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5000网

以民为本

发表时间:2021-08-17

根据教学的要求,我们每一个学习阶段都要写不同要求的作文,在写作的过程,是我们对已有文字素材进行加工的过程。作文不是无病呻吟的词藻堆积,而是需要鲜活的素材来填充,那什么样的素材才能在作文里显现意义呢?根据你的需要,小编精心整理了以民为本,更多信息请继续关注本网站。

2017年中考作文议论文之论据写作素材:以民为本

一、道理论据:

1、人生最美好的,就是你停止生命时,也还能以你所创造的一切为人民服务。——奥斯特洛夫斯基

2、为人民而死,就是死得其所,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毛泽东

3、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雷锋

二、事实论据:

1、危难时不弃百姓。曹操南下,刘琮束后无策,刘备率领兵马往江陵撤退,当时荆州百姓多旭附刘备,当撤至当阳时,百姓已达10余万人。装载什物的车辆有几千辆,一天只能赶几十里路。有人劝刘备说:“我们应急行军去保护江陵,现在人马虽众,战士却少,如果曹军赶到,凭什么去抵抗呢?不如抛弃百姓速行。”刘备回答说:“要想成大事业,必须得到人民的拥戴,现面百姓危难中归附我,是希望我能保护他们,我怎么能忍心抛呢?”

2、江总书记来到抗洪抢险第一线。1998年8月13日,汉泽民总书记来到湖北抗洪抢险第一线。上午10点,江总书记一下飞机,就直奔荆江大堤。当时,烈日当空,暑气逼人,长江第五次洪峰正在通过沙市,水位达到44。83米,流量为4。94万立方米每秒,是入汛以来最大的一次。江总书记来到重点险段观音矶察看险情。下午,江总书记又随着洪峰急选自.作文网 www.zuowena.com速赶往洪湖。在中沙角险段大堤上,江总书记亲切慰问抗洪的广大军民,勉励他们再接再厉,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保护城市,夺取抗洪抢险的最后胜利。

zb258.com延伸阅读

诚信为本的名言警句


诚信为本的名言警句

1、蜜蜂从花中啜蜜离开时营营地道谢,浮夸的蝴蝶却是相信花是应该向他道谢的。泰戈尔

2、老老实实最能打动人心。莎士比亚

3、良心是我们每个人心头的岗哨,它在那里值勤站岗,监视着我们别做出违法的事情来。(英)毛姆

4、难听的实话胜过动听的谎言。苏尤里郁达列夫

5、看不见河底就不要涉水而过。英国谚语

6、惧则思,思则通微;惧则慎,慎则不败。张居正

7、气吞万里的海洋,何等浩潮壮阔!但它总是那么谦虚,始终把自己放得很低,因而能容纳百川的水流,吸收地球的雪雨。中国锦言

8、君子戒自欺,求自谦。《海瑞集》

9、劳谦虚己,则附者众;骄倨傲慢,则去者疾。葛洪

10、人不守信,无异于叫旁人对他失信。当信用消失的时候,肉体就没有了生命。

11、君子一言,驷马难追。

12、买卖讲信誉,售货路自通。

13、毛姆一言既出,驷马难追。中国谚语没有诚实何来尊严。西塞罗

14、没有伟大的品格,就没有伟大的人,甚至也没有伟大的艺术家,伟大的行动者。罗曼罗兰

15、欺人只能一时,而诚信都是长久之策。约翰雷

16、没有一处遗产像诚实那样丰富的了。莎士比亚

17、民无信不立孔子

18、你必须以诚待人,别人才会以诚回报。李嘉诚

19、经营信为本,买卖礼当先。

吕本中名言名句(精选名言警句)


