容也越来越多,有镜灯、凤灯、琉璃灯等等。元宵节除燃灯之外,还放烟花助兴。
"猜灯谜"又叫"打灯谜"是元宵节后增的一项活动,出现在宋朝。南宋时,首都临安每逢元宵节时制迷,猜谜的人众多。开始时是好事者把谜语写在纸条上,贴在五光十色的彩灯上供人猜。因为谜语能启迪智慧又饶有兴趣,所以流传过程中深受社会各阶层的欢迎。
元宵节除了庆祝活动外,还有信仰性的活动。那就是"走百病"又称"烤百病""散百病"参与者多为妇女,他们结伴而行或走墙边,或过桥过走郊外,目的是驱病除灾。
随着时间的推移,元宵节的活动越来越多,不少地方节庆时增加了耍龙灯、耍狮子、踩高跷、划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