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考作文中的素材运用

发表时间:2021-08-17

论中考作文中的素材运用

武夷山市上梅中学李娟摘要:中考作文素材记叙文是中考写作最常用的一种文体之一,叙事完整、事情具体、人物鲜明、场景生动、语言富有感染力,往往是获取记叙文写作高分的重要条件。然而,每年中考结束,总结作文得失,平庸之作只所以平庸,与其材料的陈旧、内容撞车大有关联。总结起来,这些失败作文的选材误区大体上有三类:

一是套用。许多同学在考前紧抱各类优秀作文选不放,其目的不是考虑任何借鉴写法而是想着如何全盘套用。如此以来难免出现内容撞车事件。二是胡编。为了追求感人,许多同学喜欢胡编一些子虚乌有的事来幻想骗取阅选自.作文 www.zuowena.com卷老师的同情,这种作文无论编得怎样巧妙,都难逃老师的法眼,假的就是假的,永远也变不成真的。此类作文在各类考试中都很常见,如在许多涉及到家庭、父爱、母爱的作文中,有些同学无端故意制造“父母离婚”、“父母双亡”、“自己残疾”一类的情节,妄图换取老师的同情,博取高分。然而这种做法只能换来老师的“严打”,因为“作文”与“做人”是一样的道理,必须诚实。三是陈旧。材料陈旧充分说明了考生缺少对生活的观察,缺少对课外材料的阅读,缺少对生活的思考。脑子里就那么几件事,写来写去老一套。比如一写父母就是发白的头发,满脸的皱纹,守护病重的我一守就是一夜;写“勤奋”写“毅力”写“恒心”一律是爱因斯坦、居里夫人,此外便什么也不知道了。这种作文想得高分比登天还难,因为太陈旧了。

可是如何在中考考场中出色发挥,考取优异的成绩?如何在中考作文中吸引阅卷老师眼球,取得高分?这应该是所有参加中考的同学们最想解决的问题。如果说中心思想是一篇文章的灵魂,那么材料就是这篇文章的血肉躯体。中心思想是由具体材料来表现的,中心思想蕴含渗透在材料之中。因此,我们要表现一个特定的中心思想,就需要进行认真的选择,必须紧紧围绕中心选择材料。《2010年南平市初中学业考试说明与指导》中对选用材料的标准做了四点说明:ZW5000.coM

一、材料要以真实为基础,写自己熟悉的东西。

二、选材要典型有意义。三、选材要新颖而生动。

四、在选材时,我们要首选“打动自己”的材料。结合考试说明以及教学经验,我认为要想解决如何在考场中获得高分这个问题,可以从积累素材、选择素材、考场组织素材这三个方面入手。

一、要选出好素材,首先还得有素材,这就需要大家在平常的学习过程中学会积累材料,那么,怎么积累素材呢?

考场作文的材料该怎样选择呢?历览历年全国各地中考满分作文,我发现,其素材的选择无不紧扣“独特”二字。独特才能新颖,独特才能深刻,那么独特的素材从哪里来呢?

1、从“自我”中积累独特的素材中考作文的一条基本要求就是要写出“真情实感”。这显然是要求考生注意从自我的角度挖掘素材,写真正只属于“我”的事、抒发真正只属于“我”的情,只有真正只属于“我”的才是“独特”的。选材时,围绕“自我”你可能会想起许多的材料,这时就要认真想一想了,哪些素材同学们会和我一样呢,哪些素材是真正属于我的独一无二的材料呢,我选择这个材料会不会同其他同学撞车呢,这样,多问自己几个问题,多准备几个素材,然后进行选择,你一定会找到独特的素材。

2、从“阅读”中积累独特的素材读与写是紧密相连的,在平时的阅读过程中,一定要养成收集写作素材的好习惯,名人名言,好词好句,逸闻趣事,民间传说等等在合适的时候都肯能化为我们的新颖素材。

3、从“时代”中积累独特的素材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同学们除了要学会从学习生活、家庭生活中获取写作素材外,还应