吕本中名言名句

1、惟变所出,万变不从。

2、老来旧事无人说。为谁醉倒为谁醒,到今犹恨轻离别。

3、说道觅新词,把酒来相就。

4、故人何处。同在江南路。百种旧愁分不去。枉被落花留住。

5、高楼只在斜阳里。春风淡荡人声喜。携客不嫌频。使君如酒醇。

6、要相忘。不相忘。玉树郎君月艳娘。几回曾断肠。

7、驿路侵斜月,溪桥度晓霜。短篱残菊一枝黄。正是乱山深处、过重阳。旅枕元无梦,寒更每自长。只言江左好风光。不道中原归思、转凄凉。

8、病香无力傍栏干。风雨送春还。一枕晓来清梦,无人说似西山。匆匆笑语,时时邂逅,草草杯盘。莫谓杂花时候,便忘梅蕊冲寒。

9、酒罢悠扬醉兴,茶烹唤起醒魂。却嫌仙剂点甘辛。冲破龙团气韵。金鼎清泉乍泻,香沈微惜芳薰。玉人歌断恨轻分。欢意厌厌未尽。

10、渺渺风吹月上,濛濛雾挟霜回。百年心事老相催。人在夕阳落外。有梦常嫌去远,无书可恨来迟。一杯浊酒两篇诗。小槛黄花共醉。

11、乱红夭绿风吹尽,小市疏楼。细雨轻鸥。总向离人恨里收。年年春好年年病,妾自西游。水自东流。不似残花一样愁。

12、恨君不似江楼月,南北东西。南北东西。只有相随无别离。恨君却似江楼月,暂满还亏。暂满还亏。待得团团是几时。

13、后生学问,聪明强记不足畏,惟思索寻究者为可畏耳。

14、取之伤廉,与之伤义。

15、不特圣人直重先后之序,如天之四时,分毫顷刻皆有次序,此是物理自然,不可易也。

16、以人之盗因谓食为盗而不敢食,是失名实者也。

17、取其行事之善者别录出之以自警戒,亦乐取诸人以为善之义也。

18、得酒贵多,不问美恶,过人远矣。

19、用心多使气胜心,毎心有所不善者,常使气胜之。

20、读书须是尽去某人说某人说之心,然后经可穷矣。

21、以信解诚,不能尽诚。至诚无息,信岂能尽之乎?

22、於安定处得此一字,亦用不尽。

23、言天在山中者,前言往行,无有纪极。故取天之象焉。

24、此事闲时说时甚易,在於临事时,要执得定耳。

25、学者非止读诵语言,撰缀文词而已,将以求吾之放心也。

26、凡欲解经,必先反诸其身,而安措之天下而可行,然后为之说焉。纵未能尽圣人之心,亦庶几矣。

27、寻常人便说作两事,失之逺矣。

28、每事無不端正,則心自正矣。

29、義者宜也,知者知此者也,禮者節文此者也。

30、至如母以子貴,子以母貴,及人臣無將,將則必誅。

31、居簡而行簡,無乃太簡乎。

32、以信解誠,不能盡誠。至誠無息,信豈能盡之乎?

33、毎心有所不善者,常使氣勝之。且云自知如此,未得為善也。

34、所損者懲忿窒慾,所益者見善則遷,有過則改也。

35、施於一身而非有餘也,施於天下而非不足也,是之謂聖人之道。

36、有人曰仕宦顯達者,使天下謂之賢人則不可,使天下謂之不賢人,則可矣。

37、學者非止讀誦語言,撰綴文詞而已,將以求吾之放心也。

38、今之學者不能見其近者小者,而妄意談其大者逺者,故終汗漫而無成也。

39、欲忠於君,是利於忠也。欲孝於父,是利於孝也。其餘皆然。

40、安而行之,聖人也,自非聖人,皆利而行之者也。

41、君子莫大乎與人為善,夫能如是,故能養其大體,而為大人,故能格君心之非,而使天下利見,故能言動以為法則。

42、取諸人以為善,是與人為善者也。

43、後之人不及孔子顔子逺矣,而常嘆仕宦不達,何愚之甚。

44、无妄之往得志,言无妄而往,則可以得志也。

45、今之學者必要一其説,是不知聖人之意也。无妄之往何之矣,言无妄之世,往無所之也。

46、若必以寺為法度,則侍者法度之人,峙者法度之山,痔者法度之病也。

47、説詩者不以文害辭,不以辭害志,惟詩不可拘以法度。

48、觀張子厚所作西銘,能養浩然之氣者也。

49、上下以利相聚,其能長育人才乎!

50、其逺者,須謂之逺。其近者,須謂之近也。

51、聖人之言其逺如天,其近如地。

52、以信解誠,不能盡誠。至誠無息,信豈能盡之乎?

