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的兴趣因人而异。我读书比较随意,由着自己的兴趣口味,惟求赏心悦目而已。书虽然读得杂乱无章,但却深感轻松快乐。
古人说,人若三日不读书,则面目可憎,语言无味。我想就算是为了培养可亲的面目和有味的谈吐而读书,何尝不也是一种读书的胜境?zw5000.COM
一窗明月半床书,是我对自己蜗居阁楼的真实写照。床边放着的,都是我平时最爱读并且可以不厌其烦地反复读的书籍。每当我斜倚在床头结束一天的学习生活时,读书便成了我一天的最后享受了。随意地一卷在握,与古人对话,听贤者谈天,至妙处不妨击节叫好,读到破绽时也难免自作聪明地冷笑几声。兴致所致通宵达旦,大有夜长但恨奇书短之憾。若觉乏味便一掷而去,相逢何必要相知,拥衾而卧不看也罢。我曾经有一方闲章与书共眠,那份乐趣、那份感觉,想必局外人是很难领会的。
随意读书的本身就包含一种潇洒的心态。这种读书在于轻松自然,不紧张,不做作,不带有任何读书以外的功利色彩。如果出于无奈,勉强自己必须读些什么,不读什么,即使整天与书为伍,手不释卷,也未必进入佳境,是所谓心为形役,读书则变成了一桩苦差事,更谈不上潇洒的感觉了。
纯粹地为读书而读书,往往会使人进入一种状态,一种物我两忘的境界。虽然书会使你忘却世间的一些诱惑,或错过了几次花期,但想想书中自有颜如玉,心情倒也平静了。有书为友,夫复何求?
zb258.com精选阅读
知识与金钱(范文分享)
知识和金钱想打个赌,看谁最受世人欢迎,于是各找了一个代理人,来到世间。
知识和金钱一道走进一家酒楼。酒楼老板把知识推到楼下粗席就座,把金钱让进了楼上雅席。
金钱洋洋得意。
知识愤愤不平。
然而知识查验出整座酒楼弥漫着一种乙肝病毒,便及时离开了。
金钱终于住进了医院。
一场大火,将金钱和知识的住宅烧成了一堆灰烬。灾情调查小组前来登记损失情况。
金钱嚎啕大哭:我的钞票,还有股票,全没了,全没了
知识笑笑说:我损失了一些书籍和资料,然而它们全都装在我的脑子里了。
山洪暴发,四周一片汪洋。
知识和金钱都弄来了一条小船。知识轻摇双桨,很快移到高处。金钱吃力地驱动着满载财物的小舟,驶到激流处,终于沉没了
玉皇大帝降旨,宣金钱和知识各自带着自己引为骄傲的东西上天廷觐见。知识提前到达。
玉帝问:你的骄傲之物呢?
知识一指脑袋:全在这里,知识和智慧。
金钱迟到了。
玉帝嗔道:你的骄傲之物何在?
驮到半路,实在飞不动了,全都抛进了海里
终于有一天,知识和金钱都要去见阎王。
阎王指着金钱说:你在世间刮够了钱财,享够了清福,世人都愿你早日见我。现在,该你吃吃苦头了。来人,拉下去下油锅、坐电椅
阎王又对知识说:你来之后,世人都在痛哭流涕,埋怨我过早地召你到阴间。现在,我再给你阳寿,回世间为人们造福去吧!