该学会从社会生活中获取写作素材。要站在“时代”的前列,倾听时代的呼声,听从时代的召唤,描写时代的生活,展示时代的风采。要与时俱进,抒写时代的最强音。

zb258.com扩展阅读

谚语的运用


谚语的运用

谚语可以运用在很多方面。谚语的运用是强大的。

一、※理想篇※

鸟无翅膀不能飞,人无志气无作为。

幸福不会象鸟儿一样飞来。

没有过不了的火焰山。

不怕山高路远,就怕意志不坚。

语言只是叶子,行动才是果实。

有志不在年高,无志空活百岁。

莫学知了爬树梢,东摇西摆唱高调。

没有崇高的理想,青春就将枯萎,没有伟大的志愿,生命就将暗淡无光。

人凭志气虎凭威。

庭院里跑不出千里马,花盆里栽不出万年松。

好马在力气,好汉在志气。

母鸡的理想,不过是一把谷糠。

一万个零抵不上一个一,一万次空想抵不上一次实干。

爱叫的鸟做不了巢,爱吹的人赶不成事。

鸟都往高枝上飞。

只有希望而没有行动的人,只能靠作梦来收获所得。

万里长城是一块一块砖头砌成的。汪洋大海是一条一条涧水流成的。

二、※求知篇※

钟不敲不鸣,人不学不灵。

树不修,长不直;人不学,没知识。

水不流,会发臭;人不学,会落后。

用珠宝打扮自己,不如用知识充实自己。

星多天空亮,学多智慧广。

乳燕不学,永远飞不上蓝天。

没有羽毛,多么强壮的鸟也不能飞翔;缺乏知识,再好的理想也是空谈。

茂盛的禾苗需要水分,成长的少年需要学习。

聪明靠努力学习,知识靠平日积累。

鸟靠翅膀兔靠腿,人靠智慧鱼靠尾。

不要装饰你的衣服,而要丰富你的智慧。

鸟笨先飞早入林,人勤学习早入林。

幼年学的好比石头上刻的。

好学好问,什么都能学会;害羞不问,总有一天掉队。

蜜蜂酿蜜不嫌花儿少,好学读书不弃分与秒。

不学习的人,象不长谷物的荒地。

学如驾车登,不进则退山。

对时间要吝啬,莫放松一分一秒;对知识要贪心,要争取一点一滴。

不吃饭则饥,不学习则愚。

雨水可把瓶口灌满,知识却不能将脑子填满。

眼睛是人们心灵的门窗,书籍是人们精神的食粮。

知识比财富更可贵,无知比贫穷更可怕。

知识的金锅谁也偷不去。

不懂装懂,永世饭桶。

用力气举百斤,用智慧能举万斤。

知识的用处就象夜行人的火把。

虚心是学问的向导,恒心是知识的保管。

粮食滋养身体,知识丰富智慧。

水草好,牛羊肥;知识多人聪明。

泉水挑不干,知识学不完。

山要绿化,人要文化。

科学好比一座山,看你敢攀不敢攀,胆小永远站山脚,勇敢才能上顶端。

无知和瞎子一样。

日日行,不怕千万里;时时学,不怕千万卷。

读书需用心,一字值千斤。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边苦作舟。

杂草多的地方庄稼少,空话多的人知识少。

有学问的人象果树,扭扭弯弯;愚蠢的人象竹竿,滑滑尖尖。

少年不知勤苦学,到老方悔读书迟。

树从泥土里吸收养料,人从群众中获取智慧。

三天不念口生,三天不做手生。

不为不知而羞,要为不学而愧。

虚心的人学十当一,自满的人学一当十。

劳动出智慧,实践出真知。

学习不怕根基浅,只要迈步总不迟。

贪睡的老牛没料吃。

谁肯下苦功,谁就能在顽石中找到宝贝。

鸟美在羽毛,人美在学问。

读书不知意,等于肯树皮。

勤问的人不迷途。

智慧是穿不破的衣裳,知识是取不尽的宝藏。

天上的雨水能滴穿大理石,勤学的汗水可敲开智慧宫。

三、※爱憎篇※

朋友,似莲藕同根长;敌人,如水火不相容。

莫学老鼠爬阴沟,要学葵花永向阳。

忘记祖国的人,好比离开森林的鸟。

好男儿血泪为祖国流。

没有***就没有新中国。

天上的星星数不清,***的恩情说不尽。

庄稼向阳容易长,人民向党有方向。