53、今之人所以為學者,某却不會如此為學。

54、萬物皆備於我矣,反身而誠富有之大業,至誠無息日新之盛德也。

55、乾坤之於易,猶隂陽之於道,仁知之於聖也。

56、仁者見之謂之仁,知者見之謂之知。

57、格物者,窮理之謂也。欲窮理,直須思始得。思之有悟處始可。不然所學者恐有限也。

58、又不可忘之也,忘之者不芸苗者也。正其名而取之者,非苗者也。

59、浩然之氣充塞天地,雖難得而言非虚無也,必有事焉。

60、虽然毫发之失生于心术,其流之敝有不可胜言者。

61、懒惰者必有饥寒之忧,虽欲亲人,人不用也。

62、民劳则思,思则善心生。逸则淫,淫则忘善,忘善则恶心生。沃土之民不才,淫也;瘠土之民莫不饷义,劳也。

63、圣王之处民也,择瘠土而处之,劳其民而用之,故长王天下。

64、君子能劳,后世有继。

65、以公定力如此,必无过戚。

66、古人辞尊居卑辞富居贫,处乱世自全之道,可以为万世贪冒不厌,以致破家亡国者之至戒也。

67、事亲如天,顷刻离亲则有时而违天,天不可得而违也。

68、学者读之更无可以消详处,更无可以致思量处。

69、我是何等人,彼为何等人,若是答他,却与此人等也。如此自处,忿心必自消也。

70、言读书编类,语言相似者,事做一处,便见优劣是非。

71、不唯君子小人于此焉分,亦贵贱寿夭之所由定也。

72、人之为恶,虽至于谋反大逆,若有一念悔心,使临刑之际说我悔也,便须赦他,便须用他。

73、人心不同,各如其面。所不同者,皆私心也。至于公则不然。

74、习以成风,遂畏死耳。如习俗皆不畏死,则亦不畏死也。

75、卒不改官,浮沈京师,至死不屈。

76、近年以来风节不立,士大夫节操一日不如一日。

77、不特圣人直重先后之序,如天之四时,分毫顷刻皆有次序,此是物理自然,不可易也。

78、文如元凯徒成癖,赋若相如止类俳。惟有孔门无一事,只传颜氏得心斋。

79、人有三不幸:少年登高科,一不幸;席父兄之势为美官,二不幸;有高才,能文章,三不幸也。

80、行己须先诚实,只如书帖言语之类,不情缪敬,尽须削去,如未尝瞻仰而言瞻仰,未尝怀渴而言怀渴,须尽去之,以立其诚。

81、语成德者,昔难其居,若先生之道,就所至而论之,可谓安且成矣。

82、或得于数,盖指康节。或观于礼,谓横渠也。

83、在昔诸儒,各行其志,或得于数,或观于礼,学者趋之,世济其美。

84、子厚以礼教学者,最善先有所据守。

85、心与道潜,湛然渊静,所居则躁人化,闻风则薄夫敦。

86、道学至于无心,立行至于无愧,心若止水,退然渊静。

87、公诚厚德可服,某适来相试耳。

88、言其所善,行其所善,思其所善,如此而不为君子,未之有也;言其不善,行其不善,思其不善,如此而不为小人,未之有也。

89、乡人贱之,父母恶之,如此而不为君子犹可也;父母欲之,乡人荣之,诸君何不为君子!

90、诸君欲为君子,而使劳己之力,费己之财,如此而不为君子犹可也;不劳己之力,不费己之财,诸君何不为君子!

