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经典诗词摘抄(精选5篇)。
诗人有哪些优秀的古诗词让您无法忘怀呢?中华文化丰富多彩,在我国悠久灿烂的人文历史曾上诞生过很多杰出的诗人。为了提高我们的思想道德素质,我们可以赏析解读古诗词,它是中华文化的绮丽瑰宝,是富有生命力的文化精髓,推荐一篇作文5000网小编为您整理的《《诗经》经典诗词摘抄(精选5篇)》,请收藏并分享句子给你的朋友们吧!
《诗经》经典诗词摘抄(精选5篇) 篇1
燕燕
燕燕于飞,差池其羽。之子于归,远送于野。瞻望弗及,泣涕如雨。
燕燕于飞,颉之颃之。之子于归,远于将之。瞻望弗及,伫立以泣。
燕燕于飞,下上其音。之子于归,远送于南。瞻望弗及,实劳我心。
仲氏任只,其心塞渊。终温且惠,淑慎其身。先君之思,以勖寡人。
【注释】
燕燕:即燕子。
于:语气助词,无实义。
差〔cī〕池:参差不齐貌。
颉〔xi〕:鸟飞而上。
颃〔hng〕:鸟飞而下。
将〔jiāng〕:送行。
下上:形容声音高低。
仲氏:兄弟或姐妹中排行第二者,指二妹。
任:姓,一说信任,一说为大。
只:语气助词,无实义。
塞〔sāi〕渊:谓笃厚诚实,见识深远。
终:既,已经。
惠:和顺。
淑:善良,美好。
慎:谨慎。
先君:前代君主。
勖〔x〕:勉励。
寡人:国君对自己的谦称,一说诸侯夫人自称。
【翻译】
燕子飞翔在那空中,张开羽翅参差不齐。这位女子就要出嫁,远行送她直至郊野。瞻望直至人影不见,涕泪交加犹如落雨。燕子飞翔在那空中,飞上飞下来去不定。这位女子就要出嫁,远行送她离开此地。瞻望直至人影不见,伫立良久涕泣不已。燕子飞翔在那空中,鸣叫之声忽高忽低。这位女子就要出嫁,远行送她前往南方。瞻望直至人影不见,实在使我心忧神劳。我那二妹姓氏是任,她心笃实见识深远。不但温婉而且和顺,自身善美而又谨慎。每当思念已逝先父,就可对我勉励有加。
【解读】
《燕燕》是一首语言优美、情感充沛的送别诗,而对于送别者和被送者的身份判定,历来却无一致的说法。《毛诗序》言:《燕燕》,卫庄姜送归妾也。郑玄《笺注》则更具体地指出归妾就是陈女戴妫,言其在儿子桓公死后大归,而庄姜远送之于野,作诗见己志。刘向《列女传》、魏源《诗古微》承袭了此说法,却认为被送者应为桓公之妇。此后学者大多基于《毛诗序》观点进行发挥阐释,唯有宋代王质《诗总闻》、清人崔述《读风偶识》等对此提出质疑,认为此诗所写为兄送其妹出嫁。
全诗共有四章,前三章运用了叠章手法,且都是以飞舞的燕子作为起兴句,形象地描绘出燕子参差振翅、上下飞翔、高低鸣叫的情景,也点明了此诗所作正值春风送暖的时节。写到远送出嫁女子直至南方郊野之时,三次使用瞻望弗及,留恋不舍之心跃然纸上。此后不仅是泣涕如雨,还要伫立停留,以至最后劳心伤神,情感的表达从外到内,由大至微,显得无比细腻真切。最后一章介绍了女子的身份和她的种种美德,表达了对她出嫁后生活的殷切祝福,也由外在的送别转移到内在的自省,希望对先君的怀念可以转化为自己奋发的动力,使得依依惜别的主调转而带上令人耳目一新的积极色彩。
此诗语言清新优美,措辞委婉含蓄,极富艺术感染力。此诗可说是我国诗史上最早出现的送别诗之一,因此对后世送别题材的诗文,如李白《送友人》、白居易《赋得古草原送别》、苏轼《怀渑池寄子瞻兄》、张先《相思令苹满溪》等,可谓影响深远。清代王士禛甚至推举此诗为万古送别之祖,由此看来并非言过其实。
《诗经》经典诗词摘抄(精选5篇) 篇2
云汉
倬彼云汉,昭回于天。王曰:於乎!何辜今之人?天降丧乱,饥馑荐臻。靡神不举,靡爱斯牲。圭壁既卒,宁莫我听?
旱既大甚,蕴隆虫虫。不殄禋祀,自郊徂宫。上下奠瘗,靡神不宗。后稷不克,上帝不临。耗斁下土,宁丁我梗。
旱既大甚,则不可推。兢兢业业,如霆如雷。周余黎民,靡有孑遗。昊天上帝,则不我遗。胡不相畏?先祖于摧。
旱既大甚,则不可沮。赫赫炎炎,云我无所。大命近止,靡瞻靡顾。群公先正,则不我助。父母先祖,胡宁忍予?
旱既大甚,涤涤山川。旱魃为虐,如惔如焚。我心惮暑,忧心如熏。群公先正,则不我闻。昊天上帝,宁俾我遯?