小孩靠爹娘,树木靠根长,人民就靠***。

向着太阳有温暖,跟着党走幸福长。

初生牛犊不怕虎。

对朋友要用最甜的蜜,对敌人要用最利的刀。

刁狼会装羊,坏人会装腔。

蝎子的尾,马蜂的针,最毒莫过坏人的心。

失去好友难过七年,失去祖国痛苦一生。

宁愿被朋友打一拳,也不让敌人吻一吻。

不能把羊当狼看,不能把敌人当自己人看。

乌鸦再打扮,也成不了孔雀。

狐狸做梦的时候也在数小鸡。

狐狸说要睡觉的时候,鸡可要更打起精神。

狐狸再狡猾,也斗不过好猎手。

敌人的笑脸是刺刀,敌人的甜言是毒箭。

不要以为敌人是绵羊,而要懂得敌人是豺狼。

当敌人夸奖你的时候,你就想想自己做错了什么。

水火不相容,敌我要分清。

恶狼最怕猎人,蝙蝠最怕阳光。

口再渴也不能喝敌人的水。

打虎要有胆力,捉猴要有智慧。

篱笆打得紧,野狗钻不进。

没有翻不过的高山,没有击不败的敌人。

敌人笑脸能伤人,朋友责难是友爱。

山羊不跟豺狼做亲戚,老鼠不和猫儿结亲家。

对人民要象牛犊那样驯顺,对敌人要象雄师那样猛烈。

要学武松把虎打,莫学农夫怜恶蛇。

大家不爱只有你一人爱的,你不应爱;大家都爱只有你一人不爱的,你要爱。

谁不懂得恨敌人,谁就不懂得爱人民。

再菜园里不要相信羊,在羊圈里不要相信狼。

风平浪静不丢桨,形势大好不丢枪。

一寸国土一寸金。

为祖国莫要吝啬本领

四、※勇敢篇※

在学习中取得知识,在战斗中取得勇敢。

英雄的脊梁是硬的,叛徒的膝盖是软的。

海鸥不怕风雨,勇士何惧流血。

英雄的名字在黑暗中更闪闪发光。

好汉不提当年勇。

不勇于冒风险的人,永远也过不了大海。

钢铁要在烈火中锻炼,英雄要在困难里摔打。

暴风雨折不断雄鹰的翅膀。

不闹大海龙难擒,不闯虎穴虎难捉。

艰苦磨练出英雄。

下浅水只能抓鱼虾,入深潭方能擒蛟龙。

一千个忧愁,只要有一个勇敢就可以消灭。

蹲在炉旁少夸口,要在场上显身手。

英雄的意志坚如岩石,叛徒的舌头软似柿子。

骏马总是迎着暴风骤雨奔跑,冬青总是傲着严冬冰雪矗立。

火旺不怕湿柴,好汉不怕困难。

胆小鬼没有眼睛,眼睛是为勇士生的。

好汉死在战场,懒汉死在炕上。

坚强不屈是英雄的品质,贪生怕死是懦夫的本性。

怕火花的不是好铁匠。

坚韧是意志的最好助手。

好马在力气,好汉在志气。

勇士不怕明算帐。

大丈夫身贫志不贫。

有毅力的人,能从磐石里挤出水滴。

够对勇士只能狂吠,见了懦夫便咬脚后跟。

懦夫死后,腐肉一堆;英雄死后,英名永存。

粗暴非勇。

勇猛刚强,戒粗暴;仁爱温良,戒无断。

胆小鬼害怕自己的影子。

两军相逢勇者胜。

勇敢的人可以从山头爬到云朵上;胆小鬼搭着梯子也爬不到帐篷顶。

勇气冲开智慧门;恒心搭起通山路。

无私者公,忘我者勇。

见火不扑火烧身,见蚊不打蚊咬人。

恶狼难逃猎人手,黑暗最怕太阳光。

2016年关于创新的中考作文素材


【观点】

1、创新需要打破定势,突破传统。

2、创新能推动历史的前进。

3、只有求新求异,事物才会有生命力。

4、创新需要勇气和智慧。

5、新事物也许并不完美,但它毕竟要替代旧事物。

【名人名言】

1、踩着前人的脚印前进,最佳结果也只能是“亚军”。——李可染

2、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礼记》

3、为人性癖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唐]杜甫

4、要成长,你必须要独创才行。——[德]歌德

5、推陈出新是我的无上诀窍。——[英]莎士比亚

【经典素材】

1、创新要勇于否定权威(普朗克和爱因斯坦)