91、博学而详说之,将以反说约也。

92、愿侍郎宁百受人欺,不可使好贤之心少替。

93、忍之一字,众妙之门。

94、初学作诗,宁失之野,不可失之靡丽;失之野不害气质;失之靡丽,不可复整顿。

95、欧公作文,先贴于壁,时加窜定,有终篇不留一字者。

采桑子·恨君不似江楼月 [宋] 吕本中


恨君不似江楼月,

南北东西,南北东西,

只有相随无别离。

恨君却似江楼月,

暂满还亏,暂满还亏,

待得团圆是几时?【注释】

①满:指月圆。

②亏:指月缺。

【评解】

此词从江楼月联想到人生的聚散离合。月的阴晴圆缺,却又不分南北东西,而与人

相随。词人取喻新巧,正反成理。以“不似”与“却似”隐喻朋友的聚与散,反映出聚

暂离长之恨。具有鲜明的民歌色彩。全词明白易晓,流转自如。风格和婉,含蕴无限。

【集评】

曾季狸《艇斋诗话》:本中长短句,浑然天成,不减唐、《花间》之作。

《啸翁词评》:居仁直忤柄臣,深居讲道。而小词乃工稳清润至此。

----------------------------

这首词写的是离别之情。上片写他宦海浮沉,行踪不定,南北东西漂泊的生活,经常在月下怀念君(指他的妻子),只有月亮来陪伴他。本词中表面上说“恨君”,实际上是思君。表面上说只有月亮相随无离别,实际上是说跟君经常在别离。下片借月的暂满还亏,比喻他跟君的暂聚又别。这首词的特色富有民歌风味。民歌是感情自然流露,不用典故,是白描。这首词正是真情的自然流露,也是白描。民歌往往采用重复歌唱的形式,这首词也一样。不仅由于《采桑子》这个词调的特点,象“南北东西”,“暂满还亏”两句是反复的;就是上下两片,也有加以变化的重复,如“恨君不似江楼月”与“恨君却似江楼月”只有一字之差,象民歌中的重叠一样。还有,民歌也往往用比喻,这首词的“江楼月”,正是比喻。

词中“江楼月”的比喻,很具有艺术特色。钱钟书曾讲过“喻之二柄”、“喻之多边”。钱钟书所谓二柄:“同此事物,援为比喻,或以褒,或以贬,或示喜,或示恶,词气迥异;修词之学,亟宜指示。”例如“韦处厚《大义禅师碑铭》:‘佛犹水中月,可见不可取’,超妙而不可取也,犹云‘高山仰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是为心服之赞词。黄庭坚《沁园春》:‘镜里拈花,水中捉月,觑着无由得近伊’,犹云‘甜糖抹在鼻子上,只教他舐不着’,是为心痒之恨词。”

同样这首词用水中之月作比喻,一个表达敬仰之意,一个表示不满之情,然而感情不同,称为比喻的二柄。“比喻有两柄而复具多边。盖事物一而已,然非止一性一能,遂不限于一功一效。取譬者用心或别,着眼因殊,指同而旨则异;故一事物之象可以孑立应多,守常处变。譬夫月,形圆而体明,圆若(与也)明之在月,犹《墨经》言坚若白之在石,不相处而相盈。

镜喻于月,如庾信《咏镜》:‘月生无有桂’,取明之相似,而亦可兼取圆之相似王禹偁《龙凤茶》:‘圆似三秋皓月轮’,仅取圆之相似,不及于明,‘月眼’、‘月面’均为常言,而眼取月之明,面取月之圆,各傍月性之一边也。”节钱先生在这里讲的二柄和多边,乃是指不同的作品说的。譬如说同样用月作比喻,在这篇作品里是褒赞,而在那篇作品里却是不满;在这篇作品里比圆,而在那篇作品里却比明亮。那么有没有在一篇作品里用的比喻,既具二柄,又有多边呢?其实这首词就是。

这首词用“江楼月”作比,词人在上片里赞美“江楼月”,南北东西,只有相随无别离”,说的是人虽到处漂泊,而明月随人,永不分离,是赞词。下片里也用“江楼月”作比,“暂满还亏,待得团圆是几时”,说的是月圆时少,缺时多,难得团圆,是恨词。同样用“江楼月”作比,一赞一恨,是在一篇中用同一事物作比喻而表达不同感情,从而具有二柄。还有,上片的“江楼月”,比喻“只有相随无别离”;下片的“江楼月”,比喻“待得团圆是几时”。在一首词里,同用一个比喻,所比不同,构成多边。象这样,同一个比喻,在一首词里,既有二柄,又有多边,这是很难找的。因此,这首词里用的比喻,在修辞学上是非常突出的。而且这样的比喻,是感情自然流露,不是有意造作,被词人用得非常贴切,这是此首词更为难能可贵的特点。

这词的想象跟后汉徐淑《答夫秦嘉书》的想象颇有相似之妙处。徐淑说:“身非形影,何能动而辄俱;体非比目,何能同而不离。”徐淑虽用了两个不同的比喻,“何能动而辄俱”,“何能同而不离”,但与本词想象一致,所以这两人也可以说千载同心了。