旱既大甚,黾勉畏去。胡宁瘨我以旱?憯不知其故。祈年孔夙,方社不莫。昊天上帝,则不我虞。敬恭明神,宜无悔怒。
旱既大甚,散无友纪。鞫哉庶正,疚哉冢宰。趣马师氏,膳夫左右。靡人不周。无不能止,瞻昂昊天,云如何里!
瞻昂昊天,有嘒其星。大夫君子,昭假无赢。大命近止,无弃尔成。何求为我。以戾庶正。瞻昂昊天,曷惠其宁?
【注释】
倬〔zhuō〕:明亮广大。
昭回:指星辰光耀回转。
荐臻:荐,屡次,频繁。臻,到来。
举:祭祀。
蕴隆虫虫:蕴隆,指暑气蕴积而隆盛。虫虫,灼热貌。
禋〔yīn〕祀:一种祭天的仪式。
宫:宗庙,一说祭坛。
奠瘗〔y〕:奠,献祭于天。瘗,埋物祭地。
宗:尊崇。
耗斁〔d〕:损耗败坏。
丁:遭逢。
孑遗:遗留,残存。
遗〔wi〕:给,赐。一说遗留。
摧:摧折,一说到来。
沮:终止。
群公先正:群公,古代各位贤德的上公。先正,先世诸侯士卿等。
涤涤:形容山枯水干、旱气严重貌。
旱魃〔b〕:传说中引起旱灾的怪物。
惔〔tn〕:火烧。
黾〔mǐn〕勉:勉励,尽力。
瘨〔diān〕:病苦,灾害。
憯〔cǎn〕:竟然。
祈年:祈祷丰年。
方社不莫:方,祭祀四方之神。社,祭祀土神。莫,通暮,晚。
虞:审度,体察。一说扶助。
散无友纪:散,散漫,离散。友纪,纲纪,一说友通有。
鞫〔jū〕哉庶正:鞫,穷困。庶正,众官之长。
疚哉冢宰:疚,穷困,疾苦。冢宰,亦称太宰,周代六卿之首。
趣马:掌管君王马匹之官。
周:周济,救济。
瞻卬〔ng〕:同瞻仰。
里:通悝,忧伤。
嘒〔hu〕:星光微小明亮貌。
昭假〔gǔ〕无赢:昭假,向神祷告,以昭示其诚敬之心。假,借为嘏。赢,差错,一说得利。
戾:安定。
【翻译】
明亮广阔那银河,光耀回转在天空。周王发出嗟叹声,如今之人有何罪?天降死丧和霍乱,饥馑灾荒频到来。没有神明未祭祀,进献牺牲无吝惜。圭璋璧玉已用完,神明不肯听我言。旱情已经很严重,暑气蕴盛极灼热。不断举行那禋祀,自从郊野到宗庙。献祭埋物祭天地,没有神明不尊敬。始祖后稷不能助,天上仙帝不降临。侵损败坏世间人,我竟亲身逢此难。旱情已经很严重,想要去除无可能。兢兢业业多戒惧,如同头顶那雷霆。周朝剩余之百姓,没有多少尚残存。渺渺上苍之天帝,却不对我降惠赐。心中怎能不畏惧?先祖之业遭摧折。旱情已经很严重,没有办法可终止。烈日赫赫而炎炎,我无处所可安居。百姓几乎大命绝,仍不前瞻或后顾。前代诸侯与公卿,却不对我行帮助。已逝父母与先祖,怎能忍心看我苦?旱情已经很严重,山峦光秃水枯竭。旱魃凶恶广为虐,如同火烧如焚燃。我心惧怕此暑热,心中忧愁如熏烤。前代诸侯与公卿,却没听到我哀情。渺渺上苍之天帝,难道迫使我出离?旱情已经很严重,勤勉祷求望畏离。为何害我降旱灾?竟然不知其缘故。祈祷丰年时很早,方社祭祀皆不晚。渺渺上苍之天帝,却不体察我苦难。恭敬事奉诸神明,应该没有愤恨心。旱情已经很严重,朝政散漫无纲纪。众官之长多穷困,六卿之首多苦厄。掌管马匹是师氏,司厨之官左右随。没人不愿行周济,没人止息不去做。瞻仰浩渺之上苍,心中多少伤与悲?瞻仰浩渺之上苍,星光微小而闪烁。虔诚祈祷无差错。百姓几乎大命绝,不要抛弃祭祀功。祈求难道是为我?只为安定众官长。瞻仰浩渺之上苍,何时惠赐予安宁?