1900年,著名教授普朗克和儿子在自己的花园里散步。他神情沮丧,很遗憾地对儿子说:“孩子,十分遗憾,今天有个发现。它和牛顿的发现同样重要。”他提出了量子力学假设及普朗克公式。他沮丧这一发现破坏了他一直崇拜并虔诚地信奉为权威的牛顿的完美理论。他终于宣布取消自己的假设。人类本应因权威而受益,却不料竟因权威而受害,由此使物理学理论停滞了几选自.满分作文 www.zuowena.com十年。

25岁的爱因斯坦敢于冲破权威圣圈,大胆突进,赞赏普朗克假设并向纵深引申,提出了光量子理论,奠定了量子力学的基础。随后又锐意破坏了牛顿的绝对时间和空间的理论,创立了震惊世界的相对论,一举成名,成了一个更伟大的新权威。

2、齐白石老人五易画风

我国著名画家齐白石,曾荣获世界和平奖。然而,面对已经取得的成功,他并不满足,而是不断汲取历代画家的长处,不断改进自己作品的风格。他60岁以后的画,明显不同于60岁以前。70岁以后,他的画风又变了一次。80岁以后,他的画风再度变化。齐白石一生,曾五易画风。正因为白石老人在成功后,能仍然马不停蹄地改变、创新,所以他晚年的作品比早期的作品更完美成熟,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流派与风格。

他告诫弟子“学我者生,似我者死”。他认为画家要“我行我道,我有我法”。就是说,在学习别人长处时,不能照搬照抄,而要创造性地运用,不断发展,这样才会赋予艺术以鲜活的生命力。

3、创新让人们不断靠近真理(揭开天体的层层面纱)

长期以来,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的“地心体系”的理论统治着人们的头脑。托勒密认为地球居于中央不动,日、月、行星和恒星都环绕地球运行。哥白尼在《天体运行论》中推翻了托勒密的理论,阐明了日心说:太阳是宇宙的中心,地球围绕太阳旋转。而后,布鲁诺接受并发展了哥白尼的日心说,认为宇宙是无限的,太阳系只是无限宇宙中的一个天体系统。伽利略通过望远镜观察天体发现:月球表面凹凸不平,木星有四个卫星,太阳有黑子,银河由无数恒星组成,金星、水星都有盈亏现象等。不久,开普勒分析第谷.布拉赫的观察资料,发现行星沿椭圆轨道运行,并提出行星三大运动定律,为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打下了基础……因此可以这样说:科学是不断发现的过程,真理是不断创新的过程。

4、保守是创新最大的障碍(牛顿晚年趋于保守)

牛顿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科学家之一,他对科学的贡献是史无前例的。他的一生有许多重大的发现:力学三定律、万有引力、冷却定律以及微积分等。然而到了晚年,他的研究陷入了亚里士多德和柏拉图学说的范畴而不能自拔。他花了十年的时间研究上帝的存在,结果自然毫无所得。由此看来,即使一个伟大的学者,一旦落入陈旧的范畴,也谈不上有丝毫的成就。

5、创新即是表现个性(郑板桥独创一体)

郑板桥是清代书画家、文学家,“扬州八怪”之一。他自幼爱好书法,立志掌握古今书法大家的要旨。他勤学苦练,然开始时只是反复临摹名家字帖,进步不大,深感苦恼。据说,有次练书法入了神,竟在妻子的背上画来画去。妻子问他这是干什么,他说是在练字。他妻子嗔怪道:“人各有一体,你体是你体;人体是人体,你老在别人的体上缠什么?”郑板桥听后,猛然醒悟到:书法贵在独创,自成一体,老是临摹别人的碑帖,怎么行呢!从此以后,他力求创新,摸索着把画竹的技巧渗在书法艺术中,终于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板桥体。

6、创新推动历史前步(商鞅变法)

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著名政治家商鞅为维护秦国统治者的利益而推行的一系列变革措施。

公元前361年,秦孝公即位。年轻的国君决心改变秦国的落后面貌,于是下了一变法图强的求贤诏令。商鞅就是在这个时候自魏国来到秦国的。

商鞅到秦国后,宣传“强国之术”,决心协助秦孝公进行社会改革,因此得到秦孝公的信任,任命他为左庶长。

公元前359年和公元前350年,在商鞅主持下秦国两次公布了新法。秦国经过商鞅变法,面貌焕然一新。秦国从落后国家,一跃而为“兵革大强,诸侯畏惧”的强国,出现了“家,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的局面。

正是由于它的作用,秦朝的历史才变得如此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