雨的功与过(示例范文)
雨的功过,不可断言,只能唠叨一些细细道来
诗人眼中的雨是充满诗情画意的,然而,大自然的雨却是变化无穷的,它可以冲毁桥梁,淹没、破坏庄稼,给人类带来灾难。下面,请站在科学的角度讲述雨的别样情形。
1.讲述雨水泛滥成灾的实例。
古时的大禹治水,孟加拉国特大水灾
2.罗列与雨有关的奇特现象:梅雨、钱雨、泥雨、酸雨等等。说说它们形成的原因以及给人类带来的灾害。
(1)梅雨:
6月中、下旬至7月上半月的初夏,我国长江中、下游两岸(或称江淮流域)至日本南部这一狭长区域内往往有一段连续阴雨时段,出现频繁的降水过程,常有大到暴雨。这时,正是江南梅子成熟时期,故称梅雨。古诗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生动地描绘了当地梅雨季节的自然景象。因为梅雨季节里空气湿度大、气温高,衣物等容易发霉,因此也有称之为霉雨的。
(2)钱雨:
①现象:
说到钱雨。人民日报登载的材料中,叙述一九四年的一天,苏联高尔基州突然下了一阵带有大量古老铜钱的雨,人们把这种雨叫做铜钱雨。而在我们中国,这样的例子就很不少。据南北朝时代的任昉在《述异记》一书中载:周时,咸阳雨钱,终日而绝。王莽时,未央宫中雨五铢钱。
汉世,颖川民家雨金铢钱。又据《宋史》《五行志》载:绍兴二年七月,天下雨钱,或从石甃中流出。明代的《稗史汇编》也有这样的记载:成化丁酉六月九日,京师大雨,雨中往往得钱。可见钱雨并非奇事。
而且,我们还知道有金雨。《竹书纪年》载:夏禹八年夏六月,雨金于夏邑。后来任昉也写道:先儒说:夏禹时,天雨金三日。古诗云:安得天雨金,使贱同如土。是也。他在《述异记》中又写道:周成王时,咸阳雨金。今咸阳有雨金原。汉惠帝二年,宫中雨黄金、黑锡。汉世,翁仲儒家贫力作,居渭川,一旦天雨金十斛于其家。象这样的金雨不知道外国是否也有。
还有五谷雨。任昉说:吴桓王时,金陵雨五谷于贫民家、富者则不雨矣。照他这么说,好象老天爷居然也会区别贫富似的。这当然是一种附会。宋代刘敬叔的《异苑》
又载:凉州张骏,字公彦,九年天雨五谷于武威、炖煌,植之悉生。在五谷之中,有降稻米的。如晋代崔豹的《古今注》载:惠帝三年,桂宫、阳翟俱雨稻米。也有降黍的。崔豹又写道:宣帝元康四年,长安雨黑黍。《宋史》《五行志》也说:元佑三的六月,临江县涂井镇,雨白黍;七月又雨黑黍。同样,《元史》《五行志》载:至元十一年十月,衢州东北雨米如黍;邵武雨黑黍,如芦穄;信州雨黑黍,郡邑多有,民皆取而食之。又有雨粟的。崔豹说:武帝建元四年,天雨粟。宣帝地节三年,长安雨黑粟。当然也有雨麦的。晋代张华的《博物志》载:汉武帝时,光阳县雨麦。在各地县志中还有许多同样的记载,我没有一一去查阅,这里就不列举了。
如果只看上面所举的几部书,我们还不能完全发现其他各种下雨的趣闻。其实二十
五史和笔记小说中的材料,多至不可胜数。随便再打开《汉书》《五行志》,其中就写道:元帝永光二年八月,天雨草,而叶相胶结,大如弹丸。这大概可以叫做草雨吧。
此外,崔豹还说过:汉帝永和中,长安雨绵,皆白。又说:宣帝元康四年,南阳
雨豆。《宋史》《五行志》也载:元丰二年六月,忠州雨豆;七月甲午,南宾县雨豆。这些绵雨、豆雨等等例子可以说明,下雨的时候,能够随雨下降的东西还有不少,决不止于我们所说的这一些。
②原因
那末,我们应该怎样解释这类现象呢?这些是神怪现象吗?显然不是。这些现象实际上都是由旋风所引起的。旋风又叫做回风,古人早已知道它的厉害了。
明代《管窥辑要》一书,引唐代天文学家李淳风的话说:回风卒起,而圜转扶摇,有如羊角,向上轮转,有自上而下者,或磨地而起者,总谓之回风。当回风刮起的时候,飞沙走石,平地而起,直冲到高空中去。因此,地面的东西往往会被刮到天上,刮到很远的地方,然后又落到地面上来。这样就形成了所谓钱雨、金雨等等奇怪的现象。
实际上这些现象的产生,道理却很简单。
我们走到郊外旷野去,常常看见一阵旋风卷起沙土,变成一条黄色的飞龙。据说,人要是处于这个龙卷风的中心,就非常危险。甚至天上的飞鸟,如果碰上这股龙卷风也逃不了。所以,《宋史》《五行志》说:庆元二年十二月,吴县金鹅乡铜钱百万自飞。这当然是被旋风刮跑了的。《续文献通考》载:明代洪武八年,库钱飞。时南台民家屋上有钱,竖立瓦上,各贯以竹,或得一二十文,皆库钱也。明代蒋一葵的《长安客话》也写道,涿州旧有塔在桑乾河中,名镇河塔。嘉靖元年,塔崩,内有古钱,皆飞空如蜨。把这些记载同前面所举的例子连起来看,问题的真相就表现得非常清楚了。
从下雨的趣闻中,我们不难知道,有许多离奇古怪的现象,只要仔细研究,其中都有一些道理。因此,我们对于古人遗留下来的各种记录材料,甚至包括许多神怪记录在内,也不要随便一概抹杀,而要从中寻找有用的东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