【解读】
《云汉》这首诗,一般认为是以周宣王的视角,描写了西周时的一场大旱及由此带来的饥馑和种种负面社会效应,抒发了宣王对灾难的忧虑和痛切之心。《毛诗序》则认为此诗是仍叔美宣王也,因其承厉王之烈,内有拨乱之志,遇灾而惧,侧身修行,欲销去之。
全诗共分八章,每章十句。除首末二章外,各章皆以旱既大甚起句,详细描写了旱灾的广泛深重及百姓饥饿致死的残酷现状,还写了周王率众臣多词祈福祭祀的场面,体现了当时天命所主的传统观念。周王多次对上天的叩问和自省,也反映出人类面对严重自然灾害时的脆弱和无力感。
《诗经》经典诗词摘抄(精选5篇) 篇3
武
於皇武王!无竞维烈。允文文王,克开厥后。嗣武受之,胜殷遏刘,耆定尔功。
【注释】
于〔wū〕皇:于,叹词。皇,美好,伟大。
无竞维烈:无,语气助词,无实义。竞,强盛。烈,功业。
允文:允,诚然。文,具有文德。
刘:杀戮。
耆〔q〕:致,达到。一说年老。
【翻译】
哎呀武王真崇高,强大有力建功业。文王的确有文德,能开后代之基业。武王继承受其命,战胜殷商止杀戮,你之功勋可论定。
【解读】
《武》与《我将》一诗,同为武王灭商开国所创乐舞《大武》的一部分,《武》是其二成诗歌。《毛诗序》亦云本诗乃奏《大武》也。本诗共一章七句,诗歌虽然主要赞颂武王克殷建周、止杀平治的赫赫功业,不过也溯及其源,追思了文王的美好文德和对周朝作出的奠基性贡献。
《诗经》经典诗词摘抄(精选5篇) 篇4
著
俟我于著乎而,充耳以素乎而,尚之以琼华乎而。
俟我于庭乎而,充耳以青乎而,尚之以琼莹乎而。
俟我于堂乎而,充耳以黄乎而,尚之以琼英乎而。
【注释】
著:通宁〔zh〕,古时富贵之家正门内有屏风,正门与屏风之间的空间称为宁,古代婚娶即在此处亲迎。
乎而:句末语气助词,表感叹。
充耳:古代挂在冠冕两旁的饰物,下垂及耳,可以塞耳避听,也叫瑱。
尚:加上,补充。
琼华:一种美石。
琼莹:似玉的美石,用作佩饰。
琼英:似玉的美石。
【翻译】
在屏风之前等候我,冠冕垂线以白丝制成,再用琼华美石作为垂饰。在庭院之中等候我,冠冕垂线以青丝制成,再用琼莹美石作为垂饰。在厅堂之上等候我,冠冕垂线以黄丝制成,再用琼英美石作为垂饰。
【解读】
《著》这首诗描写的是一位新娘眼中夫婿迎亲的情景。《毛诗序》及郑玄《笺注》认为此诗通过陈述古时的亲迎之礼,以讽刺现今婚姻不亲迎的时弊。清代姚际恒对此提出质疑,他说:此本言亲迎,必欲反之为刺,何居?又认为此女子于归见婿亲迎之诗,观充耳以琼玉,则亦贵人矣。现当代学者大多倾向于姚际恒的观点。
全诗共分三章,每章三句,皆运用复沓结构。本诗纯用赋法铺陈,而且都是从新娘角度展开叙述的。各章首句和《郑风丰》一诗比较类似,即开门见山地点明发生的事件,从著庭堂的地点和俟我的举动,可以推断这是一次迎亲之事,而且地点是由外至内发生渐变,展示出古时迎亲礼仪的一个侧影。各章后二句应该是新娘对新郎仪表的观察,主要集中在对其充耳的描绘上。新郎头戴的冠冕,其垂线由白、青、黄各色丝线制成,再坠以琼华琼莹琼英各种佩玉,可谓庄严华美至极,也从侧面印证了成婚者具有尊贵的身份。
本诗九句之中全无主语,故事情节的插入显得有些突如其来,清人吴闿生《诗义会通》称其句法奇峭。正是这种奇特的句法,恰如其分地传达出新娘冷静而不安、紧张又期盼的心理活动。此外,以充耳这个单一意象来指代新郎,手法新颖而妙趣横生,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诗经》经典诗词摘抄(精选5篇) 篇5
伐柯
伐柯如何?匪斧不克。取妻如何?匪媒不得。
伐柯伐柯,其则不远。我觏之子,笾豆有践。
【注释】
伐柯:伐取做斧柄的木料。
匪斧不克:匪,同非。克,能够,做到。
则:法则,原则。
觏〔gu〕:遇见,看到。
践:整齐陈列貌。
【翻译】
斧柄木料如何砍?没有斧子做不到。要娶妻子怎么办?没有媒人求不得。砍斧料啊砍斧料,原则就是就近取。我遇见了这个人,笾豆盛物齐陈列。
【解读】
对《伐柯》这首诗的解读,主要存在两种不同观点。《毛诗序》承接上诗,认为此诗写的是成王欲迎东征的周公归来,而群臣犹惑于管蔡之言,疑于王迎之礼,是以刺之。部分现代学者则认为,此诗反映的是当时男女成婚的风俗和观念。
本诗共分两章,每章四句。首章以两个设问句构成,诗人通过伐柯非斧不可,推类取妻非媒不得,暗示为人处事须遵循一定的原理法则才可成就。末章先言伐柯要依的另一个法则是不远,然后又转到我遇之子,以陈列笾豆盛情宴乐的场面,或许暗含着待客亦须以礼而为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